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
“鸿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
晏子谏因鸟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晏子的本意是景公,说他。但是晏子却以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2分)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③使诸侯闻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
④景公好弋()⑤寡人闻命()⑥为吾君主鸟()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①诏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7.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答案
1.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2.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①叫、派②使得③让
5.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6.①B②D③A
7.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篇2:《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欢打鸟,派烛邹管养鸟的事,结果鸟却跑了。景公大怒,命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条一条地指出他的罪状,然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马上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数他的罪过,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数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17、晏子的本意是景公,说他。但是晏子却以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分)
18、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2分)
19、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20、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③使诸侯闻之()
2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②请数之以其罪()③以鸟之故杀人()
④景公好弋()⑤寡人闻命()⑥为吾君主鸟()
22、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①诏吏杀之()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3、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答案
17、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18、“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19、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20、①叫、派②使得③让
21、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22、①B②D③A
23、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篇3:《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
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
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
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2、C。
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表转折)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
篇4: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2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1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2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阅读训练】
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
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
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
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篇5: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
10.
(1)①晋见或拜见 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任选一人作答。)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篇6: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 晏子谏景公 ( ) ⑵晏子对曰( )
⑶公被狐白之裘 ( )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小题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小题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小题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小题2:C 。
小题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小题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小题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表转折) 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 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 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 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
篇7:鸟晏子阅读理解答案
《鸟》晏子故事原文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 博博0050 -11-12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 圈子镭袒8 2014-11-12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篇8:鸟晏子阅读理解答案
1、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历数烛邹的三条罪状,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通过这则小故事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晏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是一个很善良,善于开导别人的人
2、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提醒齐景公的错误
3、明白了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篇9:晏子谏齐景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晏子谏齐景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谏齐景公》(节选)
注: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皆以美于徐公( )
(3)虽欲言,无可进者( )
(4)立有间( )
2.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两文,说说邹忌与晏婴二人进谏的.具体原因有何区别,方法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际,任选一个角度,说说阅读两文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确实 (2)以为,认为 (3)即使 (4)一会儿
2.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令寡人(古时君主自称)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景公在位时,连下好几天雪还不放晴。(意对即可)
3.示例:具体原因区别:邹忌认为“王之蔽甚”,晏子认为景公不能体察民情;方法略有不同:邹忌以私人生活为例,晏子以古代贤君为例(或,邹忌类比,晏子对比)
4.示例: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甚至批评,必有大益。善于听取,是优秀同学的一种学习智慧,固执己见,惯性前行,是后进者的大敌。(意对即可)
篇10:晏子谏杀烛邹 阅读答案
晏子谏杀烛邹 阅读答案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 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 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 )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参考答案: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晏子谏因鸟杀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晏子谏景公翻译
3.晏子使楚阅读答案
10.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