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

2022-10-26 08:49: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

篇1: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话语 修辞 关联

论文摘要: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①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研究,是一种具有很强解释力的交际与认知模式。“关联理论首先把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归属为认知活动,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cognitiveenvironment)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是否成功,就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manifest)和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②sperber和wilson将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1991:381)他们认为,当且仅当一个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时,这个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1986:122),并提出了最佳关联设想(presumptionofoptimalrelevance)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ofoptimalrelevance):

(1)发话者意欲向听话人显映的假设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使听话人值得努力去处理该明示的刺激信号(ostensivestimulus)。

(2)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假设集{i}时所能运用的最大关联的信号。

(3)任何一个明示交际行为,必须保证自身的最大关联。(1986:158)

在关联理论中,sperber和wilson结合语码模式和推理模式,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i}(1986:63),只有说话人说出的话具有“明示性”,听话人的推理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意义。例如:

甲:你怕吃辣菜吗?

乙:我是四川人。

上例中,乙明示的话语为甲提供了一个推理的认知语境,使甲获得了“四川人”这个语境信息。甲再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确认“四川人喜欢吃辣菜”这一语境假设,于是甲分析出乙的暗含前提(impliedpresupposition)是:四川人喜欢吃辣菜,乙是个四川人。再由此推断出自己的暗含意图(impliedintention),最终获得“乙喜欢吃辣菜”这个语境效果。然而现实的话语交际,并不总是处于最佳关联的状态,关联障碍与偏向关联的情况也很常见。

二、关联障碍的形成缘由

在话语交际中,明示性信息在关联推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明示性信息缺乏、不足或偏误往往导致交际双方不能形成有效映现、产生关联障碍致使关联推理失败,它的形成有诸多类型、因素。

1、色彩义选择失误形成的明示性不足

一人去找矿长办事,怕矿长家的狗咬他,一进门就给狗扔了一块面包,狗没吃。又扔了一块骨头,狗又没吃。他笑着说:“矿长家的狗真廉洁。”正好矿长出来听到,问:“难道我不廉洁吗?”来人赶快回答:“廉洁,和狗一样廉洁。”矿长大怒。(《一样廉洁》,《喜剧世界》8月下半月)

上例“矿长家的狗真廉洁”中的“狗”属褒义,也是临时的色彩义。而在矿长追问下,那人在情急之中发出“矿长和狗一样廉洁”的明示信息,此中“狗”具有的临时褒义色彩未能在推理方厂长那里产生有效映现,却产生“狗”贬义的固定色彩义与矿长作比的映现。色彩义的选择失误造成了关联障碍。

2、文化层次差异形成的明示性不足

茶庄老板说:“西洋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有二伯问:“什么叫之母哇?”茶庄老板说:“之母就是他妈,就是成功他妈。”(萧红《呼兰河传》)

因为文化水平低,有二伯不能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思,发话者与受话者双方的有效映现未能形成,故有二伯错误地将其关联成“之母”。文化层次的差异造成了明示性信息的关联障碍。

3、语境信息不足形成的明示性不足

王斯阳:我现在要变成一颗炸弹!

黄傅雯:炸弹?什么炸弹?

王斯阳:感情的炸弹,要炸开你世俗的外衣,让你的感情尽情奔流。

(《月光》,《剧本》第6期)

王斯阳说出“我现在要变成一颗炸弹”时,未向黄傅雯发出足够的明示信息,直至说出“感情的炸弹”时,黄傅雯才理解了话语,形成了有效映现。此例是听话人因缺乏语境信息而未能理解比喻义所形成的关联推理失败。

4、年龄差异形成的明示性不足

小侄女望着姑姑的脸说:“姑姑,你的脸好像水蜜桃哟!”姑姑高兴地抱着她左亲右亲,并问:“是怎么像的”小侄女回答:“上面都有细细的毛。”(《喜剧世界》20第8期)

姑姑从成人用喻的角度出发,错误地将“你的脸好像水蜜桃哟”关联成了“脸像水蜜桃一样鲜润”,以为小侄女在称赞她。此例由于小侄女未说出明示性信息:姑姑的脸和水蜜桃上都有细细的毛,姑姑和小侄女关联了不同的相似点,而这种关联障碍是由于年龄层次的差异所引起的,明示性信息不足造成言语交际中关联推理的障碍。

三、修辞关联的生成方式

在一些具有修辞效果的言语现象中,话语双方并未一味追求最佳关联,而是对最佳关联进行背离、偏离,产生了极佳的修辞效果。本文称此种关联为修辞关联。修辞关联是一种积极关联,究其关联方式,有如下一些:

1、增大关联推理难度

红卫兵:什么成分?

