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能力与价值观

能力与价值观

2024-10-17 07:39: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芬芳的草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能力与价值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能力与价值观,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能力与价值观

篇1:能力与价值观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这一则寓言很生动地描述了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一是:宽于律己,苛以待人。

我们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深不以为然。可是,一旦我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二项禁忌,因为人是感官性的动物,例如:看到一位员工常常加班,另一位员工每次都准时下班,管理者常常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即是价值观)来下判断,认定准时下班的员工配合度不够,工作不敬业……

然而事实未必如管理者所看到的,有可能是常常加班的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混摸鱼,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只好以加班来完成;也有可能常常加班的员工,工作方式不对;也有可能是工作分量分配不均……

所以,身为管理者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勤劳上进的员工未必是合作性高的员工;试图取悦上司的员工未必能够胜任艰难的工作。

至于另一项管理禁忌:宽于律己,苛以待人。是员工最厌恶的主管类型之一,也就是管理者标准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反而以放大镜来看待员工的行为,造成管理上的冲突,致使员工会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结或者“上行下效”毫无作为可言,这也是人性之一。身为管理者即是表率,言行要谨慎,当你拿放大镜看别人,却放纵自己的同时,员工亦必定是拿放大镜来看待你,其中会产生的冲突可想而知……

清澈的小河

老禅师有一次和一个弟子出游,恰好那天特别地热,两人走了一段路之后,就上气不接下气,嗓子眼里像冒烟似的难受,

老禅师吩咐他的弟子说:“我们刚才不是刚刚渡过一条小河吗?那儿的水清澈甘甜,你去弄些来解渴吧。” 弟子就捧着老禅师的金钵去了。

过了一会儿,弟子空着手回来了,禀告老禅师说:“小河那边有一拨贩卖布匹的西城商人,他们的马在那儿撒欢追逐,把整条小河的水都弄脏了。不如我们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到前面的另外一条小溪去吧。”

老禅师皱了皱眉头,回答道:“牛羊不吃身边的草,却要翻山越岭吃山对面的沙子,世界上有这样的事吗?我们现在渴得不行,为什么还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水喝呢?你还是再回去一趟,取些水来解渴吧。”

弟子撅着嘴,心里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按照老禅师的吩咐回到那条小河边。

但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才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原来的那拨人马都不见了,整条小河又恢复了第一次见到时的清澈和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没有永远混浊的河水,与其舍近求远地乱碰运气,不如等待一时,机会总会来临。这就是老禅师的智慧。

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所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此,不要害怕等待,等待中自有机会。很多人却错误地认为,等待是可耻的,是无能的表现,是消极的行为,事情发生总应该有所行动。身为管理者,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让自己在等待中寻求更高、更远、更强的发展。

能力与待遇

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驴看到自己背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一样重的货物。”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住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

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才可下评论。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机会尝试做解决问题性的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是否比他有能力了。

篇2:价值观与商业模式

我知道有些人认为,所谓的信任或价值观之类的东西,只不过是在特定情况下,用来烘托巧妙有效的商业模式的陪衬而已,我也确信,无论是在公司董事会还是华尔街,都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就是不相信人性本善。他们认为商业活动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就必然会有所失。虽然他们也认为客户服务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敬重客户或认为人是善良的。当然,他们可以发表长篇大论,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证明人性本恶。例如,层出不穷的身份证被窃和网络诈骗案件,美国有200万囚犯,每天在报纸上都可以看到全球猖獗的恐怖活动,高管人员的违规操作或民选官员的愚蠢而自私的举措,现实世界诡计多端的阴谋活动和荒唐举动,等等,不一而足。桩桩令人印象深刻。既然如此,我怎么会认为人性本善呢?

还是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皮埃尔究竟是怎么说的。皮埃尔并不认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他所谓的人性本善是指“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善良的。当然,这是一种乐观的理念。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在经营EBay业务时,并非无视现实问题。我们并没有忽视或否认:在经营过程中,不时会发生诈骗或其他一些令人不快,甚至有违法律的事件。恰恰相反,我们不惜在EBay的信用安全部(Trust & Safety Division)投入巨资监护现场交易活动;我们也编制了软件来识别各种非法或不当交易行为。例如,出售膺品、哄抬价格等。当然还有其他各种不当行为,比如曾有位用户到另一用户的拍卖网页上偷窃数码相机。尽管如此,从开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清楚这一类行为涉及的只是极少数人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户人数日益庞大,我们逐渐认识到,为了保护数量众多、诚实守法的主要用户,使他们免遭极少数危险人物的伤害,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EBay的拍卖量达到了100万件;到了,任何时候,我们所列示的拍卖品都超过了 200万件;到了今天,无论何时,EBay在全世界所列示拍卖的商品则已高达113亿件,而且每天都以大约790万件的速度急剧增加。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不当交易行为在整个交易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比如1%),也需要引起公司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随着业务的发展,即使是1%,从绝对值上看,也是很大的,需要随时加以注意。一旦发生欺诈行为,我们马上就会采取行动加以取缔;如果用户违规操作,我们就会暂停其交易活动,

