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艺术特色
“麦琪礼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蜀道难》艺术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蜀道难》艺术特色,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蜀道难》艺术特色
《蜀道难》艺术特色
《蜀道难》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而突出的体现了李白诗歌潇洒飘逸的特点。而这些主要因为以下艺术手法的成熟运用。
1.善用反复:
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3.极致的夸张:
李白的夸张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4.神秘的传说:
李白将神话、传说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着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李白采撷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5.灵活多变的句式和奔放恣肆的语言
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
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噫吁嚱”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篇2: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
李白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中国诗歌史有着不朽的贡献。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雄伟瑰丽的意境进行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李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狂放不羁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风不拘一格,通过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忧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矛盾和抑郁不得志,同时对当时封建的政治统治进行猛烈的抨击。作为李白的代表力作,《蜀道难》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雄健奔放,通过对秦、陇、蜀地区壮美、奇险风光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恢宏浩大、惊险神奇的画面,对蜀道环境的险恶和艰难极尽渲染,因此,成为诗人描绘大自然的一部经典诗歌力作。同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即昂扬进取、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将希望和失望交织、苦闷和彷徨交错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那种悲思和豪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跌宕起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奏响了一曲豪迈奇情的人生悲歌。
一 《蜀道难》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因为在地方怀才不遇,于是第一次只身来到繁华的长安城,他认为自己满腔才华,可凌驾相如之上,朝廷又在广纳贤才、广开才路,必然会有自己施展的空间。他满腔热忱的在长安拜见了当朝宰相张说,竟然遭到了一番愚弄,张说父子嫉贤妒能,有意将李白幽禁在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李白苦闷至极,多次奔走于王侯将相之门,却无人收留他。后来几乎误入歧途,幸得友人陆调搭救。李白落魄潦倒之时,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孙们尽管碌碌无为,却扶摇直上,仕途得意。李白以身许国、怀才抱玉,却投报无门,最后败兴而归。《蜀道难》创作背景,恰恰就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
篇3: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
《蜀道难》全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开篇先对蜀道开辟之难进行描绘,通过借用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使诗的意境更加神秘莫测、充满了玄妙和神奇的色彩。接着又对蜀道行走之难进行了渲染。从路的艰险重重、山的高峻险恶、气氛的悲凉愁苦等若干方面进行描绘,这样让诗读起来更加扣人心弦、惊心动魄。最后,对蜀道环境的险要和形势的险恶进行勾画,将诗的主旨意义进一步深化。诗人汹涌澎拜的激情渗透在诗歌的每一个韵律中,通过对蜀
道入木三分的描绘和刻画,使诗人的感情收束、延伸和爆发,这样既铺垫了诗歌的基调,又能够反复吟唱诗的主旋律。从秦入蜀、由古论今、将政治形势蕴含于自然景观之中,使诗歌通篇的脉络结构更加清晰明朗、让读者一目了然。“蚕丛及鱼尧,开国何茫然”,借助于一个悠远古老的传说,渲染了蜀道开辟之久远。通过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来形象地勾画出蜀道开辟的艰难程度。接着诗人又通过描绘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蜀道的险峻无比,即写古又写今。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悲叹。诗的第三部分,则是浓墨重彩,借助对险恶地势和环境的描写,来暗指当时黑暗的政治统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诗人描写太白峰的高耸入云,用一句“西当太白有鸟道”,来烘托栈道的恰似天梯,鸟道的奇险无比、高峰的无法逾越,急流的湍急回旋、青泥岭的九曲盘旋,最后一直到锦城之乐、剑阁的峥嵘,诗的脉络和自秦入蜀的轨迹相吻合,对蜀道的艰难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绘。以上的艺术评析可以用“景奇意悲”精准概括出来,而这种艺术特色和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与当时文化、社会和政治深层次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篇4: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
