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

2025-02-13 07:50: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小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

篇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在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在众多的诗人中,我最钟爱王维以及他的作品。

王维一生的生活经历较为坎坷曲折而又丰富,至今存诗400余首,收藏在《王右丞集》,

在王维的诗歌中,尤其以山水田园诗居多,也是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在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同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他的诗歌继承了陶渊明的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超强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等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使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在我国唐代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纵观他的山水田园诗歌,无论是写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还是农家田园的自然景物,相对其他诗人而言,有着他独特的艺术特点,从而使他的诗歌魅力永存,为后人所赞叹。我们可以从“意境”“构图”“禅趣”几个方面来阐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艺术特色:

一:王维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刻画,使诗情画意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将读者带入诗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感觉。

王维的许多诗歌写出了自然界的幽静恬适之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普通得景物写高洁的意趣,以自然美表现理想美。诗歌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形成一种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空山”点出这个地方犹如世外桃源。山雨过后,空气清新。颔联写景,作者捕捉住几个典型的秋景意象: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写出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林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莲花的动态。从听觉到视觉描绘出淳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心的抒写,表达诗人隐居山林的心情。

整个全诗犹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将秋日晚景的自然美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动静结合,声色并茂。既写了山野的清净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的恬静与安适。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巧妙的融为一炉。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另如《竹里馆》: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片竹林里,诗人独坐其间,写出了一种极度优雅脱俗的境界。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独坐中弹琴。一曲终了,情有不足,情不自禁的掷琴长啸。长啸之后,又是一片幽寂。在这深林中是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照在他的身上,仿佛一位知音,倾听诗人的心曲。使诗境的画面形成一种清幽而不`枯寂的效果。

诗中“幽簧”“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月夜深林之景,如此幽深;弹琴复啸之人,如此超然。诗人心境平和,忘却世情,脱离了尘俗,融入了自然,进入了一种与自然同体的境界。另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现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而富有生气的意境:在夕阳的映照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等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等字眼,传递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此外,王维许多充满牧歌情调的田园诗歌如《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同样充满了宁静、悠闲、恬适安详。这类诗中的宁静、悠闲、恬适安详的意境,既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反映。

王维也有许多的诗歌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以疏放的线条和苍劲的笔力来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重神似不求形似,写出一种萧疏清淡的水墨写意画意境。我们来看他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中南山的总轮廓,写出终南山之高,终南山之广,正是以夸张写实,是远眺之所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人由远及近进入终南山,白云弥漫,人仿佛浮游于白云之间,一路行走,白云让出眼前的山路。驻首回望,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起来,汇成茫茫的云海。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等都笼罩在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在白云青霭之下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变模糊,由朦胧而隐没,诗人只用了简单的十个字“画了出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晴。”诗人位于中峰山顶,纵目四望,四周群峰罗列,在透过云霭的阳光照射下,由于众峰远近高低和方位的不同,显的或浓或淡,千姿白态。使我们读了这首诗,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的《汉江临泛》则是写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绘襄阳风光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颔联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将所见的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的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长,江面之宽。颈联再用“浮”“动”以错觉写出了郡邑在波澜的撼动中的漂浮之感,真切的体现出汉江的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过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描写壮丽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里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的辽阔,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艳丽壮观。

二:王维的诗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诗情画意。苏轼说“味诘摩之诗,诗中有画,观诘摩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是个诗人同时有是个画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绘画的技巧,两者互相融汇,浑然一体,创造出一种与水墨丹青具有相同意韵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王维善于选择确切的视点,捕捉事物的形象,把众多个别的景物通过位置的经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日里,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个诗犹如一幅照片,立足点是柴门外,诗人捕捉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性的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溢的山水田园图.再剪入作者和裴秀才两个隐士的活动镜头,画在人眼中,人在画图中.寒山秋水,一静一动,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杖听蝉的老人,酒醉狂歌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确实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又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椅杖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家晚归图,诗人选取了几个农村生活的个别现象:太阳余辉笼罩的村庄,徐徐归村的牛羊,一个慈祥的老头拄着拐杖,正在柴门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孙子,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阵阵野鸡的啼鸣.,桑叶稀稀拉拉,蚕儿吃饱了开始做茧了,营造自己的安乐窝,辛劳的农夫扛着锄头回来了,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欢乐的交谈着.诗人最后用“闲逸”两个字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图画,赞美田家生活的朴素和安闲,富有牧歌的情调,寄寓了作者渴望隐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再看王维的另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的清新。一轮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松林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一泓泓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一阵喧哗声从竹林中传来那是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摇动起来了,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在这里,秋天的夜晚,雨后的天空,雨后有泉水,有明月,松与月相依,泉与石相伴,月色,松色,水色,与泉声,竹声,人声,天上的月,空山的松、与涧中的清泉,泉下的山石,空中的月光与水下的月影…….光影声色构成一幅明净和谐的山涧秋月图。宁静幽洁,欢乐清新,简直是一个世外的桃园,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王维在诗歌的画面中非常善于捕捉住表现其生活情趣的形象,所以很少对大自然作泛泛的描写,而是象一个高明的摄像师那样善于抢镜头,迅速拍下那最动人的一刹那。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花开花落,月出鸟惊。“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返照在青苔上的那一缕阳光,使画面显得恬静和平而又不死气沉沉。

