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2023-06-18 08:06: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静候绝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篇1:《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朝恩以扈从功,恩渥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惧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举选之士竦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丁卯,枭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斩以示众。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智光出身卑微,靠战功升官。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 经常立战功, 不久任副将。皇帝听信鱼朝恩的说词,多次赏赐周智光。

B.周智光心肠狠毒,迫害别人。周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 于是杀死州刺史张麟, 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 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C.周智光拥兵割据,为非作歹。周智光不仅杀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还阻截地方官员给朝廷的进贡,纵容盗贼偷盗通州路的选举之士。

D.皇上令让郭子仪的女婿带口头诏令给郭子仪,命他率兵讨伐智光, 见机行事。郭子仪奉命准备出师, 华州将士相继叛离了周智光。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②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

试题答案:

10A

11。C(关税、厘金由户部管理。

12。C(原文是说举选的人非常惊吓, 有的人偷偷地从同州绕过。

13。(1)翻译:朝廷宽容任周智光让他做尚书左仆射, 派中使余元仙持告示亲自给他授予官职。(“优诏”1分,“遣”1分,“身”1分,大意2分。)

(2)智光有几个儿子, 都能持二百斤的弓箭, 可抵挡万人, 出征能够做将帅、入朝能够做宰相。(“敌”1分,“堪”1分,“出入”1分,大意2分)

古文翻译

周智光, 原来以骑马射箭参军, 经常立战功, 从行伍之间升为副将。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 镇守陕州, 与他亲近。朝恩凭借扈从的共功绩, 受到皇上的恩宠,奏请的事情大多同意, 多次在皇上面前赏赐提拔智光, 智光多次升迁担任华州刺史、兼任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 加授检校工部尚书, 兼任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 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剌十多万人侵犯奉天、醴泉等县, 智光出兵拦截, 在澄城破敌,收缴驼、马等军资万计, 并追逐敌兵到鄜州。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 于是杀死鄜州刺史张麟, 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 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害怕获罪, 朝廷下诏不敢赴命。朝廷向外表示宽待, 派杜冕出使梁州, 实际上是避开和智光仇人相遇。

永泰二年十二月, 智光独断地要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正在服丧事, 暗中逃走, 智光追赶他并将他杀死。又劫持各节度使进奉皇上的货物以及所运输的大米二万石, 占据本州反叛。自从智光在鄜州独断杀人, 朝廷认为他是祸患, 智光又聚集亡命不得志的人近万人, 纵容他们掠夺抢劫,来笼络他们的心。

淮南节度使崔圆入朝觐见皇上, 进献地方物品百万, 智光强行留下一半。举选的人非常惊吓, 有的人偷偷地从同州绕过, 智光派部将在乾坑店阻截并杀死, 横死的人很多。朝廷宽容他任他为尚书左仆射, 派中使余元仙持告示去他那里授予官职。智光在接受诏令时蛮横地骂道: “智光有几个儿子, 都能持二百斤的弓箭, 可抵挡万人, 出征足以做将帅、入朝足以做宰相。如果要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 天下只有周智光能做。”

大历二年正月, 秘密诏令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伐智光,特许见机行事灵活处理。当时同州、华州的道路断绝, 皇上召见郭子仪的女婿工部侍郎赵纵接受口头诏令交付给郭子仪, 赵纵裁帛书写诏令放进蜡丸中, 派遣家童抄小路送达。郭子仪奉诏令准备出师, 华州将士相继叛离。周智光的大将军李汉惠从同州率其所属投降郭子仪。周智光被贬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还像过去一样。

篇2:《旧唐书》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

讨:讨伐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绳:绳之以法

C.鉴虚罪款已具

具:具体

D.不然,臣期不奉诏

期:要求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C.①陛下若召而赦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组是()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⑥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存诚受家庭良好熏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节度使府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使。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B.鉴虚受贿一案,涉及层面高,数量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宪宗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D.不知为何,薛存诚被朝中迁授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担任御史中丞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暴病而亡。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3)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解析】

(1)具:齐备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①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就”“于是”;②副词,竟然。B项,①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②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D项,①第三人称代词;②结构助词,表定语后置。

(3)①是对给皇帝密奏,说明自己的看法;②是薛存诚行事严谨;⑤是皇帝对薛存诚的`赞扬及对鉴虚的处理

(4)宪宗并不是畏惧,而是赞赏。

【答案】

(1)C

(2)C

(3)C

(4)C

(5)

