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2024-08-15 08:14: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终日彷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篇1: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本周教学内容:四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混合运算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是先算乘。要看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点是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本节知识主要学习的是带有乘、除混合的三步式题与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本节知识的难点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及三步式题计算的书写格式。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160+300258

分析:这道题中,有加法、乘法和除法,按照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因为除法在前),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即:160+300258

160+300258

=160+128

=160+96

=256

例2 70505-518

分析:这道题中含有二级运算乘除法,又含有一级运算减法,但这题中的乘除法运算中间被减法隔开了,那么,乘除法两步计算可以同一次脱式计算,也就是同时计算70505和518,最后算减法。

即:70505-518

70505-518

=1410-408

=1002

例3 在算式420-180512中,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使得最后一步运算是除法,并将结果计算出来。

分析:要最后一步算除法,也就是要先算减法和乘法。因此,必须把减法和乘法分别用小括号括起来。即(420-180)(512)

解: (420-180)(512)

=24060

=4

注:这里可以同时先计算两个小括号里面的

【解题技巧传经】

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题前先认真审题,先看清有哪些数目,有哪些运算符号。

(2)判断运算顺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每计算一步,未参入运算的数目及运算符号都要照写下来。

【课本难题提示】

P93~94 练习二十

8.101 8 18 1750

9.420-4203=280(棵)

10.25(14-2)=300(千克)

11.450(724)=25,450-724=432(千克)

12.2+4+1=24-1 12-6-2=126+2

2+8+3=28-3 13+24=1+32+4

【课后作业设计18】

1.先用①②③标明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出来。

320-27216+24 105+1443625

560(273+5) 2530-4806

(36+64)(64-36) 315-60158

2.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460 + 340 68 34 13 + 2 64 16

3.今年植树节,六年级植树240棵,是四年级植树棵数的3倍。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植多少棵树?

4.食堂原有825千克大米,又运来15袋大米,每袋25千克,现在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思维发散训练18】

1.100-99+98-97+96-+2-1=( )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25 3-240=10

【数学奥赛奥乐园18】

一天早晨9点钟下起了大雨,那么再经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

2.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知识要点精讲】

文字叙述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一般题中都有求和、求差、求积、求商的要求。解答这样的文字题时,就要根据相应的要求来列式计算。在列式时要正确使用小括号,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达到最后一步是求和、求差、求积、求商的要求。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理解和、差、积、商的含义,正确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也是如此。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480除以48与33的差,商是多少?

分析:要求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480,除数是48与33的差。由于要先算48与33的差,48-3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解: 480(48-33)

=48015

=32

例2 350减去50乘4的积,得多少?

分析:通过读题,可以得出:这题是求350减去积得多少。也就是求350减去积的差是多少?这里的积是指50乘4的积,要求差,就必须知道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504。

解: 350-504

=350-200

=150

例3 学校体操表演队有62名男生,58名女生,如果平均排成8队,每队有多少人?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平均排8队,每队多少人就必须知道总人数。即把62+58的和平均分成8份。这样就可以求出每队的人数。

解: (62+58)8

=1208

=15(人)

答:每队有15人。

【解题技巧传经】

解答文字题时,要通过读题、审题来确定最后求的是什么,哪部分是直接告诉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要注意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想要先求什么,用一步算式来表示,这样就能根据已知条件和先求的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课本难题提示】

P97~P99 练习二十一

1.(1)425+36=246 (2)800-1815=500 (3)625+62525=650

(4)(75+25)78=7800 (5)390(48-35)=30

3.(1)(17+18)7 (2)280+354 (3)990(2706)

6.84+843=336(人)或84(3+1)=336(人)

7.(48-12)6=6(小时)

8.160(3+1)=640(张)

11.(1)75-728=66 (2)(50-30)200=4000

12.1812-18123=1208(米)

13.1609+128=1568(米)

14.为什么第二辆车比第一辆车多运75千克,因为第二辆车比第一辆车多运38-35=3框有多少千克苹果?

