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2023-09-06 08:25: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篇1:《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鞮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篇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以兵革之利(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

(3)委而去之 ( )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小题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2分)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答案

【小题1】(1)凭借(2)却、可是 (3)放弃(4)这

【小题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把“亲戚”译成“内亲外戚”亦可)

【小题3】D

【小题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题1】示例:(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 家和万事兴。(3)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4)众人拾柴火焰高 。(5) 团结就是力量 。 (6) 人心齐,泰山移。

篇3:《仙人掌》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含答案

《仙人掌》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含答案

仙人掌的老家在哪里?对啦,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就是仙人掌的老家。沙漠中一般的'花草树木很难生长(chǎng zháng ) ,因为它们需要不断地吸取大量水分(fēn fèn),但沙漠中又干(gān gàn )燥又炎热,没有特殊的本领是不能住在那里的。

那么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还要从它的刺说起。植物的叶子最爱把根吸进来的水分吐出去,叶子越大,吐得越快越多;叶子越小,吐得越慢越少。所以,聪明的仙人掌为了能适应沙漠中干燥的气候,叶子都长得特别小。原来那一根根刺就是仙人掌的叶子啊!

好词:又干燥又炎热越快越多 越慢越少

佳句: 仙人掌的老家在哪里?对啦,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就是仙人掌的老家。

1.把下列词语和它的反义词连线。

寒冷------

正确答案:寒冷------炎热

潮湿------

正确答案:潮湿------干燥

普通------

正确答案:普通------特殊

愚蠢------

正确答案:愚蠢------聪明

2.仙人掌的老家在哪里?

A.土地里

B.沙漠里

C.水里

正确答案:B

3.选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干燥

A.gān

B.gàn

正确答案:A

4.选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水分

A.fēn

B.fèn

正确答案:B

5.选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生长

A.chǎng

B.zháng

正确答案:B

篇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管夷吾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D

4.(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篇5:《狼》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狼》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 (2)将啮其喉 (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 D.乃杀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1、(2分)(1)闭眼 (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只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也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意思正确就得分)

2、(3分)B

3、(3分)D

4、(4分,每小题2分) (1)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5、(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 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1分)

狼本性是不会改变,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1分)人们对像狼这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篇6:《松与兰》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松与兰》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松与兰

这所高校的风景,最亮丽的要算图书馆门口那两株雪松了。它们非常庄严地对峙着,像秉承着什么诺言。树干有五层楼高。它远看像片云,近看似把伞,蹲下瞅它,似觉进入了一团绿色的梦境。这是两座绿色金字塔,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

我每天都去看它。我崇尚它的凝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它使我想起西方一句谚语: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

人毕竟不是树,人还要遭受松树尝不到的折磨,尽管阳光是灿烂的,每日里大千世界不尽如人意的事还不少。每当此时,我便跑到树下,去看它的庄严凝重,它的无欲则刚的气概。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连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情感来,甚至连孰是我、孰是松都分不清了。

松树是圣哲。

在雪松前面,有10棵白玉兰。阳春三月,草木丰茂,百花争艳,白玉兰昂首怒放,像10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一个个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爱拈花惹草的蜂蝶来了,绕着白玉兰翩翩起舞;凑景照相的来了,靠着白玉兰扭摆作态;拍摄电视的来了,对着玉兰花调试着焦距……

人们一下子冷落了那两棵松树。

好景不长,一场春风,一场春雨,打得玉兰花儿败了,白玉兰十分可怜,像是被匆匆赶下台的演员,凄惨中带有一种落魄,水淋淋地向世界泣诉。

那雪松却显得更加苍翠与凝重。

这时,我忽地想起一首诗,这诗该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春日春风有时好,春风春日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是春风春日诱骗白玉兰把花儿开了,又是春风春日把白玉兰打败了。它们还是涉世不深啊!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每天都去看它。我崇尚它的凝重。

(1)为什么我每天都去看它?

(2)为什么我崇尚它的凝重?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道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来,这种情感指的`是什么?

