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
“糯米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徒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人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5分)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5分)
参考答案
10. D(原文标点: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 B(“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错,应为“一般有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几种体例”)
12. C(“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错,舆论的意见与梁鼎相反,且舆论的发出是在朝廷同意梁鼎的意见后)
13.(1)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得分点:既、移文、乖当、规画,各1分,句意1分)
(2)梁鼎上奏请求运咸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薪粮。(得分点:实边、与、俟、易,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篇2: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 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少以好学称州里
称:扬名
B. 乘适按郡至境
适:适逢
C. 因遣人间之
间:离间
D. 无以易之
易:改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 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 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3分)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4分)
(3)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3分)
参考答案
4.D
5.B
6.C
7. (1)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
(2)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
(3)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
4: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应将实词放入原文句子中理解,从而确定词义。原文“无以易之”应译为“没有人可以替换他。”易:替代
5:
试题分析:④兴办教育,突出彭乘办实事,⑤为皇帝赐医赐药,不能表现彭乘“恬退”。
6:
试题分析:“大肆入侵”“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于文不符。
【参考译文】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在州里扬名,(后来)考中进士。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唯有彭乘西眺,若有所失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怎能放弃对父母早晚的侍奉,而(只)考虑自己的荣耀呢!”第二天,奏请朝廷允许(他)回家侍养父母。过了几天,任命(他为)汉阳军判官,于是得以实现回乡的愿望。很长时间之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后来又就任了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年,因为寇准的推荐,(彭乘)任馆阁校勘,改任天平军节度推官。参与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升任本省丞、集贤校理。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得任普州知州。蜀人能够担任故乡的长官就是从彭乘开始的。普州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服丧期满,任荆门军,改任太常博士。(后被)召回朝廷,同判尚书刑部,又出任安州知州,调任提点京西刑狱,改任夔州路转运使。恰逢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向内地进犯,彭乘正好巡视州县来到此县境内,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防备,贼人逃离。(彭乘)于是派人进行离间,贼人斩了田忠霸,杀了他全家。(之后彭乘又被)召入任修起居注,提升为知制诰,多次升职为工部郎中,进翰林为学士,统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做群牧使。生病后,仁宗命令太医诊治,赏赐宫内的珍贵药物。(彭乘)去世,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为彭乘赠官,朝廷没有允许,诏令彭乘的一个儿子给奉服丧。
当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彭乘在候选人当中,皇帝指着彭乘说:”这是位老儒生,很有淡泊谦虚的名声,没有人可以替换他。”等到召见时,皇帝告知说:”你是先朝旧臣,一直在外地任职,却从来没有自己申述。”(彭乘)回答说:”臣本出生在偏远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怎敢有过分的希望呢。”皇帝很赞许他。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到了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篇3:“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勔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日:“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经筵。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臣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州。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表臣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议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日:“二国公诵习甚进,卿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日:“归来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三岁,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昊表臣传》,有删改)
