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将军的阅读题答案

将军的阅读题答案

2023-03-11 08:44: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橙子的小番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将军的阅读题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将军的阅读题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将军的阅读题答案

篇1:《将军 》阅读答案

冯曙光

将军老了,年轻时的将军骑马挎枪打天下,这副英姿已成暮年的回忆。将军两眼昏花,还哆哆嗦嗦掉着残涎。若不是一座漂亮的小洋楼,没人相信他就是将军。

将军夫人过世多年。儿女是鹰,飞在天外。卫士长和护理人员陪伴他打发孤寂乏味的日子。他们立正,向他辉煌的一生敬礼;将军傻笑,胡乱地看他们一眼后坐到有太阳的地方搔头止痒。他们把将军看得很严,只让他在花园里活动。让他宁静地仰头看天以避免外界的刺激,偶尔也和将军搞点简单的体育锻炼,踢球折纸船什么的,但必须是在将军稍稍清醒的时候。完了他们组织学习,将军便在他们中间摸摸索索,拿起颠倒的报纸瞄瞄。

工作上的疏忽不是没有的,这一天,将军不见了。

天气很好,阳光、风、草叶上的水珠……不知是什么幻觉支配将军走出花园来到居民住宅区。一群孩子在草坪上追逐。将军便扒在栅栏上看他们玩耍。将军的痰水又掉了出来。

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停下休息时看见了将军。男孩因为将军的模样判断他是疯老头,女孩不相信,于是他们来到将军的前面。

“老爷爷您在这儿看啥?”女孩试探地问。

这时将军的头脑突然变得清晰了,他回答得虽然迟钝,但孩子们听到了将军对他们的赞美:

“你们都是好孩子……”

“你有家吗?”男孩问。

将军指了指来路:“有。”

“您自己会回去吗?”女孩关切地问。

将军点点头,并笑。

“老爷爷,来和我们一起玩吧。”女孩到栅栏外把将军领到草坪上,将军异常激动。这是一个捉迷藏游戏,用手巾蒙住眼睛去捉站着不动的对方。按孩子们的规矩谁输了谁当马骑。

结果将军输了。

男孩便要将军趴下去。女孩坚决反对,扬言要告诉老师。这时将军趴下了,“骑,骑。”将军说。

男孩骑在将军身上,拧着将军的衣服让将军在地上爬。爬了一圈,将军开始喘大气,可还有一圈。这时卫士长赶到了,气愤地赶下孩子并严厉地训斥:“谁叫你这样做的!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是一位将军!”孩子们愣住了。

“我要去告诉你的老师,要你向将军检讨!”卫士长十分严肃,他认为这是在给孩子们上历史课。

将军一点没有注意到卫士长的到来,还沉浸在他的欢愉中。这时另一个男孩反驳了:“我不相信他是将军,将军不是这个样子!”孩子们在电影和图书上看到过不少将军。卫士长无法向孩子们澄清这一问题,他只有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开导,然而这也绝非易事。

“他会打仗吗?”骑过将军的男孩扑到地上,很标准地向前运行。“啾啾”敌人的子弹射来,他一个翻滚随即倾起半个身子用冲锋枪“嗒嗒嗒嗒”向敌人射去一串子弹。整个过程无可挑剔。

卫士长不知该怎么收场。

“哼,我才是将军!”男孩得意洋洋地迈起方步。

在听到孩子的枪声后,将军慢慢地站了起来,比任何时候都站得挺直。卫士长发现,将军眼里有了硝烟、有了火光,将军的耳里炮声隆隆、马蹄声急。浩浩荡荡的大军踏起漫天尘土向西线挺进。于是,战斗在草坪上打响了。

将军大声发令:“七营长!”

卫士长木了,但马上反应过来:“到!”

“你营火速包抄石宝寨东路,堵住敌军增援。绝不许放过来一个敌人!”

“是!”卫士长转身跑去,绕了一个圈回来。

“肖国光!”