3、作者在第6-11自然段中,写白玉兰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想起一首诗,写它花开花落的情景,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两株雪松的亮丽,犹如两座绿色金字塔,是从外貌来写;它们庄严地对峙着,犹如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是从内在气质来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的松树风格。

C作者想到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这句西方的谚语,旨在印证松树的庄严凝重,不受外界左右的精神。

D松树是圣哲一句,是把松树人格化、理想化了的写照,激励人们学习松树的风格。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白玉兰的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F作者在文章后面想起一首诗,说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学涉世不深的白玉兰,要学松树无欲则刚的气概。

答案:

1、(1)它亮丽、庄严,见后似觉进入梦境(或我崇尚它的凝重);(2)它始终保持独立性格,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2、松树庄严凝重,无欲则刚的气概与作者心灵相融合而产生的崇敬之感。

3、委婉、跌宕;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了中心思想(或强化主旨)。

4、A、C、F。

篇7:假如你不是天才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假如你不是天才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假如你不是天才

蒋子龙

⑴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社会,人们经常听到和见到的天才、成功者和幸运者的故事。可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假如你不是天才,你就不活了吗?

⑵活,当然还要活的。而且还都想活得更好一些。那么你将怎样胜出呢?

⑶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敬业。敬业精神,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天才,通过敬业却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⑷媒体曾盛炒过一个惯偷的经历,他叫刘金华,偷偷摸摸大半辈子,监狱、拘留所经常进进出出,快60岁的时候看到大墙外有一个孩子走过,心里猛然一动,自己都这般年纪了,白来世界上走一遭,最后连自己的骨血都留不下。于是翻然醒悟,洗心革面,要重新做人。

⑸他最后一 次从监狱被放出来,找不到工作就去捡破烂。捡破烂竟拾金不昧,几次捡到居民丢失的贵重东西,千方百计都要归还到失主手里,并捎带着清理卫生和维护治安。时间一长,被物业公司招为保安。一个贼竟当了保安,居民大哗,纷纷抗议。物业公司却力排众议,为他打保票。岂知,有他当保安就最懂得怎样防盗,贼们也不敢再光顾那个居民区。后来他成了各小区争抢不上的保安,原来的居民区为了留住他,将闲房给他住……

⑹任何人,通过敬业都可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凭这个口碑就可以走遍天下,成为个人的护身符、无价之宝,永不会失业。这是因为,敬业者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这是无需交学费、不必有多高的级别就可以得到的学习机会。那就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干这,为干得好而学。而学习的机会中,就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代,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机地。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 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 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好活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⑺管理学家陈鸿桥有言:“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奉行实用主 义,只追求眼前实惠的人,常误以为敬业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对老板有更大的好处,殊不知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⑻不敬业只“敬钱”。“钱”也难以惠顾你。因为“钱”要依附于“业”,“业”不强何以生“钱”?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骨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口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惯偷刘金华的例子要证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 回答问题。

⑴敬业者的“学习机会”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现代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什么说“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指子女后代。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评价)(意思对即可)

2、通过敬业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3、①是干中学,学中干,为干得好而学。

②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

③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4、①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

②正反两方面论述。

篇8:《大师什么是大》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大师什么是大》 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大师什么是大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选自《学习博览》)

12.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13.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2分)

14.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达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梁启超所言小的含义:

韦伯所表述大的含义:

15.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

12.(2分)把学术看得运大于自身(1分),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索(1分)。(答更需要宽阔的胸襟、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的恩怨情仇的境界。得1分;答整个第⑦段不得分)

13(2分)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不肯同流合污,丧掉人格

(1分,意思对即可)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1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1分)。(仅答胸襟、学术不得分)

15.(2分)布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1分),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1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又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1分);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薄的批评上(或在对待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1分)。(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有材料、有观点方可得分)

篇9:谈吃苦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谈吃苦现代文阅读训练提高题含答案

(1) 吃苦,是一种资本。

(2) 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被击倒的拳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角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 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 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 ......

(3) 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4) 没有经历挨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 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 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都是多余的东西。

(5) 你没有受过寒流的抽打,你的血液里,你的骨髓中就不能孕育出抗争的细胞。你必然十分脆弱,容易发抖,容易胆寒, 周身缺少足够的热流和火焰,靠什么温暖爱人冻僵的脸庞和手指?

(6) 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凉语,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有一天, 你背靠的大树倒下,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 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7)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这个道理,近期报上刊载的两篇文章可以佐证。

(8)<< 中国青年报 >>驻宁记者在盛夏满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报道: << “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 >>, 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暑热的炽烤中,夜宿墙下、桥下、树下的艰辛,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家好。”

(9)<< 新民晚报 >>报道,上海一个年仅 18 岁的`姑娘陈琳琳,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虽然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 7 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 一直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 这般脆弱。

(10) 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面前, 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 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11)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过于娇嫩了。我们怕风怕雨, 怕冷怕热,怕打怕骂,怕受刺激 ...... 真可怜啊!

