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

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

2023-03-23 08:10: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过年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

篇1: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

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

文化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  因素在确定国家实力、制定对外战略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文化因素没有引起人们的  足够重视。自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入到从文化  角度去研究国际政治中。冷战结束后,文化一词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频繁出现的概念,  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加强。本文试以“集团主义”和“町人根  性”为例,论述文化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并拟就该研究的意义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首先,来看一下文化这个经常出现却又无统一定义的概念。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物  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  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  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中国大百科全书  》,1987:924)

(2)文化不仅是个体成员大脑中共有观念的聚合,而且也是“群体支撑”的现象,因此  从本质上也是公共现象。具体的文化形态,如规范、规则、制度、习俗、意识形态、习  惯、法律等等,都是由共同知识建构而成的。(温特,:202―206)

(3)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  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麦哲,(4):13)

(4)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认为:“文化是像宗教、艺术、科学等具有理想的精神的  高度价值的高级境界的东西。”(《文明与文化――国外百科辞书条目选择》,1982:1  18)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广义的文化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但是它对我  们的分析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将文化定义为:特定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创造出的精神产品。主要指潜藏于该人类群体中的共同的观念体系。

在国际政治研究中,必须看到任何一种文化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潜移默化存  在的,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  政治层面表现为政治哲学、政治文化、国民性等。第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普遍性。相  对性即指文化的民族性,普遍性则指其世界性。在文化生成与进化过程中,任何一种文  化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些特征。

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中,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施加着独特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点  。

第一,文化背景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心理因素会不自  觉地影响其行为模式,一个民族或国家也不例外。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一个国家  的国民性往往会影响该国对外政策的倾向。而作为国民一分子的决策者,其思维方式、  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受到特其民族文化的影响。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  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对外政策手段、方式和风格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  文化研究时,应注意到文化是国家政策制定的背景,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国家对  外政策的倾向,并极易导致一定的外交风格和外交传统。此外,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  定一项政策之后,文化又往往成

[1] [2]

篇2: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宋书」记载,从5世纪初开始约1世纪的期间,倭国的五王曾向中国的南朝朝贡,企图获得高贵的称号。当时我倭王的信中都要求得到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权。据中国吉林省辑安的高句丽的好太王碑记载,当时大和朝廷曾控制朝鲜半岛的南部,同北部的高句丽交过战。这些侵略的目的主要是想获得朝鲜的先进技术和资源等。

5世纪后半期,高句丽的势力不断发展,而且南部各国的独立性不断提高,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任那发生危险,终于在562年为新罗所灭。

当时中国已由隋朝于589年实行了统一,大和朝廷由于失去了朝鲜,为了避免和强大的新罗对抗,同时也为了吸收大陆的先进文化,直接寻求同隋朝的交往。6,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赴中国。据中国古书「隋书」中的记载,在日本给隋朝的国书中所表明的态度于倭之五王的时代有所不同,这次是主张对等的立场。隋炀帝于第二年向日本派去了裴清作为对遣隋使的答谢。

日本大化改新后,在朝鲜半岛上新罗得到唐的支援,在公元660年灭亡了于日本关系密切的百济。齐明天皇为了日本在半岛上的势力,曾支援待在日本百济的王子,出兵朝鲜,但在663年白村江战役中败于新罗于唐的联军,而彻底退出了朝鲜半岛,新罗又进一步灭亡了高句丽,于67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日本政府在白村江战役后,为了加强对马,长门,筑紫等沿海地方的防御,在九州的太宰府的北面构筑了水城。

柰良时代,日本于统一朝鲜的新罗曾多次交换使节,但由于日本想把新罗当作属国来看待,双方的关系恶化,遣唐使船直接使向中国的江南地方。另外,7世纪在中国东北兴起的渤海国因于新罗对抗,曾多次向日本派出使节。