1 大胆的夸张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的表现手法是最常使用的,是许多普通语言所无法描绘的意境,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实现一种“精细不能追其极”的表现意境。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的极大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将这种夸张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蜀道山川的险峻巍峨刻画地入木三分,同时通过“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等诗句,将山的险峻、流水的湍急、崖的陡峭烘托得淋漓尽致。同时一句“使人听此凋朱颜”烘托出人的那种惊恐莫名的形状,对蜀地历史的描绘用“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将山和水、情和事一一进行描绘和渲染,使山的本质特征更加丰满、更加形象,所产生的震撼效果更加强烈,带给人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现实生活中,应该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了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 神奇的想象
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杜甫给予李白的最高赞誉。无独有偶,唐人殷瑶也给予《蜀道难》以极高的评价,一句“推奇又之奇”,高度概括了李白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力,乃无人能够企及,用“纵逸”一词形容根本不为过。诗人在山水之间纵横驰骋,跳跃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跨越高山、穿过深谷,辗转于月夜和白昼之间,借助于这种奇特而奔腾的想象力,贯穿了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即深刻地诠释了作品的主题,同时又使诗歌产生了恢弘壮阔的气势。 3 浓烈的感情
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都是在诗人的驾驭和主观情绪支配下进行的。作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必须达到一种“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意境,这样艺术作品的创作,才能达到一种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纵观《蜀道难》全诗,字里行间都满溢着赞叹和惊异,如诗的开头,一句“噫——吁喊!危乎——高哉!”这一声长长的感喟,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惊叹,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非常地强烈,同时通过对每一段具体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先描绘,后感叹,在读者心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事物的风貌。同时那些具体描绘的山川形势,也是在诗人的主观情绪支配下。“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读来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这种强烈的冲击力,直抵我们的心灵。
诗人正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深刻体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赋予自然景物以一种浓烈的感情色彩。以达到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通过自然景物中鲜明的形象特征,来释放诗人的主观情绪,让我们读来兴奋不已,既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又达到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诗人的情绪对我们起到了促进和感染的作用。
篇5:浅谈李《蜀道难》艺术特色
浅谈李《蜀道难》艺术特色
李白《蜀道难》艺术特色赏析一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下面择其要而析之。(原诗略)
一、反复修辞手法
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接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道了——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啊!蜀道真太难攀登,攀登蜀道简直比攀登青天还难。接着在诗的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和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两次重复出现。这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但成了全诗情感线索,而且成为情感发展的主旋律,贯穿诗歌的始终。从美学上说,这不仅使诗歌产生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而且抒发诗人出蜀所见道路高峻艰险而感受到的人生之路、仕途的曲折艰难,以及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二、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属于语言运用技法类,其审美目的在于强调作者的情感,增强作品的审美表达效果。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夸张手法很有独到处,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一个极度。比如,李白在诗歌中喜欢用“百”、“千”、“万”等数词来形容修饰所要描写的事物,从数量上予以展现,不但给人以突兀之感,而且在惊奇的夸张中感受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会须一饮三百杯”等中的“三千丈”“三千尺”“万重山”“三百杯”都是极度夸张结果。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而“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诗人在诗歌中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而诗人却说是“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而诗人夸张说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如此等等的极度的夸张,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表现了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三、句式多样性
首先,长句短句的结合
所谓长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对多的句子。,所谓短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对少的句子。前者在修辞上表现出表意的丰富缜密,后者表现出表意的明快活泼。众所周知,李白生性豪放不羁,表现在诗歌上就是不注重格律的限制,写诗也注重了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这首《蜀道难》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可以说,歌行体形式正适合李白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的需要。
其次,整句散句结合
