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
“刀尖向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
归愚文钞余集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U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中医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
D、察脉,中医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桂从小继承家学,医术高超。受家庭熏陶,少年时即随父学医;他诊断疾病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治方不拘于成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B、叶桂反对盲目效仿,持论精辟。他认为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病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施以方剂,以避免盲目泥古、以人试药的流弊。
C、叶桂重视内外兼修,忠信仁义。他在行医之外,还谨守伦常纲纪,重视修为,在待人接物方面,诚实有信,热心助人,医术和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深谙从医之道,见解独到。他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②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答案
(1)C、别人找他有事商量,他为其剖析成败利弊,如同诊断疾病一样,分析透彻明了,言词切中关键所在;别人以患难相告,他倾囊相助,无所顾惜。叶先生又不止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世那年,八十岁。“
(2)D、“又称‘望’”错,“察脉”指切脉,指“四诊法”中的“切”。
(3)D、“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错,根据“亦善医,以君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4)①即,立即;彻其蕴,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出,见解超出;闻于时,在当时很有名声。
译为:朱君就用叶阳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②不杀人者,不伤害人的;是,这;刀刃,杀人的利器。
译为: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篇2: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居实,避兵徙雁门。天福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以天福为阁管勾,寻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仍厚赐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
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帝诏玉速帖木儿及孛罗谕之,孛罗以年幼自劾。天福时按行畿内,有出使者凌民取贿,天福乃易服间行得其状,奏戮之以徇,豪右慑服。
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儿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大夫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罢其役。征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转湖北道按察使,发省臣赃事数十以闻。帝以其尝有勋劳,特原之,而流其党与,州郡称治。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民为建祠,而刻石以纪之。二十二年,入为刑部尚书,寻出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复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没其家赀,政化大行。
二十八年,桑哥败,考讯党援,平阳为多,以天福为平阳总管,俾穷治其事。俄拜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使不扰民,宪长争之。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疾辞。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为称首。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亡人为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儿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辟:征召
B.奏戮之以徇 徇:示众
C.时北鄙兵兴 鄙:边邑
D.按巨奸一人 按:揭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仍厚赐以旌其忠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陛下不急拯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帝以其尝有勋劳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颁其制为天下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职居抨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4分)
(2)淮甸当兵冲,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悉铲除之,民大悦。(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传主姚天福“公尔忘私”的高尚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8. D(按:审查)
9. A(A. 均表目的,用来。B项:代词,这种情况/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 他,人称代词/那,指示代词。D. 动词,作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10.(8分)
(1)臣处在弹劾人的位置上,唯恐辜负了爵位俸禄,怎敢贪图丰厚的.赏赐,来加重臣的罪过呢? (4分,画线处每处1分,大意1分)
(2)淮甸地处军事要冲,将吏中有强悍不守法为害百姓的,他全部铲除,百姓非常高兴。 (4分,画线处每处1分,大意1分)
11.(4分)①守职尽责,不贪爵禄;②忠君爱国,直言进谏;③屡挫权豪,不畏强悍;
④兴利除弊,关心百姓。 (每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姚居实,避兵难迁居雁门。天福年幼读《春秋》,通晓大义。等长大,因有才能被聘为怀仁县丞。至元五年,朝廷设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不久即拜为监察御史。天福常在朝廷上使权臣折服,世祖嘉奖他的直率,赐名巴儿思,意思是不畏强悍,如虎一般,厚加赏赐以表彰他的忠诚。天福说:“臣处在弹劾人的位置上,唯恐辜负了爵位俸禄,怎敢贪图丰厚的赏赐,来加重臣的罪过呢?”
当时御史台设两个御史大夫,法纪没有准则,姚天福对世祖说:“古人说一蛇九首,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前进一寸。现在御史台法纪不立,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赶紧救治,时间长了就会乱得不可治理。”皇上召见玉速帖木儿及孛罗并晓谕他们,孛罗因年轻自称有罪。姚天福当时巡察京城地区,有出使的人欺压百姓索取财物,姚天福改换服装暗访得知他的罪状,奏明皇上杀死他示众,豪强大族害怕而服帖。
至元十二年,皇上下诏撤销各道按察司,姚天福向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汇报说“:这个司的设立,是用来扩大视听、防备不测的,考虑到长远,不只是纠察有关官吏而已。”大夫吃惊地说“:不是你说,几乎误了大事。”连夜入世祖卧室转奏姚天福的意见,世祖恍然大悟,下诏重新设立。掌权的大臣不高兴,贬姚天福为朝列大夫、衡山路同知。姚天福不到任,起用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当时北部边境战乱兴起,运输频繁急切,河东百姓苦于徭役。姚天福担心发生叛乱,弹劾执政者失策,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召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篇3: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①,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正分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②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③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绝色,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同上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注释】①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②寝:平息,停止。③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 督:督管
B.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道:道理
C.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 善:认为……好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B.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去而人爱思之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曾得刘文正公和于文襄公的赏识,但朱筠并不像一般俗吏那样奉承上司,还时常以公事顶撞他们,是一位难得的不阿私情的耿介之士。
B.乾隆皇帝“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一事,朱筠“以是获安”,这是文中颇有深意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朱筠与于公在馆中相顶撞之激烈程度。
C.朱筠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几句,描绘出了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
D.陈伯思也是一个才华横溢而不随流俗之人,与朱筠一样“皆高才耽酒”。文中写伯思即是在衬托朱筠。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 始 识 竹 君 先 生 因 昌平陈 伯 思 是 时 皆 年 二 十馀 相 聚 慷 慨
论 事 摩 厉 讲 学 其 志诚 伟 矣 岂 第 欲 为 文 士 已 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
(2)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参考答案:
16. B(“道”,方法。)
17. D(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B项,因/凭。C项,对于/向。D项的“而”都是表顺承的连词。)
18. A(文中并没有写到朱筠顶撞刘文正公,只是写到“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
19. 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对两处得1分)
20.(1)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
(2)我偶然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参考翻译】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箱子岩阅读答案
7.天姥歌声阅读答案
8.写麦天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