齐来福:贫农。

红卫兵:(问吴秋香)什么成分?

齐来福:(代答)也是贫农,三代都是贫农。

红卫兵:都是贫农,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那就要团结,不要分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回家好好过日子吧。

(电视剧《雪野》)

“关联原则是对明示推理交际的总概括。关联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具有最佳关联性。也就是说,言语交际中不同的环境下说话人会尽可能做到关联。”③关联性=语境效果/推理努力。推理努力越少,语境效果就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反之,推理努力越多,语境效果就越差,关联性就越弱。在上例中,“都是贫农,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那就要团结,不要分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回家好好过日子吧”是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场合说的话、写的文章,而红卫兵却断章取义地用来到处乱套,明示性信息杂乱。通过输出杂乱信息,增大了推理努力的难度,使语境效果变差,致使很难生成最佳语义关联。但正因为如此,话语产生了幽默、嘲谑的修辞效果。这是一种放弃最佳语义关联、生成最佳修辞效果的关联。

上午十点钟军官们来了,其中的一个问卓娅:“你告诉我,斯大林在什么地方?”“斯大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卓娅回答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例中卓娅的回答“斯大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利用了模糊词语,将军官的推理努力尽量增大,从而使语境效果变差,形成了逆最佳语义关联的最小语义关联。如果说上例是无意为之的增大推理难度,此例则是有意增大推理难度,以期追求雄辩的修辞效果。

2、单向、定向的最佳语义关联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不仅仅限于客观环境等非语言语境、话语本身等语言语境,而且,语境不是言语交际中双方事先知道的固定因素。为此,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一个更为动态的语境观,将语境视为一个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建构体(psychologicalconstruct),是听话人有关世界的假设子集,也就是说语境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④例中,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连续问了三个问题:问对待不讲信义的朋友该怎么办,对待不能管理国家的长官怎么办,最后一问是对待不能治理国家的国君怎么办。孟子的目的并非向齐宣王讨教答案,前两问是为第三问作铺垫的。在整个对话中,由于孟子事先设立了预期的关联,使得“王顾左右而言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对孟子而言,与关联理论强调的动态语境有所不同,对话语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静态语境,话语生成的是一种最佳语义关联。而对齐宣王而言,则落入了孟子设下的陷阱,最后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虽说是动态语义关联,却不是最佳语义关联。可见,这种最佳语义关联是单向的,且话语发展的方向也是由一方事先设定的。此例从孟子的角度看属于单向、定向的.最佳语义关联。话语关联的结果是产生了雄辩的修辞效果。

3、关联不同的语义亮点

甲:这部电影听说很好看,你觉得好在哪儿啊。

乙:好上厕所。

上例中的两个好,一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一为“容易,便于”的意思。甲乙双方彼此关联,亮点各异,故没有形成有效映现而最终形成最佳语义关联,但却使一个词的两种意思先后出现,从而产生了新颖、别致的修辞效果。

4、逆反的语义关联

甲:我再考你一个:李字去了木。

乙:这个字念“子”啊!

甲:不对了,念“一”。

乙:怎么念“一”呀?这个李字不是一个木字底下一个子字吗?你把那个木字去了,不就念“子”吗?

甲:念“一”。我说李字去了木,是去了那个“了”和上面那个“木”,可不就剩了一道了吗?

(侯宝林:相声《猜字》)

上例中,题目有两种答案,因此关联本身就具有多向性。甲始终处于有利的位置,而乙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甲、乙处于一种对立的矛盾关联之中,始终不能形成有效映现、最佳语义关联。且对甲而言,语境是静态的、事先设定的,关联也是定向的,即逆对方的语义关联而动。甲在追求打破乙最佳语义关联努力的过程中形成了雄辩的最佳修辞效果。

5、利用百科知识的偏向关联

第一个男子(骄傲地):我的妻子是天使!