(二) 王维还善于抓住自然界的色彩和声音以画家和音乐家敏锐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诗歌中,使诗中有画,有声有色。他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绘型,还可以摹声。

与陶渊明和孟浩然的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着重于绘彩.王维的许多诗歌以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了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诗歌也显得较丰润而有生机.且看《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的暖色与青苔的冷色形成色彩的互补,林中的静溢与山中的人语形成生动的动静对比.从而使深林中夕阳返射的一角显出山中空寂的意境.

篇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精于写作,还善画,通音乐,所以他的诗歌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善于运用自然而又精炼、准确、富于特色的语言,塑造出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苏轼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精辟地道出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如下:

一、王维的诗歌反映自然优美景色的艺术特色

王维的诗歌描绘山水田园自然优美风景,如诗如画的诗篇。比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诗中描写新下的雨之后,天气比晚来的秋天更爽。明月斜照在松树中间,清清的泉水在石板、石头上流过,照是从上到下,水从石上流,一下一上,描写的有诗意,又如动画。竹林里一阵喧闹声,那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面上莲花摇动,那是渔舟从上面流下来了。之后想到,任凭春芳凋零谢去,秋色仍然很美,王孙自可留在山中。王孙可喻读者,读来山水诗意浓厚,真想留在其中,还有美女相伴,具有美的感受。这首诗写山村傍晚雨后的优美景色。

二、王维的诗歌反映自然风景雄伟庄观的艺术特色

王维写的《终南山》诗歌,描写终南山雄伟壮观的景色。终南山在陕西省长安县南五十里,绵延八百里,为渭水和汉水的分水界。开头写的很有气势,“太乙近天都,连山到还隅”(《终南山》)。太乙即终南山,天都指长安。这句说终南山山峰相连直达到海边,只是夸张其占地广大,终南山并不到海。接着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说是回首遥望,白云便合拢在一处;青霭微茫,进入其中反又看不见。“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终南山》)。这句说终南山占地很广,不止一州,在中峰两侧,分野就变了。各条山谷的天气也阴晴不同。《终南山》诗歌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把人融入自然风景之中,很有生机活力,增添了雄伟壮观风景的气势。

三、王维的诗歌反映边塞景色辽阔壮丽的艺术特色

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任监察御史的时候,赴河西节度府凉州时途中所作《使至塞上》,乃不朽之作,千古绝唱。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如诗如画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没风的.时候,很大的沙漠里,远远看到一个烟囱冒着烟,直立向着天空。沙漠里有河吗?是黄河,长河即黄河。太阳落在黄河里,格外的圆,描绘一副壮丽的景色。

四、王维的诗歌反映田园闲逸的艺术特色。

王维写农村田园生活景色,在这些诗作中流露出闲逸萧散的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将常见的村落、弄巷、柴门、牛羊、牧童、田夫、麦苗、蚕、锄等,揉和在一起,形成了诗的韵律、美的享受、闲逸的赞羡。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这首诗农家味很浓,写的是渭川田家初夏晚归的情景,以及作者对农村闲逸生活的赞羡,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中清闲自然的风格,是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五、王维的诗歌反映自然风景幽美空静的艺术特色

王维写山涧春天月夜的优美境界。春天的夜晚,深山空旷,万籁无声,一种冬天开花春深话落的桂花,这时细微的桂花从枝上飘落的声息。忽然,一轮月破云而出,悬挂在空中,银色月光洒满山林。明亮的月光惊扰着山鸟,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此情此景,有诗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