【注】①朱勔: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ju):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臣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C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他没有答应;他退休后过着清淡简约的生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5分)
(2)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5分)
参考答案
4、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5、C一般是自己起的
6、B
篇4:“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世称居正知人,然持法严。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亦多怨之者。
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四阅月不愈,百官并斋醮①为祈祷;南都、秦、晋、楚、豫诸大吏,亡不建醮。帝令四维等理阁中细务,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后惫甚,不能遍阅,及病革,乞归。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①醮jiào: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不足溷子溷:使……受污浊
B.课吏职课:考核
C.请贷其死贷:判处
D.居正皆右之右:通“佑”,支持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B、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C、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D、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少年时已显现过人的才华,徐阶等人极器重他。张居正为人城府极深,严嵩任首辅时虽忌恨徐阶,却仍然很器重他。
B.张居正为政雷厉风行,极其严苛。他整顿吏治,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C.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任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和戚继光两人守备设施十分周到,都被封为伯。
D.张居正得到神宗器重,在他患病期间,神宗命令张四维等人处理内阁中的小事,大事仍送到张居正家里由他决断处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②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
【参考答案】
4.C(贷,宽恕。)
5.A(原文: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大邑士子额隘,艰于进取。)
6.C(文中是说李成梁奋力作战打退敌人的进攻,积累了很多战功而被封为伯,而戚继光没有说被封为伯。)
7.①参考答案:张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儿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
评分细则:5分,计分点:“擢(提拔、重用)”“驰(迅速;)”“缚(抓)”“不敢动”、省略句(“沐朝弼不敢反抗”)、句意各分。字词落实,句意通畅即可。
②参考答案: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运用智谋和权术驾驭他的下属,人们多愿意为他尽力效劳。
评分细则:5分,计分点:“建竖(建功立业)”“智(智力)”“数(权术)”“乐(愿意)”、句意各1分,字词落实,句意通畅即可。
【参考译文】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材。”不久,张居正参加乡试中举人,顾璘解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说:“你日后当腰佩玉带,这犀带不配玷辱你。”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每天采求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掌故。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
张居正这个人,长脸形,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勇于任事,素以豪杰自许,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测。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嵩也器重他。升任右中允,掌管国子监司业的事务。
张居正执掌朝政,以尊崇皇权、考核官吏、明信赏罚,统一号令为主。虽然在万里之外,早晨下令,至了傍晚即得到施行。黔国公沐朝弼多次犯法,应当逮捕,朝臣商议以为难办。张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儿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师以后,张居正请免其死,禁锢于南京。运漕粮的运河修通以后,张居正根据每年赋税都是过了春天以后才起运,河流发水横溢,不是决堤便是干涸,于是采纳漕臣的意见,督令漕船的运军在冬十月运输,到明年初全部发完,减少了水患的祸害。经过长期实行这种办法,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使用十年。