(1)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

(2)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3)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亲薛胜会写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赋》,文词清楚明朗,被当时人所称颂。

薛存诚考中进士科,多次被征用到藩镇幕府任职,召入朝廷后任监察御史,主持馆驿事务。元和初年,官军讨伐刘辟,转运官务和传送文书的事务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馆驿使。薛存诚秘密上表议论此事,认为这有损公事体统。恰巧长官谏诤的官员也上表议论这事,皇上这才收回了命令。薛存诚转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员外郎。裴垍任宰相时,起用他为起居郎,转任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并主管御史台杂事,改任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上报的工徒数目很大,薛存诚认为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借此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没有批准该报表。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有关这两件事的敕令相继来到,薛存诚皆扣留着不下发。皇帝知道这事后很高兴,命令宦官前去嘉奖安慰他,还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有个僧人叫鉴虚,从贞元年间就结交有权有势的皇帝宠信的人,并广收贿赂和馈赠,因有宦官这座靠山,官吏不敢将他绳之以法。恰巧于頔、杜黄裳因自家私事发案,牵连到鉴虚而被逮捕入狱。薛存诚审讯并查获鉴虚因奸诈而受贿数十万,罪状成立,当处以死刑。朝廷内外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上宣旨将其释放,薛存诚不执行皇帝的旨意。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台宣旨说:“朕宣召这个僧人是要当面审讯,不是赦免他。”薛存诚使宦官捎回奏章说:“鉴虚罪状已经齐备,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请先杀掉臣下我,然后才能带走这个僧人。不然的话,小臣我不能奉命。”皇帝赞扬他守法,并下令听从他的建议,鉴虚终于被用鞭笞打死。洪州监军高重昌上奏诬陷信州刺史李位谋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皇帝下令将李位交给宫禁中的宦官审讯。薛存诚一天三次上表,请求将李位交给御史台审讯。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诚被再次授任为给事中。几个月后,御史中丞缺员,皇上想到薛存诚以前的成绩,对宰相说执法官员谁也无法替换薛存诚,于是又授他为御史中丞。还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宪宗深为痛惜,追赠他为刑部侍郎。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篇3:《旧唐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舍:安排住宿

C.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枭:勇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常山在其部内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B.①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①太守备酒乐于传舍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负汝何事而背我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下列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 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

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

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堂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就义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3分)

(2)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3分)

(3)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4分)

参考答案

6.D(枭:诛灭)

7.D(A项,①代词,他的;②代词,那,那些。B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D项,①②都是转折连词,却)

8.C(②是说颜真卿做抵御逆贼的准备,不是说颜杲卿的;④是客观叙述守城御敌的情况,⑥是诏书中议论性的文字,这两句都不能直接表明颜杲卿的忠诚报国)

9.B(颜杲卿“与儿子颜泉明一起”不正确,应该是“派他的儿子颜泉明等人……送到京城”)

10.(1)共同发动义兵,分兵夹击切断逆贼的退路,用来延缓敌人向西进犯的势头。(3分。相与:共同;掎角:分兵夹击;以纾西寇:来延缓敌人向西进犯)

(2)纵然受到你的进言推荐而任职,就应该跟从你反叛吗!(3分。纵:纵然;奏署:进言推荐而任职;合:应该)

(3)孤城奋战力量竭尽,被敌寇攻陷,人被杀害而美名长存,确实使忠烈的美德得以显扬。(4分。屈:竭尽;见:被;殁:死,被害;彰:使……显扬)

【参考译文】

颜杲卿,是琅邪郡临沂县人。因先辈有功被授予官职,性格刚强正直,有做官的才干。天宝十四年,代理常山郡太守。当时安禄山任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郡在他管辖范围之中。安禄山发动范阳的军队奔往长安宫阙,攻陷东都。颜杲卿感发忠诚之心,恐怕叛军随后会侵犯潼关,将危及宗庙社稷。当时堂弟颜真卿担任平原郡太守,当初一听说安禄山的叛逆阴谋,就暗中培养效死之士,招抚豪门大族,做抵御逆贼的准备。到此时他派使者告诉颜杲卿,共同发动义兵,分兵夹击切断逆贼的退路,来延缓敌人向西进犯的势头。颜杲卿于是和长史袁履谦等,谋划打开土门来背叛安禄山。

