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
“言笑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
《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
《蜀道难》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篇2:《蜀道难》同步练习
《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蜀道难》,属古乐府诗。题目即是古乐府旧题。乐府诗是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诗。形式灵活,节奏多变化。
2.作者李白,字 ,号 ,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 ”,与李商隐合称“ ”。诗9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中。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为李白第一次至长安时。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
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4.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最后分析其特点。
(1)青泥何盘盘
(2)莲叶何田田
(3)泰山岩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枫叶荻花秋瑟瑟
(6)水何澹澹
(7)春日迟迟,桑何萋萋
(8)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6.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 ”,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 。“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8.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助词,无义。
9.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犹杜子美《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兴主”之义。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10.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呈现的画面描绘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杂言
2.太白 青莲居士 李杜 大小李(或“二李”)
3.C 4.A
5.(1)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2)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3)积石貌。
(4)漠漠:灰蒙蒙的。
(5)形容秋意,如萧瑟。
(6)水波动荡的样子。
(7)迟迟:和舒的样子。萋萋,指草木繁茂的样子。
(8)旺盛美茂的样子。
特点:皆属单音形容词重叠现象,多描摹事物状貌、情态,属AA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6.A
二、7.D 8.C 9.C 10.略
篇3: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壮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李白诗作多为浪漫主义之作,善于运用夸张、想像,而本诗将其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更是令人称绝。
答案: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衬托蜀道的高大险峻。(联系上下文即知)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所以诗人必然会产生担忧之情。
答案: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心情,诗人警告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踞险作乱,残害人民。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映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摹写神情、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二、语言运用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令人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6.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律诗体式定型完成。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选C。C.均为介词,比。A.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名词,生成、出现;B.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名词,疾病/动词,担心、忧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峨眉颠 B.铁骑突出刀枪鸣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选D。D.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可能或能够;许可”。B.突出:古义为“突然冲出”,今义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老大:古义为“上了年纪”,今义为“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转徙于江湖间 D.血色罗裙翻酒污
解析:选D。D项为被动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侧身西望长咨嗟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选D。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名句默写。
(1)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4)《锦瑟》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颠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甲慢乙丙复丁,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这首诗音调谐美,原因之一是选用了双声叠韵字。双声,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叠韵,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
答案:两个字声母相同 幽咽 两个字韵母相同 间关
7.诗中甲乙丙丁四处,每处应填一个字,以下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挑 拢 捻 抹B.抹 拢 挑 捻
C.拢 捻 抹 挑 D.拢 抹 捻 挑
解析:选C。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已有的词语知识作答。
8.下面的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非常传神,将下列诗句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大弦嘈嘈如急雨
C.小弦切切如私语
D.幽咽泉流冰下难
E.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F.间关莺语花底滑
(1)粗重高亢( )
(2)轻柔细微( )
(3)清脆圆润,轻重错落( )
(4)宛转流利( )
(5)滞涩阻塞( )
(6)激越雄壮( )
答案:(1)B (2)C (3)A (4)F (5)D (6)E
(二)(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0.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古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2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1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下面是师生们一起议论鹿特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冠军的事,请你替老师作总结发言,字数40左右。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4.(原创)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现在,再就“何以必须悬腕”说明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哪有这样投机取巧的便宜事?
①这种运动、锻炼,是很容易的。最初会觉得手臂提起来就酸痛。写出来的笔画曲如蚯蚓,非常难看。
②将右臂提起执笔作字,是一种肌肉运动,是一种增强臂腕力量的锻炼。
③若连这一点耐心、一点勇气、一点劳力都不肯付出来,而欲将字写好。
④努力用功,顶多半年之后,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自然不觉酸,笔画也自然逐渐圆劲。
⑤从此以后,便打定了写字的基础,何乐不为?
