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能力训练
“又右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蜀道难》能力训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蜀道难》能力训练,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蜀道难》能力训练
《蜀道难》能力训练
基础演练
1.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吁嚱x& 秦塞s4i 石栈zh4n 抚膺y9ng
B.鱼凫f* 崔嵬w6i 巉岩ch2n 吮血sh(n
C.咨嗟z9 猿猱n2o 岩峦lu2n 瀑流p)
D.万壑h8 喧涘hu9 飞湍tu3n 萦回y0ng
2.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横绝蛾眉巅。 B.天梯石栈相勾连。
C.猿猱欲度愁攀缘。 D.枯松倒挂依绝壁。
3.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畏途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
D.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4.对加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5.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全是诗中地名的一组是
[ ]
A.蜀——秦塞——蚕丛——太白
B.秦塞——太白——鱼凫——峨眉
C.青泥——剑阁——锦城——蜀道
D.太白——青泥——锦城——剑阁
课内纵横
阅读《蜀道难》,完成7—11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重点写青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砅岩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西游”“西望”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所写《剑阁赋》,完成12—16题。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雁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12.这篇赋写了哪两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剑阁赋》比《蜀道难》少写了哪一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怎样直接描写剑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怎样侧写剑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怎样表现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C 6.D
7.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8.“上有”“下有”等四句是从“面”上即整体上写蜀道之难;“青泥”等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峻危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
9.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
10.“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的惊险气氛。
11.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长。
12.第一,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第二,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
13.《蜀道难》中有对蜀地豪雄割据,战乱频仍,战祸惨烈的描写,这既是历史的回顾,又是现实的危机和未来的推测,起到申诫的作用。《剑阁赋》没有这样的内容。
14.这篇赋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剑阁直插云间,遮断视野,倚靠青天。
15.这篇赋“上则”句以松间烈风萧飒猿声哀切,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气氛;“旁则”句以飞湍汹涌声若惊雷,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运用环境烘托的方法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
16.第一,不等友人离去就盼友人归来。第二,直接描写自己无尽的沉吟叹息。第三,景因情生,以景物表现自己黯淡的心情。第四,想象离别后两人对月相忆的情形。
篇2:《蜀道难》能力训练题含答案
《蜀道难》能力训练题(含答案)
《蜀道难》中,作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让人眼前顿时浮现出那艰难难越的蜀道,李白的写作功底着实让人惊叹,这首夸张主义的诗作是千古名作,也是我们中小学生考试需要掌握的重点,这首诗学完了,你完全掌握它了吗?一起做题来试试吧!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 石栈(zhàn)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 扪参(shēn)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解析】选C。“吮”应读shǔ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高
B.开国何茫然茫然:指时间久远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
【解析】选C。坐:徒,空。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解析】选C。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5.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6.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7.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8.名句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两位名人,写一段文字。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的梦想。
10.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
【解析】①句与④句相对,应跟在④句之后,④句承前接“不是下午茶”;③②两句是对“早晨”的解释,应跟在①后,且③句为比喻说法,宜放在②句之前。
答案:④①③②
11.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珍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
“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愤激,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3.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 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4.“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知识延伸】