75(38-35)=25(千克) 2535=875(千克)

15.3804-84=11(千克)

16.要求哪个小组用的天数少?必须知道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各用了多少天,再去比较。用33642,可以求出第一小组装订报纸的天数。

33642=8(天) 87(所以第二小组用的天数少) 3367-42=6(本)

答:第二小组用的天数少。第二小组每天多装订6本。

思考题:

(1)(3+3)(3+3)=1 (2)33+33=2

(3)33-3-3=3 (4)(33+3)3=4

【课后作业设计19】

1.先在□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2.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1)360减去360除以24的商,差是多少?

(2)150加上15乘6的积,和是多少?

(3)150加上15,再乘6,得多少?

(4)450除以15与6的差,商是多少?

3.应用题。

(1)一个粮油店运进大米75袋,每袋25千克,卖出50袋后,还剩多少千克?(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2)一个洗衣粉厂,去年上半年生产洗衣粉78万箱,比下半年少生产12万箱。去年共生产洗衣粉多少万箱?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万箱?

【思维发散训练19】

爸爸今年32岁,恰好是小明年龄的4倍,多少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

【数学奥赛乐园19】

□+□+△=33

□+△+△=30

□=( ) △=( )

(二)应用题

1.连乘应用题

【知识要点精讲】

连乘应用题以简单乘法应用题为基础的。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关键。连乘应用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解答。都要根据其中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问题。再根据求出的中间问题和第三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为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另一种解法来检验。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点是比较熟练地用一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本节知识的难点是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一种解法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学校买来6盒钢笔,每盒12支,每支8元,一共用去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分析一:由每盒12支,每支8元,可以求每盒要多少元?即812=96元,求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6个96元是多少?

解: 8126

=966

=576(元)

分析二:由6盒钢笔、每盒12支,可以先求出一共买了多少支钢笔?即126=72(支)。要求一共用了多少元?就是求72个8元是多少?

解: 8(126)

=872

=576(元)

例2 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700元,一辆摩托车的价钱是自行车的5倍。买2辆摩托车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分析一:先求一辆摩托车的价钱是多少元?即7005=3500(元)。再求买2辆摩托车的价钱是多少元?35002=7000(元)。

解: 70052

=35002

=7000(元)

分析二:先求买2辆摩托车的价钱是一辆自行车的多少倍?52=10倍。再求2辆摩托车多少元?70010=700(元)

解: 700(52)

=700100

=7000(元)

【解题技巧传经】

在解答连乘应用题时,要注意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时,要分清每一步是求的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一定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课本难题提示】

P101~P102 练习二十二

5.卖出铅笔多少支? 1076=42(支)

8.3053=450(本)

9.1633=144(人)

10.45-21+48=72(袋)

14.(57+24)3=27(人) 57+27=84(人)

思考题:

因为黄鸡比白鸡少18只,也就是白鸡比黄鸡多18只,又知道白鸡的只数是黄鸡的2倍,也就是比黄鸡多1倍。因此可得出黄鸡的只数就是18只,知道了黄鸡的只数,三种鸡一共有多少只就好求了。

18+182+(18-13)=59(只)

【课后作业设计20】

1.计算下面各题

1560(59-35)7 2538+1503

(19+26)1421 1254(85-63)3

2.列式计算

(1)338除以58与45的差,商是多少?

(2)400减去17与13的积,差是多少?

3.应用题

(1)一张课桌60元,一把椅子25元,买50套这样的桌椅共需多少元?

(2)一辆汽车每次可支10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50千克,如果这辆汽车运8次,一共可运多少千克大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3)东方红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45人,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50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

【思维发散训练20】

五个小朋友轮换在一张乒乓球桌上打乒乓球。他们打了2小时,平均每个小朋友打多少分钟?

【数学奥赛乐园20】

在下面○里填上和左边不相同的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633+1=6○3○1 4+2+1=4○2○1

12-4-2=12○4○2 14+23=1○4○2○3

2.连除应用题

【知识要点精讲】

本节知识是在掌握了两位数除法和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能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的检验方法,即把已经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点是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一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本节知识的难点是掌握连除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商店卖出了4箱果茶,每箱24瓶,共卖了288元,每瓶果茶的售价是多少元?

