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2024-10-26 08:08: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水之温迪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供大家阅读。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篇1:“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

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

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

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这种孝顺家风也被他的儿子传承了下去。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殿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5分)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5分)

参考答案

10.C (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12. A(“各持一说”的是河道总督靳辅和于成龙,不是李天馥。)

13.(1)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擢”“苞苴”“铨政”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亲自征讨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朔漠”“甫息”“务”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服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提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殿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服丧而回乡,不再出来做官。

篇2:“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

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直甚壮之。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日:“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

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上省表大悦,下诏回:“朕之与公,本来亲密,怀抱委曲,无所不尽。话言岁久,尚能记忆,今览表奏,方悟昔谈。何谓此言,遂成实录。古人之先知祸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宇文庆传》,有改动)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B.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C.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D.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观”是东汉的.藏书室与史学馆,后因此指称国史修撰之所。

B.“邑”有城市的意思,也指古代帝王诸侯分给臣子的封地。

C.“潜龙”一语为典故名,常常用来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D.“表奏”属于古代文体范畴的概念,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文庆在年少时因聪明敏捷而出名,同时这个人为人低调,有器量,有远见。

B.因宇文庆多次的军功,周武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大将军,封号汝南郡公。

C.皇帝曾就国家命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与宇文庆进行过深入交流。

D.因多年以后,宇文庆还清晰地记得皇帝当年与他的谈话内容,皇帝深为感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4分)

(2)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4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断句时要理顺上下文的大意,注意主谓短句,同时注意“亦”“之”“但”“未”“耳”等词语的提示作用。

译文:司马消难是反复无常的家伙,也不是甘心当池中之鱼的人,时刻都有可能叛变,但是此人轻薄无谋,不足以成为大的祸害,只不过会自己逃窜到江南罢了。故A项正确。

5.D【解析】“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应是“泛指臣下进呈帝王的文书”,故D项错误。

6.C【解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无中生有,故C项错误。

7.(1)读书只足以记个姓名罢了,(我)怎么能长久操持笔砚,从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呢(“而已”“事”“腐”各1分,句意1分)

(2)不久北齐大兵压境,宇文庆和字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觇”“卒”“为……所……”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宇文庆,字神庆,是河南洛阳人。宇文庆性格深沉,有器量,年少时即以聪明敏捷出名。北周初年,就学于东观学府,广泛涉猎经史典籍。不久,他对人说:“读书只足以记个姓名罢了,(我)怎么能长久操持笔砚,从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呢”字文庆善长射箭,有胆略有气概,喜欢格斗猛兽,宇文直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壮士。后来字文庆跟从武帝攻打河阴,他率先攀登城上的矮墙,和敌人短兵相接,过了好久,被城上石击中才坠落,昏死后又苏醒过来。

武帝慰问他说:“你的多余勇气,还可以卖给别人。”宇文庆又跟从武帝攻克晋州。不久北齐大兵压境,宇文庆和字文宪率轻骑侦察敌情,突然和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宇文宪脱身以逃,宇文庆退守汾桥。群敌争相逼进,宇文庆拉开弓射击,每射必有人马倒下,敌人这才渐渐退却。在攻破高纬、攻拔高壁、攻克并州、夺取信都、擒住高湝这些战斗中,宇文庆功劳最大.周武帝下诏说:“宇文庆功勋卓著,英名广播,奉行王命的功绩,铭记在朕的心中。战车从西出发,他一直总管行阵,东夏被平定,确实有丰功伟绩。理当加赐高官厚禄,显荣册命。”于是升官为大将军,封为汝南郡公,食邑一千六百户。

当初。高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曾经和宇文庆闲谈天下大事,高祖对宇文庆说:“天元帝确实没有广积帝德。以面相来看他的寿命也不会长。加上法令繁琐又苛刻,又纵情声色.依我看来,大概将享位不久。况且皇室诸侯势力微弱,又都命其离朝居于封地,全无加固根基的良策。既已自行剪除羽翼,又怎么能长久享国呢?尉迟迥是贵戚,早就树立起声望,国家一旦有什么事端,他必定会成为乱臣。然而(他的)智术平庸器量浮薄,子弟们轻佻浅陋,贪婪而缺少恩惠,最终招致身亡族灭。司马消难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也不是甘心当池中之鱼的人,时刻都有可能叛变,但是此人轻薄无谋,不足以成为大的祸害,只不过会自己逃窜到江南罢了。庸关、蜀地险要狭隘,很容易成为坚固的屏障,王谦愚蠢,一向不会筹划方略,只是怕被别人所利用,他本人不值得担心什么。”不久。高祖的话一一应验了。

