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米唐蒜dadad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1、简介《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通过对焦仲卿、刘兰芝这对青年夫妇在追求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生活中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最终双双殉情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的黑暗面,热情地歌颂了主人公对真挚爱情和美满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表现出的反抗精神。
2、关于《乐府》
所谓“乐府”原是汉朝皇帝的音乐机关的名称,主要是采集民间歌辞以供朝廷制作礼乐之用。后来这些采集来的歌辞也叫“乐府诗”或“乐府”,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二.能力训练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 日冥冥(míng,生命终结) 否泰(pǐ,坏运气)
B、婀娜(ē nuó) 赍钱(lài,赠送) 娇逸(yì,文雅)
C、伶俜(pīng,孤单的样子) 磐石(pán,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流纨素(wán,绸子)
D、愆违(qiān,过错) 令才(lìng,美好) 明月(dāng,耳坠)
2.解释句中红色的字
A、儿已薄禄相( ) B、枝枝相覆盖( )
C、誓不相从许( ) D、好自相扶将( )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3、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4.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可怜体无比 B、交语速装束
C、叶叶相交通 D、汝岂得自由
E、共事二三年 F、进退无颜仪
G、既欲结大义 H、寡妇起彷徨
5、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A、三日断五匹( ) B、妄不堪驱使( )
C、堂上启阿母( ) D、何意致不厚( )
E、何及太区区( ) F、卿但暂还家( )
G、以此下心意( ) H、足下蹑丝履( )
I、事事四五通( ) J、却与小姑别( )
K、君既若见录( ) L、逆以煎我怀( )
M、不图子自归( ) N、始适还家门( )
6.下列红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奄黄昏后,寂寂入定初(暗沉沉的样子)
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愤恨到极点)
C、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依依不舍的样子)
E、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沉甸甸的样子)
F、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
7.下列对有关表时间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多年)
B、往昔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C、鸡鸣外欲曙(相当于四更,午夜l一3点)
D、初七及下九(每月的十九号)
E、寻遣丞请还(寻找)
F、登即相许和(立刻就)
G、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相当于21-23点夜深人静时)
三.背诵下面的汉乐府诗。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 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附参考答案
1.B(赍,jī)
2.A命相; B互相; C你; D她; E帮助。
3.C(A作息; B公姥; D牛马)
4.F(A可爱; B准备; C交错在一起; D自作主张; E在一起过日子;G婚姻;H不安定)
5.A截下来; B不能胜任; C告诉; D料到; E愚拙; F只是; G使……下,委屈;
H穿; I遍; J退出来; K我; L逆想; M料想; N出嫁。
6.E(甸甸,车声)
7.E(寻,不久)
作文题:
在生活中,关于牛的传说和牛的精神的说法很多。有人说,牛是世界上最蠢的动物;有人说,牛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动物;有人说,牛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动物。不论怎样说,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印象与看法。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牛 说
卜迪扬
来到这世间也有很长时间了,今天就说点自己的心里话吧!
