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象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旧唐书》阅读题答案
《旧唐书》阅读题答案
王播,字明扬。播擢进士第,登贤良方正制科,历侍御史。贞元末,幸臣李实为京兆尹,恃恩颇横,尝遏播于途,不避。故事,尹避台官。播移文诋之。实怒,后奏播为三原令,欲挫之。播受命,趋府谒谢,尽府县之仪。及临所部,政理修明,恃势豪门,未尝贷法。岁终考课,为畿邑之最。实以其人有政术,甚礼重之,频荐之于上。德宗奇之,将不次拔用,会母丧。
元和五年,代许孟容为京兆尹。时禁军诸镇布列畿内,军人出入,属鞬佩剑,往往盗发,难以擒奸。播奏请畿内军镇将卒,出入不得持戎具,诸王驸马权豪之家,不得于畿内按试鹰犬畋猎之具。诏从之,自是奸盗弭息。
播长于吏术,虽案牍鞅掌,剖析如流,黠吏诋欺,无不彰败。时天下多故,法寺议谳,科条繁杂。播备举前后格条,置之座右,凡有详决,疾速如神。当时属僚,叹服不暇。
长庆中,内外权臣,率多假借。播因铜盐擢居辅弼,专以承迎为事,而安危启沃,不措一言。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明年三月,留度复知政事,以播代度为淮南节度使。播至淮南,属岁旱俭,人相啖食,课最不充,设法掊敛,比屋嗟怨。
时扬州城内官河水浅,遇旱即滞漕船。乃奏自城南闾门西七里港开河向东,屈曲取禅智寺桥通旧官河,开凿稍深,舟航易济;所开长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钱,当使方圆自备,而漕运不阻。后政赖之。
播出自寒门,以文辞自立,践升华显,郁有能名。而随势沉浮,不存士行;奸邪进取,君子耻之。然天性勤于吏事,使务填委,胥吏盈廷取决,簿书堆案盈几,他人若不堪胜,而播用此为适。
(选自《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尹避台官故事:惯例
B.恃势豪门,未尝贷法贷:宽免
C.诏从之,自是奸盗弭息 弭:停止
D.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钱 省:节省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B.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C.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D.时河北复叛/朝廷用兵/会裴度自太原入觐/朝野物论言度不/宜居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播治县有术。王播在三原任县令时,依法治理,政绩为畿邑之最;在扬州任职时,兴修水利,使漕运畅通无阻,造福于民。
B.王播长于治吏。当时胥吏欺诈成风,尽管事务繁多,王播条分缕析,断案如流,下属的欺诈行为一一被揭露,并被绳之以法。
C.王播征敛无度。王播在任淮南节度使时,淮南地区正遭受旱灾,他不但不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反而横征暴敛,以至于民怨沸腾。
D.王播不守操行。王播一心钻营权术,以奉承迎合为本事,对国家大计却一言不发。他的'以奸邪进取的劣行,在当时已遭唾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奇之,将不次拔用,会母丧。(5分)
(2)播出自寒门,以文辞自立,践升华显,郁有能名。(5分)
参考答案
4.D
5.C
6.B
7、
(1)德宗对王播的才能很惊讶,打算破格提拔使用,恰好碰到王播的母亲去世。
(2)王播出身卑微,凭文辞自立,登上了显贵的地位,享有能干的盛名。
篇2:《旧唐书》阅读题及答案
《旧唐书》阅读题及答案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悛:高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载与幸臣李辅国善 多与之金帛
B.辅国识其意,然之 上益信任之
C.称载于上前 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 由是道路以目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是使元载“败身而亡”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②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③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④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⑤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⑥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3分)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4分)
③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3分)
【参考答案】
5 文言实词 D悛:悔改。
6 文言虚词 C A.第一个为介词,“和”;第二个为动词,“给”。B.第一个为指示代词,指元载属意宰相这事;第二个为人称代词,指元载。C.均为介词,“在”。D.第一个为介词,“把”;第二个为介词,“用”。
7 分析概括 B
①写元载获得皇帝重用的原因;②写元载深得皇帝心意的原因;③写元载恣意而为,不守法度,奢侈越职;④写元载作恶深重,触犯众怒,皇帝也知道其恶行;⑤写元载权重一时,贪欲难填;⑥写元载及儿子们贪污腐化,一些轻浮之士与他们勾结在一起,蝇营狗苟。
排除①②⑥可得答案
8 分析概括 C
“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不符合文意,原文为“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可见代宗当时并没想治元载的罪,而是想让他悔改。元载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作恶多端,触犯众怒,才让代宗下决心治元载的罪。
9.翻译(10分)
① (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
(得分点:嘉:嘉奖;委:委托、交付;句式,介宾后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② (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得分点:是非:偏义于“非”、非议、贬损。翻译成中性的“评价”亦可。);以为:认为;才略:才能、谋略,句式为“宾语前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③ 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放纵自 己,为所欲为。
(得分点:故:因此;肆:放纵,任意行事)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升任洪州刺史。两京收复,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第二天,拜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天后,肃宗病故,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暗自传达赛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辨明罪行追问事端,元载伏罪。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篇3: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辨其伪,以告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是居鼎职不久。