现在,宇文庆怕高祖忘掉了这些话,再不任用他了,(他)为了表明过去曾受恩宠眷顾,将高祖以前说的话记下来写成表章(呈给皇上)。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喜悦,下诏书说:“朕与公,本来就很亲密,抱负心意,没有什么不谈的。但说这些话是多年以前,公还能记忆,今天看了表奏,(我)才追忆起昔日的交谈。怎么说的那些话,现在都成了实录。古人预先知道吉凶祸福,确实是可信的,朕的话被验证了。自当属于偶然。公竟一直不忘,充分表现了公对朕的忠诚,朕深感公的好意,对公的嘉尚没有止境。”从这以后,皇上常常给予他优厚的待遇。后来,宇文庆死在家中。

篇3:“李椿,字寿翁,洺州永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椿,字寿翁,洺州永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椿,字寿翁,洺州永年人。父升,进士起家。靖康之难,升翼其父,以背受刃,与长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继母南走,艰苦备尝,竭力以养。以父泽,补迪功郎,历官至宁国军节度推官。治豪民伪券,还陈氏田,吏才精强,人称之。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遣,常以自随。椿奔走淮甸,绥流民,布屯戍,察庐、寿军情,相视山水砦险要,周密精审,所助为多。

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三。每行部,必前期戒吏具州县所当问事列为籍,单车以行,所至取吏卒备使令。凡以例致馈,一不受,言事者请下诸道为式。

除枢密院检详。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椿谓:“邕远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莫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说怒,椿因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年六十九,上章请老,以敷文阁待制致仕。越再岁,上念湖南兵役之余,欲镇安之,谓椿重厚可倚,命待制显谟阁、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累辞不获乃勉起至则抚摩凋瘵气象一如盛时复酒税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

潭新置飞虎军,或以为非便,椿曰:“长沙一都会,控扼湖、岭,镇抚蛮徭,二十年间,大盗三起,何可无一军?且已费县官缗钱四十二万,何可废耶?亦在驭之而已。”未满岁,复告归,进敷文阁直学士致仕,朝拜命,夕登舟,归老野塘上。

淳熙十年,卒,年七十三。朱熹尝铭其墓,谓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龟”,“不阿主好,不诡时誉”云。

(选自《宋史李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辞不获/乃勉起至/则抚摩凋瘵/气象一如盛时/复酒税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

B.累辞不获/乃勉起/至则抚摩凋瘵/气象一如盛时/复酒税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

C.累辞不获/乃勉起至/则抚摩凋瘵/气象一如盛时/复酒税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

D.累辞不获/乃勉起/至则抚摩凋瘵/气象一如盛时/复酒税法/人以为便/岁旱/蠲租十一万粜/常平米二万/活数万人

11.下列读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官”,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等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宋时亦有节度、观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职调动,文言文中类似的还有“调”“徙”“出”“行”“判”“权”等。

C.“敷文阁”是南宋绍兴年间建的一座阁楼,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种作品,设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D.“铭”在本文指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椿的父亲和哥哥死于靖康之难,年幼的李椿侍奉继母南逃,吃了不少苦头,因父亲的恩泽,补任迪功郎。

B.李椿质疑拿着南丹州莫酋表要求去宣州买马一事,触怒张说,请求离职,皇上亲自出面,言辞抚慰,下令重新安排职务。

C.李处不留恋官场,被提为敷文阁直学士退休后,早晨接到命令,晚上他就上船,回到野塘养老。

D.李椿去世,朱熹曾为他写墓志铭,说他“从反面了解得失,不假借蓍草龟甲占卜”“不阿谀主子的喜好,不求一时的赞誉”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椿奔走淮甸,绥流民,布屯戍,察庐、寿军情,相视山水砦险要,周密精审,所助为多。

(2)凡以例致馈,一不受,言事者请下诸道为式。

参考答案

10.B

11.B(“行”“判”表兼代,“权”表暂代)

12.B(皇上安慰他要安心任职)

13.(1)李椿奔走于淮甸之间,安抚流民,安排屯田、戍守之事,考察庐、寿二州军情,精细详实、对张浚的帮助是很多的。(“绥”“布”“察”各1分,句意2分0

(2)凡是按惯例得到的馈赠,他一概不受,说事人的'请求(把他出行的方式、做法)下达到各道作为范例。

【参考译文】

李椿字寿翁,洺州永年人。父亲李升,起家于进士。靖康之难时,李升为保护其父,以致背部受刺,与长子一起死亡。李椿年纪尚小,侍奉着继母南迁,尝尽了千辛万苦,竭力奉养继母。因为受父亲的恩泽,李椿被荫补为迪功郎,历官至宁国军节度推官。李椿整治豪民利用伪券占田,归还了陈氏的田地,李椿治政才能精湛,得到人们的称赞。