10世纪初,高丽代替新罗在朝鲜半岛上兴起。

10世纪后半期,这时中国已是唐王朝的末期,由于内部动荡的结果,文化已经衰退。菅原道真曾被任命为遣唐大使,但他提出唐朝衰退和航海困难的理由,建议废止遣唐使。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之后经历了五代的内乱后重新统一为宋。日本于宋朝虽没有正式的邦交,但商船来往的非常频繁。中国东北部的渤海国自柰良时代以来一直同日本保持亲密关系,公元926年为辽所灭。公元10(宽仁3年),在中国东北部至日本海沿岸一带居住,后来建立金国的女真人突然入侵壹歧,对马和九州北部,这称为「刀伊入寇」,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刀伊被大宰权帅,藤原隆家等大宰府官吏奋战击退。

11世纪后半期,宋和高丽的商船大批来到日本。

宋在12世纪受北方金的压迫而迁都杭州后,日本和南宋仍然没有邦交,但两国的贸易越见频繁。

13世纪初,成吉思汉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高丽。忽必烈对日本也多次强制要求进贡,遭到当时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拒绝。于是元和高丽联军于1274年(文永)首先侵犯对马和壹歧,后又大举在九州北部的博多湾登陆。幕府向九州地方的御家人下达了动员令,抵抗蒙古军的入侵。当时日本的战法是骑在马上的武士一个一个地出战,而元军是采取集团战法,而且武器较精锐,所以日本军作战及其艰苦,但因为是保卫国土,日本军拼死奋战,致使蒙古军的伤亡很大,全军暂时撤回船上。当晚遇到大暴风雨,蒙受巨大的损失,终于撤退回去。这称为「文永之役」。以后,元灭了南宋,企图乘势再次征服日本,派出了使团。但时宗斩了使者,表示了坚决抵抗的决心。1281年(弘安4年),元军分兵两路,东路军从朝鲜半岛处罚,江南军从长江出发,共14万大军分乘4400艘船进迫博多湾。这次日本军学习了元军的战法,并在博多湾筑石垒,还乘上小船袭击元的大船,拼死抵抗。这样,阻止了元军登陆。这次元军又因大暴风雨遭受巨大损失,最后败退。这称为「弘安之役」,连同「永安之役」,称为元寇或蒙古来袭。

蒙古来袭后,日本和元一直没有邦交,但贸易却很兴旺。元末明初,九州和濑户内海延岸的土豪们也大多从事贸易。他们是一种武装的商人集团,在贸易不顺利时往往变成海盗,骚扰中国和朝鲜的沿海地区,中国和朝鲜称之为倭寇。1368年明王朝的朱元璋把元赶到北方,从第二年开始,曾数次向日本派出使者,敦促日本朝贡,要求禁止和镇压倭寇。使者在九州会见了南朝的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但由于当时日本还不知道元为明所代替,对元仍保持警惕戒备的态度,加上日本正处在南北朝 内乱中等原因,所以谈判没有成功。

14,(应永8年),足利义满命令九州探题禁止倭寇,同时向明派出使者,建立了邦交。于是在14达成了所谓的「勘合贸易」,规定以有无勘合符来区别政府和民间的商船。勘合符由明朝中央府的礼部发行,规定每一代皇帝发行100道。日本的勘合船区明时,要携带勘合符去,于明朝方面所持的帝薄验对,吻合则准许贸易,并把用过的勘合符收回。

明朝的皇帝换代时,要交回未使用过的勘合符,领取新发行的勘合符。在整个明朝期间,共发行了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6种勘合符。勘合船在中国的宁波接受验证,在北京交易。因是朝贡的形式,不征收关税,连滞留费,搬运费和归国费也由明朝方面负担,所以日本方面的利润很大。

与明朝的邦交形式,对中国来说是传统的外交形式,但在日本当时就有许多人持批判的态度,义满死后,第四代将军义持听从了认为是日本耻辱的一件,中断了与明朝的邦交及贸易,但第六代将军义教于1432年(永享4年)又加以恢复,并借此机会修改了勘合贸易的规定,规定贸易每1次,船3只,乘员300人。

当时日明贸易的中心是博多和界。勘合贸易的实权最初是由幕府掌握,后来落到有实力的大名大内氏及于其勾结的博多商人,以及另一个有实力的大名细川氏及其勾结的界商人的手中。最后贸易最终被大内氏独占。1551年(天文)大内氏灭亡,勘合贸易也随之断绝。于是倭寇又逐渐开始活动,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才为丰臣秀吉所禁止。- /= %C TP0- F n\=8' C ?o6t7LkrD)|5M7水文工程论文~MJ-MK+ q` c# ' A XImUwuh?