在众多动物中,我算是相当不错了,几乎给所有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动物中也是如此。无论何时,我都不是大家的领袖,大多数时候,我也是默默无闻,但大家都觉得我很不错。对此我很欣慰,也很满足了。
其实,我算是动物中最谨慎的一个了,无论办什么事,我都要反复思量后才做。我明白,有时办事无意中伤了别的动物,也许现在没什么,但以后就不好说了。在动物中,我和谁的关系都特好,但要说谁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还真说不上来。大家都是朋友,好像又都不是,所以大家在一起时,和谁我都很开心;但大家不在一起,我也不会主动去找谁,我更愿意自己独自呆着,看看小溪的水,闻闻青草的香。
大家都说我勤劳努力,老实肯干。我话确实很少,那是因为我明白少说多干才能和方方面面都处得很好,说得多了难免会祸从口出。因此,很少有别的动物知道我到底想的是什么,其时也没必要让它们知道。不过说起努力、勤劳,我一直都心里有愧,我真的很少使出全力干活,大多数时间,我只使六七成的力,能到八成就不错。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我使出全力,会让大家都感到震惊,但我不希望这样,也不可能这样做。一是我更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二是我明白,做得太好了,把自己放在一个耀眼的位置是很令人羡慕的;但这样张扬,终归会招来别的动物,甚至人的不满,惹出祸来。大家各个都是神通广大,谁也不服谁,难说究竟会怎样,所以还是这样静静的比较好。不过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会拼的,这时即使是狮虎,也不一定能胜过我,要不怎么会有“牛气冲天”这词呢?不过这种时刻总是一闪而过,大家一惊,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过去了,然后,一切就又和原来一样了。
有件事我一直就没有说过。十二生肖排座次的那天,我压根儿就没想得那第一,我只不过是习惯了办什么事都早点出发,赶早不赶晚。老鼠跳到我背上,我哪能不知道?它那点心思,我早就琢磨透了。它愿意当第一,那就当呗!我就知道,当第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怎么样,老鼠今天就落得这般下场,人人喊打。没办法,当初要是我当了第一,现在大家还不一定找点什么东西骂我呢!老鼠其实挺聪明,就是办事不留心。这回不就是?只顾争强,早上也不叫猫起来,得了第一又怎样?人人骂,还把猫得罪了。
我知道,我的处世方法、原则一点也不好,也不希望有人学我。但我也知道,对我来说,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立于世间,我也才能有这样好的口碑,你说是不是?
[评语]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出了“我”的性格与处世方略。作为“牛”“我”有自己的优点,勤劳、老实、谨慎;但这又算不上什么优点“生活的环境”迫使“我”不得不如此。像“我”这样的“中间人物”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并有很好的口碑。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就其字面意义而言,乐,指音乐;府,指官府,合起来就是音乐机关的意思。乐府最初产生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是从秦代沿袭下来的。从唐代杜佑《通典》的记载中知道,在秦汉时代,掌管音乐的官职有两个,一是太乐,一是乐府,各有分工。太乐掌管传统的祭礼雅乐,归奉常主管;乐府掌管当世民间俗乐,归少府主管。不过,秦代虽然设立乐府官署,但并没有建立采集民间歌谣制度,多演唱前代流传下来的旧曲。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乐府诗歌是从汉代开始的,乐府专事制作乐音,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它是继承《诗经》《楚辞》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乐府民歌出于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
乐府民歌思想内容:①反映了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饥寒交迫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们的怨恨和反抗情绪;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③反映了人民的飘泊、流浪生活和思念亲人的痛苦心情;④反映了当时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歌颂了广大人民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的斗争,这类作品影响最大;⑤反映劳动主题。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①以叙事为主;②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③善于使用比兴和铺陈手法;④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⑤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逐渐趋向五言。《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均为汉乐府中典范之作,被誉为“乐府双璧”。
(二)《孔雀东南飞》全诗357句,178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刘兰芝是诗篇主角,反抗性强的`也是刘兰芝,而标题上却写作“焦仲卿妻”,太不公平。课文改为《孔雀东南飞》是恰当的、得体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影响颇为深远的一部古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徐陵所编,共十卷。《孔雀东南飞》 代表了汉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汉末建安年间,讲述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婚姻爱情悲剧。作者不详,诗的技巧娴熟,造诣不凡,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暂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l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l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叙述了二人别离、抗婚、殉情的经过,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所刻画的形象无不个性分明,各具面目。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渝。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3、特点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最后以“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几句作结,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2)人物对话的高度个性化,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铺陈排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渲染气氛。
