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2-06-08 08:19: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张乐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1: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祥符①中禁②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④入堑中,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年号(1008—1016)。②禁:皇帝居住的地方。③通衢:大街。④汴水:流过宋朝都城的河流。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患取土远( )

A.担忧

B.忧患

C.疾病

D.得……病

(2)一举而三役济( )

A.过河,渡

B.成

C.接济

D.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将军被坚执锐

C.请广于君

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B

2.C

3.丁晋公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都成了大渠。

4.示例:

(1)多读历史著作,学点运筹学的知识;

(2)青少年应学科学、用科学;

(3)做事要善于思考,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篇2:晋祠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祠文言文阅读答案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即位,一日与其弟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称此为“剪桐封弟”。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当年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皊二年(一○八七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晋祠的总特点。(1分)

答: 。

2、 关于本文的结构特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2分)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D、平行式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却有许多生动的描写,还有议论、抒情,请各找出一例来填入下面的横线上。(3分)

答:描写:

议论:

抒情:

4、写圣母殿的段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是由 到

说明的。写园中小品的段说明顺序是: ,是由 到

说明的。(2分)

5、 将“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中的“旋”改为“卷”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

6、 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

答:

7、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

答:

参考答案:

1、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

2、C (2分)

3、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分)

(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3分)

4、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2分)

5、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2分)

6、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2分)

7、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或第1自然段)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1分)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用文章中的句子,意思对即可给分)(1分) (2分)

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妈妈为你找到了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总之,以上只是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它只是做阅读理解的助缘。其实,做好阅读理解重在平时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孩子,就让我们从平时做好。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掏出干粮就是馍。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篇3: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蒙矜育 矜:怜悯

B. 不矜名节 矜:夸耀

C. 听臣微志 听:听见

D. 日薄西山 薄:迫近

10.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 区区不能废远

C.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译文:

⑵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参考答案:

9.C

10.B

11.B

12.A

13.⑴我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

⑵我(将来只要)活着就愿意献出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愿意报答陛下的恩惠。

篇4: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

【课后练习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7.下面各项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

8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迫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0一22题。(6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节选自《三国志o司马芝传》

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11.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理解答案】

6.B 7.A 8.B9 D

10.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11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 ,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篇5: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比较练习题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比较

(一)自护其短

《雪涛小说》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二)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仕:做官; 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1、解释加粗字。

席上啖菱 ( )( )

并壳入口 ( )

啖菱须去壳 ( )

欲以清热也 ( )

何地不有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舟已行矣 ( )

2、解释句中的`“于”字。

仕于南方(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3、选出句中加粗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其人自护其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遽契其舟

D、其人自护其短

4、翻译句子。

①北土亦有此物否?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5、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宴席;吃;一起;去除掉;用来;什么;落;寻找;已经

2、到、在; 到

3、A

4、①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②船已经开动了,但剑却没有移动(位置)。

5、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就说知道,要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其答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参考答案

14.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 分,扣完为止)

15. D (2 分)

16. 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 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

18. “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篇7:《晋平公与群臣饮》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晋平公与群臣饮》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渭然叹曰:,惟其言而莫之违。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公被衽而避________

(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披”,穿

(2)这

2.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3.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意对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11.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参考答案:

8、(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 9、A

10、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11、(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文言文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篇9: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金美 玉 市 有 定 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选自《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

1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0.秦少游(秦观)、张文潜(张耒)与哪两位北宋文学家并称“苏门四学士”?(2分)

21. 结合文段,概括苏轼与欧阳修相似的对待后辈做法。(2分)

参考答案:

19.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6分)

20.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2分)

21.勉励、奖掖后进。(2分)

篇10: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参考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参考

文言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2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2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那句话: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2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1分)

2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24. (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11: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小题3】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小题4】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感到诧异/不同,B-离开/屋子,C-离开,D-说/正确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乃 无论, 乃在此句中应译为竟然, 无论应译为不用说,更不必说。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1.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2.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3.文言文阅读及阅读答案

4.《杨万里传》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5.晋祠阅读答案

6.文言文董晋传阅读题附答案

7.《教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8.《麦子》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9.阅读文段练习题及答案

10.《地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晋公主营》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