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同步练习
“权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观潮》同步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观潮》同步练习,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观潮》同步练习
《观潮》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吞天沃日( ) 如履平地( ) 一舸无迹( )
鲸波万仞( ) 珠翠罗绮( ) 艨艟数百( )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浙江之潮________ 2、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3、以此夸能________ 4、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略不相睹________ 2、弄旗、标枪________
3、吴儿善泅________ 4、披发文身________
5、溯迎而上________ 6、鲸波万仞________
7、僦赁看幕________ 8、席地不容________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舍五阵之势,.并有乘骑秀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概括两段内容。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4、最后一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六、课文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wò lǚ gě rèn qǐ měng chǒng
二、1、助词,的 2、代海潮 3、介词,凭 4、介词,在
三、1、一点也不 2、举枪 3、擅长游泳 4、身上画着文彩
5、逆流迎着潮水 6、形容浪头极高 7、租用 8、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四、1、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
2、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
3、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
4、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1、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2、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3、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六、1、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以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 “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篇2:《观潮》课文同步练习
《观潮》课文同步练习
一、我能写出下面的词语
héng guàn
yī jiù
huī fù
qí guān
二、我会用多音字组词
lǒng méng() bò( )
笼: 蒙: mēng() 薄: bó( )
lóng() měng() báo( )
三、比一比,组词语
提( )
堤( ) 屹( )
吃( ) 沸( )
佛( ) 灰( )
恢( )
四、我会填
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五、写好钢笔字
B级重点难点过关
一、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3分)
人声鼎( )水天想( )人( )人( )
山( )地( )( )天卷地风( )浪吼
二、我能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人非常多。()
2、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3、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4、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
三、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__,潮来之时,只
见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那
声音______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
堤下,__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
之___________,为之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乐园(阅读,完成各题)
观日落
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静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太阳已斜*着西山,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一层金光,显得分外壮观。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在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副巨大的瑰丽的绸缎。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我凝视着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
1、查查字典,解释括号里的字。(6分)
(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影无(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第三段中的比喻句,并读一读。(4分)
3、作者按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色。由于作者抓住
日落时太阳的_____________,先写太阳像___________,
再写太阳像_____________,最后写太阳____________,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10分)
附加题(10分)
编写广告语:
为了让人们都知道钱塘江大潮,请你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语。
篇3:小学课文《观潮》同步练习
小学课文《观潮》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雷霆( ) 吞天( ) 艨艟( ) 京尹( )
② 倏尔( ) 善泅( ) 万仞( ) 一舸( )
③ téng( ) 身 sù( )迎 书zhāi( ) lǚ( )行
④ fén( )烧 十fú( ) 罗qǐ( ) 僦lìn(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② 方其远出海门( )
③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④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
⑤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⑥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 )
⑦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
⑧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
⑨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
⑩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活用词类的一项是( )
A、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B、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6、填空:
① 《观潮》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人。
② 文中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写演习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吴中健儿游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tíng tūn chōng yǐn
② shū qiú rèn gě
③ 腾 溯 斋 履
④ 焚 幅 绮 赁
2、① 农历十六日 ② 当时 ③ 连接 ④ 用水淋洗 ⑤ 穷尽
⑥ 树立,举踩 ⑦ 忽然 一点 ⑧ 去,往 ⑨ 画着文彩 ⑩ 高
3、B
4、C
5、B
6、① 《武林旧事》 周密 公谨 宋 湖州
②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③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⑤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7、①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
②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③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④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8、第1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2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3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4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篇4:《观潮》教学案例及同步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如下:
⑴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
⑵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篇5: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
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时。
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设题意图: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
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
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酒泉子》原词共十首,都是对杭州名胜的回忆。它们和唐五代词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阆的自制曲。钱塘,今杭州市。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
怎么样?上面的题你会了吗?希望看了这篇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之《观潮》课后练习答案可以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篇6:《观潮》同步练习题
《观潮》同步练习题
一、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① 艨艟( )
② 倏尔( )
③ 则一舸无迹( )
④ 僦赁看幕( )
⑤ 溯迎而上( )
⑥ 珠翠罗绮溢目( )
⑦ 吴儿善泅者数百( )
⑧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二、请告诉我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加油啊!)
①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② 方其远出海门( )
③ 海涌银为郭( )
④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⑤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⑥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⑦ 天下之伟观也( )
⑧ 刚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三、来,做个小翻译(相信你,没错的!)
①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翻译:
②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翻译:
③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翻译:
四、看你能否准确地回答语段中的问题(看你的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在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分明。
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
【参考答案】
一、① méng chōng
② shū
③ ɡě
④ jiù lìn
⑤ sù
⑥ qǐ
⑦ qiú
⑧ qióng
二、① 农历每月十六 ② 当……时 ③ 外城 ④ 做动词,穷尽
⑤ 鲸鱼出没之波,指巨浪 ⑥ 水边 ⑦ 景象 ⑧ 连接着天
三、① 腾起身子,变换着各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② 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多得把道路都堵塞了。
③ 吃喝用的东西的价钱都比平时加倍的高。
四、1、① 仅如银线
②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④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①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②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④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⑤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3、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 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
4、“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观潮》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1.观潮练习设计
3.《背影》同步练习
4.同步练习答案
5.古诗同步练习
10.祁黄羊同步练习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