黄裳性雅淡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阅读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裴延龄所恶 恶:讨厌
B.黄裳终不造其门 造:到……去
C.不宜生事 宜:适合
D.寡廉洁之誉 寡:缺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有难制者②议者以剑南险固
B.①即拂衣而出②疾甚而不怒
C.①当以刘澭代之②稍以法度整肃诸侯
D.①王叔文之窃权②黄裳有经画之才
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杜黄裳“经画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杜鸿渐深器重之②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③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④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⑤稍以法度整肃诸侯⑥心虽从长,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杜黄裳跟随郭子仪在朔方道做幕僚,在遵命主持留守事务时,他识破李怀光伪造的诏书,挫败了李怀光杀死郭子仪和温儒雅等人的阴谋。
B.韦执谊是杜黄裳的女婿,但韦执谊并不尊敬杜黄裳;杜黄裳让韦执谊率领百官请求皇太子监管国事时,韦执谊很不愿意,甚至顶撞了杜黄裳。
C.杜黄裳因为评定刘辟叛乱有功,深受皇上赏识,后来他与宪宗谈到方镇将帅的授任一事,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使朝廷纲纪得到整肃尊重。
D.杜黄裳性情淡泊宽裕待人,但是在约束自身察人授职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也是他身居要职时间不长的原因。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
②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是京兆杜陵人。他曾考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辞科,杜鸿渐十分器重他。他担任郭子仪朔方府从事,郭子仪入京,命令杜黄裳在朔方府主持留守事务。邠州主将李怀光与监军暗中图谋取代郭子仪,于是制作假诏书,想要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杜黄裳当即辨认出诏书是假的,拿这事正告质问李怀光,李怀光流汗认罪。遇到难以驾驭的将领,杜黄裳就冒称郭子仪的命令将他们尽数遣出,过了几个月也没人造反。后来他入朝任职台省,遭裴延龄厌恨,过了十年也没有升迁。贞元末年,担任太常卿。王叔文盗弄权柄时,杜黄裳始终没有到访过他家。他曾经告诉女婿韦执谊,让韦执谊带领官员们奏请皇太子任监国,韦执谊当即回驳:“老先生您刚刚得一官职,怎能再开口谈论皇帝家事呢!”杜黄裳怒形于色说:“杜黄裳承受三代国君的恩典,怎么能因为一个官职就改变志节呢!”当即一甩衣袖出去了。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经担当讨伐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皇帝罢免了他。刘辟作乱,议事的官员认为剑南险固,朝廷不应该出兵讨伐;只有杜黄裳坚决请求出兵讨伐,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奏请皇帝不要用宦官担任监军,专任高崇文为节度使。杜黄裳自从谋划伐蜀,直到伐蜀成功,指示教导高崇文,没一件事不是跟蜀地军情遥相符合的。高崇文一向忌怕刘澭,杜黄裳派人对高崇文说:“你要是不出死力,朝廷就用刘澭取代你。”因此得到高崇文拼死效力。讨平刘辟之后,宰相入朝庆贺,皇帝注目杜黄裳说:“这是您的功劳啊。”后来跟宪宗谈到各地将领的任命一事,杜黄裳禀奏皇帝:“陛下应该认真想想贞元年间的往事,逐渐用法度整肃诸侯,那么哪里还用担心天下不太平?”宪宗同意他的说法。因此从出兵平定蜀、夏之后,不再容忍戍边将吏傲慢恣肆,收复了两河地区,朝廷纲纪重新得到整肃尊重,这都是杜黄裳启发了皇帝的雄心啊。杜黄裳有规划宏图的大才,懂得随时应变,不过在检点自己率先垂范方面,缺乏廉洁的声誉,因此做宰相时间不长。
杜黄裳性情雅淡宽恕,心中有深谋远虑,不过说话不顶撞别人。刚到朝廷任职时,把女儿嫁给韦执谊,不过很不受韦执谊敬重。等到韦执谊被贬职流放,杜黄裳最终保全了他。等到韦执谊在岭南去世,杜黄裳上书请求运回韦执谊的灵柩,为他办理丧事。在这个时候,杜黄裳发病了,医生误下药剂,使他病得很厉害,他也不发怒。然而作为宰相,杜黄裳授官任命不甄别身份名望,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官,当时评论者都为他感到惋惜。
参考答案:
5.(3分)*C.【应当】
6.(3分)*C.【A.表定语后置/的(人)B.表示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C.用,介词D.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
7.(3分)*B.【①只写到杜黄裳受到器重;③写他不巴结权贵的人;⑥说他性情】
8.(3分)*A.【原文只说想取代郭子仪,没有说要杀死他。】
9.(10分)【(1)(4分)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每错两处扣1分)
(2)(6分)①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担当讨伐的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朝廷罢免了他(得分点:居,奏,句意)②然而作为宰相,杜黄裳授官任命不甄别身份名望,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官,当时评论者都为他感到惋惜。(得分点:除授,迁,句意)】
篇4: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0 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翻译】
刘世让,字元钦,是雍州澧泉人。在隋朝任征仕郎。高祖到了长安,刘世让以漳川这片土地归顺,于是(高祖)授予他通议大夫的官职。当时唐弼的余党侵犯扶风,刘世让自己请求去平定他,高祖答应了。不久,得到几千人。他又做了安定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来抵抗薛举,被打败,刘世让和他的弟弟刘宝都被薛举的军队俘获。薛举把他带到城下,让他欺骗城中的人说:“大军从五路已进逼长安,应该打开城门早日投降。”刘世让假装答应,却趁机告诉城中人说:“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而已。应该好好地坚守,以求得保全。”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并没有杀害他。唐太宗当时在高城驻扎军队,刘世让偷偷地让他的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唐高祖嘉奖了他,赐给他家一千匹帛。等到平定了敌人,刘世让得以回来,(高祖)授予他彭州刺史的职务。