当时安禄山派蒋钦凑、高邈率领五千士兵把守土门。蒋钦凑的军队隶属常山郡,高邈去幽州没有回来,颜杲卿派官吏去召蒋钦凑到郡里来议事。蒋钦凑来到,安排他住在宾馆中。适逢他喝酒已经醉了,颜杲卿就命令袁履谦和参军冯虔等人杀死蒋钦凑。袁履谦拿着蒋钦凑的头来见颜杲卿,大家全都落了泪,是为事情接近成功而高兴。这天晚上,稿城尉崔安石报告说高邈回来已到蒲城,颜杲卿就命令冯虔和崔安石前去图谋他。第二天早晨,高邈的几名骑马的随从来到稿城驿,崔安石把他们都杀了。一会儿高邈到了,崔安石欺骗他说:“太守在宾馆预备了酒乐。”高邈刚靠近厅前下马,冯虔等人就捉住他并把他捆绑起来。这一天,叛贼将领何千年从东都来到赵郡,冯虔又把他捉住。当天捆缚二贼将领回到郡中。颜杲卿派他的儿子安平尉颜泉明等人,把蒋钦凑的头装在盒子里,给二贼将领戴上枷锁,送到京城去。

天宝十五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城中兵力太少,寡不敌众,御敌的装备都用光了。城池被敌人攻陷,颜杲卿、袁履谦被叛贼拘捕,送到东都。安禄山见到颜杲卿,当面指责他说:“你过去出自范阳户曹,我进言推荐你做了判官,于是得到光禄、太常的官职,就重用你代理常山郡太守,我有什么事亏待了你而你却背叛我呢?”颜杲卿瞪大眼睛回答说:“我家世代是唐臣,一向保持忠义,纵然受到你的进言推荐而任职,就应该跟从你反叛吗!况且你本来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奴罢了,骗取天子的恩宠,才使你得到今天的地位,天子有什么事亏待了你而你却反叛呢?”安禄山非常愤怒,命令把他捆在中桥南头从西边数第二根柱上,把他肢解了,直到断气时,仍大骂不止。

乾元元年五月,天子下诏说:“颜杲卿被任命主管一方,立志要诛灭狂妄的叛贼,在局势艰难的时候,胸怀忠义之心。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于是捉住叛贼首领,成就这样的丰功。适逢胡虏侵犯,敌人的气焰正在嚣张,孤城奋战力量竭尽,被敌寇攻陷,人被杀害而美名长存,确实使忠烈的美德得以显扬。仁者是否勇敢,在面临危难之际才能检验出来;大臣报效国家,正义在为国献身之时仍然存在。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可以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篇4:《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分)

参考答案

4.D(解析:预:参与。)

5.C(解析: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B(解析:根据原文“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是错误的,应是“也难全部采用”。)

7.(1)薛举在陇西超越本分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他重要职务。(关键词:僭、以、机务;省略句:薛举僭号陇西)(5分)

(2)即使有孟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是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可能发生意外。(关键词:虽、抗、卒然、虑)(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钱塘人。褚亮幼小时就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博览无所不至,过目一定记在心里。他喜欢和名人贤土交往,尤其善于谈论。十八岁时,拜访陈仆射徐陵,徐陵和他商量文章,认为他很不一般。陈后主听说了召见他,叫他作诗,江总与诸辞人在座,没有不称道他做得好的。祯明初年,他担任尚书殿中侍郎。陈灭亡后,归顺隋朝任东宫学土。大业年间,授任太常博土。

当时隋炀帝将要改置宗庙,褚亮上奏议说:“现在如果依照周制,情理不能吻合,若用汉朝礼仪,也很难全部采用,请求另绘详图附在后面。”这个建议没能施行。不久,褚亮因和杨玄感有交情而获罪,降为西海郡司户。当时的京兆郡博士潘徽也因为文章写得好受到杨玄感的礼遇,降为威定县主簿。当时强盗猖獗,亲戚家人不能相保。褚亮和潘徽同行,走到陇山,潘徽得病去世,褚亮亲自为他买棺收殓,埋葬在路边,叹息感伤,就在坟旁的树上题诗,好事者都传写诵读,两天时间就在京城传遍了。薛举在陇西超越本分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他重要职务。等到薛举灭亡,太宗听到褚亮的名声,对他深加礼遇,褚亮就从容陈说自己的'想法,太宗非常高兴,赐物二百段、四匹马。褚亮跟随太宗回到京师,被任命为秦王文学。

