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观潮
“AC952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海宁观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海宁观潮,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海宁观潮
海宁潮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其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而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潮头高达10米,汹涌向前。滔天浊浪,轰响如雷,万马奔腾,惊心动魄。
观潮时间
浙江钱塘潮,以阴历8月18日为最。
地理位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其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流。
篇2:海宁观潮
海宁潮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其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而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潮头高达10米,汹涌向前。滔天浊浪,轰响如雷,万马奔腾,惊心动魄。
地理位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其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流。
篇3:海宁观潮
提起钱塘江,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举世闻名的海宁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宋·苏东坡)海宁潮,又名钱江潮,是海洋中的一种潮汐现象,自古称为“天下奇观”。
潮涌形成原因
海宁潮雄奇壮观,可涌潮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这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所形成的。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是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的潮水最大。另外,当东海潮波传至杭州湾时,因河口急骤缩小,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
篇4:海宁观潮
宋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篇5:海宁观潮
浙江钱塘潮,以阴历8月18日为最。
1、观潮的日子即使是当地预报的观潮时间也可能不准,必须提前40分钟候潮,以免错过良机。
2、观潮点:
每月的农历十五:[春:11:45(潮) 23:40(汐)][夏:11:30(潮) 23:20(汐)][秋:11:35(潮) 23:25(汐)][冬:11:10(潮) 23:05(汐)]
每月的农历十六、初一:[春:12:15(潮) 0:10(汐)][夏:11:50(潮) 23:45(汐)][秋:12:05(潮) 0:00(汐)][冬:11:45(潮) 23:35(汐)]
每月的农历十七、初二:[春:12:48(潮) 0:43(汐)][夏:12:25(潮) 0:10(汐)][秋:12:45(潮) 0:35(汐)][冬:12:15(潮) 0:05(汐)]
3、观看钱江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篇6:海宁观潮
是一个壮观无比的自然动态奇观,其和“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一起合称为“天下四绝”。当江潮从东而涌来时,似一条银线,渐渐地“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潮头高达10米,汹涌向前。滔天浊浪,轰响如雷,万马奔腾,惊心动魄。
起源
钱江观潮始于唐,盛于宋,海宁的观潮盛于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并以盐塔一线潮著称。这些年,随着围垦海涂和钱塘江流沙的`淤积,除盐官不失为第一观潮胜地外,盐官东八公里处的八堡、大缺口、龙头角一带以及盐官西十一公里的老盐仓也成为观潮热点。(涌潮时速约为25公里/时)那么驱车追潮,一潮三看,定能大饱眼福。
地理位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其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的东坡。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流。
形成原因
海宁潮雄奇壮观,可涌潮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这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所形成的。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是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的潮水最大。另外,当东海潮波传至杭州湾时,因河口急骤缩小,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
篇7:海宁观潮路线
1、海宁火车站:
T109路旅游巴士直达景区【盐官汽车站】(车程1.5小时,每班间隔15分钟);
2、海宁火车西站:
T223路公交至【众联站】后步行三分钟到马路对面转T109至景区(车程1小时,T223每班间隔1小时,T109每班间隔15分钟);
观潮时间:
1、浙江钱塘潮,以阴历8月18日为最。
2、观潮的日子即使是当地预报的观潮时间也可能不准,必须提前40分钟候潮,以免错过良机。
3、观潮点:
每月的农历十五:[春:11:45(潮) 23:40(汐)][夏:11:30(潮) 23:20(汐)][秋:11:35(潮) 23:25(汐)][冬:11:10(潮) 23:05(汐)]
每月的农历十六、初一:[春:12:15(潮) 0:10(汐)][夏:11:50(潮) 23:45(汐)][秋:12:05(潮) 0:00(汐)][冬:11:45(潮) 23:35(汐)]
每月的农历十七、初二:[春:12:48(潮) 0:43(汐)][夏:12:25(潮) 0:10(汐)][秋:12:45(潮) 0:35(汐)][冬:12:15(潮) 0:05(汐)]
4、观看钱江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潮涌形成原因
海宁潮雄奇壮观,可涌潮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这是由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和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口地形所形成的。当月球背向地球时,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大于吸引力,而使海水再次外鼓,再加上太阳的吸引力,就形成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日的大潮日,又由于潮水与河流的摩擦作用,一般最大涌潮日是推迟二至三天,所以初三、十八的潮水最大。另外,当东海潮波传至杭州湾时,因河口急骤缩小,潮波能量愈来愈大,到海宁时,就形成特有的涌潮现象。
观潮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典故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一种观点是“不过如此”。庐山烟雨浙江潮,感叹:“不过如此!”
另外一种观点是“正是如此”。认为:首句为想像、听说中之景。末句为目睹后之景。作者的追求得到了满足,没有失落,没有遣憾。禅意是,很多人终身在追寻某种东西,未追求到手时是痛苦,追求到手后是厌倦、无聊,觉得“不过如此”,这样一来,人生便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作空虚而沉闷的摆动。而具备了平常心,体验了生活禅,你在实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标时,在看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可是《观潮》一诗,就完全是另一种抒写,值得玩味。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变得平淡无奇了。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可以忘记了,烟雨、江潮也似有还无了。
以禅理人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等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难免的。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拂尘看净”、“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庐山烟雨、钱塘江潮淡化,淡到不过如此,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海宁观潮】相关文章:
2.海宁格语录
3.海宁一日诗歌
4.《观潮》 之一
5.观潮 教案
6.钱塘江观潮
7.观潮教案
8.观潮说课稿
9.观潮翻译
10.《观潮》改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