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
“落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分享。
篇1:《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
文天祥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 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有删改)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止焉 止:停止,此为“到了终点”
B. 如建瓴千万丈 建瓴:倾倒水瓶,形容水势大
C.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 委折:回环,曲折
D.予恍然有间 间:机会,机遇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吾里之士以大学试 岂以昔而乐
B. 与二客疾驰观焉 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
C. 洲故垤然隆起 故自今而言
D. 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 乃令车马从后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B. 有偃蹇不伏之状 呈现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
C.以庶几其万一 能大致写出这种奇绝景色的万分之一
D.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俯仰间万物都不能改变它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13.从全文看,“乘兴而为之记”的“兴”指 之兴, 之兴和 之兴。(4分)
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王羲之与“客”对人生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9. (3分) D 10.(3分)A 11.(3分)D
12.(4分)参考答案: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都背走了。
评分标准:词语“旧”“负”,一个1分;语句整体通顺,前两句1分,后两句1分。
13.(4分)参考答案:观水 赋诗(唱和,同游) 感物
评分标准:一处1分,共3分;表达通顺,即所填内容与“之兴”搭配,1分。
14.(6分)参考答案:
(3分)第一问:王羲之:情感随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客:任何境遇都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发自内心,与外界无关(2分)。
(3分)第二问,答案略。 “理由”视充分程度,分为三个档次赋分。
参考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
篇2: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翻译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翻译
原文:
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记,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且谂②同游者发噱。
【注】①禁庐:宫廷。②谂(shěn):劝告,告诉。
译文:
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攀登上山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白石亭”,青翠的山峰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即到了终点。这就是文山临江一带的概貌。
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有临川人杜伯扬、义山人萧敬夫,此地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
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显出不可抗拒的威力。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其余都不见了。老松树有几十株,淹在水中的枝干争相簸荡摇摆,显出一副傲岸、不肯屈服的样子。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的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就像从千万丈的高处往下倾倒,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
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转折而去。当初在这里建亭,占据山水回旋曲折的交会之处,却不知在这里可以放眼东西二三里,大水奔流的情景无不尽收眼底。因此,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尽力描写大水的形态,希望用尽力气能大致写出大水声势的万分之一。我说:“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伯扬说:“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说:“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鬃。”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总是拍手捋须,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大笑不能自持,真像陶渊明不通音律,又常扶无弦琴的情趣那样。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
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客人说:“王羲之实在不是旷放达观的人。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失意还是得志,拥有还是丧失,都还有值得高兴的地方,这是因为它发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哪能因为从前欢乐、现在悲伤,就在须臾之间改变了呢?”我一下子明白了。人生重在顺遂心愿罢了,譬如我今天所经历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写了这篇记,并告知同游者,让他们也聊发一笑。
篇3: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登含鄱岭,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返,宿秀峰寺。
甲申,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复返宿秀峰寺。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大云山房文稿》有删节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并海诸山多壮郁 并:并列 B、敬以事绝宫亭 绝:横渡
C、壬午,道万杉寺 道:取道 D、山之腰皆弇之 弇:覆盖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庐山“足以娱性逸情”的一组是( )