王维以桂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静境因为有声音动态而不显死寂,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致。

王维在他的《鹿柴》诗里描写森林空静的虚实相辅相成。鹿柴是地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在这山里面,不见人影,但能听到人的声音,说明深林茂盛,树枝杈挡住视线,能听到声音,说明人比较近,有虚有实。落日的返照,进到了深林里面,照在了青苔上,空静。这首诗写鹿柴深林中空静的境界。很普通的景色,描写的很有诗意,很具有美的境界。

篇3: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是说王维得诗能不失真意得摹刻下自然得风景,在读诗时宛若能欣赏一幅优美得图画,其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二、王维被称为“诗佛”,其好佛并同佛理,自己对佛家得思想很了解,在写作时融入了很多佛家得禅意(王维很少写过讲禅理得诗,但禅意却融入了他作品中),比如《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篇4: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1、《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入不知,明月来相照。

4、《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入,纷纷开且落。

5、《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入衣。

6、《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7、《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入,倾家事南亩。

8、《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入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9、《田园乐七首》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入。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曰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入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10、《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入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篇5: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不但不朽之作传诵千古,而且大诗人辈出,像群星一样光耀着祖国的天空,其中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则是一颗独放异彩的耀眼明星。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一语道破其独放的异彩--诗中的绘画艺术。他毕生研制佛法,深究禅理,他对空间、时间、声音、光线敏锐独特的观察能力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观景成画、借画作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把绘画艺术--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融汇到创作中来。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成因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何等的气魄。但到后期,则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特别是山水田园诗为多,王维的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回顾王维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仕途失意,信奉佛教。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21岁时就中状元。但是,王维在仕途一直不顺利,所担任的多是闲官。开元二十四年恩相张九龄被黜,李林甫相政,王维内心的苦衷是可以想见的,“知朝政之日非,思归隐而未能也”。直到60岁时,王维才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宏图大志无法施展。因此,王维很早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王维的妻子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去世,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如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特别是给孟浩然的一首诗更见一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很普遍,并且,大量的吸收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迅烈的宗尊之争,南宗禅,亦即中国化的佛教始以正统焕发于世。颇有意趣的是王维与南北宗及其重要人物都有过甚密的交往。

在这样的条件下,王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进一步的升华,融进诗歌之中。如同大多数的盛唐士子一样,王维也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把返归大自然当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由于他多才多艺,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因此,他对自然美具有独特而又敏锐的感受,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略加渲染,旧能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很耐人寻味。禅宗修养又令他心境空明,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在清新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也升华到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明净秀丽的诗境。

但是,王维和他的好友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相比,区别很大。王维在遭受到人生的挫折、正视了社会的诸多矛盾之后自甘退隐,因此,他的内心趋于平静,是充实的,反映在诗中便呈现出一种真正恬淡美好的风格。孟浩然的退隐则是失意者寻求的一种解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他在描写山水的心境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一份抑郁和对社会冷淡的情调。最主要的,为了求得诗中画面之美,王维调动了各种手段。他善于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每每通过一些点睛之笔写出错落有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比起孟浩然来,王维不仅许多诗更接近画,而且善于以山水画家的眼光营造意境上达到某种自觉的程度,不但有一层层的构图,而且有鲜明的设色和具体描绘。使读者先见画,后见意。因此,“诗佛”为王维。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

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因而成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代表。同时,王维善画,是唐代“水墨渲淡”画派的代表。王维二者兼善,又把二者相融,在山水田园诗中,通过绘画艺术的运用,把诗情和画意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1、从构图规律来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立意、取言、布势、虚实以及画眼的设置,使其诗中的山水田园呈现一种构图完整、精当而独到的画幅。

立意精当。立意是构思设计的依据,是一幅画完整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首诗的生存前提。作为一个丹春妙手,王维在《画家秘诀》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王维在田园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中,诗人将写人写景作了精心的安排:首联写景,颔联写人(自己),颈联写景,尾联写人(裴迪)。风光、人物交错出现,使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有远景的“寒山”、“落日”、“渡头”,有近景的“柴门”、“墟里”、“孤烟”、这种人情物象交错,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形成不能不归功于“意在笔先”。当然其名篇《山居秋暝》、《新晴野望》等诗篇都能体现其立意之功力,我仅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作了具体赏析。