当时高祖因为寇乱渐渐平息,每年冬天都要狩猎。褚亮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尧设鼓纳谏,舜立木求劝告之言,这是国家兴旺昌盛之风,致力于天下太平之道。希望陛下应千年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定天下,勤劳于帝业,为政事而忘食,为百姓而废寝。利用农闲的时节,遵守冬狩的规则,获车经过的地方,虞旗所到之处,网开一面,只在其他三个方向追逐禽兽,放纵广成苑猎士,观看上林署壮士们的手搏,这固然是狩猎的常规,皇帝的壮观。至于陛下亲逼猛兽,我私下有所疑惑。为什么呢?猛兽筋力剽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能将它杀死;长戟挥舞,不能挡住它被激怒的野气。即使有盂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是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可能发生意外。如果在丛林中,坑谷未及填平,惊吓后面随从的车马,惊扰了官员们的坐骑。小臣怯懦,深感战栗。”高祖对这些话很认真的采纳。太宗每有征伐,褚亮时常服侍跟从,军中宴筵,都参与欢畅,从容进谏,多有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来退休回家。终年八十八岁。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一天没有上朝。追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号为康。

篇5:《旧唐书》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旧唐书》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尝从炀帝征辽东,家贫不能自致,行至汾阴,度已失期当斩,计无所出,遂与同旅屠牛,潜讽吏捕之,系于县狱,岁余,竟以赎论。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义兵将举,弘基召募得二千人。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又从太宗攻下西河。义军次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战,破之,进攻霍邑。老生率众阵于城外,弘基从太宗击之。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河东,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

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及破京城,功为第一。从太宗击薛举于扶风,破之,追奔至陇山而返。累拜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又从太宗经略东都,战于璎珞门外,破之。师旋,弘基为殿。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军,以元谋之勋,恕其一死,领行军左一总管。又从太宗讨薛举。时太宗以疾顿于高坡城,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仁杲平,得归,复其官爵。会宋金刚陷太原,遣弘基屯晋州。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俄得逃归,高祖慰谕之,授左一总管。从太宗屯于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时贼锋甚动,弘基坚壁,不能进。及金刚遁,弘基率骑邀之,至于介休,与太宗会,追击大破之。累封任国公。寻从击刘黑闼于洺州,师旋,授秉钺将军。会突厥入寇,弘基率步骑一万,自豳州北界东拒子午岭,西接临泾,修营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备胡寇于北鄙。九年,以佐命功,真食九百户。

太宗即位,顾待益隆。李孝常、长孙安业之谋逆也,坐与交游除名。岁余,起为易州刺史,复其封爵,征拜卫尉卿。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太宗征辽东,以弘基为前军大总管。从击高延寿于驻跸山,力战有功,太宗屡加劳勉。

永徽元年,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讽吏捕之 潜:隐藏,潜伏

B.义军次贾胡堡 次:驻扎

C.弘基率骑邀之 邀:阻击

D.备胡寇子北鄙 鄙:边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盗马以供衣食 巨以供养无主

B. 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矢尽,为举所获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李孝常、长孙安业之谋逆也 胡为乎遣遣欲何之

11.下列句子缩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刘弘基善战的—项是

①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②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③从太宗击 薛举于扶风,破之④隋将段达、张志陈于三王陵,弘基击败之⑤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基少时落拓不羁,结交侠士,不管理家中的财产。隋炀帝大业末年,已经 沦落到一贫如洗,连随军征辽东的盘缠都凑不够,只能故意私宰耕牛,让官吏 关进监狱来逃避炀帝治罪。

B.刘弘基出狱后,生计无著,到处流浪,当了一阵盗马贼。后来投到李渊门下,就 主动接近李世民,深受李世民器重。

C.宋金刚以得胜之兵围攻晋州,弘基失败后逃回长安。后来弘基在介休独力攻打 宋金刚,并大破其军。

D.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刘弘基特别照顾,但刘弘基却在李孝常与长孙安业的谋反 事件中受到牵连,被撤职除名,一年之后又起用为易州剌史,恢复了爵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3分)

(2)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3分)

(3)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4分)

参考答案

9.A(秘密地,暗地里)

10.C(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A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第二个“以”是连词,因为。B第—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是介词,通过。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动词,到,去。)

11.B(①不是作战之事;⑤是表现刘弘基的顽强不屈,不能表现善战。)

12.C(刘弘基与太宗会和后才打败宋金刚,非“独力”。)

13.(1)恰逢高祖镇守太原,(刘弘基)就亲自去结交依托,又观察太宗有不寻常的气度,更加倾心太宗。(3分。注意“会”“委心”“结托”等词的翻译)

(2)宋金刚带兵进逼城下,弘基守不住,又被敌人擒获。(3分。注意“造”“陷”的字义,尤其要注意是谁“陷于敌”)