《蜀道难》读后感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让人唏嘘感慨,虽历经千年,而始终传颂于口;虽满眼生坚怪字,却仍令人如痴如醉。何故?只因其中含有跨越时空的不变情怀,而这种情怀打动着我们的祖辈、父辈,如今仍然打动着我们。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蜀道发自内心的描述,也是在诗歌开始对蜀道的总体概述。危乎高哉的地方,难于上青天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们就不能不去吗?不能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那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壮阔景象,是让神灵也敬佩的伟大铸造的传世奇迹。到 蜀道,是去寻梦,是一种追寻更是一种继承。是在“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蛮荒之所,去找寻那一种属于自己氏族本质的精神支柱。即便是在历经了千年 之后,流行歌曲里仍然唱着:
寻找的东西已经被无限的模糊化了,也许寻找的只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感,也许能否寻找到已经变得非常不重要, 而重要的是那种寻找的过程和历练的经历。而李白的《蜀道难》显然比上文的《橄榄树》要更加激烈雄浑,更加令人感受到那种明知山有虎的壮美:“上有六龙回日 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除了李白,再没有人能够描绘 出如此恐怖而悲情的画面,没有人能够把那种令人恐怖又令人激动的壮丽景色刻画到位了。面对这样的地方,诗人开始了退缩,也开始了犹豫,他:“扪参历井仰胁 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他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他问自己:“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还有比天险更让人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人祸:“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 麻。” 尽管充满了危险,尽管诗人开始后悔,尽管李白也发出了浩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李白仍然在坚守,他仍然没有退回去,他仅仅说的是:“侧身西 望长咨嗟。”在入川的蜀道上西望,望的是什么?若要去长安或洛阳,李白应该是东望,若是真想回到家乡叶城,李白应该像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而李太白 尽管咨嗟不已,仍然侧身西望,当然望的是锦官城成都,当然还是想征服这段让人心悸而有波澜壮阔的旅程。所以,全诗的诗眼在最后一句的“侧身西望”,没有这 一句,李太白成了牢骚满腹的怨妇,成了遇险退缩的懦夫,而有了这个点睛之笔,李太白成了真正的豪杰之士,真正的唐代大侠。
我们今天面临 的一切多么像李白诗中描述的境界?李白当年写诗的时候有没有走过这段路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传达出了一种面对人间万难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不管前面 的人生之路有千难万险,不管脚下的奋斗之路有多少天灾人祸,既然迈开了脚步,就只能走下去,而且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地走完它。虽然有时很悲苦,有时很恐 怖,有时很惊险,有时很崎岖,但是可以畏它、怕它、怨它、骂它甚至诅咒它,却永远不能放弃它、背离它、逃避它。今日的“北漂一族”不是正经历着“蜀道难” 的困境、发挥着《蜀道难》的精神、克服着“蜀道难”的恐惧、走着李白那条泛指的《蜀道难》之路吗?
“文章千古事”这事曹丕的高论,但是忠实的实践者却是李白。一篇《蜀道难》道出了千古奋进者的心声。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篇3:《蜀道难》阅读训练及答案
《蜀道难》阅读训练及答案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
2. 尔来四万八千岁 今义:你;如此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无他,但手熟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问君西游何时还()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使人听此凋朱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参考答案
一、“匪”通“非”。
二、1. 高;2. 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 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
四、1. 西,名词做状语,向西。2. 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3.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 省略句;2. 介词结构后置句;3. 宾语“胡”前置。
篇4:《蜀道难》阅读训练及赏析
《蜀道难》阅读训练及赏析
【蜀道难阅读训练题】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 (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摸着双腿)
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5.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
①山从人面起 ②见说蚕丛路 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 ⑤春流绕蜀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6.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14分)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7~10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4分)
答:
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4分)
答:
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10.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B
3.D
4.A
5.C
6.笼
篇5:《蜀道难》解读及训练题
《蜀道难》的写作年代有两说,一说写于李白初到长安时,一说写于安史之乱玄宗奔蜀期间。一般偏向前说。