①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②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③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 ④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⑤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⑥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庐山三面环水,因为江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的庐山之游,既饱览了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和李白的读书堂等人文景观。
C、作者在登上太乙峰后,极目远眺彭泽,云朵遮天蔽日,滚滚而来,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
D、作者认为云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本文记述游览庐山的经过,重点记下了云的变幻奇巧的景象。
8、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A、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B、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其诡变/足以娱性逸/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C、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其诡变足以娱/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D、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译文:
(2)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译文:
篇4:《游衡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衡岳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游衡岳记
(明)张居正
《山海经》,衡山在《中山之经》,而不列为岳,岂禹初奠山川望秩,犹未逮与?《舜典》:“南巡狩,至于南岳。”今潇湘、苍梧,故多舜迹,殆治定功成,乃修堙祀与?张子曰:余登衡岳,盖得天下之大观焉。
乙未晨,从庙侧右转而上,仄径缥缈,石磴垂接,悬崖巨壑,不敢旁瞬。十步九折,气填胸臆,盖攀云扪天,若斯之难也。午乃至半山亭,少憩,复十五里,乃至祝融。初行山间,望芙蓉、烟霞、石廪、天柱诸峰,皆摩霄插云,森如列戟,争奇竞秀,莫肯相下。而祝融乃藏诸峰间,才露顶如髻。同游者五人,咸勒石记名焉。暮宿观音岩。岩去峰顶可一里许,夜视天垣诸宿,大者或如杯盂,不类平时所见也。
晨登上封观海,日初出,金光烁烁,若丹鼎之方开。少焉,红轮涌于海底,火珠跃于洪炉。旋磨旋莹,苍茫云海之间。徘徊一刻许,乃掣浮埃而上。噫吁嘻!奇哉伟与!山僧谓此日澄霁,实数月以来所无。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月,竟不得见,去。而余辈以杪秋山清气肃,乃得快睹,盖亦有天幸云。然心悚神慑,不能久留,遂下兜率,抵南台,循黄庭观登魏夫人升天石。谒晦庵、南轩二贤祠,宿嘉会堂。又从庙侧东转十余里,得朱陵洞,云是朱陵大帝之所居。瀑泉洒落,水帘数叠,挂于云际;垂如贯珠,霏如削玉,飞花散雪,萦洒衣襟。若畔有冲退石,大可径丈。列坐其次,解缨濯足,酌酒浩歌。当此之时,意惬心融,居然有舞雩沂水之乐,诚不如簪祓①尘鞅②之足为累也。
自甲午迄辛丑,八日往来诸峰间,足穷于攀登,神罢于应接,然犹未尽其梗概也,聊以识大都云。张子曰,昔向平欲俟婚嫁已毕,当遍游五岳。嗟乎,人生几许时得了此尘事,唯当乘间自求适耳。余弱冠登仕,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夫物,唯自适其性,乃可永年要谼。乃今齿壮力健,当遍游寰中许名胜,游目骋怀,以极平生之愿。今兹发轫衡岳,遂以告于山灵。(有删节)
【注】①簪祓(fú):即“簪绂”,古代官员的礼服。簪,冠簪;绂:丝制的缨带。②尘鞅:谓世俗事务的束缚。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类平时所见也
类:像
B.悬崖巨壑,不敢旁瞬
瞬:瞬间
C.同游者五人,咸勒石记名
勒:镌刻
D.徘徊一刻许,乃掣浮埃而上
掣:被拉、拽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盖攀云扪天,若斯之难
蚓无爪牙之利
B.午乃至半山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红轮涌于海底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而余辈以杪秋山清气肃
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
A.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
B.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
C.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
D.不为不通/显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每值山水会/心处辄忘返/焉盖其性然也
8.“张子曰:余登衡岳,盖得天下之大观焉。”阅读本文,作者看到了衡岳哪些美妙景观,请概括。(4分)
答:
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月,竟不得见,去。(3分)
(2)列坐其次,解缨濯足,酌酒浩歌。(3分)
(3)嗟乎,人生几许时得了此尘事,唯当乘间自求适耳。(4分)
参考答案
5.B
6.D
7.C
8.(4分。答对3点给4分)(1)登山十步九折,攀云扪天;(2)五峰争奇竞秀,莫肯相下;(3)祝融藏诸峰,露顶如髻(4)上封观日出,云海澄霁;(5)朱陵洞水帘数叠,飞花散雪。
9.(10分)(1)(3分,“往”“竟”“去”各1分)先前有一些好事的人,(在这里)等候日出十天甚至一个月之久,最终不能看到,只好离开了。
(2)(3分,“其次”“濯”“酌”各1分)(我们)排列坐在它的旁边,脱下帽子,在水中洗脚,一边喝酒一边大声唱歌。
(3)(4分,“几许”“了”“乘间”“适”各1分)唉,人生什么时候才能了却这世俗之事,只有利用闲暇的时候自己求得安逸罢了。
篇5:游龙门记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游龙门记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古文阅读】
游龙门记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①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②。大河③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④相望。神禹⑤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⑥,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⑦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其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⑧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形状毅然。
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⑨。步石级,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⑩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合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盖天下之奇观也。