(12) 我曾在下班路上看到,有个弹棉花的乡下人家, 一个瘦弱的婴儿在母亲背上睡了,两根布带拴住他的身体, 他的小头额像被吹倒的麦穗儿在母亲背上晃呀晃呀,我真替他捏把汗。 可没几天竟见他下地跑呀跑呀,一双眼睛很亮很亮,证明他有极强的生命力。

(13) 吃苦,会让人的生命力更加强健。

(14) 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 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的价值无穷。

1 、本文 (2)----(6) 段作为“吃苦”的例证主要有哪些?每条概括不超过四个字。

(1) 拳击手被击倒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 、第 (8) 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 (10) 段中加点词语“这种病变”指什么? ( 用原文回答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试简要说明运用对比的段落及内容。

例(1)第4段饥饿的人与打着饱嗝的人对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4段中加点的词语“成长的季节”应作何理解? “养分”一词与前面哪一个词相呼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_____ 和 ___________ 。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中心论点的三个分论点依次是: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2)纤夫拉纤(3)挨饿 受冻(4)寄人篱下2、苦, 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 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3、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4、(2)第8段农民不怕苦和第9段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经不起挫折对比 (3)第10段日本人让子女学会吃苦和第11段我国青少年过于娇嫩作对比 (4)第12段乡下人的生存环境恶劣和生命力级强对比 5、青少年时期(或人的成长的阶段) 资本 6、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7、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1)吃苦是一种资本 (2)

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磨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3)吃苦,会让人的生命力更加强健

篇10:植物妈妈有办法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děi de)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们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cá chá)。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好词:仔细观察 绷着跳着

佳句: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1.“植物要履行靠的啥办法?”这里的“啥”应理解为( )。

A.什么

B.啥事

C.办法

正确答案:A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这句中“得”的意思是( )。

A.需要

B.应该

C.舒服、满意

正确答案:A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观察

A.cá

B.chá

正确答案:B

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就得

A.děi

B.de

正确答案:A

5.这首诗共有( )个自然段?

A.5

B.6

C.7

正确答案:A

6.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蒲公英靠( )来传播种子------

正确答案:蒲公英靠( )来传播种子------风

苍耳靠( )来传播种子------

正确答案:苍耳靠( )来传播种子------动物的皮毛

豌豆靠( )来传播种子------

正确答案:豌豆靠( )来传播种子------太阳

篇11:《粉丝是一种公害》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粉丝是一种公害》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粉丝是一种公害

王小峰

每年的12月8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纪念一个人——约翰.列侬。1980年的这个日子,他被发疯的歌迷枪杀,至今杀手还在监狱里服刑。每到祭日前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纪念热潮。

人们只会用温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冤魂,或者谴责那个失去理智的马克.查普曼,除此之外,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了。倒退,中国人知道列侬被枪杀的消息后肯定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偶像的人会亲自杀掉偶像?大概资本主义真的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按照查普曼当年的供词意思是: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对他的崇拜。如今,咱们越来越能理解查普曼的行为了,因为他太喜欢列侬了,喜欢一个人,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都不为过,哪怕是失去理智。

中国内地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出现追星族现象的,当时最明显的是香港四大天王,在内地形成了第一批追星族群。那时候,媒体上关于追星族的讨论有很多,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担忧追星带来负面效应。现在,当年追星的孩子有些可能都当老师了吧,老师不会再担心追星问题了。90年代初期的追星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一代人释放个性的结果。因为再早以前,年轻人就像谷建芬写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想唱歌我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可见追星族现象,至少是个时代的进步。

今天,人们基本上不用“追星族”这个落伍的词汇了,正如这些追星群体的表达方式升级一样,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粉丝”。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些过去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粉丝们更容易物以类聚到一起,壮大规模是转瞬间的事情。而且,粉丝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最突出的就是超级女声比赛,当这个马拉松式的电视节目最终成为一场娱乐盛宴后,它终于验证了中国内地的粉丝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粉丝差,而随后的超女演唱会,频频出现粉丝过火的事件,在武汉,连保安都加入了粉丝行列,据说天娱公司的老板王鹏上前维持秩序竟被保安粉丝打倒在地。