分析:要求每瓶果茶的售价是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已知每箱有24瓶果茶,要求每瓶多少元。需要先算出每箱多少元。

解:(1)平均每箱多少元?

2884=72(元)

(2)每瓶果茶多少元?

7224=3(元)

综合算式: 288424

=7224

=3(元)

第二种解法:已知卖了4箱果茶,每箱24瓶,要求每瓶多少元,可以先算一共卖了多少瓶果茶。

解:(1)一共卖了多少瓶果茶?

244=96(瓶)

(2)每瓶售价多少元?

28896=3(元)

综合算式: 280(244)

=280096

=3(元)

答:每瓶果茶的售价是3元。

【解题技巧传经】

解答连除应用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想能求什么问题,根据相关的条件求出中间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第三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当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检验做得对不对。

【课本难题提示】

P105~P107 练习二十三

6.712=100(箱) 7200(126)=100(箱)

10.228(34+42)=3(米)

11.2700 400 1800 500 4400 500 10800 700

12.(1)12=9600(千克) (2)960024=1200(千克)

13.(1)444=64(人) (2)6444=4(人)

14.14443=12(人)

15.645-6088=569(只)

17.可以先求出大小两辆卡车一次运多少袋,40+20=60(袋),再求几次可以运完,30060=5(次);两辆卡车各运多少袋就好求了。

解:300(40+20)=5(次)

405=200(袋)

205=100(袋)

思考题:

三条线段最多能把三解形分成7部分,四条线段最多能把三解形分成11部分。如下图。

【课后作业设计21】

1.计算下面各题

1432-324 27(96-58)57

4536-316262 5589(3418-4771)

2.应用题

(1)水果店卖出5箱鸭梨,每箱25千克,每千克3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2)水果店卖出5箱鸭梨,每箱25千克,一共卖了375元,平均每千克鸭梨是多少元?

(3)一个服装厂有2个车间,每个车间有42人,一共生产儿童上衣1680件,平均每个人做儿童上衣多少件?(用两种方法解答)

【思维发散训练21】

陶红家养鸡324只,是养鸭只数的3倍,养鸭只数是养鹅的6倍,陶红家养鹅多少只?

【数学奥赛乐园21】

找规律,在下面空白三角形中填数。

3.归一应用题

【知识要点精讲】

归一应用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常用算术法解答比较简单。归一应用题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题里一般都说明照这样计算),进行推算。推算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救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再求几个这样的数量单位是多少。课本例3就是这一种情况。二是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再求有几个这样的数量单位。课本例4就是这一种情况。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是先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也就中间问题,用除法计算,然后把它作为固定的数量,(题里一般都说明照这样计算),进行推算。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先求出中间问题再解答;也可以通过找对应关系,摘录条件问题,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典型例题示解】

例1 一辆客车3小时行了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5小时行多少千米,首先要算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按照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5小时行多少千米。即速度时间=路程

解:(1)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03=40(千米)

(2)5小时行多少千米?

405=200(千米)

综合算式:

12035

=405

=200(千米)

答:5小时行200千米。

例2 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200千米需要几小时?

分析:要求行200千米需要几小时,首先要求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即路程速度=时间,这里的速度是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要先算1203。就要打上小括号。

解: 200(1203)

=2004

=5(小时)

答:行200千米需要5小时。

【解题技巧传经】

解答归一应用题时,要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条件和问题,找出中间问题,求出单位数量,再往后进行推算。通过画线段图和摘录条件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课本难题提示】

P110~P112 练习二十四

6.360814=630(吨) 1260(3608)=28(小时)

7.6(108)=480(元) 6108=480(元)

8.176244=2(千克) 176(442)=2(千克)

10.375524=1800(千克)

11.075=300(千克)

13.2800420=35(元) 2800(204)=35(元)

