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8-23 08:36: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随时跑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分享。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治经为博士( ) (4)见往事耳( )

4.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 )

5.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 )

6.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7.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__ _______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___ ___

8.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资治通鉴》 司马光

2.C.

3.(1)当道、当权

(2)粗略地阅读

(3)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4)指历史

4..涂通“途”;邪通“耶”。

5.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6.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7.(1)辞以军中多务。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

篇2:《孙权劝学》阅读练习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孙权劝学》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分享《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给大家。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

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鉴赏: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篇3:孙权劝学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单的文言文,整理了《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孰( ) 更( )

邪( ) 涉猎( ) 遂( )

2.、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四书”“五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来源:中.考.资.源.网]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卿今者才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6.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8.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卿qīng 孰shú 更gēng 邪yé 涉猎shè 遂suì

2.(1)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北宋 政治家 史学家 (3)诗 书 礼 易 春秋

3.(1)当道、当权 (2)推辞 (3)研究 (4)浏览群书,不许深入研究 (5)知道 (6)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7)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4.(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5.(1)√(2)×(3)√

6.略

7.略

8.(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2)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3)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孙权劝学》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篇4:《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赏析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篇5: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篇6: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的阅读

小题2:(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2)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小题3: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小题4: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认知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出成语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启示即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篇7: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 (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篇8: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北宋时期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当涂: (2)孰若:

(3)才略: (4)刮目:

3、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3分)

5、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3分)

6、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资治通鉴 司马光

2、(1) 当权、当道 (2)哪里比得上(3)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擦擦眼

3、(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2)(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4、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6、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篇9: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翻译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示例: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

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答案不唯一)

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意对即可)

5.B

6.示例: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意对即可)

篇10: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当……学”,但起初吕蒙以“军中多务”为由加以推辞。

2. 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

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古代君对臣,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寡人”是古代诸侯对臣下的自称。

4.文段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是北宋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5.“博士”在文中的意思是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是指学位的最高一级。

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刮目相看,意思是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巨大变化。

8.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

答:少壮不努力,老大独悲伤

9.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

篇11: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孰若孤/孰视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事/完成)B.见往事耳/胡不见我于王(了解/引见)

C.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 D.孰若孤/孰视之(谁/通“熟”仔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1分);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1分)。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1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1分)。(答对三点3分,语言通顺1分。)

篇12: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及鲁肃过寻阳( )

2、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浏览/粗略地阅读。

(3)到了————的时候。

2、(1)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

3、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7) 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8)劝人要讲究策略。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孙权劝学》阅读练习答案

2.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

3.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4.孙权劝学练习答案参考

5.孙权劝学课本阅读答案

6.《孙权劝学》阅读和答案

7.孙权劝学课后题及答案

8.《孙权劝学》

9.《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的答案

10.孙权劝学片段阅读练习题

下载word文档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