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赵南星阅读答案

赵南星阅读答案

2022-07-23 08:23: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浮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赵南星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赵南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赵南星阅读答案

篇1:赵南星阅读答案

赵南星阅读答案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各位,下面就是赵南星的文言文阅读答案,请看:

赵南星阅读答案

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谎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作为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5分)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5分)

试题答案:

4.B

5.C“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6.D无中生有,未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

7.(1)每次文选郎外出,总有人在半道上将他拦住,替别人求官,得不到满足就恶言相加(就说他的坏话),或者把他赶走。(“邀”“于半道”“恶声”“或”各1分,句意1分。)

(2)(朝廷)将他抓进(投入)监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里一向贫穷,亲友进行了捐助,才将官司了结。(“系”“坐”“素”“竣”各1分,句意1分。)

篇2:《赵普》阅读答案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习:                   ② 发:

③ 为:                   ④ 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

篇3:《赵普》阅读答案

1.①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发:打开。

③为:担任。

④明日:第二天。

2.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地跪着捡起来退下。

3.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4.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尽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篇4: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

篇5:《赵普》阅读答案

1、翻译全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多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大多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拼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2、为什么太祖劝赵普读书?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3、赵普如何读书的?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读书后有什么效果?【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请列举古人苦读的例子。

【唐代李密牛角挂书;车胤和孙康囊萤映雪;汉代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汉朝孙敬和秦朝苏秦悬梁刺股;董仲舒目不窥园】

6、本文写了赵普哪两件事情?

【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

7、本文长于细节描写。请分析“阖”、“碎裂奏牍掷地”、“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阖:闭门谢客,停止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读书,可见读书决心之大以及专注认真;“碎裂奏牍掷地”:什么太祖的怒不可遏,反衬赵普的勇敢;“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什么赵普沉着、镇定、勇敢,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贤才,体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地意志。】

8、赵普为什么再三举荐?

【1、此人确是人才2、以天下事为己任。】

9、太祖乃悟,估计太祖悟到了什么?

【被赵普的诚心和毅力感动。1、可能他推荐的确实是人才2、意识到了赵普为国家推荐人才的耿耿忠心和良苦用心。】

10、找出文章的几处对比,说说它的作用

【1、龌龊循默和刚毅果断,突出赵普为人刚毅果断;2、太祖怒和颜色不变,突出赵普沉着、镇定、勇敢,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贤才,体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地意志。3、寡学术和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突出赵普勤奋读书。】

补充:《两小儿辩日》的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中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说)离人近的太阳看起来觉得大,而离人远的太阳看起来觉得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说)离人近的太阳觉得热,而离人远的太阳觉得凉么?”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篇6:《赵普》阅读答案

普①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②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922年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②龌龊(wò chuò):气量狭隘,拘于小节。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太祖素恶其人( )

(2)刑以惩恶 ( )

3、赵晋为什么要力劝太祖升当迁官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用了哪些方法凸显赵普性格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罢全文,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1)平时,一向

(2)用来

3、因为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陛下是不能凭己之喜怒而独断专行的,所以力劝太祖升当迁官者。(意对即可)

4、用了点面结合、正面叙述与反面烘托结合、事件叙述与点睛议论相结合,人物对话等方法来凸显赵普性格特点的。(意对即可)

5、晏子是一个性格沉稳有城府、以天下为己任、做事刚毅果断、为人正直、心胸宽广之人。(意近即可)

篇7:《赵普》阅读答案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倾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

——《续资治通鉴·卷七》

【翻译】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迁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亲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其任尚书左丞。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时,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时人称吕余庆为谨厚者。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帝素嫌其人

②帝怒形于色()

1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帝竟从其请。

17.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一向,向来②脸色(2分)

16.①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竟”“从”各1分,共2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7.①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篇8:《赵普》阅读答案

阅读《赵普》,完成问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本文写了赵普那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2、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B

4、(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刻苦读书、为国荐才

6、“略”。

篇9:《赵普》阅读答案

《宋太祖善待赵普》阅读原文

司马光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 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宋太祖善待赵普》阅读题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第( ) ②方遣使致书( )

③臣未发书( ) ④但取之(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C.至之市(《郑人买履》)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小题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2分)

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短文两篇》)

小题4: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2分)

《宋太祖善待赵普》阅读答案

小题1:(1)①府第,住宅; ②正;③打开;④尽管。(4分)