(三)、重要词语
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①会不相从许(“你”)②及时相遣归(“我”)
②还必相迎取(“你”)④好自相扶将(“她”)
⑤嬉戏莫相忘(“我”)⑥誓天不相负(“你”)
⑦不得便相许(“你”)⑧登即相许和(“它”)
⑨蹑履相逢迎(“他”)⑩誓不相隔卿(“你”)
(2)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⑥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其日牛马嘶:意义偏“马”
否泰如天地:意义偏“否”
3、诗中“自”字出现多次,“自”字除作“自己”讲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
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本是)自可断来
篇3:《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乐府及乐府诗
乐府,就其字面意义而言,乐,指音乐;府,指官府,合起来就是音乐机关的意思。乐府最初产生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是从秦代沿袭下来的。从唐代杜佑《通典》的记载中知道,在秦汉时代,掌管音乐的官职有两个,一是太乐,一是乐府,各有分工。太乐掌管传统的祭礼雅乐,归奉常主管;乐府掌管当世民间俗乐,归少府主管。不过,秦代虽然设立乐府官署,但并没有建立采集民间歌谣制度,多演唱前代流传下来的旧曲。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乐府诗歌是从汉代开始的,乐府专事制作乐音,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它是继承《诗经》《楚辞》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乐府民歌出于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
乐府民歌思想内容:①反映了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饥寒交迫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们的怨恨和反抗情绪;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③反映了人民的飘泊、流浪生活和思念亲人的痛苦心情;④反映了当时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歌颂了广大人民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的斗争,这类作品影响最大;⑤反映劳动主题。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①以叙事为主;②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③善于使用比兴和铺陈手法;④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⑤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逐渐趋向五言。《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均为汉乐府中典范之作,被誉为“乐府双璧”。
(二)《孔雀东南飞》全诗357句,178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见于《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刘兰芝是诗篇主角,反抗性强的也是刘兰芝,而标题上却.写作“焦仲卿妻”,太不公平。课文改为《孔雀东南飞》是恰当的、得体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影响颇为深远的一部古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徐陵所编,共十卷。《孔雀东南飞》 代表了汉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汉末建安年间,讲述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婚姻爱情悲剧。作者不详,诗的技巧娴熟,造诣不凡,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暂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l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l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叙述了二人别离、抗婚、殉情的经过,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所刻画的形象无不个性分明,各具面目。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渝。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3、特点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最后以“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几句作结,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2)人物对话的高度个性化,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铺陈排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渲染气氛。
(三)、重要词语
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①会不相从许(“你”)②及时相遣归(“我”)
②还必相迎取(“你”)④好自相扶将(“她”)
⑤嬉戏莫相忘(“我”)⑥誓天不相负(“你”)
⑦不得便相许(“你”)⑧登即相许和(“它”)
⑨蹑履相逢迎(“他”)⑩誓不相隔卿(“你”)
(2)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
