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2023-05-25 08:53: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oler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鸟中渔夫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鸟中渔夫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篇1: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别看翠鸟个子小,但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捕猎高手。翠鸟拥有一张与身材极其不成比例的长喙 ,喙的长度占据了体长的一半,粗壮有力,犹如一把锋利的鱼矛。此外,翠鸟体形娇小,飞行迅速,往往在瞬息之间便完成了捕猎。翠鸟捕鱼一般采取狩猎的方式,它们常常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quán shén guàn zhù]( )地等待猎物,一见鱼游过来,立即嗖得一声扎入水中,用它强壮的喙将小鱼牢牢钳住。

鱼鹰是非常[qiáng hàn]( )的鱼鹰是非常强悍的掠食者,它发起的攻击往往猛烈而致命。它们捕猎的武器不是喙,而是强劲有力的爪。鱼鹰捕猎前会在水面上方飞旋,当有鱼游到水面时,便疾速追赶,在贴近水面的最后时刻伸出强壮的爪抓住鱼,用锋利弯曲的钩爪刺入鱼的身体,任凭猎物如何挣扎也摆脱不了鱼鹰的束缚。为了方便抓牢体表光滑的鱼,鱼鹰的脚爪上还进化出了粗糙的脚垫。鱼鹰的猎物通常都是几斤重的大鱼,要想载着这么沉重并且还在不停扭动的大家伙飞离水面,鱼鹰要猛烈地拍打翅膀才能起飞。为了在猎物挣扎中保持自身的平衡,鱼鹰会用一只脚爪钳制猎物,腾出另一只脚爪保持平衡。待重新飞上天空后,聪明的鱼鹰便会改用两只脚爪抓住大鱼,同时一脚前一脚后地矫正大鱼的姿势,使得鱼头朝向前方,减小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鹭科的乌类身体结构上有“三长”:嘴 长,腿长,脖子长.长腿,适合其在河流浅滩处行走;长脖子,有利于观察水面的情况:长嘴,就是一柄用来捕鱼的锋利鱼叉.苍鹭是最多见的一 种鹭科鸟类,它们喜欢在无人的水岸边或浅水地带活动.虽说是活动,但往往只看见苍鹭一动不动地弯曲着脖子站在水边,因 此人送外号“长脖老等”.为了等候食物,它们有时候能够[wén sī bù dng]( )地站立长达数小时之久,一旦有鱼群经过,苍鹜就会极为敏捷地伸颈啄向鱼群。

角嘴海雀长着一副奇特的嘴,巨大, 宽阔,有些像鹦鹉的扁嘴,又像是园艺师用的花剪.这样的嘴看似与其他捕鱼鸟类差异[xuán shū]( ),但却是角嘴海雀高效捕鱼的秘 密武器.为什么说它是最高效的捕鱼者 呢?一般的鸟类一次捕猎行动只能捕到一 条鱼,而角嘴海雀却能捕到2O~30 条小 鱼.要实现如此高效的.捕猎,需要具备一 项特殊的技能--在飞行中连续捕捉.角 嘴海雀在海面上空飞行,一旦发现鱼群便 会立刻赶上,然后将身体贴近水面继续飞 行,花剪一样的嘴则刺入鱼群,牢牢地夹 住一条条落入口中的小鱼,直到嘴中塞满 了战利品,它们才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下列句子中含有转折关系的是

A.一旦有鱼群经过,苍鹜就会极为敏捷地伸颈啄向鱼群。

B.一般的鸟类一次捕猎行动只能捕到一 条鱼,而角嘴海雀却能捕到2O~30 条小鱼。

C.鱼鹰会用一只脚爪钳制猎物,腾出另一只脚爪保持平衡。

3.下列句子中叙述正确的是()

A.翠鸟、鱼鹰、苍鹭、角嘴海雀一般都采取守的方式捕鱼。

B.翠鸟、鱼鹰、苍鹭、角嘴海雀捕鱼的工具都是喙。

C.翠鸟、鱼鹰、苍鹭、角嘴海雀捕鱼时都很敏捷。

4.仔细体会句中画线词语的准确性。

一旦发现鱼群便会立刻赶上,然后将身体贴近水面继续飞行,

花剪一样的嘴则刺入鱼群,牢牢地夹住一条条落入口中的小鱼,直到嘴中塞满 了战利品。

5.写一个动物进(捕)食的片段,注意用词准确,语句简洁。

参考答案:

1.全神贯注 强悍纹丝不动悬殊

2. B

3.C

4.