15.42728=168(毫米) 42(287)=168(毫米)

16.3515+3715=1080(台) (35+37)15=1080(台)

思考题:

因为一共是16根小棍,要求移动后摆成4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正好用4根小棍,而没有两个正方形共用一根小棍作边的。所以要设法把有公用边的正方形中的`一些小棍移开就能得出答案。

【课后作业设计22】

1.判断题。

(1)一列火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

列式为:

21035 ( )

(2)新星洒店购买了40箱饮料,每箱12瓶,每瓶6元,这批饮料共用了多少元?这道题可以先求每箱多少元,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瓶。

( )

2.应用题。

(1)自行车厂一星期生产140辆自行车,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能生产多少辆自行车?(按30天计算)

(2)一个豆制品厂,用25千克黄豆做出1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做出千克豆腐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3)一个磨粉厂,8小时磨小麦112吨,照这样计算,12小时可磨多少吨?磨280吨小麦需要多少小时?

(4)一个修路队,7天修路840米,照这样放算,15天修路多少米?

【思维发散训练22】

王师傅4天生产10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月份一个月共可生产多少个零件?

【数学奥赛乐园22】

汽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可以到达。如果要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比原来多行多少千米?

4.归总应用题

【知识要点精讲】

归总应用题和归一应用题是相互联系的一组题目,它们都是解稍复杂的应用题的基础。

归总应用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成反比例关系的问题。这类题是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单位数量和数量之间成反比例的关系。而总量在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利用两个已知条件算出来,这个总量就是中间问题。再把这个先求出的总量作为已知条件,推算出结果。

【重点难点点拨】

本节知识的重难点是了解归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解答归总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总数,再根据另一个已知条件求解。

【典型例题示解】

例 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40个,6天可以加工完,如果每天加工30个,多少天可以加工完。

分析:我们根据题目告诉的条件,可以画线段图。

要想求第天加工30个,多少天加工完,必须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即工作总量。根据前两个条件每天加工40个,6天可以加工完,可以求出工作总量。406=240(个)。再根据每天加工30个,就可以求出多少天可以加工完。

解:(1)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06=240(个)

(2)多少天加工完成?

24030=8(天)

综合算式: 40630

=24030

=8(天)

答:8天可以加工完成。

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王师傅要8天加工完成,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个?该怎样解答?

(1)

(2)

综合算式:

【解题技巧传经】

解答归总应用题时,也应注重读题、审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先根据已知条件用乘法计算出总量。再把求出的总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第三个已知条件求出问题。

【课本难题提示】

P114~P115 练习二十五

3.7584=150(千克)

4.2153=10(间)

6.20520=80(元)

7.4205=16(盒)

9.452-25=65(下)

11.首先弄清每题□中所表示的是什么数,然后根据和、差、积商的关系求出□中的数。

90(723)=10 602-17=13

200+165=280 310-830=70

12.(25-5)525=4(分)

13.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搬了这批书的一半是多少?1512=180(本)。因为剩下的书正好是另一半,也就是180本,这样就很容易求出要几次才能搬完?

解:151220=9(次)

思考题:

要求运来的苹果和梨各有多少筐,必须知道每筐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已知每筐苹果重20千克,还不知道每筐梨的重量,可以根据条件求得:2054=25(千克)。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就能求出运来苹果和梨的筐数分别是50筐和40筐。

P117~P118 练习二十六

4.(1)2532=150(人) 25(32)=150(人)

(2)150(32)=25(名) 15032=25(名)

7.493=12(个)

8.(28+15)25=430(米)

9.因为这个月收入是上个月的2倍,也就是比上个月多1倍,而68402的结果就是1倍的数。然后把这个月和上个月的收入分别除以30天,就很容易求出这个月平均每天多收入多少元?

