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拉丝磕耳泥客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篇2:《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8.解释下面加线词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说:
(2)温故而知新 故: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1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4分)
21.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8.(1)说——悦,愉快,高兴。(1分)
(2)旧(知识)(1分)
(3)有害(1分)
(4)刚强、勇敢(1分)
19. (1)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2分)
(2)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2分)
20.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写出四个即可,4分)
21.抄写句子无错误(1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
篇3: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答案:
5.(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 信习品德
8.略
篇4:《论语》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 )
②游必有方( )
③德不孤,必有邻( )
④君子喻于义( )
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①奉养 ②去向 ③亲近,做伴 ④明白,懂得
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5.围绕现实生活,谈到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即可。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篇5:《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答案: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篇6:《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 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篇7:《论语》阅读答案
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4分)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4分)
(1)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小题1】愉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真诚、诚实 学过的知识
【小题1】(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2)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小题1】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死而后已 为某一事业奋斗到底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要根据句子的意义进行,不要把意思在一起的词语给划破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成语。平时应多积累,那么再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中提炼就容易了。
篇8:《论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题。
“半部论语”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为了突出地表明读书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例子拿来作证。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我们现在不管他说的是一部《论语》也好,是半部《论语》也好,都应该由此体会到少而精的读书方法。虽然,在赵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论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唯一法宝,他们只要熟读这一部书就足以应付一切了。这一点,我们与他们根本不同。如果我们现在也还是死抱住《论语》这一部书,读得烂熟,尽管也有用处,却仍然无补于实际,这是可以断言的。但是,我们却无妨按照我们的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选定任何一部书,读得烂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邓拓《燕山夜话》
1.文中邓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断句上有一处不同,你发现了吗?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一种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尝试完成下面古文问题。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习_________
②读之竟日 竟_________
③普颜色不变 色_________
④他日补缀旧纸 缀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5.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o赵普传》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选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内容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邓拓先生读了《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请你再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看看谁的思路最开阔,谁的语言最准确、简练。不少于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段中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
2.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3.(1)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2)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
4.B
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作用意思对即可)
6.①不同,终于死去。
②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概括:
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
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7.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①读书要刻苦,勤奋。
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
③做事要有韧性。
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
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
篇9:《论语》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篇10:《论语》阅读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旧的知识;可以凭借。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5、C
6、“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
篇11:《论语》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
(2)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待人处世之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悦”的古字,愉快。
(2)检查,反省。
(3)真诚、诚实。
(4)看齐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意对即可)
3、示例①: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爱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赞同,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言之有理即可)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0.《欢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