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见涨不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劝谏、上书阻止我出兵的,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天天让将衣服露湿。”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后说:“真是说得了太好了。”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1、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告其左右曰:
如是者三日: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为什么能世历劝谏吴王?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B
3(1)身边的臣子 (2 )像,这样
4.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深入浅出,易于让吴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要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高兴的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我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 词义: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4.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答案:1.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
2.B
3.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4.不杀烛邹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八】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慰问,难道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发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1.划分下面句子停顿,停三处。
有 一 老 父 衣 粗 衣 冠 白 冠 后 来 吊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4.“老父”向孙叔敖进言用了什么方法?
答案: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 担任 离开
3.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4.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58.55.163.145)
篇2: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甲】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⑶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①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墨池记》节选)
【注释】①强:勉强 ②徜徉(chángyáng)肆恣:纵情遨游。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 (2)县官日有禀销之供( )
(3)而尝极东方 ( ) (3)羲之之书晚乃善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小题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有地隐然而高. D! i4 : B) j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0 C5 W3 P: f) C0 F C.信然邪# C' R2 Y7 C O+ B/ i% [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Z9 T% L& T. _& M4 _4 J3 P! ^ 【小题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甲】文第⑴自然段就是用自己幼时的
与下文太学生 形成鲜明对比。(2分)
【小题5】【乙】文作者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分),【甲】文作者的观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一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⑴特别爱好 ⑵每天 ⑶到 ⑷好
【小题2】(4分)⑴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⑵原来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小题3】(2分)D
【小题4】(2分)求书之难 (1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要求是原文,意对即可)(1分)
【小题5】(3分)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分)学问精通、品德完善,必须用心专一。(意对即可)(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到勤奋、刻苦、专心(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日”为名词人状语,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道”“盖”“精力”“ 致”“天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本题先了解“然”的多种用法,然后根据句意理解判断。D句中“然”为“这”,其它三句中“然”为“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幼时”“文太学生”从两文中概括相关内容填空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来理解,从勤奋学习的方面来感想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篇3:《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刷:① 铛臼:烹茶的工具。 ② 伏谒:拜见。
2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 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C
24、亲自动手煮茶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25、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
26、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
点拨:根据你的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
篇4:《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
(2)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 作者在第三段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你认为本段的核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有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找出来一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欧阳修 ;北宋(宋)
2.(1)暝:昏暗
(2)弈:下棋
3.(1)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2)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略”。(意对即可)
6.“略”。
7.“略”。(意对即可)
8.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意对即可)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则(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小儿不畏虎》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①惩山北之塞 惩________
②固不可彻 彻________
③虎亦寻卒去 去________
④而不惧之人 惧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君之力
B.投诸渤海之尾
C.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D.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5、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苦于②通③离开④害怕
2、C
3、①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4、B
5、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含答案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②,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④矣;独下帷绝编,迨⑤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⑥,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⑦。”
注释:①患:担心,害怕。②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③既:已经。④游息:游玩休息。⑤迨:等到。⑥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⑦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_______________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_________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_______________
④咏其文 咏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2.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C
4.韦编三绝
篇7: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2分)
①微斯人 ②伛偻提携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觥筹交错
小题2:【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2分)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理想。
C,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
参考答案:
小题1:
(1)无,没有
(2)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3)摆放,放置
(4)古代的一种酒器
小题2: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小题3:
(1)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2)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他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小题4:B
篇8:《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两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
【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小题1】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相关文章:
4.文言文阅读
7.高考文言文阅读
9.陋室铭文言文阅读
10.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