④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⑥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其日牛马嘶:意义偏“马”
否泰如天地:意义偏“否”
3、诗中“自”字出现多次,“自”字除作“自己”讲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
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本是)自可断来信(即)
葳蕤自生光(且,还)自名秦罗敷(其)自名为鸳鸯(其)
好自相扶将(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4、古今异义词:(括号中为今义)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二、能力训练
1.下列红色字中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伶娉(pīn) 卒养(zú) 否泰(pǐ) 凄怆(chàng)
B.箜篌(hóu) 踯躅(zhú) 奄奄(yǎn) 青骢马(chōng)
C.公姥(1ǎo) 便言(biàn) 赍钱(1ài) 绣腰襦(ruó)
D.葳蕤(ruí) 鲑珍(xié) 窈窕(yǎo) 蹑丝履(niè)
2.判断下列句中的“相”字与“多谢相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好自相扶将 ④登即相许和
⑤嬉戏莫相忘 ⑥枝枝相覆盖
⑦怅然遥相望 ⑧儿已薄禄相
A.①② B.②⑤ C.④⑤ D.①⑦
3.对句中红色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五里一徘徊”:用联绵词使语言和谐、优美,增强表现力。
B.“叶叶相交通”:交相沟通,与现在表示“交通运输”不同。
C.“昼夜勤作息”:这里是偏义复指,偏在“作”,工作的意思。
D.“感君区区怀”:指忠诚相爱,与“何乃太区区”意思相同。
4.对下面有关兰芝的一段语言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恶婆。
B.兰芝以责备自己感化恶婆,以求得破镜重圆的希望。
C.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是对恶婆不满。
D.兰芝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表现了她的自尊和刚强。
5、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 )
A.“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B.《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C.“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王粲的成就最高,诗赋都很出色。
D.曹操诗的特点是深沉古直,气韵沉雄,他的诗有《蒿里行》、《苦寒行》《白马篇》等。
6.对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芝勤劳、善良、美丽、聪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B.仲卿善良、孝顺,虽对爱情忠贞,对封建家长不满,却显软弱,不敢反抗。
C.焦母蛮横、势利、庸俗、
篇4:《灯》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灯》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1)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蔽芾甘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先后留学法国、日本,创作颇丰。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抗战三部曲”《火》(因此书分为三册)。“人间三部曲”(评论者的.总结)《憩园》、《第四病室》、《寒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家》
巴金写《家》时只有二十八岁,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家庭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作品中共写了三类人:烂掉的吃人者,被吃者,走掉的优秀分子。“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家》的角色、情节、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充满人情味、生活味。《家》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家》中包含了作者的爱憎,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的短短千字中,将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1):“这里面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交织的激流……”。
3、《灯》的'.写作背景
写于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决战的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一方面气焰嚣张,似乎无坚不摧,一方面因战线太长而疲于奔命,处处受中国人民的打击。日本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威逼利诱中国有关的抗日力量,国、共、日、汪构成十分复杂的关系。中国的抗日前途在许多人看来,云山雾罩,扑朔迷离。作者目睹了祖国和人民的灾难,心情十分沉痛。带着苦闷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巴金写下了散文《灯》。
二、能力训练
1、下列字形与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恶梦 窒闷(zhì) 袭(xī)击 辨别
B、喧闹 渲染(xuān) 殉(xùn)情 辩论
C、梦寐以求 泅水(qiú) 溺爱 回溯(sù)
D、息灯 泥泞 颤(zhàn)抖 颤(zhàn)栗
2、找出作者情绪变化的词语,体会变化的原因。
3、作者写了哪些灯?这些灯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在文章中灯有哪些象征意义?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1、C(A噩梦,“袭”应为二声 B“渲”应为四声D“息”应为“熄”,“颤抖”的“颤”发音应为chàn)
2、文章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变化词语有第一段的“窒闷”,第七段的“安定”、“畅快”,第十三段的“微笑”。探究感情变化的原因,可以看出因噩梦而窒闷,因灯光的安慰、鼓舞而感到“安定”、“畅快”,因有了信心而微笑。
