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
“miliji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
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对比阅读
8.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4分)
9.两道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人,力挽狂澜的英雄,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4分)
9.李诗主人公出征的铁甲都已破碎不堪,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却并不丧气,而是显出豪气豪情,杀开重围,绝处逢生。刘诗主人公也是处于敌军重重包围,外无援兵,内无力自守,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情绪悲凉沉重。(4分)
拓展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清沈德潜说:“五言绝右丞(王维)、供奉(李白);七言绝龙标(王昌龄)、供奉。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篇2:刘长卿与李白《从军行》对比阅读
刘长卿与李白《从军行》对比阅读
刘长卿与李白都分别著有《从军行》,两首诗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的?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1、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4分)
答:“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人,力挽狂澜的英雄,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4分)
2、两首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李诗主人公出征的铁甲都已破碎不堪,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却并不丧气,而是显出豪气豪情,杀开重围,绝处逢生。刘诗主人公也是处于敌军重重包围,外无援兵,内无力自守,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情绪悲凉沉重。(4分)
拓展阅读:刘长卿资料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少读书嵩山,后移家居鄱阳。清才冠世,颇凌浮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登进士第。至德中,(公元七五七年)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性刚多忤,为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人为之辩白,酌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权德舆称他的诗为“五言长城”,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在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刘长卿年谱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篇3:陈羽与王昌龄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陈羽与王昌龄的《从军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⑴陈羽的《从军行》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2分)
⑵请指出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⑶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⑵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⑶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陈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深沉感人。(答映衬或衬托也可)
对比赏析
陈诗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王诗
从题材看,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以此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篇4: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与阅读训练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赏析与阅读训练
【原文】: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
⑴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⑵烟水:茫茫的水面。
⑶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
⑷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⑹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翻译】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
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阅读训练】
1、颔联中“”和“ ”两个字点出被送的人远去了,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颔联中“空”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诗人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的?请作简要分析。
5、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 (4分)
6、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4分)
7.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D)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饯别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
C.第三句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8.你认为颔联中那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炼字的功力?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没 空
2、表达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恨。(或依依惜别之情)
3、空字不仅写出了被送的人渐行渐远 ,同时烘托出诗人空虚寂寞的心境。
4、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苹等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5、雪天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无奈 2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1分盼望与人相见的急切心情 1分
6、虚实结合(以虚写实)2分 诗句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2分
7.D(应是诗人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他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8、答:“空”字。(1分)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1分)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2分)
篇5:虞炎与李白玉阶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虞炎与李白玉阶怨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玉阶怨
虞炎
紫藤拂花树,
黄鸟度青枝。
思君一叹息,
苦泪应言垂。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请从炼字的角度比较两诗前两句的优劣。(4分)
(2)请从抒情的角度比较两诗三、四两句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4分)答:李诗比虞诗好。虞诗“拂”“度”字用得不妥当:藤只能攀缘缠绕花树,依势而上,没有轻盈柔软之感,用“拂”与自然常理相悖;黄鸟是飞过去的,而“度”是慢慢走过去之意,形容鸟儿的动作不合情理。李诗“生”“侵”用得好:“生”字写露水越来越多,夜色越来越浓,暗示女主人公苦苦等待,久盼不至,心生怨情;“侵”字写夜色加浓,时间流逝,露水渐渐侵湿罗袜,暗示女主人公凄苦等候,不愿放弃的忠贞之情。
(2)(4分)答:虞诗三四句直抒胸臆,尽吐相思苦怨;李诗三四句间接抒情,借望月写怀远。(虞诗抒情局限诗内,只写女子相思之苦;李诗将相思之情与秋夜之月结合,烘托思念之情的纯洁、深远、坚贞,深化主题,拓展情韵空间,余味无穷。)
二: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l)请概括诗中人物的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中国诗具有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请以本诗为例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人物具有期盼(孤独)与哀怨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诗中人物无言独立玉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了衣袜,可见伫立之久,等待(期盼)之深,怨情之切。回到院中,独望秋月,幽独之苦,似月怜人,似人怜月。何物伴人,“却下”二字,却是“又上心头”的写照。(4分,特征1分,分析3分)
(2)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却引读者有无限想象余地,使思情无限辽远。“诗中全不见怨”宇,但给人“幽怨”之深之感。“露湿在袜”让人想到夜深人静站立等待思念之久,而人未知;”玲珑”二字,以月衬人,可想见女主人的思情至深之浓之烈。(4分,选择暗示点1分,举例展开3分)
对比赏析:
虞炎之诗
此诗中用了“紫藤”、“花树”、“黄鸟”、“青枝”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是自然中美丽的事物。但用得并不好,紫藤,即紫色的藤萝花,花树是泛称,两者结合,并不表达确切的情感,也就是说此与闺怨何干。意象,重在以象表意,离开了内在情感的表达,所谓的象,只能是纯粹的物象。
再看动词“拂”,这个字在古代诗歌中多有妙用,如李后主《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旧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作者言自己年岁已老,羞见春天,可在自己经过的地方却花红柳绿,自己又莫名地被感动了,唤起了他旧日美好的回忆,只是现在孤身一人,只有长长的柳枝还似我当年的老相识,它有意地垂下来飘拂在我的头上。“拂”字实在表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
但在本诗中,却显生硬,紫藤本缠绕在花树上,吹拂似颇有难度,有硬凑之嫌。
“度”亦是如此。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中有“风樯遥度天际”之句,船非常地远,因而是在天边慢慢地移动,度字有长距离跨越之意。几根树枝之间,黄鸟不知如何飞“度”?
第三四句,突然出现了一位哀叹的女子,泪流满面地在园子里,思念自己的夫婿。
由于第一二句的描写没有任何环境衬托之意,使三四句的情感表达非常突兀,无法唤起读者应有的怜悯、体贴之情。
李白之诗
夜已经很深了,不知什么时候,玉阶上已经生出了点点白露,并且“生”字含有无穷之意,也就是说玉阶上的白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以致浸满台阶。这表明夜是越来越深了。这露水慢慢地侵透了女子的罗袜,这“侵”不是仅仅把袜子打湿了,它有一种由表及里的感受,似乎从袜子外面再到袜子里面,由袜子里面一直深入到女子的骨髓中,在这“侵”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逼人的寒意。
这样的夜,这样的冷,女子回到了房中,放下了水精帘,却无心睡眠,透过玲珑剔透的帘子,望着天上高远冷寂的秋月。
孤独的`心啊,在这无尽的守候中表露无遗。作者无一字写“怨”,却无一字不怨。这样的凄苦之情,谁能不为之动容。此为作诗高远之境界。
虞炎的《玉阶怨》很多时候都是被大家所不认同的,虞炎多是由景感叹情,富于蕴涵,紫藤、黄鸟、青枝,色彩纷呈,面对此景,心中苦闷,孤寂的生活引起内心的感触。
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来看,同是情景交融,但传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李白的《玉阶怨》,诗中一个简单的画面,深夜,思君女子玉阶台上翘首盼望的身影,露水浸透了罗袜,“却下”、“却去”,简单的动作透出无限的伤感与无可奈何,“此时无声胜有声”,将“情”的意味传达地更加深远。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千金市骨》对比阅读训练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千金市骨》对比阅读训练习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王之蔽甚矣 ( )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⑶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⑷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答案】12.⑴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⑵刺:指责 ⑶反:同返,返回 ⑷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⑴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⑵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⑶(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刘长卿与李白的《从军行》对比阅读训练】相关文章:
2.从军行 李白赏析
10.从军行诗歌阅读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