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运用智谋和权术驾驭他的下属,人们多愿意为他尽力效劳。俺答和明朝政府通好,很久没有入犯扰害。唯独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从东北直至辽东,因没有获得通贡互市,数次入边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退敌人的进攻,积了很多战功以至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甚为周到。张居正都很支持他们,边境晏然无事。世人都说张居正知人善任。然而他执法非常严厉。查核驿递,裁减冗官,清理学校,淘汰了很多人。公卿和众吏不得乘坐驿站的车马,与外出经商的商人没有区别。因为衙门官员减少,需要依次提升的人总是得不到补缺。大县的学生因名额太少,很难进取。也有很多人埋怨张居正。
不久,张居正患病。神宗皇帝频频颁发敕文询问病情,拿出大量的金钱布帛作为医药费。过了四个月病还没有治愈,文武百官一起设斋建醮为张居正祈祷。南京、陕西、山西、湖广、河南各地的大吏,无不建醮祈祷。神宗皇帝命令张四维等人处理内阁中的琐细事务,大事令送到张居正家里由他决断处理。张居正起初亲自办理,后来因过于疲乏不能一一审阅。到病危时,乞求回乡。到他死的时候,神宗皇帝为之停止视朝,令祭九坛,视他为国公兼师傅。至此时,赠上柱国,谥文忠,命令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监太监护送棺柩回乡安葬。
篇5: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进士。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报闻。已,巡盐两淮。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时行等为之解。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帝不怿,手诏诘让。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会帝意稍解,乃报闻。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选自《明史·蔡时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语侵杨巍、申时行
侵:伤害
B.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
由:通过
C. 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宥:宽恕
D.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
谢:谢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B.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
B.顺天考官张一桂被诬告,申时行等人为他做了辩解;蔡时鼎则认为不能助长这种直接由太监告发的风气。
C.由于直言进谏,批评皇帝怀疑大臣与谏议官有私情、不信任股肱之臣的做法,被贬职的蔡时鼎辞官回乡。
D. 蔡时鼎为官清廉严明,在地方及朝中做官多年,死时却因贫穷而无法殓葬,士大夫捐出财物为他办理了丧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
(2)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
参考答案
4. D(3分)
5. C (3分)
6. A(3分)
7.(1) (5分)
适逢申时行和王锡爵休假,许国、王家屏只是打算停发他的'俸禄,并且请求稍稍减少冯诗、章维宁上枷的期限,来保全他们的性命。(句意2分,“会”“拟”“全”各1分。)
(2) (5分)
又上奏章弹劾申时行,依次列举他十条过失,劝他反省改正。奏章被留在宫中。不久晋升南京礼部郎中。在任上去世。(句意2分,“历数”“进”“卒官”各1分)
参考译文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做过桐乡、元城知府,为官清正严明。征召授予御史之职。太和山提督宦官田玉兼管分守事,时鼎上奏说不能这样,并谈及田玉不守法的情况。御史丁此吕因为弹劾高启愚被贬职,时鼎认为应该救助,话语冒犯杨巍、申时行。上奏皇帝知道这些情况。不久,做了两淮巡盐史。将他结余的钱都捐为开通淮河的费用,购买学田。
回到朝廷,正赶上有求官没有成功的戚畹子弟,诬陷顺天府考官张一桂偏向他的门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的儿子史记纯,又胡乱录取假冒籍贯的五个人。皇帝大怒,下令冯诗、童维宁扛枷,解除张一桂。史钶的官职。时行等人为他们说情。皇帝更加生气,削史钶官职,降冯诗、童维宁职。法司廷上审查没有实证,忤逆圣旨被责备。最终二人扛枷一个月,把解一桂调任南京。时鼎认为事情最初不由外廷揭发,径直从朝廷中揭发出来,极力陈说“小人毫无根据的话直接传到了皇帝的面前,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况且总是怀疑大臣言官有私心,那么股肱耳目都不可相信,那么能够相信的是谁呢?”皇帝大怒,亲手写下书信告诉内阁大臣治这些人的罪。正赶上时行及王锡爵正在被调查,许国、王家屏仅准备停止俸禄,并且请求稍稍减短冯诗、童维宁扛枷的时间,以保全他们的性命。皇帝没有答应,责怪时鼎猜疑毁谤君王,降职国家边远地区任杂职。许国、王家屏又上奏说:“君主明可贵的是明智不是善于察断。如果任凭自己的见闻,猜疑防备苛刻严密,即使是听断精明清楚,对国家安定又有什么益处; 况且使奸人趁机得以中伤好人,这种害处怎么可以言说!希望停止暗中察访以顾全大局,限制谏言官来显示圣上的气度。”皇上不高兴,亲笔写了诏书责备他们。这一天,皇帝想念时行,派中使到府第看望慰问。而许国等被责备之后,都上书谢罪。时鼎已经被贬谪做马邑典史,请假回家。呆了两年,吏部准备按次序升迁他,但皇帝不让。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的旧例,在列入罢免官员之名册中启用,没有得到批复。过了一些时候,起用为太平推官,升南京刑部主事,就近改为吏部。
万历十八年(1590)冬,又上疏弹劾申时行,因此历数申时行的十条过失,劝他反省、改正。奏疏被留于禁中。不久,蔡时鼎提拔为南京礼部郎中,死于任上。他家因贫困不能买下棺木,士大夫们捐钱将他安葬。
篇6:“王显,字德明,开封人”阅读答案解析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阅读答案解析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副使赵昌言、寇准锋气皆锐,慢显,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三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已而契丹请盟。景德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注】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事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 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称为卒。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书和一处宅第。