(3)后来因为年老请求还乡,皇帝任命他为辘国大将军,每月的初一、十五上朝,他的俸禄及赏赐和在职官吏一样。(4分。注意“乞骸骨”“朔”“望”等常识性概念,“禄赐同于职事”的句式)

参考译文:

刘弘基是雍州池阳人。父亲刘升是隋朝的河州刺史。弘基年轻时放荡不羁,结交轻生重义的侠士,不管理家中的财产,借助父亲的功绩做了右勋侍。大业末年,曾经随从炀帝征讨辽东,家里贫穷不能装备自己跟上队伍,走到汾阴,估计已经延误了期限要被斩首,没有办法,就和同行的人杀耕牛,偷偷地劝说官吏拘捕自己,关在监狱里一年多,最后以用财物赎罪论处。完事后逃命,偷马来自供衣食,于是到了太原。恰逢高祖镇守太原,刘弘基就亲自去结交依托,又观察太宗有不寻常的风度,更加倾心太宗。因此得到太宗特别的亲近和礼遇,出去并马同行,回来住在一起。义兵准备起事,弘基召集到二千人。王威、高君雅想叛乱,高祖让弘基和长孙顺德埋伏在议事厅后面,弘基于是指挥手下收捕了王威等。又跟从太宗攻下西河。义军驻扎贾胡堡,与隋将宋老生交战,打败了宋老生,进攻霍邑。宋老生率领兵众在城外列阵,刘弘基跟从太宗攻打他,宋老生失败逃走,丢下马跳到沟中,刘弘基下马砍下他的.头,被授予光禄大夫。军队到了河东,刘弘基带领一千人先渡黄河,攻下冯翊,任渭北道大使,允许他可以见机从事,任用殷开山作为副使。向西攻占扶风,有兵众六万。向南渡过渭水,驻扎在长安故城,威声大振,在金光门炫耀军威。卫文升派兵前来交战,弘基迎击打败了卫文升,擒获一千多穿着甲胄的士兵、数百匹马。

当时各军没有到,弘基先到,一战而胜利。高祖非常高兴,赐给他二十匹马。等到攻下京城,功为第一。跟从太宗在扶风攻打薛举,打败了敌军,追赶到陇山才返回。多次升任后任右领都督,封为河间郡公。接着跟从太宗筹划谋取东都,在璎珞门外交战,打败敌军。官军返还,弘基殿后。隋将段达、张志在三王陵列阵,弘基打败了他们。武德元年,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因为是开始策划起义的元勋,可以宽恕一次死罪,任行军左一总管。接着又跟从太宗讨薛举。当时因为太宗生病留驻在高摭城,弘基、刘文静等和薛举在浅水原交战,官军失利,八总管全都失败了;只有弘基一军奋力苦战,后来箭用完了,被薛举俘获。

高祖嘉奖他临难不屈,赐给他家很多粟帛。薛仁杲平定后,得以返回,恢复了他的官爵。这时正值宋金刚攻陷太原,朝廷派遣弘基屯驻在晋州。裴寂被宋金刚打败,人心惊恐,丧失了本来的斗志。宋金刚带兵进逼城下,弘基守不住,城池又被敌人攻占。弘基不久得以逃回,高祖安慰他,任命他为左一总管。随从太宗驻军在柏壁,率兵二千人从隰州直奔西河,切断敌人的归路。当时敌兵锋芒正盛,弘基坚守壁垒,使宋金刚的军队不能前进。等到宋金刚逃走,弘基率骑兵阻击,到达介休,与太宗会合,追上并打败了宋金刚。多次加封后任命为任国公。不久又随从太宗攻打在沼州刘黑闼,凯旋回师后,任秉钺将军。恰逢突厥进犯,弘基带领步兵一万,从豳州北界东起子午岭,西到临泾,修筑军营工事,辅助淮安王李神通,防备突厥在北部边境入侵。九年,因为辅佐王命有功,实际上享受封邑九百户。

太宗即位,眷顾和待遇更盛。李孝常、长孙安业图谋造反,因为和他们交往受到牵连被除去名籍。一年多后,起用为易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位,任命为卫尉卿。后来因为年老请求还乡,皇帝任命他为辅国大将军,每月的初一、十五上朝,他的俸禄及赏赐和在职官吏一样。太宗征讨辽东时,让弘基作前军大总管。跟从皇帝在驻跸山攻打高延寿,奋力战斗有功,太宗多次慰劳勉励他。