解:68402=3420(元) 684030-342030=114(元)

思考题:根据题意,一杯水和空瓶子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连瓶共重440克,因为多倒了2杯水,即(5-3)杯水,所以一杯水的重量应该是(600-400)(5-3)=80(克)。知道了一杯水的重量,就很容易求出空瓶子的重量了。

解:(600-440)(5-3)=80(克) 440803=200(克)

【课后作业设计23】

1.计算

1206184 1000-21007019

(379+485)(82-28) 12532-(209+2415)

2.应用题

(1)水果店2天卖出24箱葡萄,照这样计算72箱葡萄要几天才能卖完?

(2)五年级有160人参加卫生大扫除,其中35人打扫教室,其余的平均分成5小组打扫校园,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3)学校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如果每天吃88千克,可以吃15天,如果20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大米?

(4)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20米,20天可以修完,实际用了24天才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思维发散训练23】

三年级一班排座位时,如果每排坐5人,就有3人没位置,如果每排坐6人,就可以空出5个人的空位。三年级一班有多少学生?

【数学奥赛乐园23】

一盒粉笔,第一次拿走一半,第二次又拿走剩下的一半还多2根,最后还剩13根。这盒粉笔有多少根?

心算口算速算(四)

时间: 分 秒

6045= 36+189= 24(408)=

(260-180)5= (470+430)60= 819+2626=

1321111= 1205-1205= 825-300=

200-423= 320+754= 820-608=

390+720-800= 3278= 96170=

236236= 6000-208= 250025=

15(8+12)= 6868= 7636=

32+684= 24(43-40)= (40-37)7=

728-567= (64+36)8= (34+23)5=

64040+8= 750153=

1.45的6倍比90多( )。

2.25与40的积比2000少( )

3.16乘5再加上60得( )

4.240除以8再乘30,积是( )

5.比940少300的数是( )。

6.24与15的差,乘9得( )。

7.18与27的积除以15,商是( )。

8.1000减去30与8的积,差是( )。

9.56加上100与18的差,和是( )。

10.比65的2倍少30的数是( )。

11.粮店有80袋大米,是面粉袋数的2倍,面粉比大米少( )袋。如果每袋粮食都重25千克。粮店共有( )千克粮食。

12.小明5分钟行了250米,照这样计算他2分钟行( )米,要行400米,需要( )分钟。

13.180除以18与5的积,商是( )。

14.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40个,照这样计算,3小时加工( )个。要加工80个,需要( )小时。

15.商店运进10箱毛巾,每箱有10包,每包12条,商店运进毛巾( )条。

16.学校买4盒乒乓球,每盒5袋,每袋10个,学校一共买了( )个乒乓球。

17.发电厂用14辆汽车运煤,每辆汽车运5次,共运了420吨,平均每辆汽车运( )吨,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 )吨。

单元能力检测(四)

1.填空

(1)48+64167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要求先算加法,算式是( )。

(2)把下面每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①13211=12 ②8414=6

6012=5 68=48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3)在○里填上、或=。

283+20826○2439+24 756421○756(421)

530+204○1504-80 4824○10054

(4)把60人平均分成3队,每队再分4组,每组有( )人。

2.计算下列各题

(1)(27+38)(110-78) (2)25218+3224

(3)345(604)7 (4)(100+198018)35

3.列式计算

(1)160的4倍减去127的3倍,差是多少?

(2)300乘24与16的差,积是多少?

(3)800除以100与4的商,得多少?

(4)63加上24与5的积,和是多少?

4.应用题

(1)学校组织同学们去义务植树,四年级去了126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2)学校买4副羽毛球拍,共用去了100元,照这样计算,买10副羽毛球拍要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

(3)三年级二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一共采矿石标本252千克,年均每人采矿石多少千克?

(4)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要6小时,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几小时?

(5)一个饲料加工厂8小时加工饲料96吨,照这样计算,16小时加工饲料多少吨?要加工1500吨饲料需要多少小时?