朝鲜在高丽王朝末期遭受倭寇之害尤甚于中国。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了李氏朝鲜。朝鲜也要求日本禁止倭寇,义满同意了这一要求,因而缔交了邦交,采取与勘合贸易同样的形式,进行日朝贸易。不过,在邦交恢复后,倭寇仍然没有停止入侵,朝鲜水军于1419年(应永26年)袭击了被视为倭寇根据地的对马。这次事件被称为「应永之外寇」。由于朝鲜并无侵略的意图,贸易在这事件之后照常进行。但由于日后逐渐缩小了给予居住在三浦(富山浦,乃而浦,盐浦)的日本人的各种特权,对此感到不满的日本人于1510年(永正7年)发起所谓「三浦之乱」的叛乱。叛乱遭到镇压后,日朝贸易开始衰弱。论文日本历代对外关系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在日本的文献上可以看到冲绳在7-8世纪以南岛等名称派使者来日本朝见的记载。琉球王国利用当时明朝禁止民间贸易的政策,广泛地展开同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的.中转贸易,一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到16世纪中期,随着中转贸易的衰退,琉球王国也衰落了。

1543年(天文),一艘由澳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船,漂流到九州南部的种子岛。这是日本人接触欧洲人的开始。1549年(天文),耶稣会(天主教一个传教团体)的创始人之一方济格来到鹿儿岛,后来拜访了山口的大内义隆和府内的大友义镇,受到他们保护,主要在中国和九州传教。当时的大名都希望能富国强兵,所以贸易的利益有很大吸引力,但对天主教的传教抱着相当警惕的态度。葡萄牙人不能靠近,不准传教的大名的领地,所以鹿二岛的岛津禁止天主教时,就在松浦氏的保护下,转移到平户;10年后松浦氏一度禁止传教,就进入到大村纯忠的领地横濑浦,接着又进入了长崎。

西班牙人于1584年(天正12年)来到平户,参加了对日贸易。

秀吉在完成国内统一后,禁止倭寇等海盗行为,给长崎,京都,界等去海外的商人发一种称作「铢印状」的出国许可证,证明持有这种证件的人不是海盗,保护和奖励了贸易。对待基督教的态度,1587年(天正)出兵九州时,发现长崎已变成了耶稣会的领地,以及葡萄牙人把日本人当奴隶输出等事实,于该年6月发布限制信仰基督教的命令,禁止大名信仰基督教,并于第二天发布了驱逐传教士的命令。但仍采取奖励南蛮贸易的方针,强烈要求在印度果阿的葡萄牙政府和在东南亚的西班牙政厅前来朝贡。

1592年(文禄元年)秀吉以九州的名护屋为大本营,派15万大军侵入朝鲜,这称作「文禄之役」。并在15(庆长2年)再次向朝鲜派出14万军队,称作「庆长之役」。7年后日本战败,与朝鲜和明朝的关系破裂。

江户时代,家康也禁止基督教,但奖励贸易,努力修复同朝鲜和明朝的关系。16,荷兰商船尼腓得号漂流到九州,这是荷兰人到日本的开始。以后荷兰和英国分别于16(庆长)和16(庆长18年)获得准许贸易的「铢印状」。和西班牙的关系自15(庆长元年)的圣.腓力号船事件后断绝,但1609年(庆长元年)吕宋前总督东.络德尼哥在回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的途中漂流到上总,家康对他们进行了保护,并于第二年派船送到墨西哥。当时京都的商人田中胜介等人随船同行,家康送去了书信,希望同墨西哥展开贸易。这是日本人首次渡过太平洋去美洲大陆。另外,大名伊达正宗曾派家臣支仓常长去西班牙。常长于1613年(庆长18年)经墨西哥到达欧洲,觐见了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但要求通商没有成功。

幕府为了掌握生丝的进口,于1604年(庆长9年)设立了「丝割符制度」,打击了葡萄牙人从中国的澳门进口到日本的生丝贸易。家康还积极同吕宋,安南,柬浦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展开邦交活动。