我们也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须改进交易规则。有时候,这类变革会触怒某些用户,招致强烈的批评。但一般而言,只要拍卖活动顺利,大多数EBay的用户都是通情达理的,不会故意找茬、制造事端。当然,这只是管理这类新型社区的一个方面而已,这就像你常去的某个城镇,如果收到交通违规罚款单,总会有人不高兴;如果有关部门制定了管理公园的政策或决定在哪里建造手机发射塔(Cell tower),也总会有人不满意。

相信大多数网民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持这一观点的并非只有我们一家公司。网络电影租赁公司――奈飞(Netflix)在创建时也有类似的体会。当然,它的全部业务就是递送和回收DVD光碟。有些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认为,如此信任客户,公司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们担心的是,客户即使收到了预订的光碟,也可能会装作没有收到,而把光碟据为己有,拒不归还;另外,他们还担心许多邮递中的光碟在投递过程中会失窃,因为装有光碟的鲜红色信封非常显眼,极易识别。但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光碟的回收率极高。这证明上述担忧无疑是多余的。可见,绝大多数客户是讲诚信的。光碟在投递过程中的失窃率并不高,订户一般也不会装作没有收到。奈飞公司的客户,就像EBay的客户一样,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总体上的诚信。正是这种总体上的诚信,使双方都受益的租赁光碟、在家观赏电影的业务能够开展起来。然而,诸如EBay和奈飞之类的公司并不盲目乐观,也不讳避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展开调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公司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就可以用软件工具来有效地识别极少数会带来很大损失的客户。因此,在确定诈骗或其他违规活动方面, 所有网络公司都越来越成熟老练。在EBay,我们通过密切关注交易双方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寻找到各种类型遭遇不幸的用户,再设法找出违规操作者,然后取缔其交易业务。至于奈飞公司,我读到过几个案例,其中有个讲的是,有位投递员偷窃了大量光碟,由于同一地区的多个客户向公司报告他们没有收到预订的光碟,于是经过调查,终于查清了这一偷窃事件。可见,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通过客户发现的线索。因此,我们可以制定各种巧妙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可以避免让客户感到有什么不便之处。

篇3: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3.挑战:工作之价值在于富有变化,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环境、问题和活动,能让人尝试不同内容的事情。能有机会运用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能舍弃传统的方法,而选择创新的方法处理事物,能让个人发明新事物、设计新产品或发展新观念。

4.健康,包括身体与心理:工作能够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工作能在宜人环境下进行,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事务。

5.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在达到较高标准后,依然愿意继续投入,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有能力购置自己梦想的东西。

6.独立性:在工作中能有弹性,能按自己的意愿及方式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中工作,不受别人的控制和监督,并能运用创造力改变现有的秩序、产品和做事方法。

7.爱、家庭、人际关系:体贴、关心他人,与别人分享,协助别人解决问题,与上司和同事保持融洽愉快的工作关系。

8.道德感:与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宗教观和工作使命能够不相冲突,紧密结合。

9.欢乐休闲:希望工作时间缩短、假期增长,工作不影响休闲生活。充分地享受生命,结交新朋友,一同享受美好时光。

10.权力:能够控制、教导、指引和影响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

11.安全感:能提供安定生活的保障,工作权、经济收入、心理需要、社交关系具备稳定性,远离突如其来的变动,即使经济不景气也不受影响。

12.自我成长:提供独立思考、学习与分析事物的机会,在智慧、知识与人生的体会上有所上升,成为特定领域中的专家,成为他人的顾问。最终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13.利他助人:在工作中为他人提供帮助,为集体的成就和社会大众的福利付出努力;自己的付出对团体有所帮助,别人因为你的行为受惠颇多。