取舍得当。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色都是他通过深入观察、分析体味后,从感情上升到理性的取舍后,选取最能表现其心境的典型画面。如田园诗《渭川田家》就通过了精选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最能体现田园之趣的四幅画面,生动细致的描绘了关中小村的田园晚归图,加之尾联“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既表现了诗情,又托出了画意,使全诗寓含赞美欣悦之情,透出恬淡闲适之趣。再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首联一幅田家生活图,颔联一幅田野风光画。是夏日积雨辋川时,物我相惬之典型美景。区区四句诗,两幅画,足以表达悠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另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势在必得。山水诗是以山水景色为语言载体的艺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布势,可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流动感,也是使山水诗富有生机的良好表现手法。王维的山水诗《终南山》以夸张的手法,极写了终南山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的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连海隅的磅礴气势。加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给人的流动之势更添画面的生机。相形之下,唐太宗的《望终南山》中“重岳俯渭水,碧峰插瑶天”二句,只从山之高峻入手写峥嵘,就逊色许多,气势不够磅礴。而王维的山水诗《汉江临泛》中“楚塞三相接,荆门九派通”以雄健之笔勾勒出汉江周围雄浑壮阔之势,虽未提及“汉江”二字,但汉江卧“楚寒”、接“三湘”、通“九派”的浩瀚气势已尽收眼底。再比较《终南山》与《汉江临泛》,一取纵横二势,一取广横二势,构思既平衡而不呆板,绘出山川河水的壮美神韵。

宾主有序。构图中讲究宾主关系,但王维在《山水决》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既道出王维重视山水画之取势,又阐明绘画中的“宾”“主”之间的协调呼应关系的重要性。有《山居秋暝》为证,王维以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中景为主,而其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山”“清泉”“日暮”的环境只是给中景营造了一个清新、爽朗的气围,衬托出中景的清静空灵的意境。不仅呼应了主题,而且使诗中的景更为耀眼,从而使主宾之间得到和谐一致。

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构图法则赋空间以生命,从而达到“实而有理,虚中有据,实而不虚,虚而不空”的境地,王维的《汉江临泛》中的首联“楚寒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和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密不透风,一疏可走马。布局疏密相间,一聚一散,一合一开,以虚中有实,实中见虚,使汉江雄浑壮丽中富有流动变化虚幻之感。而《新晴野望》中“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近实,“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远虚,是作者通过川流的溪水,把人们的视线由近出的实景引向了远出的虚景。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才能使得田园诗中的美景既丰富又有层次,表现出了王维的融画理入诗理的高深艺术造诣。

画龙点睛。起点晴作用的是画眼,是画中上的焦点,如人的眼睛虽小却引人注目。中国山水画中画眼睛通常是房屋、人物、行舟作为全画的主点,起点睛作用,而王维却巧妙的把画眼运用成了诗眼。山水诗《终南山》以首联、颈联绘制了一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终南山画卷之后,再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结联,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畅游终南山、品味醉人美景时,未能尽兴,欲留宿山中,明月再游,尽兴才归的心情。诗人以“以少总多”的画眼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眼效果。再如《汉江临泛》的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即是典故,也是诗眼,更是画眼。欣然陶冶于山水的诗人,自己的出现和虚幻的历史人物的重现与其首、颔、颈联的山水画和谐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又如以“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结联的田园诗,把人物事南田的动态显现在田园静画面上

以动显静,静中有动,使诗中的画面在内容和形式上活了起来。可见,王维诗中的画眼又是诗眼。如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使画面为之一亮,诗也为之一新。

2、从透视法的运用来看,王维《山水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恰恰是运用现代透视理论对山水画法的精辟论述。而此画理被王维融入山水诗中,真是妙不可言。在王维的《终南山》中,首联“太乙近天都,莲山到海隅”,巧妙的运用了自山下而仰山颠的“高原法”,描绘出终南山的突兀之势和旷阔气韵;而颔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则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涂远法”,显出终南山深远意境。而在《新晴野望》中运用了由“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的近景和“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远景相结合,是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法”和”“有近去广水,广阔遥山看”的“阔远法”的结合,从而营造了一幅平静而广阔的田园画。而在《汉江临泛》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和《过香积寺》的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云峰”。正如他在《山水论》中描绘的“远景烟叠,涂岩云锁”。“与山欲晓,霭霭微微”。这又恰如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所论的“烟雾暝淡,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的“迷远法”和“景色之绝,而微茫缥缈者”的“幽远法”的运用。

