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艺术风格
“补品包装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蜀道难》艺术风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蜀道难》艺术风格,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蜀道难》艺术风格
(一)大胆的夸张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是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以极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险峻,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山、水、情、事等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写,突出了山水的本质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比原来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的姿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
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风以极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人殷瑶也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可谓是“推奇又之奇”。二人都认为在李白的诗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纵逸”来形容,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他的想象空间辽阔深远、无所能及、忽而白昼、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诗人纵横驰骋,借助于这种奇特、自由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将蜀道山川间的黄鹤之飞、六龙回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超乎寻常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自己的诗篇中,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组织和再现,很好地诠释了作品主题,诗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飞腾神奇、直抵九霄的气势。
(三)浓烈的感情
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都是在诗人的驾驭和主观情绪支配下进行的。作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必须达到一种“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意境,这样艺术作品的创作,才能达到一种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境界。纵观《蜀道难》全诗,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惊异、赞叹的情绪流露出来。如诗的开始,就发出一声惊叹“噫――吁喊!危乎――高哉!”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非常强烈的。其后通过描绘每一段具体的事物,每一句诗句都是诗人主观感受的抒发。先描绘,后感叹,在读者心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事物的风貌。
(四)语言形式的灵活多变
作为乐府古体,《蜀道难》这样的诗歌主题,并没有严格限制韵脚、平仄、句数和字数,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李白对这种诗歌体裁的特点能充分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使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形式更加流畅生动、行云流水、活泼自由。全诗的句型长短错落有致,这是根据内容而定的。长句的运用,是前半部分诗的主要特色,通过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蜀道的高山险峻、气势恢宏、畅达奔放。而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来描写剑阁的险象环生、跌峦起伏、跳荡有力,通过这种语言节奏来释放作者紧张惊恐的情绪。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千句一律、平平板板、纵横崛奇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变化多端、动荡起伏、充沛强烈的情感,将内心丰富的情绪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五)诗歌节奏的和谐灵动
《蜀道难》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音律和谐,从开篇的“使人听此凋朱颜”到诗歌的后半段,韵脚都在随着内容表达需要而发生改变,让整首诗读起来都动人、雄壮、极具诗歌的音韵美。七言句是句式的基本句,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骈体,有着散文笔意,极好地服务于主题。诗人为了将蜀道之难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写下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时在诗首、诗中和诗末反复三次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荡气回肠、低回哀婉,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六)铺述中融入传说和神话,使诗歌的纵深感增强
李白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对蜀道的描绘时,将传说和神话融入进去,使诗的意境更加丰满,开篇连用一个夸张、两个惊呼、三个感叹,出语不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险峻蜀道时所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继而诗歌又峰回路转,开始铺设蜀道的传说和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人将笔触伸向远古时代,对秦地沟通、蜀国开国的历史进行描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以空间为序,对中段的高峻险恶、北段的盘旋曲折进行了铺述,最后集中笔墨对剑阁进行描绘,体现了天下雄关的恐怖峥嵘,既使诗的意境进一步拓宽,又泾渭分明,使诗歌的纵深感进一步增强。
拓展
《蜀道难》中的名句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篇2: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
(一)大胆的夸张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是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以极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险峻,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山、水、情、事等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写,突出了山水的本质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比原来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的姿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
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风以极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人殷瑶也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可谓是“推奇又之奇”。二人都认为在李白的诗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纵逸”来形容,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他的想象空间辽阔深远、无所能及、忽而白昼、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诗人纵横驰骋,借助于这种奇特、自由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将蜀道山川间的黄鹤之飞、六龙回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超乎寻常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自己的诗篇中,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组织和再现,很好地诠释了作品主题,诗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飞腾神奇、直抵九霄的气势。
(三)浓烈的感情
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都是在诗人的驾驭和主观情绪支配下进行的。作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必须达到一种“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意境,这样艺术作品的创作,才能达到一种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境界。纵观《蜀道难》全诗,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惊异、赞叹的情绪流露出来。如诗的开始,就发出一声惊叹“噫――吁喊!危乎――高哉!”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非常强烈的。其后通过描绘每一段具体的事物,每一句诗句都是诗人主观感受的抒发。先描绘,后感叹,在读者心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事物的.风貌。
(四)语言形式的灵活多变