⑥但,酸痛不会太厉害,必须忍耐。难看就不要给人家看。
A.⑥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⑥④⑤③
C.①②⑥③④⑤ D.②①④⑤⑥③
解析:选B。①中的“这种运动”与②“是一种肌肉运动”相呼应,①排在②后;⑥中“但”是就①的转折,故应紧接着①;④讲的是“努力之后”的改变,应放在⑥后;而③与横线后的文字衔接最为密切。
篇4: Unit13教案及同步练习
Unit13教案及同步练习
教学目标
1. To talk about where people are from .
2. To talk about countries , cities , and languages .
3. To 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geography in English .
4.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
教学内容
A. 主要句型: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 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2. She is from Mexico. 她来自墨西哥。
3. Where does she live ? 她住在什么地方?
4. She lives in Mexico City . 她住在墨西哥城。
5.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 她讲什么语言?
6. She speaks English and Spanish . 她讲英语和西班牙语。
7. Does she speak French ? 她讲法语吗?
B. 主要词汇:
Countries :
Brazil , South Korea , Japan , The United States , Canada , Australia , Mexico , Argentina , China , The United Kingdom , France , Germany , New Zealand
Languages : Chinese , Japanese , German , French , English , Spanish , Portuguese , Korean
Other words : pal , pen pal , south , country , New York , Rio de Janeiro , Tokyo , live , language , easy , step , beginner , advanced , conversational , introduce , written , world , Ottawa , place , physics , enjoy , frequency , nationality , dislike
难点解析
1. To ask about where people are from.
询问人们来自哪里。
a. be from “来自”
(1)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 “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2)Mary and Tony a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
“Mary 和Tony来自美国。”
(3)I’m / I am from China . “我来自中国。”
b. come from “来自”
(1)Where do you come from ? “你来自什么地方?”
(2)Where does your pen pal come from ? “你的'笔友来自哪里?”
(3)My pen pal comes from Korea . “我的笔友是韩国人。”
(4)They come from Russia . “他们来自俄罗斯。”
2. To ask about what languages people speak .
询问人们讲什么语言。
(1)What language do you speak ? 你讲什么语言?
(2)I speak Chinese . 我讲汉语。
(3)What language does your pen pal speak ?
你的笔友讲什么语言?
(4)He speaks Japanese and a little English .
他讲日语,也讲一点英语。
注意:“说”某种语言,要用“speak”. 不能用其他的动词。
3. To ask about where people live .
询问人们居住地。
(1)Where do you live ? 你住在哪里?
I live in Beijing . 我住在北京。
(2)Where does your pen friend live ? 你的笔友住在什么地方?
She lives in Washington . 她住在华盛顿。
注意:表示在某个城市,介词用“in”
如:in New York in Tokyo in Mexico City
4. 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 and playing sports .
like“喜欢”,后多跟动词ing形式。
如: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
My father likes watching TV.
Boys like playing balls.
5. Can you write to me soon ? 你可以快些给我写信吗?
write to sb . “给某人写信”
I write to my pen pal twice (两次)a month .
我每月给我的笔友写两次信。
Sometimes I write to my parents .
6. To get to know some countries , their capitals and languages .
Country | Capital | Language |
China | Beijing | Chinese |
Korea | Seoul | Korean |
Japan | Tokyo | Japanese |
Mexico | Mexico City | Spanish |
U.S.A. | Washington | English |
Brazil | Rio de Janeiro | Portuguese |
France | Paris | French |
Germany | Berlin | German |
7. I enjoy physics class at school .
enjoy “非常喜欢”,指可以从中得到乐趣。
e.g. I enjoy 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 .
听古典音乐是种享受。
He enjoys his meals . 他非常满意饭菜。
同步练习
Ⅰ.翻译词组
1.给……写信____________ 2.讲英语____________
3.从……来____________ 4.非常喜欢____________
5.教英语____________ 6.在星期三____________
7.玩游戏____________ 8.从……到……____________
9.谈论某事____________ 10.一个笔友____________
Ⅱ.选择填空
1.____________Mary from?
A.What's B.Where C.Where's
2.____________you speak English or Spanish?
A.Do B.Are C.How
3.I am from China.What ____________ you?
A.like B.about C.of
4.—Is he from America?