篇2:渔夫阅读答案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阅读题目: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

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濯吾缨(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游于江潭 室西连于中闺

B、自令放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与时俯仰,以通其惑

D、安能以身之察察 不知老之将至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篇3:渔夫阅读答案

1、A形容:形体容貌

2、B助词,译为“呢”( A在,介词/和,介词 C那,指示代词/自己的,代词 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

3、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4、①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②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

篇4: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振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马路上,让汽车替他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将耗子叼到嘴里。

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返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渔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叼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绝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而且对自己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荷兰的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手舞足蹈地向他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乌鸦的摹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能掌握百余个词呢!

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脚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在一些地方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发出的微弱气味,从而竟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臭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阅读题目一

1、本文介绍了“鸟中诸葛”乌鸦,首先介绍的是乌鸦的 ,然后介绍了乌鸦的 ,最后介绍了乌鸦被人们厌恶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文中的知识解释乌鸦“报丧之谜”。

链接材料:去年初春的一天下午,几只乌鸦在房前的杨树上发出一阵阵“哑、哑”的叫声,这叫声听起来有些凄惨,被一些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很可能要有意想不到的厄运降临。事情竟然就这么凑巧,乌鸦叫过两三个小时之后,一位久病的老人离开了人世,这好像更证实了“乌鸦就是不祥之鸟”。那些怀有偏见的人说起话来更有了底气,什么“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老鸦叫,祸事到”等,一时间沸沸扬扬, 乌鸦简直成了妖魔。

参考答案

1、示例: 聪明机灵 孝敬父母有人情味

2、要点: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 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阅读题目二

1、文题“鸟中诸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能借此联想到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2、“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该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描述了许多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而说明乌鸦是“鸟中诸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种。

4、民间认为乌鸦是“报丧之鸟”,遇见它是不祥之兆,事实果真如此吗?请说说理由。

5、和大自然中的其他鸟相比,乌鸦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请归纳出三条。

参考答案

1、比喻,联想到这种鸟聪明机灵、工于心计的性格。

2、领起下文,接下来的内容都紧扣“鸟中诸葛”展开。

3、借助外物吃果实;以逸待劳捕耗子;真心孝敬老乌鸦等。

4、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那只是说明乌鸦有着特别灵敏的嗅觉,对腐败气味特别敏感。

5、聪明的思维,懂得孝敬的品性及很强的模仿能力。

篇5:《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1)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2)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3)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4)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6)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7)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8)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9)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10)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11)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12)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篇6:《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1、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2、选文第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4、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3分)

5、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_____

(2)启示:_______

篇7:《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1、乌鸦是鸟中诸葛。(答“鸟中诸葛”不能得分)

2、作比较、列数字(列数据)。

3、C

4、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

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

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5、语段:⑦⑧ 启示: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

篇8:《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1)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2)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3)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叨到嘴里。

(4)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叨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6)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7)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8)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9)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10)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11)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12)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阅读题:

1、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2、选文第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2分)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4、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3分)

5、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3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_____

(2)启示:_______

参考答案:

1、乌鸦是鸟中诸葛。(答“鸟中诸葛”不能得分)

2、作比较、列数字(列数据)。

3、C

4、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

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

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5、语段:⑦⑧ 启示: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

篇9:渔夫阅读文言文答案

渔夫阅读文言文答案

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同学们一定觉得很别扭,一个是读不通顺,还有就是有不少文言文要求“背诵全文”。下面为了分享了渔夫阅读的文言文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阅读练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形容枯槁(非常) 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

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 D.可以濯吾缨(洗)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游于江潭 室西连于中闺

B.自令放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与时俯仰,以通其惑

D.安能以身之察察 不知老之将至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C.结尾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

D.本文语言简洁,屈原、渔父的对话多运用比喻和反问,既表达各自明确坚决的立场,又形象富于哲理。

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3分)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分)

参考答案:

9.A形容:形体容貌

10.B助词,译为“呢”( A在,介词/和,介词 C那,指示代词/自己的,代词 D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

11.B 动作和外貌描写,没有心理描写

12.①整个世上的人都污浊不堪只有我干净,个个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清”“见”各1分,共3分)

②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于”“推移”各1分。共3分)

篇10:迁徙渔夫阅读答案

⒈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迁”字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更换地点;②改变。在“迁飞”一词中“迁”的意思是( )。 2、读短文中的拼音,将这些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迷失( ) 储存( ) 丰富(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叫候鸟。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留鸟。