永徽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篇6: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0 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翻译】

刘世让,字元钦,是雍州澧泉人。在隋朝任征仕郎。高祖到了长安,刘世让以漳川这片土地归顺,于是(高祖)授予他通议大夫的官职。当时唐弼的余党侵犯扶风,刘世让自己请求去平定他,高祖答应了。不久,得到几千人。他又做了安定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来抵抗薛举,被打败,刘世让和他的弟弟刘宝都被薛举的军队俘获。薛举把他带到城下,让他欺骗城中的人说:“大军从五路已进逼长安,应该打开城门早日投降。”刘世让假装答应,却趁机告诉城中人说:“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而已。应该好好地坚守,以求得保全。”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并没有杀害他。唐太宗当时在高城驻扎军队,刘世让偷偷地让他的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唐高祖嘉奖了他,赐给他家一千匹帛。等到平定了敌人,刘世让得以回来,(高祖)授予他彭州刺史的职务。

不久他又任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李孝基共同在夏县攻打吕崇茂,各路军马吃了败仗,刘世让与唐俭都被敌人俘获。他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有叛逆的阴谋,逃跑回来报告了唐高祖。当时唐高祖正渡过黄河,将要到独孤怀恩的军营去,听到这个变故后说:“刘世让到来,难道不是天命吗?”于是慰劳他说:“你以前失陷在薛举军中,派遣你弟弟偷偷跑回表示诚心,现在又冒着生命危险把险情告诉我,这些都是为国家忧虑而忘了自身安慰啊。不久封刘世让为弘农郡公,赏赐庄园一座,钱一百万。刘世让屡次升迁,做了并州总管,率领军队驻扎在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并力攻打他,情形十分危急。鸿胪卿郑元璃先前出使,留在突厥,可汗命郑元璃来劝说他,刘世让厉声地说:“大丈夫怎么能为夷狄作说客呢!’’持续了一个多月,敌人才退却。没多久,皇上召见,任命他做广州总管。他将要赴任时,唐高祖问他防守边疆的策略,刘世让回答说:“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按照我的设想,请在崞城派置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多储备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赏赐他,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用一年,他们就没了粮食,马邑就不值得操心了。”唐高祖说:“除了你没人可以来当此重任了。”于是让刘世让飞驰去经办这件事。突厥怕他的威名,于是使用反问计,说刘世让与可汗共同谋划,将要作乱。唐高祖没有审察这件事,就杀了刘世让.抄没了他的家产。贞观初年,突厥投降的人说刘世让当初并无叛逆的阴谋,皇上才赦免了刘世让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刘世让传选段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高三阅读 点击数: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4.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分)

答案:

1.(3分)C【承担,担任】

2.(3分)B【介词,趁机(A表目的/表承接;C代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志;D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3.(3分)D【作者只是客观地记叙史实,未加评论,没有“深表同情,,这一内容】

4.(3分)【可汗令元璃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经月余”后未加“|”不算遗漏;其他地方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5.(8分)【(1)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没有杀害他(3分,采分点:重、执节、不之害)。

(2)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3分,采分点:南寇、徒、以……为)。

(3)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他们)城下。(2分,采分点:数、略)】

篇7: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0.(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篇8:旧唐书阅读答案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L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主簿。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及吏部侍郎郑滞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L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篇9: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h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5分)

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5分)

参考答案::

4.C 5.A 6.D

7.文言文翻译:

(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篇10:旧唐书阅读答案

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痰危发冢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③,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为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事,佛道者示存异之教耳,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威,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唯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已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①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②罚chuò):气息微弱。③瘳(chóu):病愈。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幸九成官 幸:宠爱 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 D.与太宗辞诀 辞:告别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修福可延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以告左仆射房玄龄 先以书遗操

C.且葬者藏也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D.则是不忘妾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3分)

⑵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3分)

⑶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3分)

参考答案:

5.A(幸:皇帝驾临)

6.D.(则:连词,表承接,就/表转折,却。A若:连词,如果。B。以:介词,把。C。且:连词,况且)

7.B(文中没有提及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的内容)

8.翻译:(1)请奏请皇上释放囚犯,并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降福保佑。

(2)不仅败坏朝政,而且又是皇上不喜欢做的,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典呢?

(3)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只要以外戚身份按时入朝请安,就很荣幸了。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相关文章:

1.《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旧唐书杜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3.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4.《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

5.《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答案

6.《旧唐书·杜亚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7.《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8.《旧唐书 张九龄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9.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10.《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