—____________.
A.Yes,he does B.No,he doesn't C.Yes,he is
5.Does he ____________ any brothers or sisters?
A.has B.have C.to have
6.They go to school ____________ Monday ____________ Friday.
A.to;to B.to;from C.from;to
7.His father is ____________ English teacher.
A.a B.an C./
8.Where is Tokyo?It's ____________ Japan.
A.in B.on C.from
9.Is she your friend ____________ your pen pal?
A.and B.or C.but
10.Do the students play games ____________ Monday and Thursday?
A.in B.from C.on
Ⅲ.句型转换
1.Simon is from Canada.(对划线部分提问)
2.I have a pen pal in Japan.(对划线部分提问)
3.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 with my friends.(对划线部分提问)
4.Jim speaks English.(对划线部分提问)
5.She wants to join the music club.(对划线部分提问)
Ⅳ.汉译英
1.我喜欢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打篮球。
I like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with my ____________.
2.他从加拿大来,他讲英语。
He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Canada.He ____________ English.
3.我在周末帮妈妈洗衣服。
I help my ____________ wash clothe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我姐姐不喜欢物理,它太难了。
My sister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physics.It's ____________.
5.你有兄弟姐妹吗?
Do you have ____________ or ____________?
6.我的生日在十一月。
My ____________ is in ____________.
7.你的笔友住在哪里?
Where ____________ your pen pal ____________?
Ⅴ.阅读理解
Tom and Jim are brothers.They are from Australia.Tom is 14 years old and Jim is 13 years old.
They speak English and French.Now they are in China.Their family is in China.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ir family.They are their parents,their sister and them.Their mother is a teacher.Their father is a doctor.Their sister is very young.She doesn't go to school.She goes to a kindergarten(幼儿园).They say China is a very interesting place.They like China.
1.Tom is from ____________.
A.America B.Canada C.Australia
2.They speak ____________.
A.Chinese B.English C.Spanish
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om's family?____________
A.3. B.4. C.5.
4.What's Jim's father?He's a ____________.
A.doctor B.teacher C.writer
5.Why do they like China?
A.Because they think Chinese food is nice.
B.Because they think China is an interesting place.
C.Because they like Chinese people.
参考答案
Unit 13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Ⅰ.1.write to sb. 2.speak English 3.be from 4.like very much 5.teach English 6.On Wednesday 7.play games 8.from…to… 9.talk about sth. 10.a pen pal
Ⅱ.1~5 CABCB 6~10 CBABC
Ⅲ.1.Where is Simon from?
2.Who has a pen pal in Japan?
3.What do you like doing with your friends?
4.What does Jim speak?
5.What does she want to do?
Ⅳ.1.playing basketball,friends
2.is from,speaks
3.mother,on,weekends
4.doesn't like,difficult 5.brothers,sisters 6.birthday,November 7.does,live
Ⅴ.1~5 CBCAB
篇5:《蜀道难》解读及同步练习题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蜀道难》,属古乐府诗。题目即是古乐府旧题。乐府诗是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诗。形式灵活,节奏多变化。
2.作者李白,字,号,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与李商隐合称。诗9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中。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为李白第一次至长安时。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
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4.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最后分析其特点。
(1)青泥何盘盘
(2)莲叶何田田
(3)泰山岩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枫叶荻花秋瑟瑟
(6)水何澹澹
(7)春日迟迟,桑何萋萋
(8)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6.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 ,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 。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篇6:高中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高中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理解性默写】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语段阅读】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A使动 B距离 C使动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解析:C其:代词