3、作者分别从现实、回忆、联想三个角度写了平房的灯、风雪之路的灯、孤寂的海上的灯塔、哈里希岛的姐姐为弟弟点的长夜孤灯、女教士希洛为情人点的火炬、救人的灯光、陌生人家桌上的油灯、山那边的灯。这些灯的共同特点就是自己虽然微小,但却在他人最需要时有意无意地与人恩惠。
4、在文章中灯的象征意义在逐步加深:平房的灯,扫淡眼前的黑暗,给行路人以光明和温暖;风雪之路的灯,鼓舞我这个异乡人前行;孤寂的海上灯塔给所有经过的船指路;哈里希岛的姐姐为弟弟点的长夜孤灯,在体现出可贵的亲情,惠及邻人;女教士希洛为情人点的火炬,象征着爱情;救人的灯光、陌生人家桌上的油灯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灯象征了光明、温暖、力量、与爱。文章中作者写了三种爱,即亲人之爱,恋人之爱和普通的人与人的爱。这些可以使人精神愉悦,力量大增,甚至可以使求死的人变成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结合1942年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着山那边微笑”是因为他体味到只要人民心中有对光明和温暖的向往,团结一致就能走出迷惘和困境。
趣 味
高二(5) 陈又畅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王,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快乐,因为所有东西来得过于简单,失去了一种寻找、追求的乐趣,一种独特的生活乐趣。
小时候,很少有零食可吃。一次,妈妈带回一小包榛子,一粒粒被坚硬的厚厚的果壳包裹着的榛子。为了吃到榛子,我翻箱倒柜地找钳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榛子放近钳嘴里,再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地夹,随着清脆的“叭”地一声,一颗米粒那么大的榛子蹦了出来。我品尝着辛苦得来的榛子,只觉得嘴里漾满了丝丝的香甜滋味,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长大了,榛子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一粒粒榛子上都被开了一道小缝,这样,我只要稍微用劲一掰,就能品尝到美味的榛子了。可不知为什么,嘴里却没了小时候那种特别的香甜。但当我揉着被榛子弄痛的手时,仍然觉得榛子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今年暑假,从美国回来的舅舅特意给我带来一包榛子,看着一粒粒大而饱满的、已经包过皮的榛子,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可榛子似乎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香甜,甚至还没有从前的好吃。我突然意识到,也许那独特的丝丝香甜并不完全来自榛子本身,而是蕴藏在那厚而坚硬的壳中,只有我亲手打开那坚硬的壳,芳香才会四漾……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太容易得到的再好也缺少那一份独特的趣味,一种被苦味包裹着的甜――这正是辛苦的付出赐予我们的生活情趣。
[评语]这是一篇45分钟的限时命题作文,时间虽短,作者却从小事入手,在淡淡的叙述中写出了她对生活的体味,非常难得。作者对事件的叙述及有层次,初尝榛子“只觉得嘴里漾满了丝丝的香甜滋味,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再尝榛子“仍然觉得榛子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最后吃榛子竟然觉得“没有从前的好吃”。从而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若论不足,此文略显单薄,也可能是时间仓促所致。
《灯》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学习要点
一.鲁迅的小说创作
(1)19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2)1918--1922年,鲁迅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
(3)1924年--1925年,作11篇小说,收入1926年8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4)1934年--1935年,连编写了5篇从历史和神话传说中取材的小说,与代所写的《不周山》(后改为《补天》)等3篇小说合辑为《故事新编》。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的话,那么《呐喊》、《彷徨》则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正如有学者评价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不多见的现象。”
二.课文学法提示:
大家都知道,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四要素。一般来讲,把握情节、分析人物是我们学习小说的重点,然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小说所运用的语言恰恰是我们进一步地分析环境、情节和人物的重要媒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借助对语言的深思细研去加深我们对小说所表现的环境、描述的情节和塑造的人物的了解。
(一)可以借助简要复述的方式检查自己对情节的把握是否准确
本文使用的是倒叙的方法,每一部分都用隔行分段的方式做出明确的界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中通过环境的描写达成了呼应的关系。这一点同学不难看出。但在表述时还需要关注用语的准确及尽量多地传达文中信息。
比如:第一部分,如果同学说是“作者重回故乡,在河边遇到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就欠准确。因为文中的“我”并不就是作者,可以说“我”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人,又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也是作者在文中着意塑造的一个形象,他既有与作者重合的地方(比如对祥林嫂拥有鲁镇的人所没有的同情),又有与作者不同之处。对于鲁镇,对于社会的认识,应该说作者是高于“我”的。
再如:第二部分的复述,如果说“祥林嫂初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来到”的表述就不如“逃到”具备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更丰富的信息量。
(二)对有关联的细节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不脱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人物,并体会作者对社会观察的深入,对社会剖析的深刻。
比如:在理解祥林嫂这个人物时,有这样几个可以研讨的细节:
(1)对祥林嫂的称呼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述?说明什么?