所谓整句,就是形式整齐的句子。所谓散句,就是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在诗文中,整句散句的表达形式或是一组短句,或是一组短语,但往往是二者有机的结合。在这首诗歌中,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样匀称整齐的句子,也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以及“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的句子;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的句子,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的句子。诗人在诗歌中,整句散句结合,更好地表达了自己起伏不定的情感,也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志。
四、奇特想象的方法
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之一。想象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最起码的因素之一,也是浪漫主义常用的方法之一。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奇特的,更是惊人的。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诗歌中,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俊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而轰响声音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内心感受等。这些,无不是凭借神奇的想象而实现的。所以,欧阳修在《太白戏圣俞》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这就是奇特想象方法的审美艺术效果。
五、运用典故的方法
在诗歌中,运用典故(典语)是常见诗文创作方法之一。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主要运用了神话与传说。从全诗来看,诗人采用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等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并把神话、传说编织在诗人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从而使整首诗歌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同时,这些神话、传说既是诗人想象的内容,也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说,在这首诗歌中,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艺术效果,这正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高超艺术手法的最高体现。
篇6:《蜀道难》艺术特色及神话传说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的《蜀道难》是苏教版必修四的一篇课文,以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为主,将知识层面 拓展到学生的想象中,用以实现师生、诗人、文本四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借此来探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创新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知识积累和提 升教学的双重效果。
一、创新出鬼神表
《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被甄选在苏教版 必修四“笔落惊风雨”单元,可见其重要性、学习此单元的诗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研读文本尝试鉴赏不同诗风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掌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情 怀。学习《蜀道难》的目的就是要读出李白诗词的创新之处。因此,在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时,首先要考虑诗词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审美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多角 度多元化的解读诗词发现其创新之处。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完成的教学概念,而是培养学生的探寻的难点。要想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善于 发现作品的创新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拓宽思想提升自身的能力。解读《蜀道难》的创新之处要先分析乐府诗的特点。歌颂蜀道的诗篇不计其数,唯独诗仙的篇章给 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李白对乐府诗的创新。唐代以前语言简短且单薄乏力,而李白在语言刻画上不拘泥于乐府诗的规范形式,而是用其独特的构思 和内在节奏引导豪迈奔放的情感宣泄出来。形成回肠荡气、变幻莫测的艺术氛围。而这种爆发出来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魄傲岸的宇宙境界,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基 点。同时,李白也将个人的气质融入到了诗词之中,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感,无论是韵律和雄放的情感都深沉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学生只有了解这些诗词的创新 点,才能用超然的姿态去切实感受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切入点又是什么,借此来实现主动领悟的过程。
二、想象源出天地外
李白的成名之作当属《蜀道难》,其文章特点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想象手法来表现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纵横 飞扬的文采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神奇的艺术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走进李白的艺术世界,让学生从欣赏中领悟浪漫主义诗风的夸张想 象。
众所周知,要读懂诗歌首先要读出诗人的气质,将诗歌的内容与诗人的独特气质融合在一起。而欣赏诗歌就是要读出诗歌特有的风 格,掌握并连系诗歌的章法和诗人独特的个人气质。贺知章在读了《蜀道难》后称李白为谪仙,可见此诗的不平凡之处。在诗歌的开篇,李白就大胆的运用想象, “开国何茫然” 等语句来说西蜀的道路难于上青天,就连西蜀的开国皇帝都无从下手。而“西当太白有鸟道”更是说明了川蜀之道只有一条小鸟才能飞过的缝隙,更是彰显了作者的 想象功底。同时作者配以两个神话故事来渲染蜀道的神秘和险要,这种紧张夸大的氛围很容易让诗人和读者的心联系到一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让学生激发艺术灵 感。那么诗人的想象力都表现在哪呢?