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C)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解析:A君:入蜀的友人 。B烘托蜀道之难。 D第二段为通过环境气氛烘托蜀道之难,D与原文不符。
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蜀道之难 之,的。
B.开国何茫然 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解析:A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B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坐:徒,空。
5.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解析: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篇7:《蜀道难》解读及同步练习题
唐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这首《蜀道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首。据唐孟棨《本事诗》、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白当初从四川来到长安,还没有什么名声,贺知章在读了他的这首《蜀道难》之后,大加赞赏,称李白为“谪仙人”,使李白从此名扬天下;唐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殷璠称它“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卷上);明代人朱谏说:“…此诗极其雄壮,而铺叙有条,起止有法,唐诗之绝唱者。”(《李诗选注》卷二)清人何裳谓:“《蜀道难》一篇,真可与河岳并垂不朽。”(《载酒园诗话》卷一)当代学者安旗也说:“《蜀道难》一诗,为李白首屈一指之名篇……”(《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上,《李太白别传》第二章)。
但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是指责严武差点杀害杜甫、房琯。范摅《云溪友议》记载,杜甫一次酒后对严武出言不逊,惹恼严武,差点儿杀害杜甫;此外,房琯也曾因小事触犯过严武,而忧愁成病。李白作《蜀道难》,是为杜甫、房琯的安危担忧。
二是讽刺章仇兼琼。章仇兼琼曾任剑南节度使,向唐玄宗举荐过杨国忠。沈括、洪迈持此说。
三是劝谏唐玄宗往四川逃亡。元人萧士赟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初闻安禄山叛乱爆发、唐玄宗向四川逃亡时所作,意在阻止唐玄宗入蜀。他认为,唐玄宗应该为了天下百姓,留守长安,再者,蜀中也并不安全(见其《分类补注李太白集》补注)。清人沈德潜赞同此说(《唐诗别裁集》卷六)。
四是一时感慨,没有特别寓意。明人胡震亨持此说(《李诗通》)。
现在的人们普遍采信当代学者詹锳的说法:抒发功名难求的抑郁之情。他的证据主要是,这首诗跟李白《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诗内容、句式多有相似之处,为同一时期的先后之作(《李白诗文系年》)。
文学史家探讨诗歌主题思想,乃是职责所系,无可厚非。但是,对一般读者而言,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上边斤斤计较。因为,诗歌常常是朦胧的,是多义的,对诗歌的解读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必拘泥于一端。所谓的主题思想,对于一首内容深刻、丰富的作品来说,未必是重要的。诗歌的主要价值在于审美,包括形象、韵味、意境等,而非思想教育。以《蜀道难》为例,作为任何唐诗选、李白诗选之类书籍皆必不可少的这一首作品,它的价值绝不仅仅限于让我们知道唐玄宗时代功名求取的`艰难。相对于这个主题思想而言,铿锵的音节、瑰丽的想象、斑斓的色彩、夸张的语言以及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所描写出来的艰难险峻的蜀道景象——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有着巨大落差、沟壑纵横的地势地形——显然更为重要。换言之,《蜀道难》主要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伟大诗篇,而不是表达思想、批判现实的教科书。在这一点上,《蜀道难》有点像司马相如的赋,因为语言的大肆铺排、渲染、夸张,它最终的效果是“劝百讽一”。司马相如本意是希望汉武帝行节俭之政的,结果却是,汉武帝读后,“飘飘然有凌云之志”。
篇8:李白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李白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蜀道难》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下面是李白蜀道难同步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喧豗( ) 扪参( ) 飞湍(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 尔来四万八千岁: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百步九折萦岩峦: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5)连峰去天不盈尺: (6)所守或匪亲:
(7)侧身西望长咨嗟: (8)以手抚膺坐长叹:
(9)使人听此凋朱颜: (10)砯崖转石万壑雷
3.反复地充满感情地朗诵,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途径。但是,朗读要注意方法。下面对这首诗的朗读,你认为处理不当的有: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重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当用抒情调读。应当读得急促高亢。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句当用质问的语气读,读得严肃,重音落在“不可攀”三字上。以下四句要抬高声调,然后用声色俱厉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须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愤怒的质问,当用升调。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其余应读得顿挫有力。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一句一顿。稍作停顿后,改用命令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第一段中,诗人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夸张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用 方法进行夸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用 进行夸张;引用神话、传说进行夸张的诗句有① 、② 、③ ; 用反衬手法进行夸张的诗句有① 、②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则是用虚拟的手法进行夸张。