[提示]文中三次提到人们对祥林嫂的称呼:
第一次来鲁镇时,对新寡的她,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在她第二次丧夫,后又丧子,重回鲁镇后文中说“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在四叔家不许祥林嫂动祭祀器具的描写之后,文中还有一句:“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第一次的称呼更多的是把祥林嫂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即使丈夫已经死了,也还是他的附属品。后文不是还进一步地说“没问她姓什么,…那大概也就姓卫了”。这一细节让人形象地体会到,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是毫无独立地位可言的。
第二次的交代据说是作者在编辑《彷徨》时特意加进去的,而且是一句话单列一段,可见作者的用意深刻。在这里“大家”是有具体所指的,并不是镇上的人(否则,就不会有后文对镇上的人的特别交代)。根据上下文,可知“大家”指的是鲁四老爷家。此时祥林嫂已经改嫁贺老六,虽然贺老六已死,按“出嫁从夫”推论,应该叫她“贺六嫂”为什么鲁四老爷家却“仍然”叫她祥林嫂呢,可见对于祥林嫂的改嫁,鲁四老爷认为是“败坏风俗”的,这种人是“不干不净”的。
“镇上的人们”的叫法,一方面说明镇上的人对祥林嫂改嫁的鄙薄嘲讽态度,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鲁四老爷在镇上的权威。从中可窥见祥林嫂所在的社会环境之一斑。
(2)对于祥林嫂的改嫁,人们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四婶、卫婆子、村里的人、小叔子、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的反映,从祥林嫂的反抗来谈。
重点分析:
①四婶“阿呀,这样的婆婆!……”“这样”所指的是婆婆居然逼媳妇改嫁来破坏自己家的声誉这种做法。
②村里人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里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言语之中包含着对祥林嫂以死抗拒再嫁的行为的赞赏。
③柳妈是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认为祥林嫂当时应该“索性撞个死”。
④祥林嫂自己也在以死来维护自己的名节,认为改嫁是不光彩的事。
(3)关于“阿毛的故事”及周围人的反映(祥林嫂的两次讲述的重复有何作用?为什么说“这故事倒颇有效”?老女人们是否对祥林嫂有深切的同情?)
(4)关于祥林嫂与“我”的河边的问答(怎么理解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疑惑”)
(5)关于祥林嫂的死与周围人的反映(鲁四老爷、短工和我的不同反应)
(6)关于祥林嫂与“祝福”的关系。(从情节的梳理上有五次提到不同时间的“祝福”时的祥林嫂)
上面所涉及的问题更多的还只是对文中主要人物祥林嫂的分析,就引发了我们这么多的问题。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点实在很多。比如鲁四老爷、我、柳妈、甚至四婶的形象都有可揣摩之处。还有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等等。
对一篇小说的解读绝不是一次完成的,更何况是鲁迅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尤其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期在每次的阅读中都有新的发现。只要在自己原先阅读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就有收获,发现越多收获越多。不是吗?
能力训练: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瓦楞(léng) 间(jiàn)或 驯(xùn)熟 少不更(gēng)事
B.胆怯(qiè) 正(zhēng)月 渣滓(zǐ) 瘦削(xuē)不堪
C.谬(miù)种 暂(zàn)时 蹙(cù)缩 牲醴(lǐ)
D.形骸(hài) 两颊(xiá) 炮(páo)烙 歆(xīn)享
2.选出下列有两个错字的一项:
A.走头无路 忌讳 笼照 蹒跚
B.逍遥自在 沸反盈天 大诋 诡秘
C.安份耐劳 咀嚼赏鉴 宽恕 仰仗
D.心气和平百无聊赖 寂莫 寒暄
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则O无聊生者O不生,即使O厌见者O不见。
B.则O无聊O生者不生,即O使厌见者O不见。
C.则O无聊生者O不生,即O使厌见者O不见。
D.则O无聊O生者不生,即O使O厌见者不见。
4.“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在这里“所料的事”是什么?