职业价值观

我们只想得到什么,却从没想过放弃什么。其实决定未来的是:第一,你想要什么;第二,你有什么;第三,你能舍弃什么。其实最后是你能舍弃什么才决定了你是否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你所不能舍弃的才是真正想要的东西。价值观是职业方向选择的基础,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追逐自己的梦想。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目标取舍的基础,使我们面对诱惑不会迷失方向,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面对职业选择,我们依据的不是价值观,而是职业价值观,也就是职业锚。这是指个人在不得不作出职业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是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价值观以及动机经过自省后形成的,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通常来说,影响一个人职业锚形成的因素包括:个人工作经历、个人需求动机、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对于职场新人而言,由于缺乏与职业环境的互动和深刻体验,不了解生活、工作、职业、事业的真正含义,很难通过职业锚进行职业规划。

找到你的职业锚

任何技术都是可以替代的,但是团队角色往往无法替代。在职业发展中,你还要考虑在团队、公司、社会、生活圈中,你希望充当什么角色,是做老大,还是做军师,这就是你的角色定位,而这是由职业价值观决定的。

职业锚是个人稳定的职业贡献区和成长区,清楚反映出个人的职业追求与抱负,对于个体工作满意度和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安全型和服务型职业锚的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管理型和自主型职业锚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择业必须考虑职业锚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管理型职业锚的人适合从事行政岗位,技术职能型职业锚的人适合从事业务岗位,安全型、服务型职业锚的人比较适合做教师,而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是创新型职业锚的人。

1.技术/职能型

这种类型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个人技能的不断提高及其应用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于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喜欢面对专业领域的挑战,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内的专家,获得别人的尊重。升职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提升能力的一种手段。他们出于自身个性与兴趣考虑,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在技术/职能领域中的成就。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

他们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员,他们的职业经历使得他们相信自己具备被提升到那些一般管理性职位上去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能力以及相关的价值倾向。他们追求并致力于职务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独立负责一个部门,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成果。具体的技术型工作仅仅被看成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3.自主/独立型

这种类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不愿像在公司里那样彼此依赖,希望最大限度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发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和独立。他们同时有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但他们不同于简单技术型定位,他们不愿在组织中发展,而是宁愿做一名咨询师、自由撰稿人、小型公司的所有者。

4.安全/稳定型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这种职业定位,他们最关心职业的长期稳定与保障性,因为能够预测到稳定的将来而感到放松。他们为了安定的工作、体面(而不是客观)的收入、优越的福利制度等付出努力。他们关心财务安全,忠诚地完成老板安排的工作。尽管他们有时能达到很高的职位,但并不关心具体的工作内容。

5.创业型

创业型的人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或产品(或服务),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才干。他们愿意去冒险,克服面临的障碍。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时也在学习并寻找机会,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便会去创立自己的事业。

6.服务型

服务型的人一直追求他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状态、通过新产品消除疾病。。。。。。这意味着即使变换公司,他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实现这种价值的变动或工作提升。

7.挑战型

喜欢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战胜各种不可能。他们需要新奇的变化和突发的困难,如果事情变得太容易,它马上变得非常厌烦。

8.生活型

生活型的人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喜欢平衡个人的、家庭的和职业的需要。因此,生活型的人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弹性”的工作环境来实现这一目标。生活型的人甚至可以牺牲职业的某些方面。他们将成功定义得比职业成功更广泛。相对于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生活型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生活、在哪里居住、如何处理家庭事情及怎样自我提升等。

篇4:“价值观偏执”则抗压能力低

国内近七成网民表示心理情绪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投资缩水,降薪裁员是目前最大的影响,但47.17%的人却从未尝试过自我调节,30.19%的网民表示有必要进行心理辅导,但困于国内似乎还没有好的心理辅导师。

纵观 对心理的认识进入过渡期

心理学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的奢侈品,发展中国家的调味品,发达国家的必需品。心理问题的愈演愈烈也是国家前进的一种必然状态。

金融危机开始,人们对心理危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关注。很多人意识到心理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应对一切变化最敏感的反应体。但是,专家指出,中国心理问题的海洋只露出冰山一角,我们的船才刚刚触礁。

金融危机带来的心理问题爆发,不是极端和特殊的案例。没有这场经济领域的暴风雨,心理问题的海洋也将电闪雷鸣,开始恶浪汹涌。金融危机只能说明人们尝到了多年来价值观偏执带来的苦果。

数量上的增多,和程度上的加剧,也客观地说明中国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进入一个过渡时期。

心理学被认为是落后国家的奢侈品,发展中国家的调味品,发达国家的必需品。心理问题的愈演愈烈也是国家前进的一种必然状态。

溯源 最大的压力源自价值观偏执

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和崇拜,价值观的偏执,是面对金融危机,人们的心理会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本质原因。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的价值观走上了一条偏执化的道路,