作为乐府古体,《蜀道难》这样的诗歌主题,并没有严格限制韵脚、平仄、句数和字数,采用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李白对这种诗歌体裁的特点能充分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使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形式更加流畅生动、行云流水、活泼自由。全诗的句型长短错落有致,这是根据内容而定的。长句的运用,是前半部分诗的主要特色,通过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蜀道的高山险峻、气势恢宏、畅达奔放。而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来描写剑阁的险象环生、跌峦起伏、跳荡有力,通过这种语言节奏来释放作者紧张惊恐的情绪。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千句一律、平平板板、纵横崛奇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变化多端、动荡起伏、充沛强烈的情感,将内心丰富的情绪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五)诗歌节奏的和谐灵动
《蜀道难》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音律和谐,从开篇的“使人听此凋朱颜”到诗歌的后半段,韵脚都在随着内容表达需要而发生改变,让整首诗读起来都动人、雄壮、极具诗歌的音韵美。七言句是句式的基本句,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骈体,有着散文笔意,极好地服务于主题。诗人为了将蜀道之难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写下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时在诗首、诗中和诗末反复三次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荡气回肠、低回哀婉,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六)铺述中融入传说和神话,使诗歌的纵深感增强
李白的诗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对蜀道的描绘时,将传说和神话融入进去,使诗的意境更加丰满,开篇连用一个夸张、两个惊呼、三个感叹,出语不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面对险峻蜀道时所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继而诗歌又峰回路转,开始铺设蜀道的传说和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人将笔触伸向远古时代,对秦地沟通、蜀国开国的历史进行描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以空间为序,对中段的高峻险恶、北段的盘旋曲折进行了铺述,最后集中笔墨对剑阁进行描绘,体现了天下雄关的恐怖峥嵘,既使诗的意境进一步拓宽,又泾渭分明,使诗歌的纵深感进一步增强。
篇3: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
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篇4:李白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下面择其要而析之。
一、反复修辞手法
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接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道了——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啊!蜀道真太难攀登,攀登蜀道简直比攀登青天还难。接着在诗的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和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两次重复出现。这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但成了全诗情感线索,而且成为情感发展的主旋律,贯穿诗歌的始终。从美学上说,这不仅使诗歌产生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而且抒发诗人出蜀所见道路高峻艰险而感受到的人生之路、仕途的曲折艰难,以及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二、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属于语言运用技法类,其审美目的在于强调作者的情感,增强作品的审美表达效果。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夸张手法很有独到处,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一个极度。比如,李白在诗歌中喜欢用“百”、“千”、“万”等数词来形容修饰所要描写的事物,从数量上予以展现,不但给人以突兀之感,而且在惊奇的夸张中感受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会须一饮三百杯”等中的“三千丈”“三千尺”“万重山”“三百杯”都是极度夸张结果。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而“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强调“秦”和“蜀”之间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诗人在诗歌中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而诗人却说是“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而诗人夸张说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如此等等的极度的夸张,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表现了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三、句式多样性
首先,长句短句的结合
所谓长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对多的句子。,所谓短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对少的句子。前者在修辞上表现出表意的丰富缜密,后者表现出表意的明快活泼。众所周知,李白生性豪放不羁,表现在诗歌上就是不注重格律的限制,写诗也注重了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这首《蜀道难》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宇,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可以说,歌行体形式正适合李白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的需要。
其次,整句散句结合
所谓整句,就是形式整齐的句子。所谓散句,就是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在诗文中,整句散句的表达形式或是一组短句,或是一组短语,但往往是二者有机的结合。在这首诗歌中,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样匀称整齐的句子,也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以及“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的句子;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的句子,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的句子。诗人在诗歌中,整句散句结合,更好地表达了自己起伏不定的情感,也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志。
四、奇特想象的方法
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之一。想象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最起码的因素之一,也是浪漫主义常用的方法之一。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奇特的,更是惊人的。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诗歌中,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俊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而轰响声音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内心感受等。这些,无不是凭借神奇的想象而实现的。所以,欧阳修在《太白戏圣俞》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这就是奇特想象方法的审美艺术效果。
五、运用典故的方法
在诗歌中,运用典故(典语)是常见诗文创作方法之一。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主要运用了神话与传说。从全诗来看,诗人采用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等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并把神话、传说编织在诗人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从而使整首诗歌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同时,这些神话、传说既是诗人想象的内容,也是诗人借以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说,在这首诗歌中,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艺术效果,这正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高超艺术手法的最高体现。
总之,李白的《蜀道难》不但思想情感丰富、意蕴深刻,而且具有多种审美艺术手法,表现出了诗人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人的巨星。
【《蜀道难》艺术风格】相关文章:
3.蜀道难 译文
4.蜀道难 教案
5.蜀道难翻译
6.蜀道难李白
7.李白 蜀道难
8.《蜀道难》随笔
9.蜀道难教案
10.《蜀道难》诗文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