首先,作者的想象力源于现实。没有川蜀道路的险要就不会有任何生动的想象,也不会让川蜀之道丰富多 彩。作者的想象十分的夸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面对蜀地的高峰就算是驾着六条龙的太阳也只能绕道而行,而下面又是曲折回旋奔流 不止的河水,这充分说明了李白的想象力宏大没有任何的羁绊,而接下来又说就算是一飞千里的黄鹤和敏捷的猿猴也为蜀地的高山犯愁。李白用太阳来形容山之高, 用河水来抒发对蜀道的敬畏。此时学生的脑海中不难形成壮美的自然风光。
其次,作者的想象是从未知出发过渡的。如接下来写的“青泥何盘 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将曲折的山峦写的就好像是在仰视天上的星宿,用天地日月与蜀道的距离来刺激读者的感官,这是任何 人都没有过的体验。从旅行者的角度来体验蜀道难又会发现,文章中像是出现了一位愁容满面的旅行者正在接受李白这位有经验者的劝导。作为李白故乡的蜀地,李 白知道蜀道之难,正是如此,才让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描写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山峰、瀑布、枯松等真实景物又给蜀地赋予了壮观的想象色彩,让自然的神韵和大 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的彩带。天上人间无不澎湃着作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心理。同时诗人以对剑阁的担忧来联想守卫剑阁之人的重要,思维跨 度之大正是主题思想的延伸,这种担心也是一种讽刺,给我们留下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想象是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诗歌的 表现手法。想象是人在脑海中将现实的东西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抽象的将具体事务变成抽象虚幻的事物。作者正是用了抽象的想象力将传说、夸张、比喻融合在一 起,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造就出一片浩瀚的飘渺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世界。教学过程中,从诗歌的想象出发,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文本,在审美的过程中积累,借此 来提升想象能力,这才是阅读鉴赏文本的核心。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说明诗歌阅读教学与鉴赏不 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分析文本变化的过程。更要注重诗歌本身独特的构思和手法。只有多角度理解文本,学生才能认识诗歌的个性美,才能走进诗歌内蕴并完 成与诗人心灵的对碰。同时,也要秉承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将学放在主导地位,让自主成为一个主体贯穿整个诗歌鉴赏教学之中。
【知识延伸】
蜀道难中的神话故事
蚕丛开国
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他 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夏 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 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他“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以其伟大的胆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 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瞿上城,是蚕丛在成都平原立国治蜀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在今天成都市双流县城南牧马山),是蚕丛王创造辉煌古蜀国历史的第一个“指 挥所”。
五丁开山
秦王想要仅供蜀国,便托人向蜀王讲,愿意把秦国五个 天仙似的姑 娘献给他。蜀王本是好色之徒,听了以 后,欣喜若狂。再次叫五大力士到秦国去一趟,要他们把五位美女及早接回来。五丁力士带着五位美女回家路上,经过梓潼这个地方,忽然看到一条大蛇正向一座山 洞钻去。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赶紧跑过去抓住它的尾巴,一个劲地往外拉,企图把蛇杀死,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个人拖不动,于是五个兄弟一起过来。这时蛇头 已进入洞内,蛇尾巴正在洞口。他们几人联合用手技去拖蛇的尾巴。过了一段时间。巨蛇才一点点地从山洞里拖了出来,
五丁桥弟兄们十分高 兴。忽然妖风作怪,只听到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大山崩塌下来,刹那间五个壮士和五个美女都被压死了,化为血泥,一座大山化为五座峰岭!蜀国国王听了这个消 息,悲痛欲绝。他是做梦也想得到这五位美女,供他寻欢作乐啊。他亲自登临这五座山,进行厚颜无耻的悼念,并且命名这五座山为五妇 ,至于死了五位壮士,却一点也不心疼。人民对这个昏君的行为十分看不惯,他们十分热爱这五大力士,便称这五座山为五丁。
子规啼血
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望帝以鳖灵功高,禅位于其。在这之后,望帝修 道,处西山而隐。他想,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将是万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后,竟然慢慢变了样,不仅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还占去了他的妻 子和女儿。一个个传言飘到望帝的耳边,望帝变得心急如焚,于是想赶回都城劝那宰相回心转意。可是,人家城门紧锁,根本连都城都不给他进。望帝求也没用,喊 也没用,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西山,并日夜掩泪痛哭。哭得久了,可能是悲伤过度吧,他黯黯然断了气。不久,他化作了一只鸟,目光呆滞地站在屋顶上,望着远处 曾经熟悉的都城哀声啼鸣,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红红的鲜血来……
六龙回日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神驾着六龙车,羲和赶着车,在空中行走,他们走到高山顶峰跟前,也要迂回而过.
【《蜀道难》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