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续汉书》译文与阅读训练
“patriciav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班昭续汉书》译文与阅读训练,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班昭续汉书》译文与阅读训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班昭续汉书》译文与阅读训练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篇2:《班昭续汉书》的译文与阅读练习答案
《班昭续汉书》的译文与阅读练习答案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圼注释]
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圼文化常识]
埮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班昭续《汉书》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3、写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
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3、衬托《汉书》精深。
篇3:班昭续汉书文言文翻译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
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埮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译文:
篇4:班昭续汉书文言文翻译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篇5:汉书阅读训练与答案
汉书阅读训练与答案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 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 ,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注释】: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②饬(chì) 厉:整治、激励。③更怪: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少好学, 通《春秋》 通: 通晓
B. 亲自饬厉, 遣诣京师 诣: 派往
C.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荣: 以……为荣
D. 文翁之化也 化: 教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
(2) 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3.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
4.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
课外文段答案
1.(2分)B(“诣”意为“到……去”)
2.(4分)(1)(2分) 看见蜀地边远偏僻,有蛮夷的风习,文翁就想去引导进化(或引导改进)它。(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陋”“诱”意思的各计0.5分。)(2)(2分)就下令天下各地都设立学宫,是从文翁开始设置的。(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立”“为”意思的各计0.5分。)
3.(2分)文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倡导学习;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让其安心学习。(每点0.5分)
4.(4分)变化:前:“蜀地僻陋有蛮夷风”(1分);后:“至今巴蜀好文雅”或“由是大化”(1分)。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答内容只要扣住兴学并谈出自己的体会,且言之有理即可计2分。不够合理酌情扣分。
【《班昭续汉书》译文与阅读训练】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