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
“蹬鼻子上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篇2:《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阅读训练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使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使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宜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简析】《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金代招兵问的《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篇3:秋斋独宿 韦应物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同褒子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翻译
冰冷的月光侵蚀着衰残的烛火 雨声在幽深的竹林中作响 被惊动的鸟儿不时鸣叫一声 在这凄寒的`枝头难以入睡。
作者资料:
韦应物(737~792) 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族,自天宝十年(751)至天宝末年,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大历十三年(778)任鄂县令。建中年间出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改江州刺史。贞元四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左司”、“韦苏州”。韦应物青年时代侍卫玄宗,生活不拘小节,豪横放荡。中年后久历州县地方官吏,目睹百姓疾苦和社会时弊,思想渐趋成熟,成为一个清廉的地方长官。
他的诗歌在唐代已有胜誉,白居易《与元 九书》云:“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如《采玉行》、《夏冰歌》、
《杂体五首》等诗,揭露王侯贵族的享乐生活,反映采玉、采冰人和寒女的疾苦,可以说是元、白新乐府的新声。然而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
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如《西寒山》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荡”,则充分显示了大家手笔和才华,非一般田园诗人所能比。韦应物的诗歌 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
篇4:同褒子秋斋独宿,同褒子秋斋独宿韦应物,同褒子秋斋独宿的意思,同褒子秋斋独
同褒子秋斋独宿,同褒子秋斋独宿韦应物,同褒子秋斋独宿的意思,同褒子秋斋独宿赏析 -诗词大全
同褒子秋斋独宿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篇5:松江独宿古诗阅读答案
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文章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沧州: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分)(1)点明时节、地点。(1分)(2)通过描写洞庭落叶、夜间明月、青山秋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
(2分)(3)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古诗词鉴赏。(2分)
2.(6分)(1)宦海失意、羁旅思乡之愁。(2分)(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2分)(3)想回乡归隐却又不甘心放弃追逐功名之愁。(2分)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表现手法的作用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篇6:《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言凝炼,对仗工整。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背重王孙①。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至,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①王孙:指游子。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题一
1.诗的颔联和颈联中,景和情是如何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颔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侧重写景;颈联写乡思难遣,仕途不遇,侧重抒情。境界的阔大壮美,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从而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2.诗的尾联以景结情,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尾联以景结情的言外之意,然后结合诗句及背景进行具体分析。揣摩全篇后可知,这首七律,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
参考答案:尾联诗句的言外之意在于抒发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题二
1.这首诗首联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秋宿湘江遇雨》参考答案
1.“锁”字。(1分)锁:束缚,封住,笼罩的意思。(1分)一个“锁”字写出了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的情形;(2分)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的心情。(2分)
2.诗的颈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仕途不遇之悲。(2分)“乡思”一词直接抒情,(1分)“王孙”一词巧用典故、反诘,(1分)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1分)
《秋宿湘江遇雨》阅读答案三
⑴首联“湘上阴云锁梦魂.,“锁.字用的精妙,请分析其妙处。(3分)
【答案解析】描写了暮雨将临,阴云笼罩湘江,诗人行程受阻的情景。(1分)“锁.字写出阴云之浓密,烘托出沉闷的气氛和作者的怅然之感。(1分,答 对两点计1分,一点不计分)与后句“舞.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后句作者心中的远大抱负。(1分)
解析:先解释诗句意思;再解释“锁.的意思;接着结合诗句谈“锁.表达的情感,所达到的效果。
篇7:山斋独宿赠晏上人,山斋独宿赠晏上人杨衡,山斋独宿赠晏上人的意思,山斋独宿
山斋独宿赠晏上人,山斋独宿赠晏上人杨衡,山斋独宿赠晏上人的意思,山斋独宿赠晏上人赏析 -诗词大全
山斋独宿赠晏上人作者:杨衡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幢幢云树秋,黄叶下山头。虫响夜难度,梦闲神不游。
窗灯寒几尽,帘雨晓阶愁。何以禅栖客,灰心在沃州。
篇8:《秋宿虎丘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颈联“束、排”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奇妙的想象,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描写出一幅绚丽的景象。(1分)峡谷“束”了河流,让它成为深潭,然后把月亮深深地贮藏在潭中,想象奇特。(2分)而那崖头也似乎不甘寂寞,把那红树一字排开,巧妙地装点着秋色,画面绚丽无比。(2分)
2.①对“生事飘然”、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②对享受山林之美的隐逸生活的'向往。③心系庙堂,不甘隐居,自感羞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此诗感叹身世浮沉,人生飘零。前四句透露出无奈的归隐之意和罢官之后的苦闷心情。这一切时时折磨着苏氏人在江湖,魂系庙堂的诗心。后半部分写景句,老辣壮美,虎虎生气。结尾借自惭而自己安慰。落寞的灵魂,无言的伤感!
篇9: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白居易,五年秋病后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的意思,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赏析 -白居易的诗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经年不到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
还向畅师房里宿,新秋月色旧滩声。
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
从此香山风月夜,祗应长是一身来。
石盆泉畔石楼头,十二年来昼夜游。
更过今年年七十,假如无病亦宜休。
篇10:《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罢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破纸窗间自语”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3分)
答:
(2)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0. (1)拟人手法。(l分)屋外狂风暴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象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纸响人格化了,(1分)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作者百无聊赖的寂寞心情。(1分)
(2)平生为国事操劳,最终却落得罢官闲居、报国无门的结局,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之情。(2分)失意时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大业,表现出诗人祟高的爱国之情。(2分)
篇11: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秋斋独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的意思,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赏析 -诗词大全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纤草数茎胜静地,
幽禽忽至似佳宾。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篇12: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理解答案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1分,句意阐发1分,解说1分,总分3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结合词意分析2分,景情反衬1分;写法好处1分,总分4分)。
【《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4.旅宿的阅读答案
6.《秋怀》阅读答案
7.秋夜曲阅读答案
8.《秋词》阅读答案
9.秋词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