5.“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是暂时的事,
篇6:《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学习要点
一.鲁迅的小说创作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2)1918--1922年,鲁迅连续写了15篇小说,于1923年8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
(3)1924年--1925年,作11篇小说,收入1926年8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4)1934年--1935年,连编写了5篇从历史和神话传说中取材的小说,与20年代所写的《不周山》(后改为《补天》)等3篇小说合辑为《故事新编》。
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的话,那么《呐喊》、《彷徨》则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正如有学者评价的:”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不多见的现象。“
二.课文学法提示:
大家都知道,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四要素。一般来讲,把握情节、分析人物是我们学习小说的重点,然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小说所运用的语言恰恰是我们进一步地分析环境、情节和人物的重要媒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借助对语言的深思细研去加深我们对小说所表现的环境、描述的情节和塑造的人物的了解。
(一)可以借助简要复述的方式检查自己对情节的把握是否准确
本文使用的是倒叙的方法,每一部分都用隔行分段的方式做出明确的界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中通过环境的描写达成了呼应的关系。这一点同学不难看出。但在表述时还需要关注用语的准确及尽量多地传达文中信息。
比如:第一部分,如果同学说是”作者重回故乡,在河边遇到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就欠准确。因为文中的”我“并不就是作者,可以说”我“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人,又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也是作者在文中着意塑造的一个形象,他既有与作者重合的地方(比如对祥林嫂拥有鲁镇的人所没有的同情),又有与作者不同之处。对于鲁镇,对于社会的认识,应该说作者是高于”我“的。
再如:第二部分的复述,如果说”祥林嫂初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来到“的表述就不如”逃到“具备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更丰富的信息量。
(二)对有关联的细节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不脱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人物,并体会作者对社会观察的深入,对社会剖析的深刻。
比如:在理解祥林嫂这个人物时,有这样几个可以研讨的细节:
(1)对祥林嫂的称呼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述?说明什么?
[提示]文中三次提到人们对祥林嫂的称呼:
第一次来鲁镇时,对新寡的她,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在她第二次丧夫,后又丧子,重回鲁镇后文中说”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在四叔家不许祥林嫂动祭祀器具的描写之后,文中还有一句:”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第一次的称呼更多的是把祥林嫂作为丈夫的附属品,即使丈夫已经死了,也还是他的附属品。后文不是还进一步地说”没问她姓什么,…那大概也就姓卫了“。这一细节让人形象地体会到,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是毫无独立地位可言的。
第二次的交代据说是作者在编辑《彷徨》时特意加进去的,而且是一句话单列一段,可见作者的用意深刻。在这里”大家“是有具体所指的,并不是镇上的人(否则,就不会有后文对镇上的人的特别交代)。根据上下文,可知”大家“指的是鲁四老爷家。此时祥林嫂已经改嫁贺老六,虽然贺老六已死,按”出嫁从夫“推论,应该叫她”贺六嫂“为什么鲁四老爷家却”仍然“叫她祥林嫂呢,可见对于祥林嫂的改嫁,鲁四老爷认为是”败坏风俗“的,这种人是”不干不净“的。
”镇上的人们“的叫法,一方面说明镇上的人对祥林嫂改嫁的鄙薄嘲讽态度,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鲁四老爷在镇上的权威。从中可窥见祥林嫂所在的社会环境之一斑。
(2)对于祥林嫂的改嫁,人们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四婶、卫婆子、村里的人、小叔子、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的反映,从祥林嫂的反抗来谈。
重点分析:
①四婶”阿呀,这样的婆婆!……“”这样“所指的是婆婆居然逼媳妇改嫁来破坏自己家的声誉这种做法。
②村里人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里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言语之中包含着对祥林嫂以死抗拒再嫁的行为的赞赏。
③柳妈是一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却认为祥林嫂当时应该”索性撞个死“。
④祥林嫂自己也在以死来维护自己的名节,认为改嫁是不光彩的事。
(3)关于”阿毛的故事“及周围人的反映(祥林嫂的两次讲述的重复有何作用?为什么说”这故事倒颇有效“?老女人们是否对祥林嫂有深切的同情?)
(4)关于祥林嫂与”我“的河边的问答(怎么理解祥林嫂对灵魂有无的”疑惑“)
(5)关于祥林嫂的死与周围人的反映(鲁四老爷、短工和我的不同反应)
(6)关于祥林嫂与”祝福“的关系。(从情节的梳理上有五次提到不同时间的”祝福“时的祥林嫂)
上面所涉及的问题更多的还只是对文中主要人物祥林嫂的分析,就引发了我们这么多的问题。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点实在很多。比如鲁四老爷、我、柳妈、甚至四婶的形象都有可揣摩之处。还有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等等。
对一篇小说的解读绝不是一次完成的,更何况是鲁迅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尤其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期在每次的阅读中都有新的发现。只要在自己原先阅读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就有收获,发现越多收获越多。不是吗?
