《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不会取名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咏雪》文言文练习题
《咏雪》文言文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咏 雪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俄而雪骤( )
(4)与儿女讲论文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清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家庭聚会;
(2)差不多可以相比;
(3)不久,一会儿;
(4)指子侄辈
2.(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意对即可)
4.“略”。(言之成理即可)
篇2:《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关于《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辞,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与成语“左顾右盼”中的“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头看”,后者是“看”的意思。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③丢下舍弃④拉
2.C
3.不是人啊(或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块走,却丢下人家(或我)走了。
4.“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用“柳絮”比喻雪,更贴切、更新颖,更生动。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不唯一)
5.可以答愿意,因为元方聪敏机智,小小年纪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义正言辞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可以答不愿意,从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却“入门不顾”,让人家无地自容,有些失礼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篇3:《咏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咏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______
(2)徐以喷烟 徐:____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
(5)见贤思齐 齐:____________
(6)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相比
(2)慢慢地
(3)回头看
(4)疑惑
(5)相同
(6)安适、愉快的
2.(1)强 僵
(2)知 智
(3)不 否
3.(1)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略”(答案有道理即可)
篇4:《咏雪》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咏雪》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一)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
2、选出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B、温故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期日中 与人期行
D、俄而雪骤 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寒雪时,内集,谢太傅和儿女,讲论文义
2、C
3、①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②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4、陈太丘的守信、陈元方明礼护礼的睿智和勇敢、元方父亲友人的知错能改。
5、只要诗或词中的描写了雪的皆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篇5:咏雪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咏雪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并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②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高兴的样子。③相比。④不如,比不上
2.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3.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篇6: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
咏雪文言文阅读答案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家庭聚会。
⑶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⑷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⑸俄而:不久,一会儿。
⑹骤:急(速),紧。
⑺欣然:高兴的样子。
⑻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⑼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⑾未若:比不上。
⑿因:凭借。
⒀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
⒁即:是。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②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5、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参考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高兴的样子。③相比。④不如,比不上
2、谢太傅寒雪日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讲解诗文。
3、融洽、欢快、轻松等。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C
5、B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7: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以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1.解褐:入仕做官。2.毁痛:衰伤过度而消瘦3.奏课:向朝廷交的赋税。4.彼:邪恶不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 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 将:将要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
参考答案:
4. D (将:带领)
5. C (④和⑤不属于梁彦光的治理效果.》
6. B (梁彦光未上任青州刺史)
7. (1)彦光一到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震惊)。(下车发摘奸隐合的解释各l分,句子通顺、句意准确I分)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次酗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 被堂弟告上公堂(亲 阙从弟被动句式各l分,句子通顺,句意准确1分)
篇8: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3题。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 撄:纠缠 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数:多次
C.同极以为不然 然:这样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经常
12.把第Ⅰ卷中第二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
译:
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
译:
13.从以上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
文与可:
苏 轼:
参考答案:
11 C
12 ⑴当时的政论已经很不统一,士大夫们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馆舍中,从未表达出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意见。
⑵(苏轼)退朝回来与宾客们谈论,也经常把时政当作话题来谈论讽刺,文同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13文与可:明哲保身,远离时事纷扰,不与之纠缠。
苏 轼: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政见
篇9:文言文节选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节选练习题及其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来源:ZXXK]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⑵吾谁与归( )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 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译文:
21.【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答:
【答案】
19.(1)探求 (2)归依(3)因此,所以 (4)任用,选拔(每个1分,共4分)
20.(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2分)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后半句即得分)(2分)
篇10: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用斜线“/ ”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王渔洋作诗善施人工之法,然一不矜持,任心放笔,则譬如飞蓬乱首,狼藉阔眉,妍姿本乏,风流顿尽。渔 洋 天 赋 不 厚 才 力 颇 薄 乃 遁 而 言 神 韵 妙 悟 以 自 掩 饰 一 吞 半 吐 撮 摩 虚 空 往 往 并 未 悟 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故余尝谓渔洋诗病在误解沧浪,而所以误解沧浪,亦正为文饰才薄。
(节选自钱钟书《谈艺录》)
渔 洋 天 赋 不 厚 才 力 颇 薄 乃 遁 而 言 神 韵 妙 悟 以 自 掩 饰 一 吞 半 吐 撮 摩 虚 空 往 往 并 未 悟 入
20.材料中“飞蓬乱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哪一部典籍?“误解沧浪”句中,“沧浪”指的是宋代哪一位诗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本段中找出三个词,概括钱钟书所认为的好诗人应该具备的条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2分)渔 洋 天 赋 不 厚/才 力 颇 薄/乃 遁 而 言 神 韵妙 悟/以 自 掩 饰 /一 吞 半 吐/ 撮 摩 虚 空/往 往 并 未 悟 入
20.(2分)《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严羽
21.(2分)天赋、才力、妙悟
【附译文】
王渔洋写诗,善于运用人工技法,然而一不小心,任意下笔的话,作品就好比发如乱草、阔眉狼藉的女子,本来就缺乏美貌,现在更失去了少许流风余韵。渔洋天赋不厚,才华微薄,所以就借助言说诗歌的神韵、诗人的'妙悟来逃避这个问题,以便掩饰自己。如此,好比说话吞吞吐吐,用手撮起、摩挲虚无缥缈之物,往往并没有悟出什么,却作出点头微笑、闭目猛然省悟、言语表达不出、心有所悟的神态。所以我说渔洋的诗,毛病在误解了沧浪(严羽《沧浪诗话》论诗有“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之句),而他之所以误解沧浪,正是因为用文字来掩饰才华薄弱。
【《咏雪》文言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5.咏雪文言文翻译
6.咏雪雪文言文翻译
7.《咏雪》阅读答案
10.一般现在时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