B. 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到后来贬为刺史。
C. 王显性格谨慎,有事没错也要请罪。咸平三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胜利,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5分)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5分)
参考答案
4.(3分)D
【解析】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 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
5C
【解析】“迁”指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升迁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 “拜郎中,再
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 ,如“元 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3分)
6B
【解析】“常常出错”表述有误。
7(1)(5分)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子做弓弦,弓弦浸湿后乏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方”1分,“堪”1分,“因”1分,句意2分)
(2)(5分)况且现在西部边疆不安定,如果北部的部落和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不可估量了。(“鄙”1分,“傥”1分,“中国”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封王时,曾在身边供职。性情谨慎耿直,不喜欢过分亲近,从未踏入集市店铺。太宗即位,逐渐提升为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任军器库副使,升为尚食使。八年春,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皇上对他说:“你的家族本是儒生,少年遇到战乱抛弃了学业,现在管理我的军机要务,没有闲暇博览群书,能熟读《军戒》三篇,也可以免于面壁了。”因而取出这部书并把道德坊的一处住宅赏赐给他。此后处于这个职位时间长了,军机事务更加繁多,王显有时失误,护短始终不肯改正,皇上常当面告诫他。淳化三年,下诏严加谴责,贬官授随州刺史。当时夏台、益部侵扰,王显上疏说:“近年来,战事没有停息,合宜的做法是谨慎驻守,加固城垒,积聚粮草,然后选拔有才能有勇气的人,交给他边疆重任,即使发生危急情况,也因平时有防御准备,对方又怎么能造成祸患呢?”咸平三年秋,加官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允许先处理后奏报。十月,契丹入侵,前锋过了威虏军。那时正值多雨。契丹用皮革做弓弦,受潮松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他们。王显上言“原先奉诏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布阵。没过多久,敌军已经越过屏障,我的前阵虽然取得胜利,终究违背了诏令。”送上奏章请求处分。皇上发下亲笔书信,抚慰他不要忧愁害怕。第二年,请求退休,不允许。当时商议御驾亲征契丹,王显上言:“严寒的冬季就要到来,敌人没有侵犯边塞,皇帝轻易出行,直达边境,敌人尚未遇到,军队就先疲惫了。何况现在西部边境不安宁,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成互援,那么中原的祸患就不可估量。如果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兵,加固城垒整修盔甲武器,也足以防备敌人了。”契丹入侵,皇上商议御驾亲征。王显又陈述三条策略,说:“大军正在镇定,契丹一定不会向南侵犯,皇上只要驻留澶渊,诏令镇定出兵,会合黄河以南军队,联合攻打他们就可以。”接着契丹求和结盟。三年冬,患病,诏令宦官带御医治疗探望。第二年正月,允许返回京城。到达京城,过了两天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篇7:“潘荣,字尊用,龙溪人”阅读答案解析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阅读答案解析
潘荣,字尊用,龙溪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犒师广东,还,除吏科给事中。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数事。帝纳之。寻进右给事中。四年九月上言:“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比以言者忤圣意,谕礼部,凡遇建言,务加审察。或假以报复,具奏罪之。此今一下,廷臣丧气,以言为讳。国家有利害,生民有得失,大臣有奸慝,何由而知?况今巨寇陆梁,塞上多事,奈何反塞言者路。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并敕阁部大臣,勿搜求参驳,亏伤治体。”疏入,报闻。 天顺六年使琉球,还,迁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偕同官上言:“近雨雪愆期,灾异迭见。陛下降诏自责,躬行祈祷,诏大臣尽言,宜上天感格。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政今乖宜,下民失所;崇尚珍玩,费用不经;后宫无序,恩泽不均;爵滥施于贱工,赏妄及于非分,皆非敬天之道。愿陛下日御便殿,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时万妃专宠,群小夤缘进宝玩,官赏冗滥,故荣等恳言之。帝不能用。是年迁南京太常少卿。
又七年,就擢户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积粮数万石以备荒。十七年召为户部左侍郎,寻署部事。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陈先世以大功赐爵,子孙承继,所司辄减岁禄,非祖宗报功意。荣等言:“懋等于无事时妄请增禄,若有功何以劝赏?况频年水旱,国用未充,所请不可许。”事乃寝。中官赵阳等乞两淮盐十万引,帝已许之。荣等言:“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帝为切责阳等。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罢,以荣代之。孝宗嗣位,谢政归。赐月廪、岁夫如制。九年卒,年七十有八。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卷四十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以言者忤圣意 比:近来