( 选自明·薛瑄《敬轩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龙门: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由北向南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如门。②天汉:这里指天空。③大河:黄河。④俨立:齐齐整整地立着。⑤神禹:大禹。⑥穴岩构木: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⑦濒:靠近。⑧悚(sǒnɡ)肃:恭敬。⑨半流:河流中间。⑩甃甓(zhupì):砌砖。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东西皆层峦危峰 惟危楼一座
B.可二三亩 潭中鱼可百许头
C.进谒庭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步石级 夹岸数百步
9.下列语句中“其”字与“其制极宏丽”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可知其源 B.增其旧制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0.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枝 叶 疏 密 交 荫 皮 干 苍 劲 形 状 毅 然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开合晦明,倏忽万变。
▲
12.文章第三段写登览临思阁,以 ▲ 为序,从俯视、北顾、▲ 、▲ 、▲ 五个角度描绘登览之奇观,其中直接写黄河水势凶猛的词语是“ ▲ ”。(3分)
参考答案:
8.(2分)D
9.(2分)C
10.(2分)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形状毅然。
11.(2分)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
12.(3分)视线变化(空间顺序变化)(1分) 西看、东视、南望(1分,关键是“西看”的“看”要写出) 大河奔湍(洪涛漫流)(1分)。
附:参考译文
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往西北走三十里,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西两边都是重叠的山冈和高峻的山峰,横排着直插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流过来,到了这儿,山峰断裂,河水流出,两岸的'陡壁齐齐整整地立着。伟大的夏禹(大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大。
从东南山脚起,在岩石上凿开山壁架设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修建了一条栈道,弯弯曲曲盘山而上。(到了上面)靠黄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大约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上面建有禹庙,宫名叫“明德”,它的规模十分壮丽。到院子里拜见禹帝,恭敬地(站在那里)追思(大禹的)功德,站了很久很久。院子里种了很多青松奇树,枝叶或疏或密,相互交结成荫,树皮、树干苍老挺直,形象很坚毅的样子。
明德宫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高高地突出在黄河水流中间。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架设木材,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石峰仿佛摇动振荡。向北看,巨大的峡谷,有的山崖朱红,有的岸壁青翠,云水翻腾,雾气飞动,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向西看,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着延伸开去。向东看,大山巍峨,浮在半空。向南看,巨浪洪涛,漫漫浊流,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风浪里的帆船,或隐或现,渺渺茫茫。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观啊!
篇6: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观巴黎油画记
〔清〕薛福成①
⑴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⑵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②: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⑶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⑷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选自《庸庵文外编》)
【注】①薛福成(1838-1894):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人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他与入侵的法军浴血奋战。1890年,即光绪十六年,他受命出使英、法、意、比等四国。②遝:通“沓”,“杂遝”是指人多拥挤杂乱。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⑵盍驰往油画院()
⑶迨以手扪之()⑷而其事信而有征()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巨幅悬之四壁以勇气闻于诸侯-
B.络绎相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幻者而同于真邪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斯二者盖皆有之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⑵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20.请用四个字的短语评价第⑵段《普法交战图》的绘制效果。(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信息资料,推断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屡次,多次⑵何不⑶等到⑷确凿
18.(2分)D
19.(6分)⑴(参观者)猛然看到这些蜡像,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骤;生人;省略主语)
⑵那些折断膀臂腿脚、血流成河染红了地面、趴着仰着僵硬地倒下的士兵们,实在叫人不忍心看。(殷;偃;定语后置)
20.(2分)亦真亦幻
21.(3分)赞颂“好胜”的法国人“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殷切地希望中华民族学习这种精神,激励国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尽快挣脱帝国列强的瓜分奴役。
二
(3)选出下列翻译有误的一句[ ]
A.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我对它的塑造技艺不绝地赞叹。
B.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译: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却忘了自己是在一间画室里的人。
C.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译:原因是昭示明显的警戒,激发法国人的义愤,图谋报复啊。
D.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
译:这样说来,这油画果然是真的呢,还是幻想的呢?