张浚召李椿为制司以备差遣,常常让他跟随自己。李椿奔走于淮甸,安抚流民,安排屯田、戍守之事,考察庐、寿二州军情,周密详细、精心策划,对张浚的帮助很大。

李椿改任湖北漕官,适遇荒年,官府强迫百姓赈荒卖粮,并压低收购价格,结果官府米未收到,百姓更加缺乏粮食。李椿减去百姓被强行卖粮的数额并又不限止价格,不久运米的船汇集湖北,粮食的价钱也降低了十分之三。李椿每次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必定提前警告官吏准备好各州县应当问的事并记在纸上,李椿独自前往,所到之处叫来官吏士兵以供使唤。凡是按惯例赠送给他的东西,他一概不受,言官请求把他出行的方式、做法作为范例推广到各道。

李椿被授予枢密院检详官。一小官吏拿着南丹州莫酋表,请求从宜州买马,通过签书枢密院事张说上奏皇上。李椿说“:邕州远宜州近,所以易地购马,难道这里面没有其他用意?今天莫氏正横行,怎能说这事是因为距朝廷地理的远近呢?小吏妄自所为,将会引起边地灾祸,请求按法律论他的罪。”张说大怒,李椿于是请求去职,皇上安慰他要他安心任职。

李椿六十九岁了,他上书请求告老,最后以敷文阁待制之职退休。又过了一年,皇上考虑到湖南兵役的余波,想加以镇抚,认为李椿忠诚可靠,命他为待制显谟阁、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李椿多次推辞没有批准,于是勉强动身,到湖南后就抚绥凋敝,使其呈现出兴盛时一样的气象。李椿下令恢复酒税法,发放仓中粮食并劝说人们有天相济,不用担心,又蠲免租十一万,卖常平米二万,使几万人得以生存。

潭州新建飞虎军,有人以为不合适,李椿说“:长沙一个都会,控扼着湖、岭二州,镇抚蛮族瑶民,二十年间,大的变乱有三起,怎么可以没有一支军队呢?况且已花费县官缗钱四十二万,怎么可以废除呢?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而已。”李椿任职未满一年,又告老还乡,被提为敷文阁直学士退休,早晨接到命令,晚上他就上船,回到野塘上养老。

淳熙十年(1183),李椿死去,终年七十三岁。朱熹曾为他做墓志铭,说他“从反面了解得失,不假借蓍草龟申占卜”。“不阿谀主子的喜好,不求一时的赞誉”等。

篇4:“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少有才干。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擢含为别驾,荐之公府。司徒迁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舍依台杖,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成上表理台,言含忠公清正,才经世务,其行合制。帝不从,含遂被贬。

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颗袁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囧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

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禺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教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后含被征为翊军棱尉。时商参齐王囧军事,而夏侯夷兄在囧府,称夷立义,被河间王颙枉害。含乃心不自安。囧右司马赵骧又与含有隙,囧将阅武,含惧骧因兵讨之,乃单马出奔于颙,说颙曰:“成都王颖至亲,有大功,甚得众心。齐王囧越亲而专执成权,朝廷侧目。今檄长沙王义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固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颙从之,遂袁请讨囧,拜含为都督,统张方等率诸军以向洛阳。而长沙王义诛囧,舍等旋师。

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囧,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舍为河南尹。时皇甫商复被乂任遇,含疾商滋甚。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舍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

【注】西晋“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B.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C.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D.今檄长沙王乂令/讨齐使先闻于齐/齐必诛长沙/因传檄以加齐/罪则囧可擒也/既去齐/立成都王颖/除逼建亲/以安社稷/大勋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迁”“征”都与官职升降有关,“擢”是提拔,“迁”是贬官,“征”是征召做官。

B.“薨”指诸侯或高官去世,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称呼不同,天子为“崩”,大夫为“卒”。

C.“除丧”指由着丧服变为吉服,古代父母或君王去世后,子女或属下要着丧服一定期限。

D.“表”指写给皇帝的奏章,奏章是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分“奏”“疏”“表”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很有才干,颇受赏识。州刺史郭爽平索知李含贤能,提拔他做别驾,把他推荐到公府;孙秀听说他才能a超群,任命他做东武阳令。

B.李含恃才傲物,遭人嫉妒。尚书赵浚和大中正傅祗嫉妒李含才能,抓住李含在为秦王除丧服时的做法,用礼义名节来贬斥李含。

C.李含与皇甫商一直不合。李含少时不愿与皇甫商结交;皇甫商投奔司马颙,李含劝谏司马颞远离皇甫商,皇甫商知后怀恨在心。

D.李含有一定的私心。李含为司马颙谋划除掉司马乂、司马囧二人,使大权回到司马颙手里,有着实现自己旧有愿望的目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