(2)D(2分)

小题2:因 ∕命 韩王∕ 谢 而 受 之(2分)

小题3:(1)如果知道是这样,应当上奏皇上并且退掉它们。(2分,“若”“却”“之”译句时须落实)

(2)略。(2分)

小题4:宋太祖心胸宽广,(1分)能善待贤能之人,(1分)是一位贤君。

小题1:试题分析:①名词,府第,住宅; ②副词,正;③动词,打开;④副词,尽管。

小题2:试题分析:“因命韩王谢而受之”的含义是“因此让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受它们”,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因此、命令韩王、感谢自己并且收下它们”,即“因 ∕命 韩 王∕ 谢 而 受 之”。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若”(如果)、“却”(退掉)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刺”(投下名帖)、 “显者”(有地位的人)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4:试题分析:当太祖知道别人给韩王行贿,他并没有发火,而是让韩王手下了那些东西,并表示感谢,这就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待贤能之人的贤君。

篇10:《赵普》阅读答案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小题1】解释句中方框字的含义。(4分)

(1)家人发箧视之( )(2)手不释卷

(3)太祖素恶其人()(4)赏以酬功()

【小题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②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小题3】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2分)

【小题4】阅读完两篇短文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2分)

【小题5】根据文章并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2分)

【小题6】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则,并说说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书箱(2)放下(3)向来,一向(4)用,用来。

【小题2】(1)过了些日子,赵普修补连结好奏折,又像以前那样奏荐那个人。

(2)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

【小题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小题4】接受别人劝戒,认真读书,以天下事为己任,为国举荐人才。

【小题5】赵普真是忠心为国啊!

【小题6】不设统一答案

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做到学以致用。

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学会总结,通过事件总结出人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

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总结理解文本重要的内容理解点。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篇11:《赵普》阅读以及答案

《赵普》阅读以及答案

《赵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

A、习:(1)少习吏事 (2)学而时习之

B、以:(1)跪而拾之以归 (2)先帝不以臣卑鄙

C、发:(1)家人发箧视之 (2)发闾左谪戍渔阳

D、明日:(1)普明日复奏其人 (2)明日,徐公来,熟视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3、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

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

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

赵普: 。

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

(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

(第二天,赵普上朝)

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 。

太祖(思索良久): 。

[参考答案]

1、D 2、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

②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3、手不释卷 4、以天下为己任

5、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

赵普:皇上啊,天下英才应为您而用,岂可无端……

太祖:朕念你一片赤胆忠心,准奏!

篇12:赵雄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赵雄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B.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C.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D.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

5.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斋戒。主要用于祭祀、典礼等庄重严肃的场合,斋戒者事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戒除游乐,以示虔诚庄重。

B.绍熙四年,我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文中的“绍熙四年”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陵寝,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D.薨,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把有爵位高官的死以及皇帝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皇子、公主的死也称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雄主张恢复中原,多有献策。晋见孝宗时,赵雄力论恢复国土,深得孝宗赏识;曾经与孝宗日夜探讨恢复之计,恳请设置恢复局。

B.赵雄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皇帝令他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接受国书仪式,赵雄与金主和他的朝臣据理力争,最终完成使命。

C.赵雄私袒乡党,失去信任。赵雄任相后,蜀地人士在朝廷中任职的有十几个人,皇帝听到传言起疑心,不再让他在京城为官。

D.赵雄机智应付,保护儒生。朱熹因极论时事惹怒皇帝,赵雄巧妙应对,再加上周必大的规劝,从而避免朱熹受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5分)

(2)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5分)

答案

4.A

5.C

6.D

7.(1)孝宗对此感到为难,派遣宦官晓谕赵雄,赵雄上奏:“金使一定不敢不顺从,若有其他变故,我能带他与他一起回到驿馆。”

(2)王蔺担任御史,认为按旧例不可以,上书论谏此事。赵雄请求免官,改任泸南安抚使。

【赵南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赵普传》阅读答案

2.《赵普》阅读练习答案

3.赵普阅读理解答案

4.赵希乾传阅读答案

5.《光阴》阅读答案赵丽宏

6.赵且伐燕阅读理解答案

7.赵嘏《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8.赵襄主学御阅读答案

9.画家赵无极阅读题及答案

10.《廉 颇 思 赵》阅读训练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赵南星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