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
“这是个问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
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
试题内容: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7分)
北斋雨后① 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①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任兴元知府时作。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②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③吴画: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此代指名画。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0、(1)【解析】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1分)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1分)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2)【解析】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①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②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③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
篇2:《北斋雨后》阅读答案
北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 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②,留客临轩试越茶③。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⑴ 第二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的画面描写,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分)
⑵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多”“少”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21.(1) 欢快,清新,/ 充满野趣、充满生机。(2分)
(2)表达闲适(恬淡)的心境。“多”的是野趣:园圃的清幽僻静、雨后鸟蝶嬉戏等; “少”
的是公事: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可以喝茶赏画,过着如同过去的山家生活。(3分)
篇3: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
,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了作者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
原文: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北斋雨后字词解释: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
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篇4: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
试题: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4)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5)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4分)
(6)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解析】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1分)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1分)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2)【解析】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①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②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③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
(3)B C
(4)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5)不能改。“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3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2分。)
(6)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 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3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情感2分。)
北斋雨后创作背景:无
北斋雨后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v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个人资料: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v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相关推荐:
关山月李白赏析
新晴山月翻译阅读答案
篇5: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原文: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北斋雨后字词解释: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
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篇6: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试题: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可改为“站”。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4)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5)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4分)
(6)诗人为什么会有“宛如当日在山家”之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解析】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的意思。(1分)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鸟雀跳跃竹枝的自由自在、欢喜得意的情态。(1分)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
(2)【解析】表达了诗人喜欢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生活情趣。①前两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写出环境的清幽淡雅;②第三联通过“开吴画”、“试越茶”,写出诗人居住北斋的高雅生活;③尾联直抒胸臆,通过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当下“野兴渐多”的情趣。
(3)B C
(4)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5)不能改。“占”是占有之意,双禽占竹,写出了鸟雀在竹间跳跃争竹的活泼和欢喜得意。如改“占”为“站”,只写鸟雀站在竹枝上,就缺少了动感和情趣,索然无味了。(3分,明确观点1分,从正反两面写明理由2分。)
(6)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宛如”二字表达了 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与对山居生活的向往。(3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情感2分。)
北斋雨后创作背景:无
篇7: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为作者1074年(熙宁七年)任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知府时作。
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政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颔联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睛,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如改“占”为“站”,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文同是宋代大画家,尤其擅长画竹,苏轼曾多次为其所画之竹题赞,《图画见闻志》也说:“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是大画家的手笔。“占”字、“寻”字,尤其传神,近代诗人陈衍特别赞赏它“下得切”,(见《宋诗精华录》),点评得很确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淡雅素净,雨后的空气一尘不染,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正是首句“绝清佳”的绝好写照。诗中虽然只写了景,可是这景中还有一个人,就是站在庭中欣赏这美景的作者,因而又同次句紧紧关合。
上面写室外,下面转到作者在室内的生话。“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同时也兼含着路远难致之意。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作者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
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在作者的《丹渊集》中,载有不少他在各地任官时向朝廷上奏的减免当地人民赋税的奏状,可见他还是比较能同情人民疾苦的。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祐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作者次年所写的《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说:“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侵沙一万枝。我走宦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与该篇所写正是同样的心情。
个人资料: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篇8:北斋雨后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非常喜爱这个地方,所以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见,留连其中。
雨后天睛,成双成对的鸟雀相对鸣叫,深秋时节,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
唤人扫干净墙壁把吴道子的画挂起,与好友临窗边品着香茗,边细细端详赏鉴这画。
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就如同过去的山居生活一样闲适。
篇9:湖斋坐雨阅读答案
陈曾寿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
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湖斋坐雨字词解释:
剥啄:拟声词,敲门声。
篇10:湖斋坐雨阅读答案
试题:
(1)“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剥啄惟应书远至”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穿、逼。“穿”字写了雨声穿过竹林,进入房间,传到诗人耳中的情形,突出了雨声之大,;“逼”字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气迫使花把香气散满整个湖面的情形,突出了春花之盛之香。
(2)通过想象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之孤寂之中渴望得到朋友消息的心境,反悔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湖斋坐雨创作背景:无
湖斋坐雨赏析:无
个人资料: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北斋雨后文同诗歌答案】相关文章:
1.北海里的人诗歌
2.北来人阅读答案
5.英语诗歌:雨
6.沙漠雨诗歌
7.雨优美诗歌
8.雨魂诗歌
10.苏东坡北归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