“到!”卫士长又站在将军面前。

“你部原地不动,等一师五师打响后迅速出击,夺下三号和六号高地!”

“是!”

战斗异常激烈,敌人仗着有利地形负隅顽抗。我军两次冲锋均被猛烈的炮火压住。敌人气势汹汹想从东路突围,这时传来肖国光夺下三号和六号高地的捷报,东路被死死卡住了。至此,敌军七个旅两个师全在我军枪口之下……

雄师百万气吞山河,将军又取得了一场大战的胜利,躺在了送来的担架上。

小男孩上前低下了头:“将军爷爷,您是将军。我错了。”

“不,……你也是将军……”将军的眼中滚出泪,合上了眼。

“敬礼!”

所有在场的人向将军举起了手。

16.【筛选信息】(4分)

将军与孩子们游戏;将军被小男孩当马骑;将军的战场记忆被唤醒;将军赢得众人的敬重

[4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理解分析】(5分)

①将军在游戏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游戏前,将军老态龙钟,神志不清;在记忆被唤醒后,将军腰板笔直、眼睛有神。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将军曾经英勇善战的形象。(或: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将军如今衰老糊涂、令人慨叹的'状况。)

②小男孩在游戏前后对将军态度不同的对比:游戏前,把将军视为疯老头子,对他并不尊敬;游戏后,相信他是一位真正的将军,向他敬礼。通过这一对比,表现了将军曾经的英雄气概感染了在场的人,突出了人们对将军的崇拜敬仰之情。

[5分。任答一点即可。指出对比内容,1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作用,2分。意思对 即可。]

18.【文意探究】(6分)

示例1: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哪怕像将军那样曾经叱咤风云,也会有年迈孤独的晚年;但只要年轻时努力拼搏过,绽放生命的灿烂,年老的孤独寂寞便不那么可悲。

示例2:任何人都会在衰败中走向年迈孤独寂寞。尽管岁月会无情地改变生命,尽管将军年轻时英勇豪情,却也在衰败中走向了年迈孤独寂寞。然而,崇高的生命理想不会因岁月的沧海桑田而式微,伟大的人生理想总能不断激励后来人,生命也因此而不同。

[6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篇2:李将军 阅读答案

李将军 阅读答案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 (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

他还具有 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参考答案:

1.(1)传授(2)它,代石(3)距离(4)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4.射术(射箭)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篇3:李将军阅读及答案参考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              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篇4:李将军阅读及答案参考

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4.射术(射箭)  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篇5:《大力将军》阅读答案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有删改)

【注释】①糗糒,干粮。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 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6.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参考答案】

5.B 逆:迎接。

6.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7.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8.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査伊璜问:“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说:“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做事。”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得没有凭借这样做。査伊璜带着他回家,给他吃,算起来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为他换了新的衣鞋,又给他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过了十多年,査伊璜的侄子在闽地做官,有个将军叫吴六一,忽然来拜见。说话之间,问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说:“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吴说:“他是我老师。作别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烦您转告先生,请他光临。”适逢査伊璜来到,于是就告诉他,伊璜全不记得这个人。立刻命令仆人备马,在吴将军门前投递名片。将军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觉得一点也不认识。私下里怀疑将军弄错了,但是将军弯着腰,越发恭敬。过了一会来到大堂,那些卷帘、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问清楚,将军动了动脸色,一个姬妾捧着官服到来,将军就起身换衣,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众位姬妾为将军整理衣袖完毕,将军先让几个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让他动,然后行朝廷上的礼节,如同拜见君王。査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朝拜完毕后,将军就穿着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着说:“先生记不起那个举钟的乞丐了吗?”査这才明白。过了一会,高举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乐。伊璜见将军每天不做别的,只是清点姬妾奴婢的人数和骡马器用的数量,督促下人登记,告诫他们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着登记的文书对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着,请允许我分一半给您。”査大惊不接受,将军不顺从。按照文书点数,古玩和家具,几乎放满了厅堂内外。査坚持阻止,将军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毕之后,就让男的备办行装,女的收拾器物,并嘱咐他们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登上马车,马夫整治好骡马,这才回去,与査作别。

篇6:《将军印》高二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将军印》高二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风旌旗猎猎,听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已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我送与对方元帅。”

黑衣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元帅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干,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大战在即,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帅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失去了一条臂膀。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图。”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疾复发,双目失明。

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也趁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验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一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图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士?”