此诗开篇便先声夺人,连用三个感叹词,再加上一个夸张性比喻的感叹句,强调蜀道的高险及攀越蜀道的艰难。这是第一层。接下追索远古蜀国的历史沿革,突出蜀地开国很早,但长期以来比较封闭,与秦地没有交往。下面申说“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具体原因:太白峰挡住了由秦往西通向蜀国的道路——上面只有鸟道可一直通向蜀国峨眉山。再用古代的历史神话传说,说明一直到秦惠王派五位壮士开山以后,秦蜀之间才开凿出沟通两地的盘山栈道。这是第二层。下面八句,具体描状这条盘山栈道的高和险:上面,有羲和驱六龙驾日到此不能通行只得回头的高峰;下面,有让冲腾咆哮波掀浪涌的急流回头的崖壁;高高的峻岭,黄鹤也没法飞过;陡峭的悬崖,连猕猴也因无法攀援而发愁!青泥岭为何有那么多盘山弯道啊,简直是百步九折地萦绕在座座峰头!走在上面像摸到了参星、从井星旁走过一样,紧张得屏住呼吸,两手抚摸着胸口气喘吁吁,长叹不已。这是第三层。第四层首句转而对欲往蜀地的人发问:您向西去蜀地几时回来呢?并告诉他:那条道真是人生畏途,悬崖峭壁不可攀登啊!(而且沿途无人行走),只听见悲鸣的鸟儿在阴森森的古树上啼叫,成双成对在林间飞来绕去(而你却是孤单一人!);又会听到杜鹃鸟在夜月下悲啼,那才真教人在空山里发愁呢!这里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写行进在蜀道的危难,突出蜀道的阴森恐怖,以渲染行人在那种环境中感到的孤独和凄凉。在叙述语言上,由客观描述转为对象化的交流,使结构和文脉都发生一些细微变化。仿佛在高峰攀登途中让人们歇上一口气。第五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又徒然而起,重新让读者紧张起来。所以接下“使人听此凋朱颜”就来得很自然——因为谁都会被吓得变了脸色。“连峰去天”四句是对前面蜀道险要可畏的补说,突出了蜀道枯松倒挂的恐怖和悬泉瀑布的慑人声势。第六层由“其险也若此”,总结上文,提起下意,由自然条件的险恶转写社会环境的险恶。“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一个反问,两重感叹,十一个字真诚地表示出对攀越蜀道往西蜀去的游人的关怀。这一长句,七个虚字四个实字,不仅表现出李白驾驭文字的超人才力,而且以文为诗,使诗脉变得起伏回旋,跌宕有致。以下对剑阁的险要进行重点形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战略要塞这个角度,提醒朝廷,如果选拔镇守剑阁的将领不是亲信或不是对朝廷忠诚者,那就会变成食人的豺狼。“远道之人”来到这儿,则会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一样避之唯恐不及;而这些如狼似虎的强盗则会依仗蜀道天险与朝廷分庭抗礼,杀人如麻,无恶不作。所以成都虽说是富足繁华、供人游乐的都市,还不如早早离开那是非之地,回到自己家乡为好啊。社会形势的险恶,构成“蜀道难”的又一道天险。作为一位关心社稷兴衰,积极进取的诗人,李白在这里表现出对时局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和深思熟虑的卓越洞察力。同时这段议论也将全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理性层次。最后,诗人第三次呼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侧身西望”则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视蜀道为畏途的行人,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长叹者形象。
这首诗结构浑成,首尾连贯,头、中、尾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仅显示出磅礴的气势,而且突出并层层深化了“蜀道难”的题旨。思维变幻神奇,忽而历史,忽而神话,虚实相生,一张一弛,“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古人评价极是。奇特的想象与夸张的联想相结合,创造出神秘险怪的蜀道意境,既具崇高美,又有悲壮古奥的幽幻美,最后一段对剑阁险恶环境的描写还折射出诗人崇高思想的光芒。诗歌奔放流走的语言气势与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情人格交融在一起,“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真是“高文险语”,叫人“动魄惊心”(《网师园唐诗笺)。
篇6:《蜀道难》教案及巩固训练
教学目的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1、唐诗的分类
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近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2、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欣赏图片
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二、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与杜甫并称“李杜”(“老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三、解题。
1、感悟诗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2、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3、背景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棨《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四、课文感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萦绕yínɡrào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shēn
峥嵘zhēnɡrónɡ 抚膺tuān 巉岩 chán 飞湍tuān 长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崔嵬cuīwéi 吮血shǔn 秦塞sài
3.提问: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明确: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4、合作性学习
了解文意
步骤:分三步进行“整体—局部—整体”
方法:独立思考—对照注释—共同讨论
2.通假举要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3.一词多义
(1)当西当太白有鸟道(介词,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阻挡,把守)
木兰当户织(介词,对着)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两者相抵)
诚不足以当之(动词,承担)
篇7:沟通能力训练
沟通行为技巧的培养:
1. 目光交流:从小就培养孩子和人交流时要注视对方,不能看着别处。
2. 轮换表达:要让孩子尽快理解两个人不能同时说话,要等对方说完再开口,懂得轮替交流的规则。如果刚开始时孩子对要求不能理解,训练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辅助。如:讲话时把手或用到的玩具放在自己口前,讲完后把手或玩具放在孩子口前,表示现在该你说了。如果每次你都能这样做,不久他就能理解什么时候该听,而什么时候该说。一旦孩子理解了轮替交流,不再抢话,就可以把这个提示动作去掉。
3. 礼貌行为:从小就要注重培养孩子基本的礼貌行为和礼貌用语。如:见面要打招呼,离开时要说“再见”;要让老人先走或给老人让座等等。一些听障患者由于从小缺乏这方面的培养,长大后也不懂得这些礼貌行为,使得周围的人总是把他们当成与众不同的一员。
很多家长虽然也注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方法不当。例如,家长让孩子对老师说“老师好”,而孩子当时的语言水平只能表达出“好”,于是家长就马上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说出这句话。当每次交流都演变成这样的正音或学说话时,就完全丧失了交流的意义,而且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和抵触。因此,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与人交流时,不用要求他一定表述准确完整,家长只要呈现出正确的交流行为和语言就可以了。
4. 积极互动、好奇提问:善于在生活中引发孩子提问,能够调动孩子的好奇心。
5. 给予回应:在别人讲述时,听者要能够表示出正在聆听,可以说出“啊、对、是吗?”等表示回应。当讲话者向他提问时,应能够做出相应回答。这些也是交流沟通的技能。
篇8:沟通能力训练
1. 没听清时能够要求对方重复:当孩子没有听清他人的语言时,应能够要求对方重说一遍,“我没听清,你能再说一遍吗?”这是基本的沟通策略之一。
2. 懂得如何询问未获得的信息:如果对别人陈述中的某部分信息没有听清楚,就不需要让对方完全重复了,可以针对性地提问,如“你是说8点集合吗?”