第二个男子:你真幸运,我妻子还活着呢。

(《幸运天使》,《喜剧世界》年第5期)

第一个男子骄傲地将自己的妻子比作天使,明示性信息不可谓不强。但第二个男子为了挫挫第一个男子的傲气,偏偏不从相似义“美丽”作关联推导,而从百科知识“天使不在人世间”中,推导出“你妻子已死,不在人世”的隐含意义。表面上是对第一个男子表示了羡慕之情,实际上对第一个男子进行了艺术的戏谑嘲讽。本例幽默的修辞效果源自对语境要素中百科知识的调用、推导。

6、明示信息引导关联失误

昨天在大街上,一位漂亮姑娘素不相识,却主动和我说话。一位朋友问:“老弟可真走运!她说什么了?”“她说……”“说呀!别不好意思,你我又不是外人,我还可以当参谋呢!”“她说:同志,随地吐痰,罚款五角!”

(郭长信:《别不好意思》,《讽刺与幽默》1985年7月5日)

上例明示性信息“她说……”造成话语双方未能形成最佳关联,而这种关联偏向、失误是由发话人有意造成的,产生了幽默的修辞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言语交际有遵循关联理论最佳关联原则的一面,此时,双方互相协调,努力增大明示性,以取得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但话语如果缺乏明示性,往往会造成交际双方不能互相显映,形成关联障碍,这是基于说话者与听话人利益一致,追求最佳语义关联而作的分析。实际上,在言语交际中,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发话者往往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者听话人识别、理解了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交际双方已实际形成了有效映现,受话者却故意不往说话人明示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推理,违反最佳语义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一种“最佳修辞效果关联”,这种现象可称作为修辞关联,它是交际双方利益不一致的言语交际结果,以关联理论来衡量,似乎缺乏规范性,但却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现象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①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oxford:basilblackwell,1986.

②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月第1版。

③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第22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6月第二版。

④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第23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6月第二版。

篇2:关联理论与广告修辞话语的解读

关联理论与广告修辞话语的解读

根据关联理论,理解广告话语的过程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是广告受众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过程,该过程也是受众根据各种语境假设(旧信息)推导广告话语(新信息)的'含义,从而解读广告主所要传递的信息(交际意图)的过程.

作 者:王伟民 Wang Wei-wen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H05 关键词:语境   语境效果   明示推理   最佳关联   广告  

篇3:话语的关联研究

话语的关联研究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作 者:张鹏华 潘一  作者单位:张鹏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潘一(西安交通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刊 名:疯狂英语(教师版) 英文刊名:CRAZY ENGLISH TEACHERS 年,卷(期): “”(6)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话语   语境假设   明示推理   最佳关联  

篇4:关联与翻译

本文基于Dan Sperbc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试图为关联翻译模式的建立作些探讨,提出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综合推理模式,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关键性元素--关联性体现层次的对应和关联度的对应.

作 者:李寅 罗选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4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H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度

篇5:关联与翻译

摘 要:关联理论使得广告在翻译时借助于不同文化的某种共性,迎合了不同受众人群的口味,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文章首先对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分别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广告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表现关联理论的实际表达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广告;翻译

在广告传播借助的各种手段中,语言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使得广告这种交际行为变得更有认知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进行以下的论述。

一、关联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是由Sperber在1986年提出的,是在Grice这一会话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包括以下两项规则:①在同等的条件下,获取语境效果越好,相应的关联性越大。②在同等的条件下,处理话语付出努力越少,相应的关联性越大。由此可见,通过最小努力付出而收获最大语境效果就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程度的关联。

二、广告翻译

广告翻译事实上就是一种对广告自身功能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语言、消费观念、地域文化、审美价值等不同条件的影响,从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仅仅通过对原有广告语的直接翻译和简单转码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和预想中的结果相反。因此,要想通过广告翻译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要做到为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中的观众提供简单的商品信息,另一方面还要能够在正确解读原广告词含义的基础上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有效关联。