B.务加审察 审:仔细,周密
C.近雨雪愆期 愆:过失,罪过
D.谢政归 谢:辞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致治之要,莫切于纳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B.①何由而知 ②君何以知燕王
C.①积粮数万石以备荒 ②此天以君授孤也
D.①事乃寝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B.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C.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面已
D.而今乃风/霾昼晦沴/气赤而复黑/岂非应天之道有未尽欤夫人/君敬天不在斋戒/祈祷而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十三年潘荣赴广东慰问军队,回朝后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天顺六年出使琉球,回朝后升职为都给事中。
B.潘荣对皇帝限制大臣言论加以批评,认为是堵塞言路,损害国家,奏章上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万妃专宠,群小拉关系、钻营投机,官员奖赏太滥,潘荣针对这些社会弊端恳切进言,但皇帝未能采纳。
D.潘荣对英国公等人子孙无功还要求增禄和中官谋求盐利等行为敢于制止,表明他为官尽职,一心为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望明诏台谏,知无不言,缄默者罪。 (3分)
(2)召大臣极陈缺失而厘革之,庶灾变可弭。 (3分)
(3)近禁势家中盐,诏旨甫颁,而阳等辄违犯,宜正其罪。 (4分)
参考答案
9.C【解析】愆:耽误,错过
10.B【解析】B都是代词,“什么”;A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宾语前置的标志;C前一个连词“来”,后一个介词“把”;D前一个副词“于是、就”,后一个副词“竟然”
11.A【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句式结构特点、句首句末助词等准确理解原文意思进行选择。
12.B(“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应为“皇帝回复知道了”)
13.(10分)①希望皇帝明确下令给台谏,让他们把知道的都要(或“无不”)说出来,对沉默无语的人要治罪。(3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诏”“罪”各1分,句意1分。
②召见大臣尽力陈述为政的缺失并且加以改革(或“治理改变”),或许灾变就可以消除了。(3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厘革”“庶”“弭”各1分。
③近来禁止权势人家经营盐业,朝廷圣旨刚刚颁发(或“颁布”),可是赵阳等人就违犯(或“违法犯罪”),应该治(或“判”)他的罪。(4分)
评分标准:重点词“甫”“辄”“正”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潘荣,字尊用,龙溪县人。明朝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考中进士。到广东慰问军队,回到朝廷,任命为吏部给事中。景泰初年,上书论述“停起复、抑奔竞”等几件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升职右给事中。景泰四年九月上疏说:“达到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接纳谏言更急切的了。近来因为进言的人违背了您的意愿,就告诉礼部,凡是遇到进言的,一定加以详细审查。有的人假借进言来报复的,详细上奏治他的罪。这个命令一下达,朝廷大臣全都丧气,把直言进谏作为忌讳。国家治理的利害,百姓治理的得失,大臣有奸诈邪恶,从哪里知道?况且如今大盗陆梁在边塞上频繁生事,为什么反而堵塞进言之路。希望皇帝明确下令给台谏,知道的'都要说出来,沉默无语的人要治罪。一并下令给阁部大臣,不要去搜寻弹劾与批驳官吏的错误言行,损伤政治法度。”奏章上呈,皇帝回复知道了。
明英宗天顺六年出使琉球,回到朝廷复命,升职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三月跟同官一起上言:“近来下雨下雪错过节令,灾害奇异现象重复出现,陛下下诏书责备自己,亲自进行祈祷,下令让大臣进言,应该能让上天感应。可现在却风霾不断,白天阴暗,灾气恶气红而又黑,难道不是回应天道还有没有做到的吗?人君敬奉上天,不在于斋戒祈祷罢了,政令失当,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推崇喜好珍奇玩物,花费不合规则;后宫没有秩序,恩泽不均;爵位胡乱给予技艺不高的工匠,奖赏胡乱给予不守本分之人,都不是敬奉上天的方法。希望陛下每天到正殿以外的别殿,召见大臣尽力陈述为政的缺失并且加以改革,或许灾变就可以消除了。”当时万妃专宠,群小拉拢关系阿上钻营进献珍宝玩物,官员奖赏太滥,所以潘荣等人恳切进言。皇帝没能采纳。这年升职南京太常少卿。
又过了七年,提拔他做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右副都御使,总督南京粮食储备。积累粮食盈余几万石来防备灾荒。十七年应召做户部左侍郎,不久代理部中事物。英国公张懋等四十三人自己陈述先辈因大功劳赏赐爵位,子孙继承,有关部门就减少年俸,这不是祖宗报答功臣的本意。潘荣等人说:“张懋等人在无功劳的时候胡乱请求增加俸禄,如果有功劳用什么来鼓励奖赏?况且连年水旱灾害,国家用度还不充足,他们请求的事情不可以答应。”这件事于是停止了。中官赵阳等人请求两淮地区盐业经营十万引,皇帝已经答应他们。潘荣等人说:“近来禁止权势人家经营盐业,朝廷圣旨刚刚颁发,可是赵阳等人就违犯,应该治他的罪。”皇帝为此言辞斥责了赵阳等人。
南京户部尚书黄镐被罢官,让潘荣代替他。孝宗即位,辞官退休回家。按照制度赏赐给他每月的粮食,每年的用度。孝宗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赠太子太保。
篇8:“刘春,字仁仲,巴人”阅读答案解析