将军:“何方人士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关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身子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家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闭紧屋门。

三日过后,将军将一画轴递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叩首拜谢,告别将军。走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画了一幅骏马图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有一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后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50两白银求之。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50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却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枚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10.说说第4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结尾写道:“将军已气绝身亡。”将军为何突然死亡?请联系全文,概括将军的思想性格。(6分)

参考答案:

10.环境描写了紧张肃杀的战场气氛,使帐内帐外形成强烈的对比,(2分)烘托了将军从容镇定、大气凛然的英雄气概;(2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1分)为下文“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作铺垫。(1分)

11.战场作画,一画退敌传佳话;战场脱险,承诺送画赠部下;战后失明,双手辨画判真赝;生命践诺,甲章血印成绝唱。(抓住“将军”这一主题形象来归纳。答对两个要点给3分,三个要点给五分。答出细节枝叶按四个要点归类给分。语言表达形式可不求一律。)

12.(1)要点:将军三日不食不寐,以大拇指甲刻章,以指上鲜血作印油,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幅最好的画,以此来告慰自己忠诚的部下,他是竭尽心血而死的。(3分)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请酌情量分;(2)要点:大智大勇,坚持原则,信守承诺。(3分,每个要点1分。)

篇7:飞虎将军陈纳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再伤害,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

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

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

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

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希赢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纯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身后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

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

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

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3、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

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

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

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

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

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篇8: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今乃得一当单于当:

②其势不屯行屯:

③固自辞于大将军辞:

④军亡导导: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自以精兵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以东道

B,为中将军从大将军无老壮皆为垂涕

C,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且广年六十余矣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译:

②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译:

25,请概述选文第一段的内容。(2分)

答:

26,太史公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来高度评价李广将军,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能列举出某一类人物来说明吗?(2分)

答:

[答案]22、①当:抵挡;②屯:驻扎;③辞:不接受;④导:向导(2分。每个0.5分)23、C(2分)24、①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十分恼怒地到达指定的军部。(“谢”“就部”的翻译要准确,一点1分)②卫青打算上书报告天子这次军队(失利)的委曲。(“曲折”的翻译要准确,否则扣1分)(4分。每句2分)25、李广出塞后并入右将军赵食其军中,因迷路(失道)贻误战机,愤而(含冤)自杀。(2分。要点:并入……军中,迷路(失道),愤而(含冤)自杀)26、谚语意思: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比喻为事业默默奉献并作出贡献的人,自然会被人们广为称颂。(1分)人物列举:如教师等。(1分)

篇9:大力将军的阅读及答案

大力将军的阅读及答案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有删改)

【注释】①糗糒,干粮。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稽:查考。

6.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参考答案】

5.B 逆:迎接。

6.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7.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8.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篇10:大力将军蒲松龄阅读答案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

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有删改)

注释   ①糗糒,干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      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而后朝拜               北救赵而西却秦

B.啖啖多,无佣者         人马烧溺死者

C.大于两石瓮             水为之而寒于水

D.且嘱敬事先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1、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4分)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3分)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3分)

9.B 逆:迎接。

10.  C( A.连词,表承接/表并列;B.助词,的人/定语后置制的标志,的;C.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表让步,尚且)

11.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12.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13.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将军的阅读题答案】相关文章:

1.《李将军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2.《逃离》阅读题答案

3.阅读题及答案

4.蜂鸟阅读题答案

5.学画阅读题答案

6.蝴蝶泉阅读题答案

7.故乡人阅读题答案

8.登楼阅读题答案

9.野菊花阅读题答案

10.向日葵阅读题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将军的阅读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