能力训练: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瓦楞(léng) 间(jiàn)或 驯(xùn)熟 少不更(gēng)事
B.胆怯(qiè) 正(zhēng)月 渣滓(zǐ) 瘦削(xuē)不堪
C.谬(miù)种 暂(zàn)时 蹙(cù)缩 牲醴(lǐ)
D.形骸(hài) 两颊(xiá) 炮(páo)烙 歆(xīn)享
2.选出下列有两个错字的一项:
A.走头无路 忌讳 笼照 蹒跚
B.逍遥自在 沸反盈天 大诋 诡秘
C.安份耐劳 咀嚼赏鉴 宽恕 仰仗
D.心气和平 百无聊赖 寂莫 寒暄
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则O无聊生者O不生,即使O厌见者O不见。
B.则O无聊O生者不生,即O使厌见者O不见。
C.则O无聊生者O不生,即O使厌见者O不见。
D.则O无聊O生者不生,即O使O厌见者不见。
4.”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在这里”所料的事“是什么?
5.”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是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为什么我能由”惊惶“而变得”轻松“?
答案:
1.D(骸hái 颊jiá) 2.A(A投 罩 B抵 C分 D寞)
3.C
4.祥林嫂会死去
5.我的惊惶是缘于祥林嫂的死,说明”我“对祥林嫂还有一些关心,但”我“的不定更多的是怕我的回答会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而现在当祥林嫂真的死了时,我发现因为其实”我“早料到祥林嫂的死是必然的结果,不管”我“给予她怎样的回答,她都注定会死的,别人的淡然也使”我“拥有了一丝坦然。其实这种描写是在表现即使像”我“这样的新青年,也是有冷漠的一面的。
小议《祝福》中的外貌描写
李 倩
《祝福》的主人公是祥林嫂,一个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的下层劳动妇女。文中对祥林嫂的描写不多,文字也颇为平淡,初读并不以为如何;然而倘静下心来,静静体味一下那平而又略有些拗口的句子,便不由暗暗称赞起作家构思之”巧“!
且看作者对祥林嫂外貌的三次白描:
先是初次来鲁家;二次是再到鲁家;三次是祝福之夜将死之前。
其中,第一、二次描写情形颇为相近。都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白“,然而不同的却是祥林嫂”双颊上的红“!通过衣着、面色,我们首先了解到了祥林嫂的身份、地位以及她生活的辛劳。之后,在阅读完祥林嫂二次归来的故事后,我们便逐渐懂得了作者在描写祥林嫂外貌及她”双颊上的红“的消失,这唯一的一点儿变化--就是这仅仅的一点儿变化,暗示了我们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巨变,以及这些惨变在她的心中刻下了怎样的痕迹!在《祝福》以后,巴金在《家》这部小说中也曾用过类似的双对比方式描写梅的外貌。这里所说的双对比是过去与现在,不变与变的双对比,这样写不仅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突出人物性格、暗示情节。
到了第三次外貌描写,作者几乎运用了纯白描的方式,一点一点勾画出将死之人的辛酸。且看”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祥林嫂死前的淡然与潦倒,还告诉了我们她早年的悲哀早已消尽--不是时间冲淡了一切,而是因为过多的悲哀已经使我们的主人公麻木,甚至淡然。看这部分的外貌描写,很容易使我想到《故乡》中成年的闰土,他们同样拥有一张”木刻似的脸“,同样为生活辛劳,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只是祥林嫂比闰土更惨罢了!
鲁迅的文章是激进的,鲁迅的悲哀是深沉的。这深沉的痛楚,一点一滴都裹在他那”无情"的文字下面,裹在那近乎白描的描写当中。
[评语]
本文抓住了《祝福》中祥林嫂外貌描写的细微变化,在分析中注入了读者细心的体会及深切的同情。更为可贵的是,本文作者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相关文章:
4.明确要点训练到位
6.《词》学习要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