“刘春,字仁仲,巴人”阅读答案解析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耶,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被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②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③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④。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大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③勘合:验对符合的文书凭证。④彝典:常典、旧典、旧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祟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为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的意思是服装缺乏,“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却无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叫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朝廷记录下来作为定例。
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要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
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
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扬名。刘规、刘春、刘彭年等皆为进士,均身居高位,战功卓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5分)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5分)
参考答案
10. (3分)B(注意叙述主体: “崇信”、“袭”、“演法”的主语是“帝”, “出入”、被封为大德法王的主体是“绰吉我些儿”。另外,虚词“者”的位置也是点断的重要 依据)
11. (3分)C(“服阕”又称“服除”, “阕”为“终了”之意,乃守孝期满除去孝服。 古代根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有“五服”之说:1.斩衰( cu i),用最 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2.齐衰(Z_ CUl),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服期多为一年。3.大功,亦称“大红”用粗熟麻 布制做。服期九个月。4.小功,亦称“上红”。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5.缌 (sl)麻, “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服期三个月)
12. (3分)D(“均战功卓著”错。以偏概全,有战功的仅为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巡抚 云南右副都御史,征讨缅甸立有战功)
13. (10分) (1)(5分)刘春的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赐给茶叶的请求,但最终还是给予了诰敕。
(2)(5分)刘台的儿子刘鹤年,担任云南布政使,凭借廉洁公正的'名声闻名。 (评分细 则(1)“赍”、“卒”、“诰命”各1分,句子通顺得2分。(2)“台子”、“清誉”, “以……闻”各得1分,句子通顺得2分)
参考译文
刘春,字仁仲,四川人(今重庆)。成化二十三年( 1487)考中进士。授编修职,几次 升迁之后,任翰林学士。正德六年( 1511)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升左侍郎。八年接替傅珪 为礼部尚书。淮王朱祐棨、郑王朱祐檡都是王族旁支承袭藩王封号,而朱祐棨称他亲生的父 亲为先考,朱祐檡并且想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是由镇国将军继承爵位的,而将其妹封为县 主。刘春都依据礼法予以驳斥。于是著录作为定例。
明武宗尊崇信任西方(西藏)僧人,常常穿着西方僧人的衣服在内厂演讲佛法。有个叫 绰吉我些儿的西域僧人常出入豹房,被封为大德法王,他派遣二个徒弟回乌思藏,要求效法 大乘法王的例子授予国师诰命,每年按时向朝廷入贡,朝廷赐给茶叶让其带回去。刘春表示 反对。武宗下令再议,刘春奏道:“乌思藏远在西方,极其愚昧蛮横。虽然设四王安抚他们, 但其入朝进贡必须有节制,使其不造成边患。如果同意赐给他们茶叶,给以诰敕,万一他们 假冒圣旨诱骗藏人,向朝廷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朝廷不答应其要求则藏人不满,答应其要 求则滋生祸害。”奏章呈上,皇上驳回了他们赐给茶叶的请求,但最终还是给予了诰敕。刘 春又奏道:“西番信奉佛教,因此祖宗承前代旧例,设立乌思藏诸司,以及在陕西洮州、岷 州、四川松潘建立诸寺庙,用以教化引导番人,许其朝贡。贡期、人数都有定制。近因诸番 地处僻远,难辨真伪。内地的逃亡罪人,学习番人语言,藏身在内,又多建寺庙请求僧人配 额。番人进贡的日益增多,宴请赏赐繁费。请求对上朝入贡的番人严格地限制日期,酌情限 定人数,每座寺庙只给经核实的十张通行证,沿边军队备存经核实后的底本,比较对照人员 与底本相符合,才允许起程。从此之后禁止滥建寺庙。”武宗回答可以。
刘春掌管礼部三年,慎守法典。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 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回家里处理丧事,丧服期满,刘春被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不 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专门负责诰敕,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十六年( 1521),去世,追赠太子 太保,谥号文简。
刘氏世代以科举扬名。刘春的父亲刘规是御史,弟弟刘台为云南参政,儿子刘彭年为贵 州巡抚兼右副都御史。刘彭年的儿子刘起宗为辽东苑马寺卿。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为广东左 布政使。刘台的儿子刘鹤年担任云南布政使,凭借廉洁公正的名声闻名。刘鹤年的孙子刘世 曾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出征缅甸有功。他们都是由进士进入仕途的。