更要命的是,不同明星的的粉丝开始势不两立,相互攻讦。如果说当年出现追星族现象是对过去个性的释放,那么今天的粉丝现象则是极端自我主义膨胀后的结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种排他性貌似很合理,可以区别出粉丝们相互之间的身份,但是变成对峙和冲突就成了狭隘心理的表现了。当这些年轻的粉丝们从小就培养出狭隘心理后,这对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世界上出现的东西不可能你都喜欢,但是你得容许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叫宽容。但是现在粉丝们的种种拙劣表现让人看不出这个社会的宽容性在哪里。

粉丝们表达自己的爱恨已经成了一个时尚,他们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或互联网把这种滥情方式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是爱还是恨,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成了一桩社会公害。

1.细读全文,请简述作者写作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文意,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是个时代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粉丝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粉丝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先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偶像崇拜,再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然后重点谈当今的粉丝现象,从现象描述到本质分析,最后结论点题。

2.①从传统社会的压抑个性到新一代人的敢于释放和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进步。②粉丝们行为表现极端而过火,因互相排他而造成对峙和冲突,毫无节制地放纵爱恨情感,是狭隘自我主义的极端膨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是:①从作者的观点谈开来;②表达流畅;③言之成理,能表现出考生的思考和思想;④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意对即可)

篇12:《快乐如四季花开》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快乐如四季花开》现代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快乐如四季花开

在植物界,似乎越名贵的花卉越矜持,花开得也越少。在我的印象中,这些花并没有因为花开得少而容易侍弄,却相反。

我想起一种大众花卉,名四季海棠,草本,天天开花。红花累累挂在枝上,开不够。

四季海棠,像是笑声最多的人,看到了什么都笑上一阵,是花里的幽默家。幽默家并不是遇到幽默之事最多的人,而是发掘快乐的人。两者的区别在于态度的不同。

海棠花开,如同感恩,感激给它浇水施肥的人。诗经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更要感激高天上的太阳。没有阳光,何来红花?趁着水多肥多阳光多,海棠把花开得越来越多。

给花开赋予快乐的寓意,未必合乎植物学的道理,诉诸人生,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人生比花生,要经历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穷有穷的困窘,富有富的艰难。等到成功之日才开颜一笑,恐怕已经忘了笑的方法。况且,一个大的成功由无数小成功和小失败连贯组成,前程迢遥,扑朔难料,执著于大胜利,实在是笑也笑不出来的一件难事。仿佛一株严肃的树,从不开花。

快乐的前提不一定是成功,如同花开的理由不一定是名贵。人生不见得非要伴随成功,但一定需要快乐。快乐是什么?是安慰,是感恩,是在缺少光亮的前路上找到光亮。就做事而言,没做成或没做好的只是某一件事,而不是所有的事。处境不论多么狼狈,我们仍然要感谢世上许许多多的照顾。有一些能够觉察,有一些觉察不到。这都是快乐的理由,对海棠,是花开的理由。

偏执的'人不快乐。他们给开花设定一百种理由,少一样也不开。这样的人,有时也担着完美主义者的称誉,但不一定完美,终日皱着眉头是完美的表现吗?永远不肯开花怎么会完美呢?

挑剔的人不快乐。世界的组成方式,人群的组成方式,以及天气、艺术、生活的组成方式都不是为挑剔的人们所准备的。挑剔的人也想快乐,但没时间,也没机缘。他们忙于挑剔,哪有功夫快乐呢?

不快乐到底是心中的自我太大,就像花卉把开花这种事看得太重。有花不妨开出来,不一定比某某花香,比某某花艳。你开你的,我开我的。开出一朵,就已经找到生活的一种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也大得多。既然如此,不妨时时快乐,如四季花开。

1.从全文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第3段中两者的区别在于态度的不同,两者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按照作者的理解,快乐的前提除获得成功之外,还可以是:

4.最后一段说不快乐说到底是心中的自我太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人生不见得非要伴随成功,但一定需要快乐。

2.遇到幽默之事最多的人 发掘快乐的人

3.得到安慰;懂得感恩;困境中找到希望

4.不快乐的原因是过于苛求自己,与别人攀比,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意近即可)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1.《蜀道难》能力训练题含答案

2.《春思》诗词阅读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3.《化石吟》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4.现代文阅读选题含答案

5.怎样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

6.《周总理理发的故事》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7.《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

8.《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阅读答案

9.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0.孙宝字子严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下载word文档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