高学历潮、出国潮、下海潮的“三潮”涌动的本质是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追逐和崇拜。

这条路走到今天,导致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期望值,以及整体和个人的规划都成为金钱偏执的傀儡。这就是为什么面对金融危机,人们的心理会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本质原因。其次,社会财富机制的不完善让多数人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对财富的追逐让人们钻法律和规则的漏洞,在合法和不合法,受处罚和不受处罚的夹缝中求利益求生存。如医生、老师等职业人群收受红包但也要承受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

对策 提高大众对心理的基础认知

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人们关注到的心理问题还处在“应激反应期”,以后漫长的“冬天”,才是真正考验心理的时候。

很多人总是把中国现在心理问题激增的原因归咎于心理咨询行业鱼目混珠,专业人员极度缺乏。短期内提高心理咨询行业的素质、增加心理专业人员数量不太可行,更根本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提高大众对基础心理学知识的认知。

比如抑郁症和抑郁障碍。20%的女性、10%的男性有生之年都可能抑郁,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但是从抑郁情绪走到抑郁症,说难难说简单也简单。如果更多的人具备心理学常识,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寻求支持体系的帮助,或是用躯体力量去克服它,能很好地扭转和遏制情绪的恶化。

针对目前的金融危机的现状,人们关注到的心理问题还处在“应激反应期”,但是有心理常识的人就会知道,以后漫长的“冬天”,才是真正考验人心理的时候。所以这是一场平稳心态的持久战。

篇5:职业、理想与价值观

最近有一次乘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州出发,我身边坐的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看样子是位专业人士,我坐下来以后,他朝我笑了笑,我们的共同话题就是抱怨飞机上的座位越来越小,乘飞机越来越不舒服等。我们都检查了自己苹果智能手机上的邮件,然后关闭手机电源。等飞机进入正常飞行状态,我们开始闲聊。交谈是这样进行的:

他:你觉得苹果手机好用吗?

我:挺方便的,不过也有问题,有了它我老是查邮件,甚至停车等灯、坐电梯时都忍不住查邮件。

他:你说得不错,自从有了它,我花在邮件上的时间比过去多得多了。

我:新科技产品为的是提高生产率,不过我用上这些东西以后,工作效率是高了还是低了,还真说不清楚。

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每当我在飞机上和邻座的人闲聊,常常是还没有互通姓名也没谈到各自的生活状况,就互相询问对方的职业或者主动介绍自己是干什么的。可能在美国,这一现象比其他地方更为普遍,但是根据我在各地对旅客们的观察―起码是互相交谈的那些人―他们首先谈到的常常是自己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业余爱好、亲人,或者是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邻座旅客告诉了我他的职业,他是思爱普公司的销售经理,这是一家大型商用办公管理软件公司,他们的产品为很多公司采用,

(我对这种软件产品有所了解,麻省理工学院改用这种软件系统时,我的助手不得不从头学起,搞得焦头烂额。)我对讨论思爱普公司产品的优越性以及它引起的质疑不太感兴趣,但邻座人的热情使我感动。他似乎真的热爱他的工作。我感觉到工作对他来说就是自我价值的中心,或者说,比他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重要。

从直观层面上看,多数人都了解自我价值与工作之间的深刻联系。孩子们谈到理想时往往是说将来要干什么(消防队员、老师、医生、行为经济学家,或者你小时候还想过干什么),而不是说要挣多少钱。成年美国人之间,“你从事什么职业”已经成为初次见面的问候语,取代了过时的“您好”―就是说,我们的职业已经成为每个人识别标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像从前那样,仅仅是安家谋生,养家活口的手段。很多人―起码我在飞机上交谈过的那些―似乎都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与上面说的劳动和自我价值关系相对照,传统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模式总体上是把员工与迷宫里的白鼠同等对待:假定工作是痛苦的,所有白鼠(人)都不得不用劳动换取食物,但都想干活越少越好,吃饱肚子以后闲暇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如果劳动给我们带来生活的意义,人们需要工作,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产力与工作积极性、人生意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能力与价值观】相关文章:

1.能力与能力教育

2.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

3.隐喻、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

4.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5.论道德观与价值观700字作文

6.价值观论文

7.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范文

8.锌与运动能力论文

9.能力与待遇哲理故事

10.“自能读书”与元认知能力

下载word文档
《能力与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