王维以上“六远”透视法的妙用使诗的韵致倍增,而出此之外,透视法运用的`更为绝妙的是《终南山》的散点透视法和“高远”。“涂远”透视法的综合运用。综观全诗,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是未入山之前,立足山下所观之景。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立足山腰之景。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是游至山颠,立足山顶所望之景。而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是下山后,立足山下之视点所及。王维通过移步换景,流动观照,把四个散开的观点结合在一个画面上,这种散点透视法和首、颔联和”寓远法和“深远法”的双重运用,把诗中画面透视规律演绎到了极致。

3、多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捕捉。王维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在笔墨上,善用多笔墨,以“破墨山水”著称,风格是“水墨渲淡”。在设色上,以淡彩为主,表现自然韵致。同样,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描写小景的,笔墨淡,如宁静空灵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不设色,清淡到极点,空灵到极点,静谧到极点,神韵也到了极点。其《山中》一诗则是刻画中景的,恬静而带生机和华乐。“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淡淡的水墨,冷冷的颜色中,又点缀着几点星光样的红叶,平淡中显露了生机。特别是“空翠湿人衣”一句,运用环境色把物我交融在一起。无独有偶,《书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也把环境色运用的巧妙。而其“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都是白色和绿色的冷淡中点缀着几点星光似的暖色红和黄,冷静中透着活泼。其“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中,一红一绿,一暖一冷是否让人觉得对比太强烈太刺眼呢?其实不然。诗人把“红与宿雨”,“绿

与春烟”相调和,达到了水色交融,和谐一致,读来让人不觉想起掬它入口。王维也有描写全景的《汉江临泛》,以雄浑水阔的汉江周围和迷蒙若有若无的江流山色,似动非动的城邑天空构成水墨淡彩画卷。尤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着墨淡远,气韵生动。明人王世贞曾谓此二句是“诗家之俊语,却入画中三味”,称赞此二句俊俏轻灵,却又深通画理。

4、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写意以表现印象情趣的雄浑完整为旨,工笔以具体刻画,精雕细刻见长。王维以工笔细描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早春山景只通过对辛夷坞中之辛夷花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意境。而《终南山》则以写意的大手笔绘出“太乙近天都”的高峻和“连山到海隅”的意广。颔联以“白云”、“青霭“的迷朦挥洒流动之势,以“阴睛”两分的众壑衬托出幽深之境。王维以这种简略、大气的笔触尽显对一个浑然天成的终南山的印象情趣。上述两首诗,一工笔细刻,一传神写意。而《山居秋暝》则是二者兼用。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大写意手法营造出秋雨过后的空山之静与净。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工笔刻画出山中松间先影变幻之韵味和山泉清澈流动之感觉。写意传神和工笔细雕两相结合,两相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把绘画艺术运用的出神入化。而这些主要是其后期隐居终南、辋川之作。其实,其早期的绘画艺术运用已初见端倪。如,“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和“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而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充分显示其能以绘画构图取势的绘画技巧来表现景色之壮丽。而其绘画艺术的运用已是在早期的不断的审美实践中,由潜意识的表现过渡到自觉意识的运用,从而达到成熟。从客观来看,王维的主观思想完全融入在山水田园的美景中,以一种山水田园的静态画呈现在世人面前;从主观来看,山水田园的恬静之美为王维的心灵所熔铸吸收,完全融入到王维的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之中。他采取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便其渴求心灵的清、空、虚、静的情感与山水田园的静谧、幽雅的美景完全融合,从而用心铸造出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山水田园诗来。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影响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可见王维在唐诗发展中地位之重,影响之大。而王维之所以能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其归功于“维诗词美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其妙在设色而“意自远,画中之白描高手”。与王维同朝代的殷播和清代的徐增的评价,恰恰点破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艺术的出神入化的运用。王维正是以独特的绘画艺术运用,使诗情中有画意,以画意显诗情,“故当时号为诗圣”。后人对其评价之所以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独特的绘画艺术的运用滋育了后人。从诗的角度看,“维诗清逸,追逼陶谢”。从画的角度看维诗“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居之趣”。如辋川诸诗,