不久他又任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李孝基共同在夏县攻打吕崇茂,各路军马吃了败仗,刘世让与唐俭都被敌人俘获。他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有叛逆的阴谋,逃跑回来报告了唐高祖。当时唐高祖正渡过黄河,将要到独孤怀恩的军营去,听到这个变故后说:“刘世让到来,难道不是天命吗?”于是慰劳他说:“你以前失陷在薛举军中,派遣你弟弟偷偷跑回表示诚心,现在又冒着生命危险把险情告诉我,这些都是为国家忧虑而忘了自身安慰啊。不久封刘世让为弘农郡公,赏赐庄园一座,钱一百万。刘世让屡次升迁,做了并州总管,率领军队驻扎在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并力攻打他,情形十分危急。鸿胪卿郑元璃先前出使,留在突厥,可汗命郑元璃来劝说他,刘世让厉声地说:“大丈夫怎么能为夷狄作说客呢!’’持续了一个多月,敌人才退却。没多久,皇上召见,任命他做广州总管。他将要赴任时,唐高祖问他防守边疆的策略,刘世让回答说:“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按照我的设想,请在崞城派置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多储备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赏赐他,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用一年,他们就没了粮食,马邑就不值得操心了。”唐高祖说:“除了你没人可以来当此重任了。”于是让刘世让飞驰去经办这件事。突厥怕他的威名,于是使用反问计,说刘世让与可汗共同谋划,将要作乱。唐高祖没有审察这件事,就杀了刘世让.抄没了他的家产。贞观初年,突厥投降的人说刘世让当初并无叛逆的阴谋,皇上才赦免了刘世让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刘世让传选段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高三阅读 点击数: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4.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q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分)
答案:
1.(3分)C【承担,担任】
2.(3分)B【介词,趁机(A表目的/表承接;C代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志;D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3.(3分)D【作者只是客观地记叙史实,未加评论,没有“深表同情,,这一内容】
4.(3分)【可汗令元璃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经月余”后未加“|”不算遗漏;其他地方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5.(8分)【(1)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没有杀害他(3分,采分点:重、执节、不之害)。
(2)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3分,采分点:南寇、徒、以……为)。
(3)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他们)城下。(2分,采分点:数、略)】
篇5: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0.(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篇6:旧唐书阅读答案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L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主簿。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及吏部侍郎郑滞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L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E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篇7:旧唐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h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5分)
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5分)
答
参考答案::
4.C 5.A 6.D
7.文言文翻译:
(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篇8:旧唐书阅读答案
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痰危发冢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③,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为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事,佛道者示存异之教耳,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威,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唯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已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①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②罚chuò):气息微弱。③瘳(chóu):病愈。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幸九成官 幸:宠爱 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 D.与太宗辞诀 辞:告别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修福可延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以告左仆射房玄龄 先以书遗操
C.且葬者藏也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D.则是不忘妾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3分)
⑵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3分)
⑶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3分)
参考答案:
5.A(幸:皇帝驾临)
6.D.(则:连词,表承接,就/表转折,却。A若:连词,如果。B。以:介词,把。C。且:连词,况且)
7.B(文中没有提及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的内容)
8.翻译:(1)请奏请皇上释放囚犯,并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降福保佑。
(2)不仅败坏朝政,而且又是皇上不喜欢做的,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典呢?
(3)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只要以外戚身份按时入朝请安,就很荣幸了。
【旧唐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相关文章:
8.阅读题及答案
9.蜂鸟阅读题答案
10.学画阅读题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