自秀吉侵略朝鲜以来,朝鲜同日本一直处在交战状态下。家康希望同朝鲜恢复邦交,通过对马的大名宗氏进行了交涉,结果朝鲜的使者终于在1607年(庆长2年)来到日本,以后每次将军换代都派来通信使。

琉球自15世纪以来都处在尚氏的统治下,萨摩的岛津为夺取琉球的中转贸易地位,于1609年(庆长14年)占领了琉球。但岛津形式上让琉球独立,使其同明朝继续保持朝贡关系,从而得到了当时日本国内无法获得的明朝物产,赚取了巨大的利益。(哈哈哈哈,不愧是我们岛津啊!)家康也希望能同明朝建交,但明朝仍担心倭寇的问题,没有同意。

篇3:日本文化与日语学习

日本文化与日语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表现着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外语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所体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能将这一社会文化背景导人到语言的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地将一门语言融会贯通.

作 者:王华 李琪 WANG Hua LI Qi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西安,710065 刊 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1(3) 分类号:H36 关键词:语言   文化   日语学习 

篇4: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

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已历经,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实,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历史一样,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也是在争论中发展的.随着入世后金融全面开放时期的临近,金融业将进入更深层次的改革,作为金融业重要组织部分的政策性金融,在新的条件下,其存在基础、经营属性、管理机制、法律保障等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认识.

作 者:郭新双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 刊 名:宏观经济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浅析日本花道文化

日本花道(日语:かどう,英语:ikebana)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花道简介: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艺术形式:

立花

(たちばな)是书院壁龛的装饰花,它起源于佛教的供花。供花由三枝花干以一种简单、对称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室町时代,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为“站立的花”,它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之所以称为立花,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态。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这种的细腻的艺术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术技巧,并在高高的铜花瓶中得到充分展示。代表着“天”或是“真理”的主干通常先是非对称的伸向左方或右方,然后弯曲着回到中心对称轴上,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和装饰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干则从中心(整个花束的虚拟球心)伸出。作为一个整体,立花作品德整体造型即为整个宇宙的缩影。所以,立花的重要特征是非对称性、象征性和空间的深度性。它强调精细的技术方法、宏大的规模、象征主义和固定的风格。立花是花道的核心,它对于以后日本花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花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0~1868年),整个日本国泰民安,经济稳步发展。曾经仅仅限于佛教弟子、贵族和王室成员中流传的日本花道艺术,逐渐地在日本武士、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妇女在内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时期,立花越来越显得呆板和公式化。这时,一种被称为“生花”的造型开始出现,并且迅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所谓生花,就是使鲜花保持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方法。生花使用的全部是鲜花。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生花与盛花、投入花不同之处在于生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伸展开来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绚丽、端正是生花的特征。

投入花

投入花是一种自发的造型。这种插花法常常将少量的花材随意地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术展示一种朴素、诗意化的自然美。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下面。投入花的特点是强调自发性、简单性、暗示性以及对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

盛花

盛花是将花材用一个针状的架子(剑山)排列在一个浅盆中,粗壮的枝干要呈对角线斜着剪下,使枝干的末端纵向分裂,这样便可很容易地插入到针状支撑物中。而花和其他比较柔软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后将它们垂直插入针状物中,再向前或后弯曲成所需要的角度。盛花是由小原流派的创立者小原云心创造的花道造型,字面意思是堆积花。盛花给花道带来了彻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传统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从花器的同一点伸出,而小原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支撑物,因而可以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排列剪枝。这种方法使得与传统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样也促成了景观造型的出现。景观造型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方式,而不是象征的手法描述自然美。明治末期,由于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筑的增加,才出现这种不限于壁龛装饰的盛花插花法。可以说盛花是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

【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相关文章:

1.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

2.日本文化 研究计划书

3.日本用餐文化礼仪

4.政策性请示范文

5.关于日本语言文化的作文

6.环境因素与工业布局

7.对外工作总结

8.浅谈日本文化及日语学习心得体会

9.中国与日本的议论文

10.矿山对外承包合同

下载word文档
《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