其“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其融画入诗,把绘画艺术运用到诗中,倍增诗的韵致,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王维把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相结合,相融合,正体现了现代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的重要性。

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光耀四方,流芳千古。

篇6: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擅长将自己独特的生活情趣和佛理融入诗中,借用绘画线条、色彩技法,巧用朴实凝练的语言,采用白描等手法,创作了一首首恬淡秀美的山水田园诗,营构出寂静幽清的意境,表现诗人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他博学多才,既擅长写诗,又通晓音律,还精通绘画、书法。王维的诗现存四百多首,他前期的诗富于进取精神,讥讽权贵纨绔,反映边塞生活,书写游侠意气,多表现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后期由于张九龄被贬,王维对现实感到失望,加之中年丧妻和深受佛道影响,先隐居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并致力于山水田园诗写作。其诗将诗情、画意、禅趣、和谐韵律有机地熔为一炉,意境寂静幽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寂静幽清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明代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即意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无论是描绘秀山丽水,还是摹写茂林修竹、村舍农事,都营构了一个远离尘嚣、空明洁净、物我神会的艺术境界,犹如世外桃源,空寂、幽静。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秋雨初晴的黄昏美景。一场秋雨后,秋山幽净,清爽宜人。皎洁的月光播洒在清新、青翠的松林间,清泉在光滑洁净的溪石上缓缓流淌。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男女。全诗融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活美于一体,意境清新、幽静、恬淡、优美,读来心旷神怡,令人神往。

王维山水田园诗寂静幽清的意境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他中年丧妻未再娶,生活上清苦孤寂,张九龄罢相,政治上失去依傍而进退两难,对仕途感到厌倦,惟有将心神寄托于山水林泉。“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维擅长极其传神地描摹山水田园状貌,并与他闲适的生活、恬静的心境有机地契合,达到物我合一。如《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描写新晴野外的秀美景色。雨过天晴,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极目所视,没有一丝尘垢,显得特别明净清新。遥遥望见一座小山村的门楼紧靠着溪流的渡口,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银白的溪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这俨然是一幅层次分明、美妙绝伦的图画,意境清幽秀丽,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王维受母亲影响从小信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因而其意境构建还源于他精通佛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显现幽寂冷清的意境,蕴含着清净、静谧、深远的禅意。正如朱光潜所说:“(王维等三人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

王维山水诗中常用“空”、“静”、“闲”、“清”、“寂”等字眼来显露禅意。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描绘傍晚时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幽静。“空山”又“不见人”,这是何等空寂清冷!而这正是诗人要体现的大自然空静之美;后用空山人语、林中夕照衬托幽静,展现寂静幽清的意境。《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意境“清幽绝俗”(《岘佣说诗》),诗人意在表现“深林”的寂静,以琴声和啸声来衬托,大有“鸟鸣山更幽”之趣,这里远离尘世“人不知”,只有清风明月幽篁相伴,这是何等的清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传达出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深得物我两忘的禅趣。《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花在幽静的山谷里自开自落、悠然自得。这样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寂世界,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胡应麟在《诗薮》中说,《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二 独具匠心的技巧

1 “诗中有画”

王维善于用画家的眼光观察世界,能自觉不自觉地将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转用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读他的诗,如展开一幅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画轴。《河岳英灵集》赞王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这些都精辟地概括了王维诗歌的特征。“诗中有画”不惟王维独具而冠之,并成为千载定评,是因王维比其他诗人更胜一筹。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都能充分显现这一特点。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诗人选择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苍翠寒山、缓缓秋水、渡头夕阳、墟里炊烟,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渭川田家》选取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等景象,组成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王维极善于运用色彩调配,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如《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读之如置身阳光明媚的春天,听到了屋上春鸠叽叽喳喳的叫声,看到村边一片片洁白杏花迎春开放。《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绘形绘色,在分别点明桃、柳后着红、绿色,使桃、柳鲜艳醒目,进而渲染,红艳的花瓣上微带隔夜的雨滴,更显柔和鲜嫩;碧绿的柳丝清晨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霭中,更袅娜迷人。这美景让人犹置身于蓬莱仙境,真是妙不可言!《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幅由白石磷峋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绚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