5.诗第三段写剑阁,包含了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下面李白和杜甫写的两段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二)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1)两段诗都以青泥岭为描写对象,都突出其共同之点是 ,但选择的角度却不同,李诗是描写它的 ,杜诗是描写它的 。
(2)两段诗都运用了夸张描写的手法,但具体写法又有哪些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段诗都在写景中怎样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李白写的《剑阁赋》,请你读后按照要求写赏析性文字。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尽),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注释:这是作者在长安送友人王炎入蜀时作。
(1)从结构和表现技巧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本赋与《蜀道难》诗进行比较,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蜀道难》可以激起我们许多的联想,例如蜀道,这是大地上有形的路,人还要走另一条无形的路,即人生之路,蜀道难走,人生之路不难走吗?在李白的时代蜀道难走,现在的蜀道还难走吗?“天堑变通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李白的诗,那样的想象奇特,为什么现代出不了李白?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错?如此等等,你还联想到什么呢?请你把它们写下来,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读后感,好吗?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重点在对生字、难读字和易读错字加深印象,要求记准记牢。
答案:yīxūxī,fú,zhàn,náo,chán,huī,ménshēn,tuán,pīnɡ,wéi,shǔn,zījié。
2、解析:本题旨在对重要词语,特别是古今意义和用法上有区别的词语,要能准确理解。例如去、匪、坐。
答案:(1)那。(2)可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3)绕着。(4)摸。(5)去,距离;满;(6)非。(7)叹息。(8)徒、空。(9)使动用法,使……凋谢。(10)砯,象声词,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3.解析: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无论是对于加深诗歌理解还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都是大有裨益,对此务必高度重视。
答案:(2)(4)(5)(7)处理不当。(2)当用叙述调读。应当读得轻而平缓。(4)“问君”句当用劝说的语气读,读得亲切。下四句要放低声调,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5)末句不是质问,也不是询问,是反问,表感叹的语气,当用降调。(7)开头四字句,读时当两字一顿。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4.解析:通过本题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熟悉课文,理解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
答案:比较;数字;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③上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解析:此题涉及诗的寓意。解析此题,首先知道剑阁的重要,剑阁为蜀之门户;其次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如此,方可推知,李白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
答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劝告朝廷要加强蜀地要塞的防守,严防野心家发难。
6.(1)难。曲折高险。泥泞难行。(2)李诗“百步九折”用数字夸张,“扪参历井”虚拟夸张。杜诗“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用时间之长与行距之短的`对比进行夸张;第三至六句用比喻夸张,将在青泥道行走比喻为“版筑”苦劳,比喻为葬身青泥;最后想象夸张,写白马变黑,小儿变老,猿鹿陷泥而死,极写青泥岭之难行。(3)李诗“何盘盘”,“坐长叹”等直接抒情,杜诗则融情于描写之中,两诗都表示一种惊叹和无可奈何的感情。
7. (1) 解析:从结构的角度,主要是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从技巧的角度,则分析诗人怎样写景抒情以及情景怎样交融。
答案:这篇赋可分两大层,开头至“汹涌而惊雷”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写景,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第二层抒情,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写景先总写,再分别取“前”“上”“旁”等不同的方位来表现剑阁险峻。“前”句用夸张的手法从正面突出剑阁险高。“上”句从听觉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气氛;“旁”句从视觉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这两句用环境烘托的方法从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抒情写了五层意思:第一层,不等友人离去就盼友人归来。第二层,扣住上文剑阁的险,抒写对朋友安危的担忧。第三层用江水东流,白日西沉,感叹时光往而不复。第四层扣住别时景物,写离别之愁。第五层,想象别后对月相忆的情形。
(2)解析:本题是比较鉴赏,主要在于选择好比较的角度,可以从相同的方面分析,也可以从不同之点下笔。角度的选择一般应从内容、表现技巧、情感三个方面入手。
答案:《剑阁赋》和《蜀道难》都描写了剑阁的险峻,都抒发了对朋友的关切,但诗是从社会环境落笔,着力描写剑阁的凶险,意在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担忧。赋从地理环境落笔,着力描写剑阁的高危,意在为下文抒情作铺垫。在表现技巧上,诗和赋都采用了夸张,但诗主要是引用,直述,赋主要从侧面烘托。在抒情上,诗通过渲染剑阁的险,规劝朋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赋通过描写剑阁的险,是为了抒发对朋友旅途安危的关切。