⑵候鸟迁飞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四方面说明候鸟迁飞是一次充满着危险的旅行。

5、抄写文中的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再照样子造句。 答 1.(走之旁)

(1) 2.幸存 消耗 享用 3.迷失( 丢失) 储存(储蓄 ) 丰富(丰厚 )

4.(1)(秋去春来)(长年留在出生地)

(2)候鸟父母传下来的习性,到了五、六月间,北方各种虫子多起来,候鸟往北飞来,(xiǎnɡ yònɡ)这些丰富的食物。

(3)(迷失方向)(冲过暴风雨)(撞死在建筑物上)(被猛禽追捕、吃掉的事)

篇11:迁徙渔夫阅读答案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请说说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美)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4、本文的第3段、第4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选择其中一种论证方法说说其作用。

5、结合文后链接材料及文中第2、3

自然段所提及的两种

1、人类应具有勇于闯荡、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2、用动物的不同生存方式开头,吸引读者,引出论题。

3、B

4、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文中用候鸟式生存的人和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的人进行对比,肯定了前者虽然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却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是非明确,给人印象鲜明深刻,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能围绕文中提及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并结合链接材料,联系学习实际,谈谈坚持对学习的意义或者应在不同领域去尝试探索才能有所成就,选择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生存智慧,谈谈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篇12:迁徙渔夫阅读答案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①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够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够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叫……

②在海拔9000米的云端,在空气只有海平面不到30%的地方,斑头雁——孤标独步,傲视苍穹,成群结队,一掠而过!毫无疑问,它们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儿。

③这种鸟,头部是白色的,后方有两条水平的黑带,形成如斑马状条纹,故名叫斑头雁。一只成年斑头雁的体重是2—3公斤,站立时高度是60到70厘米。每到春天,成群的斑头雁飞向中国青海湖筑巢产卵,生养小雁。在完成生儿育女后,它们就会飞向南方——飞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④斑头雁为何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

⑤原来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得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可在近9000米的高空安详自在地飞行。

⑥斑头雁体内有数个组织辅助氧气传输系统。一旦氧气进入血液后,它就被输送到飞行肌里。斑头雁的飞行肌里密布着如网络般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能够把负氧离子传送到微型能量生产工厂。斑头雁的肌肉细胞内布满了线粒体,这些微型能量生产工厂就“建立”在线粒体里,其中很多的工厂的位置都处于细胞壁附近,可以从近在咫尺的毛细血管里非常快速地抓取到氧原子,为翅膀提供一次强有力的挥动。

⑦斑头雁翅膀挥动的频率同体格大小相近的鸟儿几乎一样:每分钟225次。所不同的是:斑头雁的翅膀更长。斑头雁单翅伸展的宽度可达1.5米。在稀薄空气中,斑头雁挥动翅膀会产生比同等高飞的鸟类更强的推举力。

⑧正因为斑头雁有最具特点的身体机能和高超的飞行能力,才能完成世界上最艰辛的迁徙。

19.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⑤段画线句“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答:

20.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这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极低,煤油灯无法点燃,直升机无法飞行。如果把一个人从海平面高度瞬间升到珠峰峰顶,他会在数分钟内失去意识——他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冻僵。即使是最强壮的哺乳动物也会很快死亡。

【材料二】

斑头雁能够充分利用顺风的条件,大大加速了飞行速度。根据罗杰·费德博士的报告,斑头雁单凭自己力量,每小时可飞80公里,如果顺风飞行,可达到160公里的时速。借助如此之快的顺风速度,斑头雁真的做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释为什么说斑头雁的迁徙是“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答:

(2)阅读材料二,判断材料对文中斑头雁的哪个特点进行了补充说明。

答:

【参考答案】:

19.答案示例:

如果删掉这句话,陈述的对象就不全面,斑头雁实现高空飞行就缺少了必要的条件,就无法自然引出下文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组……能力。

(共5分。第(1)题共3分,“飞越珠峰”1分,“环境恶劣”1分,语言表达1分;第(2)题2分)

【鸟中渔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鸟中诸葛》阅读答案

2.渔夫文言文阅读答案

3.《一只鸟》阅读答案

4.《放生鸟》阅读答案

5.感二鸟赋阅读答案

6.《鸟》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7.《鸟坛大嘴大》阅读答案

8.鸟的天堂阅读答案参考

9.《舟中》阅读答案

10.父亲,树林和鸟阅读理解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鸟中渔夫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