篇9:“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性纯厚,好学问。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陕西东路转运副使。上疏论边戍利害,上嘉纳之,迁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铉上书曰:“亲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决杖,分径长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铁刃置于杖端,因而致死。间者阴阳愆戾,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敕断,亦依已定程式。”制可。复上书论山东采茶事,其大概以为“茶树随山皆有,一切护逻,已夺民利,因而以拣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仍令按察司约束。”上从之。
泰和三年,拜参知政事。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有司捕治款伏。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遇赦不应原。已奏可矣。铉奏:“天子有八宝,其文各异,若伪造,不限用泥及黄蜡。今用笔描成青龙二字,既非八宝文,论以伪造御宝,非本法意。”上悟,遂以赦原。明日,上谓大臣曰:“已行之事,贾铉犹执奏,甚可嘉也,群臣亦当如此矣。”
久之,铉与审官院掌书大中漏言除授事。上谓铉曰:“卿罪自知之矣。然卿久参机务,补益弘多,不深罪也。”乃出为安武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致仕。贞佑元年薨。
(节选自《金史·贾铉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B、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C、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D、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进士是古代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B、“除”是授予官职,“拜”是用一定的仪式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C、“上疏”和“上书”都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机构,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贾铉入仕以后,积极向皇上建言,论述边防利害,得到皇帝赞许,采纳其建议,并升其为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B、贾铉上奏,要求下诏于州郡,申明法纪,对州县官员非法用刑加以节制和管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贾铉不顾皇上对大理寺上奏案件决定的应允,坚持上奏,推翻了大理寺的决定,并获得皇上的夸奖。
D、贾铉在济南知府职位上退休,因病去世。对他私下谈论朝廷官员升迁的罪,皇上没有过分追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决杖,分径长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铁刃置于杖端,因而致死。
(2)因而以拣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
参考答案
4.D
5.C
6.D
7.(1)亲近老百姓的官吏,放纵自己为所欲为,树立威信,用的棍杖,大小长短不符合法规,更严重的是把铁刃放在杖的一头(打人),导致打死人。(“任情”“立威”“不如法式”“甚者”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于是用检查茶树作为理由拘留诬陷百姓,从中获取钱财,应该严厉禁止。(“拣”“执诬”“货赂”“宜”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篇10:“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奸。诏革任禁锢。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赠谥;以可成由黄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入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锾,自修劾奏之。帝方欲惩贪吏,乃命逮治汝梁,而召自修为左都御史。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有贪竞者十余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呜饰非诡辨。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得疏益不悦。刑部主事王德新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无所承,乃削其籍。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B.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C.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D.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稽查吏部事务。
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
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自修为官尽责,献言献策。他认为要根据地方情况授予官职,考核官员要考虑到事情的繁简,吏部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准许他照此施行。
B.辛自修心系百姓,防治水患。他担任右佥都御史辖治保定六府时,上奏减少了六万两的均徭和里甲役费;为防御滹沱河泛滥,增筑了堤防。
C.辛自修大义凛然,疾恶如仇。他极力揭露刘世延不守法行为,皇帝诏令将刘世延革职囚禁;他上奏弹劾沈汝梁搜刮钱财,最终使其被逮捕治罪。
D.辛自修不畏权贵,坚持己见。他曾不顾及当权者态度,上谏言陈述己见;有十多个为当权者看重的官员贪权争利,他想要解除这些人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参考答案
10、C
11、D
12、A
病回乡。此后很久,才起用他任南京刑部尚书,又召他担任工部尚书,他没有上任就去世了。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肃敬。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阅读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6.背影阅读答案解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