8.解析: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开发智力,想象力、联想力是开发的重点,通过这样的“读—想—写”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答案:下面这篇短文是从想象力的着度写的一篇读后感,现选录如下,供参考。
读李白的《蜀道难》,如从画廊经过,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子规啼月、砯崖转石,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那阔大的意境,逼人的气势,让我们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诗人为什么把祖国山河描写得如此神采飞扬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他那非凡的想象力。
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展开想象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旅。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杰作。北宋欧阳修《太白戏圣俞》诗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李白诗也说:“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想象力是李白诗作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白的诗作,是我们民族丰富卓越的想象力的具体体现。想象力对于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同样,对个人也是如此。让我们诵读李白的诗歌,随着他汪洋恣肆、挥洒自如的文笔,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
篇9:《望岳》教案及同步练习
《望岳》教案及同步练习
[达标训练]
一、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 ) 南岳( ) 西岳( )北岳( ) 中岳( )
二、依原诗连句:
岱宗夫如何,________。 ________,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________。 ________,一览众山小。
三、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_____ 齐鲁_____ 造化_____ 阴阳_____
荡胸_____ 会当_____
夫______ 青______ 钟______ 入______
眦______ 凌______ 览______ 曾______
四、根据句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
五、最后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
附: [达标训练]参考答案
一.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二.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
三. 泰山;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天地自然;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
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应当,一定要
虚词,无实义;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聚集;收入眼里,看到
眼眶;登临,登上;俯视;通“层”
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五.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篇10:祁黄羊同步练习教案
祁黄羊同步练习教案
一、多音字组词。
兴 xīng( ) xìng( ) 解 xiè( ) jiě( )压 yā( ) yà( ) 落 luò( ) là( ) lào( )
二、照样子,写词语。
替代(“替”与“代”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晋悼公赞叹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先后推荐了 解狐和 祁午。由此可见,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 ,为 着想。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 。“出以公心”即“ ”, 。
篇11:番茄太阳同步练习教案
番茄太阳同步练习教案
一、根据情境写词语。
1.红红的fān qié 远远看去像一盏盏小灯笼。
2.弟弟最喜欢全神贯注地观察那群的mánɡ lù 蚂蚁。
3.shū cài 可提供人体需要的多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
4.同学们踊跃为灾区的孩子juān xiàn 自己的学习用品。
二、照样子用表示声音的词语填空。
例:咯咯的笑声 的雨声 的风声 的雷声 的敲门
三、我能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将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阿姨,难道你不是用双拐走路吗?
(2)这件事已过去多年,我怎能记清楚当时的'情形呢?
2.在括号李填上准确的词儿,想一想好在哪里。
(1)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个女孩儿( )着摊位。
(2)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 )着人走。
四、《“番茄太阳”》一文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写出它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就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我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五、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你觉得谁也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参考答案:
一、番茄 忙碌 蔬菜 捐献
二、滴答 呼呼 轰隆隆 咚咚
三、1.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 这件事已过去多年,我不能记清楚当时的情形。
2.守 追
四、第一次 “番茄太阳”就是指太阳,只不过加上了明明的想象。第二次“番茄太阳”,明明的笑脸在我眼中成了“太阳”,她的乐观感染着“我”。第三次“番茄太阳”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独在异乡的我感到分外温暖。
五、1.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
2.社会上所有有爱心的都可以是
【《蜀道难》参考教案及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2.蜀道难 教案
3.蜀道难教案
4.《观潮》同步练习
6.《背影》同步练习
7.同步练习答案
8.古诗同步练习
10.《桂林山水》教案及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