(2)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

参考答案

4、C

5、A(“迁”是官职变动,非特指贬官)

6、B(“恃才傲物”无中生有;“嫉妒李含才能”也分析不当)

篇5:“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御亲临轩,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诚自知衅责,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恶,退就鼎镬,始生之愿也。”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1)鲜卑数犯塞()

(2)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3)事不辞难,罪不逃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是(2分)

A、为司徒胡广所辟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B、每破走之,虏甚惮慑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C、付洛阳狱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

D、再迁青州刺史考死,妻子徙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以母老乞不之官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今日乃得御李君矣乃使其从者衣褐

C、让诉冤于帝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七日而诛少正卯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膺作战勇敢。敌寇侵犯边塞时,他常常冒着被流箭和飞石击中的危险,临阵御敌,击退来兵,贼兵非常害怕。

B、李膺执法如山。在张朔杀人一案中,他把个人的生死得失置之度外。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连休假日也不敢出宫。

C、李膺敢于担当。张俭事发后,乡人劝说他逃走以避祸,他却认为这样做有违人臣之节,因而主动前往牢狱。

D、李膺颇有声望。樊陵请求当他弟子;荀爽登门拜见,为他驾车;景顾身为门徒,在李膺死后主动上表辞官归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3分)

(2)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4分)

(3)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3分)

参考答案

6、(1)shuò(2)jiāng(助词,用于动词之后,“率将”与“驱将”“扶将”用法同)(3)nàn

7、D(调任/发配。A“征召”;B“害怕”;C“交付”)

8、A(到。B竟(才)/于是;C向/被;D就/却)

9、D(辞官归隐的是景顾之父景毅)

10、(1)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每句1分。“以”亦可译为“因为”)

(2)私下担心错在迟疑拖延,却不料落得个办案太快的罪名。(每句2分。“稽留”“愆”“意”“疾”为得分点)

(3)我本来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的,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他的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谓”“师”“可以”为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击退了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了。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县令,贪婪残暴没有仁道,以至于连孕妇都杀。听说李膺特别威严,畏罪逃回京城后,就躲到哥哥张让家中,藏在空心柱里。李膺知道了这一情况,率领官兵砸破柱子捉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之后,立即杀了。张让向皇帝鸣冤,皇上下诏让李膺进殿,御驾亲临,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便将张朔诛杀。李膺回答说:“当年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七天之后就杀了奸臣少正卯。现在我担任司隶校尉已经有十天了,私下担心错在迟疑拖延,却不料落得个办案太快的罪名。我自己知道有愧职守,只请求让我再苟活五天,能够消灭元凶,我再回来受死,心甘情愿。”皇上无话可讲,回过头对张让说:“这是你家弟弟的罪过,李司隶有什么错呢?”于是让李膺出去了。从此,大小太监全都小心谨慎大气不敢出,休假也不敢走出宫廷。皇帝奇怪,问他们原因,他们全都叩头流泪说:“害怕李校尉。”

当时朝廷一天天混乱,纲纪颓废,李膺独自坚持自己的节操,保持自己的好名声。士人有被他接纳的,称为“登龙门”。等到党锢之祸发生,需查究李膺等人的情况。案卷经过三府时,太尉陈蕃拒绝了。皇帝更加愤怒,于是把李膺等人交付给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多揭发宦官子弟,宦官害怕,乞请皇帝以天时不正为由赦免囚犯。于是大赦天下。李膺被赦免后回归故里,住在阳城山中,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他道德高尚,而认为朝廷十分污秽黑暗。后来张俭事发,搜捕党人,同乡人对李膺说:“你可以离开了。”李膺回答说:“遇灾难不逃避,有罪过不推卸,这是做大臣的节操。”于是前往诏狱。李膺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门生、故吏以及他们的父兄都被禁止做官。当时侍御史蜀郡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但是没有登在名册上,所以没有遭到处分。景毅于是慨然而叹:“我本来就是认为李膺贤能,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怎么可以因为在名单上漏记了姓名,就苟且偷安了呢!”于是自己上表免官回乡,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有道义。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1.“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

2.“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3.李栖筠字贞一阅读答案

4.阅读杂谈阅读答案解析

5.背影阅读答案解析

6.《宋史李防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7.李持正《人月圆》阅读答案及赏析

8.史珪河南洛阳人阅读训练及答案

9.李泰伯改字阅读题及答案

10.《李超,字魁吾》阅读答案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阅读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