三、关联理论和广告功能

对于商业广告的受众对象来讲,主要是一些潜在的消费人群,商家推出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路,进而谋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任何过程和手段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落实和进行的。广告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既是广告自身功能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告获取成功的重要心理依据。对于任何一则广告来讲,其服务目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通过一切可能的形式来向任何一个潜在消费者进行诉求,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对于产品的兴趣,勾起他们的购买欲望,以便于最终能够付诸实践买下产品。

借助于关联理论来看待交际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属于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既包括语言的交际,也包括非语言的交际,其中前者是其主要的交际形式。关联理论中提到,交际行为事实上就是一种由明示到推理的认知过程,广告借助于这一理论的具体表现就是:广告首先进行广告语的具体明示,广告公司希望潜在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广告的具体实际内容来推理出广告可能要表现的交际意图。因此,广告公司在撰写广告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于产品能够提升兴趣,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并能够真正采取行动来购买宣传的产品。以上提到的四个过程也就是一则成功广告所应当具备的主要因素和功能。美国的相关著作将其将称为AIDA,它很好地总结了观众在接受一则广告时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其中,最后一个A就是action,这是整个过程的重点,也就是商家和广告商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第一个A是指attention,这是整个过程的起点,同时也是促使消费者形成固定心理过程的主要突破口,所以需要商家和广告上能够最先引起重视。

四、翻译策略

借助于关联理论进行广告翻译应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侧重性,本文以钻石牌手表的广告翻译为例:原文的广告词是: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经过翻译后对应的汉语广告词就是:出手不凡钻石表。对这一广告语进行分析,在欧美人的心目中,时间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地位不亚于金钱,也就是英国俗语中的时间就是金钱。广告词的后半句本身就是英语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句话就强调了时间的重要价值,这和欧美人本身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这条英文广告就是一条相当成功的例子。而通过翻译后对比发现,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两者之间除了广告的主体是钻石手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利用AIDA来判断广告的译文时,可以发现翻译后的广告词同样迎合了中国人的品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其中,出手不凡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出消费者出手阔绰,高贵而富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消费者的卓尔不凡。由此可见,无论是英文广告还是中文广告都密切地联系了各自的文化,并且有效地吸引了消费群体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了购买的冲动。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来实现有关联的广告翻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不仅实现了翻译功能上的对等,同时对于激发翻译者本身的创造性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莹.关联-顺应视角下的广告标语翻译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xx(05).

[2]施多东.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广告语的翻译策略[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5).

篇6:关联与翻译

关联理论下歇后语的日语翻译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dash;―白费蜡、大姑娘上轿――明里哭暗里笑等等。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含韵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骆驼祥子》中的很多歇后语都起到了这种作用,在写虎妞到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这句歇后语恰当地表达了虎妞对祥子不露脸的不满和怨恨,调侃的口吻使得语言幽默风趣,同时有助读者更为清晰地理解老舍笔下的那个社会,更为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剧命运。

正是由于歇后语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中,有些文化需要译出,否则会导致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另外一些文化则无需翻译,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充分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源语意图。如何有效地处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译,就要求译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并恰当表现,以较好地达到翻译目的。汉日两门语言虽其相似性较多,但词汇、语音和句法等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也给歇后语的日语翻译带来不小影响。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就是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以最佳关联为指导,对语境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找到最佳关联,创造出合适的语境效果,从而使目标语读者达到最大关联和最好的阅读效果。

三、实例分析

歇后语翻译重在准确传达其作者的意图以实现其交际功能并恰当译出其风格,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歇后语翻译能从根本上抓住其翻译的本质,本文拟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立间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译著《骆驼祥子》中先后出现的'几句歇后语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歇后语日译策略及其语用效果。

1.“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

B:「いい荬胜猡螭坤汀!肉包子’(肉まん)を犬にぶっつけたように、まるでってこないじゃないかね」声の调子は非常に高く、日顷车场で车夫らとわめき合うときと浃铯辘胜ったが…(中山高志,P129)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意为得到好处后有去无回,此处为虎妞责备祥子尝到甜头后就消失之意。立间详介只翻译了后半部分的有去无回,目的语读者难以体会尝到甜头这层含义,而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将原文意思准确翻译出来,让目的语读者直接感知源语语言特色并完成从源语作者到目的语读者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实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最佳关联。