3. 没有听懂时知道如何要求对方解释说明:如果能够听清楚对方的语言,但不理解其中的某个或某些词语,就需要请求讲话者给予解释。如“是什么意思?”
4. 能够向听者提供解释说明:当别人不理解孩子的语言时,他要懂得提供重复或用其它语言进行解释。
5. 能够和对话者维持同一话题:如果完全不关注他人的语言内容,只讲自己的,沟通就会难以持续。因此,从小要培养孩子关注他人的讲述内容,能与别人进行同一话题的聊天。
篇9:《琵琶行》能力训练
《琵琶行》能力训练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 ]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七拐八绕,枝枝蔓蔓,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两旁青砖高墙,中间青石铺路。这是安乐巷27号门牌,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挂着江领导人总书记题写的“朱自清故居”五字,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
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在编选的《完美的人格》里的一个细节,朱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时,总是喜欢穿平底布鞋,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只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于是,我头脑中闪出本文的题目——《穿布鞋的故居》。
如今,到处在修茸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尤其在时髦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今天,名人故居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门庭下清咳一声,每个角落里都能听到。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绝不故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座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会向别人炫耀一番,我到过瘦西湖,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没有殷殷期盼拜访的.人,绝不会有一种陈年老窖般的期待,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而到过的人更不会将此作为话题,因为我相信,能够在今日仍念念不忘这片陋房的人正是感染了朱先生的平淡与平和的。为此我反复为故居的车马无声而庆幸,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
1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20字)
□□□□□□□□□□□□□□□□□□□□
14.文章最后说“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据上文,指出“本意”的具体含义。(不超过20字)
□□□□□□□□□□□□□□□□□□□□
1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D
6.C
7.A
8.E
9.A
10.B
11.C
12.C
13.朱先生学问很深,为人却平易近人。
14.不引人注目,做一个平淡、平和的人。
15.作者将朱先生的故居与别的名人故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朱先生的故居比别的名人的故居更具有召唤力:他的人格学问更值得后人敬仰。
16.既表明朱先生故居的普通,更强调朱先生人格的完美。
篇10:运动能力怎么训练呢?
运动是人们维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很多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刚刚运动几分钟就开始很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运动能力不够,所以对你接下去的健身都会有影响,平时应该要注意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让你身体越来越健康。
1、猫姿伸展
顾名思义这套动作形如猫儿伸展般;首先,双臂向前伸展,手掌触地,然后将膝盖以上身体向后拉坐至臀部接触脚跟,双脚作跪状,双膝贴地,臀部贴脚跟,尽量舒展手臂、膊头和背部,舒展动作维持10至15秒,然后慢慢放松,再重复整个动作。
2、曲背部掌上压
姿势近似普通掌上压,不同的是膝盖贴地。双臂稍向膊头以外支撑地面,然后双臂做弯曲伸直的掌上压动作。注意维持腰部成微弯,每次动作维持10秒,然后重头再做一次,但切记要按自己能力而为。
3、俯卧舒展
面部向地面并将身体尽量伸直躺下,双臂向前伸直,头部轻微抬起,双臂尽量向前伸展及双脚尽量向后伸展,每次伸展动作维持10至15秒,然后慢慢放松。
4、骑马锻炼劲力
有人认为。骑马时的精神状态与性爱颇有共通之处。其中的驾驭。掌握。控制。支配。改变。甚至为所欲为的种种“主动性”体验。和性生活中的过程颇为相似。
事实上。骑马可以锻炼男性身体的敏捷性与协调性。还可以使男性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尤其是腿部肌肉。使男性在性事中更有劲力。
在进行运动能力训练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这样可能会引起反作用,循序渐进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的节奏的话可以选择跟健身教练运动,这样也能够得到很系统的训练法。
【《蜀道难》能力训练】相关文章:
6.蜀道难 译文
7.蜀道难 教案
9.蜀道难翻译
10.蜀道难李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