(4)上文主要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第一段中描述的蜡人馆是否多余?为什么?
参考答案
(3)C
(4)全文主要描述的对象是巴黎油画。但写蜡人馆并不多余,因为写它是为了衬托出巴黎油画的无以伦比,因蜡人馆已使人“亟叹其技之奇妙”,而“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可见巴黎油画技艺之高妙。
参考译文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翻译人员说:“西方人绝妙的技艺,尤其没有超过油画的,您何不马上到油画院去,看一下《普法交战图》呢?”
《普法交战图》的展出方法是在一间又大又圆的房屋里,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面墙壁上,从屋顶上放光线进入室内。人在房屋里,放眼四望,就可以看见城堡、山冈、溪流、树林,密集地分布排列着,敌我两军的'人马纷乱拥挤:驱马奔驰的,卧倒在地的,逃跑的,追击的,开枪的,点炮的,拔大旗的,拉炮车的,连续不断。每当一颗巨大的炮弹落地,就立刻火光迸射,烟火弥漫;那些遭到炮击的地方,就见断壁破楼,有的熏黑了房屋,有的烧红了围墙。而士兵们折臂断腿,血流成河染红了地面,仰着趴着的死伤士兵,实在叫人不忍心看。抬头看看天空,明亮的月亮斜挂,云彩衬托着;低头看看地面,绿草就象地毯,广阔的平野一望无际。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而忘记自己是在一间屋子里似的。等到用手去摸摸它,才知道那原是墙壁、是油画,都是画出来的。
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偏要画打败仗的情景,叫人看了这样丧气?翻译人员说:“这是用来昭示明白的鉴戒,激发群众的义愤,图谋报复啊。”这样说来它的意义就很深远了。
篇7:尝试观上古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尝试观上古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①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②无不安者,功大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然用己未必是也。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而莫若修身自贤。己,可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则未用其治国治官,宜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达,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达,而用其所已达。
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③,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
(取材自《吕氏春秋·务本》,有改动)
[注] 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实:实利,包括地位、俸禄等。③反情:内省,省察自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临财物资赆则为己 赆:财物
B. 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 伐:功劳
C. 交友未笃 笃:忠厚
D. 恶能善之矣 善:认为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
②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B.①而其名无不辱者
②此所以欲荣而愈辱
C.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
②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D.①以此厚望于主
②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
理解:(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
B. 修身会计则可耻
理解:(认为)修养自身、合理地支配钱财是可耻的
C. 然用己未必是也
理解:但是任用自己的君王不一定会这样做
D. 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
理解: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首段引《诗经》的话来说明“为公”与“顾私”的联系。
B.作者认为百官应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获得显贵之位。
C.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作者认为用其治国必无患。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事君者应该有的姿态和品行。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吕氏春秋·务本》中最后一句说“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就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积累谈谈对“知本”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篇8:观月记阅读答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
(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 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篇9:观月记阅读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篇10:观舞记节选阅读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颦蹙( )( ) 端凝( ) 咿哑( ) 嗔视( )
惆怅( )( ) 静穆( ) 粲然( ) 蠕动( )
2、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________ 》。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文山观大水记》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7.观月记阅读答案
8.观舞记阅读答案
9.观月阅读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