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2024-02-21 07:42: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xjtgfyxg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篇1:《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 (2)公使吏禁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译文:

(2)逾月,而国莫之服。

(3)

译文: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1)喜欢。(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2.(1)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3.比喻。挂羊头买狗肉。4.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译文:

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篇2: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

2、B

3、B

4、(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

篇3:《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春和景明( )

把酒临风( )

晦明变化者( )

野芳发而幽香( )

2.《岳阳楼记》意在表达范仲淹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3.写出第二个选文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与此语意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描绘了四季的.景物特色,可谓精妙传神,古人还留下了大量的佳句,请另外写出一个表现季节的名句,并选择从语言或形式加以赏析。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日光;持、执;昏暗;香花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水落石出 扑朔迷离

4.(1)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2)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意对即可)

5.“略”。

篇4:文言文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 成9~11题。(l1分)

【甲】鱼,我 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 】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会术者病笃( )?

(4)今汝成立(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

参考答案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篇5:《古文观止方山子传》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古文观止方山子传》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问题:

1.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 ②因谓之方山子 谓: ③适见焉 适: ④余既耸然异之 异: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

答案:

1、B

2、C

3、①隐居。 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 ④以……为异

4、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篇6:高中课内文言文选段阅练习题目及答案

高中课内文言文选段阅练习题目及答案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小题1】①才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

【小题2】①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②和人一起约好了,却丢下我走了。

【小题3】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小题3】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篇7:文言文选段的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选段的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 .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 忧谗畏讥:______________

(2) 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旨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1)说坏话

(2)雾气

3.甲段:悲凉/萧然;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晚不同)。

4.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

5.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篇8:文言文《三峡》选段练习

文言文《三峡》选段练习

阅读《三峡》选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艮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2)属引凄异( )

【小题2】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康乐以来 B.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C.春冬之时实是欲界之仙都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3】请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上,漫上 (2)连接

【小题2】 C

【小题3】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或:也比不上船行得快)

【小题4】 写出了猿鸣的悲凉,从而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凿壁偷光》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2.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

3.《陶潜》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译文

4.《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5.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6.红楼梦选段阅读及答案

7.《米芾索帖》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8.《李贺小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9.水浒选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10.语文文言文练习及其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