2.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A:急场の金に困っている人があればこそ、こちらも贷してやるのであって、周瑜が黄盖を打掷したようなもの(苦肉の策。『三国志』の故事)、武士は相身互いじゃないか、と。(立间祥介,P119)

B:大急ぎに金がいる人があり、また贷してやろうという人があれば、周瑜が黄盖を打って大 芝居をやったのと同じことで、渡りに船じゃないか。(中山高志,P116)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出自《三国演义》,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日本读者很难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此歇后语的真正含义。立间详介和中山高志都将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直译了出来,而对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立间详介意译为「武士は相身互い」,同时为了不造成文化丧失,又采用文内加注的方式进行了信息弥补,如此一来目的语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便可了解周瑜打黄盖这一典故的文化内涵;而中山高志则套用了日语固有惯用语「渡りに船」,用日本原有文化形象直接替代源语中难以理解的特有文化,目的语读者的潜在语境得到激发,把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也能得到与源语作者意图相等同的语境效果,但却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如该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等等。

3.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正直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

A:祥子がなにも言わないので、高马は皮肉のひとつも言ってやろうかと思ったが、一途な彼の性格を思うと、それもかわいそうに思った。「伟いよ、あんたは。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のも、またいいだろうさ。」(立间祥介,P124)

B:祥子がてこでこも动かないのを见て、高马は本荬扦沥绀盲趣らかってみってやろうと思ったが、彼の真正直さを考えてこれもすまぬことだと思い直した。「お前は本当にえらいよ。石部金吉式も结构だ。」(中山高志,P121)

“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意指人的性格直率、没有城府。立间祥介将“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翻译为「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采用意译方式,虽然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却也丧失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语言风格。中山高志将原文译为「石部金吉式」,石部金吉式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性格直来直去、不会灵活变通。这无论从涵义还是语言形式都与原文较为贴切,可视为实现了最佳关联。

4.“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A:そうすりゃ、相手はだれだってことになるけどあたしは知らぬ存ぜぬでおしとおす。(立间祥介,P139)

B:爷さんきっと根掘り叶掘り闻き出そうとするに决まっている。あたしは徐庶が曹操の所に连れてこられたときのように一言も言わない。(中山高志,P135)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中出场的徐庶是蜀国刘备的参谋。因其母亲被魏国曹操所挟持做了人质,他入了曹营,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没为曹操献过计策。立间祥介使用意译法,略过谜面,只翻译了歇后语后面的谜底部分。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法,按原样翻译并在译文后面对该历史故事做了加注说明,这样不仅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同时还保存了原文特有的文化及语言风格特征。

综上不难发现,在将汉语歇后语翻译成日语时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很好地突出其语用效果。但由于不同语言本身风格不同,即便是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存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影响渗透关系,在翻译中“得其意忘其形”也在所难免。歇后语本身的独特形式很难得以保留,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像在汉语中那样只讲上半句,下半句无需说明。故歇后语的日译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它本身的特点以及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视域的把握,对那些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可采取直译,让目的语读者接受一定异域文化以利于文化传输;对于目的语读者较难理解的歇后语,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套译,方便读者理解,但须注意文化缺失的恰当弥补。总之翻译时虽无固定标准或模式可套,但尽量做到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也适当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必要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缺损弥补即可。

篇7:关联理论与话语生成模式

关联理论与话语生成模式

本文拟以说话者为出发点,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信息概念以及语境知识方面逐一分析关联理论在说话者话语生成过程中的应用.

作 者:徐先乔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 “”(10) 分类号:H0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话语生成   话语理解  

篇8:谈紫砂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论文

谈紫砂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论文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一门艺术的发展史总与社会生活背后的文化息息相关。紫砂作为民间艺术亦如是,从它的诞生、发展到繁荣,历朝历代的紫砂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紫砂艺术也影响着时代社会文化潮流。

关键词:紫砂艺术;社会文化;思莲壶

谈及紫砂艺术与时代社会文化的关联,可以追溯到它的诞生。宜兴地区的陶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宜兴紫砂艺术作为陶文化的一种,诞生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的诞生与当时社会中茶文化的兴盛密不可分。