(6)金盾服装厂加工一批西装,第一次用布料1250米,第二次用布料1250米,第二次用布料1500米,第一次比第二次少做50套,每套西服用布料多少米?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设计18】

3.240-2403=160(棵)

4.825+2515=1200(千克)

【思维发散训练18】

1.50 2. 25303-240=10

【数学奥赛乐园18】

经过36小时后,是第二天晚上的9点钟,所以不会出太阳。

【课后作业设计19】

1.(1)105515 (2)768(54-38)

2.(1)360-36024=345 (2)150+156=240

(3)(150+15)6=990 (4)450(15-6)=50

3.(1)75-50=25 2525=625(千克) (75-50)25=625(千克)

(2)78+78+12=168(万箱) 16812=14(万箱)

【思维发散训练19】

【数学奥赛乐园19】

□=12 △=9

【课后作业设计20】

2.(1)338(58-45)=26 (2)400-1713=179

3.(1)50(60+25)=4250(元)

(2)501008=40000(千克)或50(1008)=40000(千克)

(3)两个年级共有453+504=335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504-453=65人。

【思维发散训练20】

622(5-1)=30(分)

【数学奥赛乐园20】

63+1=6-31 4+2+1=42-1

12-4-2=1242 14+23=1+4+2+3

【课后作业设计21】

2.(1)3255=375(元) (2)375255=3(元)

(3)1680242=20(件)或1680(422)=20(件)

【思维发散训练21】

32436=18(只)

【数学奥赛乐园21】

提示:左下三角形的数右下三角形的数-顶角三角形的数=中间三角形的数

【课后作业设计22】

1.(1)对 (2)对

2.(1)140730=600(辆)

(2)2000(10025)=500(千克)

(3)112812=168(吨) 280(1128)=20(小时)

(4)840715=1800(米)

【思维发散训练22】

108431=837(件)

【数学奥赛乐园22】

405(5-1)-40=10(千米)

【课后作业设计23】

2.(1)72(242)=6(天) (2)(160-35)5=25(人)

(3)881520=66(千克) (4)124=100(米)

【思维发散训练23】

5(5+3)+3=43(人)

【数学奥赛乐园23】

(13+2)22=60(根)

单元能力检测(四)

1.(1)除法、乘法、加法。 (48+64)167

(2)①60(13211) ②84148

(3)、=、(4)12

2.(1)2080 (2)782 (3)161 (4)6

3.(1)1604-1273=259 (2)300(24-16)=2400

(3)800(1004)=32 (4)63+245=183

4.(1)126+1262=378(人) (2)100410=250(元)

(3)252(22+20)=6(千克) (4)50660=5(小时)

(5)96816=192(吨) 1500(968)=125(小时)

(6)(1500-1250)50=5(米)

篇2: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1、小朋友们肯定知道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你知道八方指的是( )、( )、( )、( )、( )、( )、( )、( ),地图上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来绘制的。

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你的左面是( ),你的右面是( );[如果将早晨改为傍晚呢?]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 ),你的后面是( ),你的左面是( ),你的右面是( )。

3、□383如果商是两位数,□中的数字可能是( );如果商是三位数,□中的数字可能是( )。

4、0除以( )数都得0。

5、当除数最小时,( )( )=306

6、一个数除以7,商是12,当余数为最大时,被除数是( )。

7、一年有( )个月,大月有( )个,分别是( ),小月有( )个月,分别是。

8、平年一年有( )天,是( )个星期( )天,那闰年呢?

9、8月份有( )个星期( )天,那4月份呢?

10、红红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三个生日,他是( )月( )日生的,下年她有生日过吗?

11、闰年的上半年有( )天,下半年有( )天。

12、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写在括号里。

1981年 19 20

( ) ( ) ( ) ( )

13、7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9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14、24时表示今夜( )或明日凌晨(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 )周年。

16、小刚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17、小红去外婆家玩,路上用了2小时,下午1:30到达,出发时间是( )。

18、小华和他的5个朋友一起做花,第一天做了16朵,第二天做了16朵,第三天做了20朵,平均每人做了( )朵红花。

19、( )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0、临海小学从7月6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一共放假( )天。

21、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测量土地等面积时,常用更大的面积单位( )和( )。

23、物体的( )或(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4、长方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周长=( )