2 白描手法

白描主要是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终南山》全诗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终南山三幅美景,“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写高峻绵远;“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绘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述辽阔、众壑形态万千。王维的许多山水诗如《新晴野望》、《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都采用移步换形、一句一景的方式来描摹山水田园,寄托诗人的理想情趣。

3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可使诗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丰富。如《新晴野望》用“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虚写农事,给原本寂静清丽的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让人想到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与前面描绘雨过天晴野外的美景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优美且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都是典型的以虚间实、虚实相生的杰作。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如《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是写静,“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表面写动,实则巧借绿萍的“开”“合”,反衬萍池的幽静。诗句富有生机活力,全靠这以动写静之功。《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视听结合,构成一幅清丽、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显得清新、优美、恬静而又有生气。《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意境美。

三 朴实凝练的语言

1 语言朴实自然,平淡中见神奇

王维极少用生字僻词,在许多朴实的.诗句中用一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点化”,生动、新奇,耐人寻味,令人叹为观止。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月光用一“照”字,活现月照松林迷离恍惚的特点,写山泉着一“流”字,活现水石相激飞花溅玉般流淌、琮和鸣的动态。两动词就使整个诗句妙趣无穷。《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极言景物的单调,“直”表现“烟”的劲拔。横贯大漠的黄河,给人的感受只有“长”,令人伤感的落日因其“圆”又增添几分亲切和苍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

2 巧用典故,画龙点睛

其诗在描摹秀丽景色后,往往引用古代故事和化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怀。《青溪》“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暗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不仅表明诗人喜爱青溪,还表露仕途失意自甘淡泊之情,耐人寻味。《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意的反用。这些用典都与写景浑然一体,表露诗人眷恋山水、急欲归隐田园的情怀。

3 偶用叠词和修辞,妙趣横生

叠词在诗中虽用得不多,但用得高妙,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栾家濑》)、“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田园乐》)。尤为人称道的是《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描绘了广漠田畴、白鹭盘飞、夏日密林、黄鹂和唱等自然景色,“漠漠”道目力所及都是一片片水田,视野迷蒙苍茫;“阴阴”绘夏季蔚然深秀的辋川密林,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把积雨天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清沈德潜认为:“不知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上二字,乃死句也。”(《唐诗别裁》)

王维山水田园诗直接摹写山水的情状,偶尔妙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写得妙趣横生。青苔本是无生命之物,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将它幻化成活泼可爱的孩童,亲昵地依偎到诗人的衣襟上来。这一看似平常实则奇崛的点睛之笔,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

四 和谐独特的韵律

王维通晓音律,“性闲韵律,妙能琵琶”(《集异记》)。其诗均具音韵美,无论外在节拍还是内在韵律,都和谐优美,韵味悠长。王维诗中有一种独特的交替押韵方式,即两联中上联的第一分句与下联的第一分句押韵,上联的第二分句与下联的第二分句押韵,这种押韵方式虽不普遍,但别具一格。如《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前两联“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中“杖”与“响”、“头”与“流”押韵;《冬日游览》前两联:“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中“门”与“林”、“目”与“陆”押韵;《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直”与“骑”、“圆”与“然”押韵。这种交替押韵方式构成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使诗歌极富音韵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极具艺术魅力,是与他独特的生活感受、多才多艺的素养、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技巧分不开的,他用生花妙笔营构寂静幽清的意境,显现空寂幽深的禅意,融绘画技法于诗歌创作,“诗中有画”,读其诗犹如置身恬淡幽静的山水之中,加之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使其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篇7:王维山水田园诗

1、《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6、《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7、《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8、《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9、《田园乐七首》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10、《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更多相关内容阅读

篇8:王维山水田园诗

王维,是同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精通音乐、书法、绘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王维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后期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远祸于林下。于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历史条件,成就了一代大诗人王维,使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无论写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十分仔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中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他很喜欢并擅长在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但他又不是以静写静,而是巧妙地采用以声音写静和以动态写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真意。诗人从优美山水景色和对深厚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描写中,将对生活的真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王维山水田园诗写景如画。诗人善于以画家独特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使其诗作充满了艺术的画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还渗入了空静的禅意,诗人精通佛理,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别具慧眼,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各种艺术手法的大融合,人与自然的大融合,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大统一。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相关文章: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2.王维田园诗

3.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铸就的辉煌

4.王维的田园诗

5.论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6.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7.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8.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

9.《蜀道难》艺术特色

10.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下载word文档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