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母上书言于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Sol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赵括母上书言于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赵括母上书言于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赵括母上书言于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诗曰:“老夫灌灌①,小子蹻蹻②,匪我言耄③,尔用忧谑④。”此之谓也。
颂曰:孝成用括,代颇距⑤秦,括母献书,知其覆军,愿止不得,请罪止身,括死长平,妻子得存。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注释】
①灌灌:诚恳的样子。②蹻蹻(jué):骄傲的'样子。③耄:年老,此指昏聩。④尔用忧谑:你却当我开玩笑。⑤距:通“拒”,抵抗。
【练习】
1.写出一个有关赵括将兵的成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
参考答案:
纸上谈兵
2.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
3.其父亲自给军吏捧饭,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而赵括在军吏面前趾高气昂;其父受到赏赐全部转赐给军吏士大夫,而赵括全部据为己有;其父接受任命后,一心为国,不问家事,而赵括总想着购置家产。
篇2:《赵括母上书言于王》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始妾事其父( ) ②王以为若其父乎
③故卒不加诛 ( ) ④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乘奔御风不以急也(《三峡》)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说》)
3: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5: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2分)
6.写出一个有关赵括将兵的成语( )
参考答案
1:侍奉,像,最终,认为
2:D (2分)
3: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2分)
4:(1)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5:(2分)其父亲自给军吏捧饭,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而赵括在军吏面前趾高气昂;其父受到赏赐全部转赐给军吏士大夫,而赵括全部据为己有;其父接受任命后,一心为国,不问家事,而赵括总想着购置家产。
6.纸上谈兵
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赵括就代替廉颇出征。三十余日后,赵军果真败下阵来,赵括阵亡,赵军覆没。王因括母有言在先,所以没有加罪家人。有道德修养的人认为:赵括母亲是仁和智的。
篇3: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上使外将兵
B 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C 愿王勿遣 愿终守之,弗敢易
D 故卒不加诛 骑千余,卒数万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东向而朝军吏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吏无敢仰视之者 念无与为乐者
D 王以括母先言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奢为将时,常打胜仗,不顾家事,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深得将士喜爱。
B 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惜赵王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C赵王之所以任赵括为将,与他父亲是名将赵奢有一定关系。
D 赵奢父子对待将士不同,对待钱财不同。因为用心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和结尾
1、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2、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__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3、宽容
开头: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4、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5、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篇4: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比较《隆中对》《赵将括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2—24题(10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参考答案:
22.(4分,每小题1分)(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23.(3分)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4.(3分)C
篇5: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燕昭王招贤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降低身份,指谦卑 ) (2)孤之愿也( 愿望 )
(3)燕国殷富( 殷实富足 ) (4)燕王吊死问孤( 慰问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译文: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篇6: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后汉书·赵咨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蔡邕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后汉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邓训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乐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梁冀字伯卓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种暠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李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汉书·车千秋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后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后汉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党锢列传 阅读答案后汉书 卢坦传 阅读答案汉书 严助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汉书 车千秋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乐广传 阅读答案翻译卜式传 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党锢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鲁恭传 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皇甫规传 阅读答案翻译梁慬传 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杨震传,后汉书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 吴祐传 阅读答案翻译后汉书·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汉书 苏武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汉书 薛宣朱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 班梁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5分)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分)
参考答案
4、D
5、D
6.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A项 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7.(10分)
(1)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因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冒兵革何因各1分,句意2分)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总领)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辅翼典领莫各1分,句意2分)
篇7: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平原君家不肯出②;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③,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导读:赵奢严明执法,既有利于赵王,也有利于赵王族,但他敢于杀平原君的家人,很难得。平原君先暗后明,为赵王族利益出发,无可歌颂。但在封建社会里,居上位者能与万民共同奉公守法,利国、利民、利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注释:①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赵奢,赵国名将,早先为田部官吏。②平原君家不肯出:平原君家不肯交。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任赵相,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③加兵:发兵入侵。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2.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3.王使治国赋()()4.国弱则诸侯加兵()
二、翻译
1.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于赵为贵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他对平原君的'一席话中运用了______修辞方法。用一句话概括赵奢所言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一、l.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管事的人2.国法3.主管国家税收4.发兵入侵
二、1.而您身为王族,难道还会被世人看轻吗?2.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3.您在赵国是(王室的)贵公子。
三、对比国家的利益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篇8: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分)(1)给 (2)离开 (3)很、非常 (4)背、背负
2.(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3.(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意思对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虑问题要周到等,只得2分。
篇9:《赵韩王普为相》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赵韩王普为相》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不能寐,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理
C.惟稍夺其权 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解析:选B。道: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而下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上因晚朝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岂得以喜怒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D.则《论语》二十篇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解析:选B。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B.均为介词,趁机。C.介词,凭;动词,认为。D.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假设,如果。
(3)《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项是(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选C。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 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解析:选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篇10:文言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12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C.愿王察之: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小题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3分 )
小题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小题1: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小题1: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略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0.卖柑者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