正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周长=( )

25、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用分数表示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26、已知△+△+○=40 ○=△+△+△

那么△=( ) ○=( )

27、三(1)班同学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22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3人,两样都参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 )人。

2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课桌面的面积是40( ) 小红身高是142( )

教室门高2( )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6( )

花园的面积是180( )

29、填上适当的小数。

9分米=( )米 35厘米=( )米

7分=( )元 4角=( )元

5米8分米=( )米 1元3角4分=( )元

3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公顷=( )平方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千米=( )公顷

80000平方米=( )公顷

篇3:介绍了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介绍了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全文通过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等建筑,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和它本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以太和殿为例,介绍其布局和外观,写其高度、面积、格局、色彩,都体现出它的.“宏大壮丽”的特点;然后由外观转入写内景,其中写到蟠龙金柱,摹写姿态各异的饰龙,突出了“建筑精美”的特点;“布局统一”的特点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群……当人们在景山高处望故宫时,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这些描写既呼应本文的中心句,又写出了参观者由衷的赞叹──精美的建筑文物,智慧的劳动人民,这些都使人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篇4:场地作图试题类型与解题方法

第二章 地形设计

类型一 道路等高线

解题方法:

1。掌握利用坡度和相似三角形原理求解不同点标高;

2。正确计算控制点(如变坡点)标高;

3。注意道路,人行道和路肩等高线向后倾斜方向不一致;

4。掌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高线的不同表示方法。

类型二 边坡等高线

解题方法:

1。判断填方和挖方的范围;

2。正确计算控制点标高;

3。掌握边坡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4。注意设计等高线和自然地形等高线的处理。

类型三 排水渠等高线

解题方法:

1。正确计算控制点标高;

2。按设计等高距等分各条边;

3。先绘出直线等高线;

4。用平顺的线条将直线等高线修改成曲线等高线。

类型四 场地平整边坡

解题方法:

1。判断填方和挖方范围;

2。求出各控制点的自然地形标高;

3。根据自然地形平均值确定地面的设计标高;

4。用图例表示边坡水平占地宽度。

类型五 场地平整等高线

解题方法:

1。判断填方和挖方范围;

2。正确计算控制点的标高;

3。熟练绘制出排水渠,设计地面和边坡的等高线;

4。注意设计等高线与自然地形等高线的衔接处理。

篇5:场地作图试题类型与解题方法

第三章 场地剖面

类型一 确定地面设计标高之一

解题方法:

1。滨水场地标高满足防洪要求;

2。保留树木出不需场地平整;

3。边坡的坡顶或坡脚不能出用地界限;

4。设置排水沟拦截流向建筑的雨水。

类型四 绘制给定总平面的剖面

解题方法:

1。掌握平坡式和台阶式竖向布置的标准;

2。根据道路设计坡度条件确定地面设计标高;

3。设置必要挡土墙或边坡,保持土体稳定;

4。设置排水沟排雨水。

类型五 土方量估算

解题方法:

1。初步确定设计地面标高;

2。求施工高度;

3。绘零线;

4。按公式计算土方量;

5。根据挖填方平衡调整设计地面标高;

6。再次计算土方量,土方平蘅位置。

篇6:初中数学需要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解题方法

1、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2、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3、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4、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7、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解题思路

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

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体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系与转化的思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

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4、待定系数法: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得值就可以了。

为此,把已知条件代入这个待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

5、配方法:就是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化。

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6、换元法: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7、分析法: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又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既从结论开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还不显然;

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

8、综合法: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由因导果”

9、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0、归纳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1、类比法:众多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一些相互之间有相似属性的事物,在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

根据它们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类比法既可能是特殊到特殊,也可能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掌握好这些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相关文章:

1.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思路

2.太行谷阅读试题及解题思路分析

3.掌握解题方法 通关考研英语完型

4.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萧萧《灯火》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及解题思路

6.高考数学题六大解题思路

7.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方法探讨

8.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9.高考阅读散文解题角度思路

10.初中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

下载word文档
《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