一、紫砂艺术诞生与时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茶文化源远流长,贯穿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史,它与佛教禅文化有一定的.联系。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禅文化兴起。茶文化的特点与禅文化相近,禅文化促使了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资料显示,唐人的饮茶习惯正源于佛教寺庙,当时佛教寺庙周围种茶并不鲜见,而后饮茶文化从寺庙走向民间,引导了整个社会文化。饮茶文化发展促进了茶具的繁荣,宜兴地区的紫砂茶具同样因此而生。宜兴紫砂因地制宜,想来最初制陶人用紫砂做茶具或许并不知道它的宜茶特性。最初的饮茶文化是煮茶形式,因此紫砂陶最初被做成了紫瓯的模样,它的功用就是煮茶。紫砂艺术的诞生,可追溯到最初的紫瓯。在紫砂成茶具之初,它与当时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再深入探究,可以说它的诞生与佛教禅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紫砂艺术发展与时代社会文化的关系

因茶文化而生的紫砂艺术,它最初的紫瓯形式满足了当时人们煮茶的需求。茶文化发展到宋代,由士人阶层走向民间,社会文化中开始盛行斗茶的生活习俗。北宋年间我国陶瓷文化正值繁荣时期,宜兴地区的紫砂陶也适时登上了陶文化的社会舞台。紫砂艺术诞生后,随着时代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展。到明代中叶,紫砂艺术又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宜兴地区的紫砂陶同样繁荣起来。明代人推崇茶文化,尤其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流行追求茶文化的生活方式,而茶文化的文化素养与儒雅的文化特征,使明代人爱茶且爱泡茶。随着明代社会文化的转变,饮茶风尚也发生变化,从之前的煮茶转变成了沏泡茶。饮茶形式的转变,势必影响与之相生的茶具文化,而紫砂陶艺趁此良机登堂入室,紫砂壶逐渐进入明代文化的视野。紫砂陶艺也随之从最初的紫瓯、大壶,转变成与沏泡茶相应的小雅巧妙之器。明代文化与茶文化、紫砂艺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促使紫砂艺术逐渐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诗词、铭文、雕塑等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形式被士大夫融入紫砂艺术,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陈曼生与他的曼生壶,他开创了一个紫砂文人壶的时代潮流,并影响至今。

三、《思莲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紫砂艺术长期发展,扎根于每一时代的社会文化,既要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应紧密联系文化生活的时代潮流。在《思莲壶》(图1)创作之初,笔者考虑到紫砂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因此选取了具有鲜明佛教文化特征的莲花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简洁的形体与装饰也符合佛教清静无为的追求。壶盖上简单的如意花纹边饰,延续了人们追求吉祥如意的传统。富有气度与韵味的挺括壶身,刚正之气扑面而来。所有的造型与装饰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追求,而这种艺术的精神追求与时下的社会文化关联甚深。莲花代表高洁,象征佛教清修己身。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莲花之“莲”又与廉洁之“廉”谐音,两者可谓天作之合,思莲即思廉,以茶文化修心,以紫砂内涵明性,与佛家禅文化交融,常修己身,是每一个时代人所应抱有的精神文化追求。

结语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土壤。紫砂虽然只是民间艺术,可谓小众,但它的发展从古至今,与每一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社会文化的融入,也是攫取的一景,透过一隅的紫砂艺术,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缩影。紫砂艺术的文化意义正在于此,过去是,现在与将来的紫砂艺术的发展同样是,社会文化一直影响着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现代紫砂人当谨记此。

篇9: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 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认知语境

篇10:关联理论与隐含

关联理论与隐含

主要分析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俄语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该理论对隐含研究的意义.

作 者:张叶红 徐颖 Zhang Yehong Xu Ying  作者单位:张叶红,Zhang Yehong(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徐颖,Xu Ying(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1(1) 分类号:H030 关键词:隐舍   关联理论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相关文章:

1.话语的关联研究

2.关联词语

3.关联理论与言语幽默

4.关联词语造句

5.关联词语填空

6.关联词语练习

7.小学关联词语

8.小学常用关联词语

9.所有的关联词语

10.什么是关联词语

下载word文档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