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

2023-08-06 08:42: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柳飘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

篇1:古诗《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7、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18、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17、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18、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 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答案】 ”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相关阅读练习一

4、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3 分)

特点:幽静、优美、和谐。(1 分,答出幽静即可)意象:雨中的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2 分,对三个得1分)(共3分)

5、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 分)

“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手法1 分,分析1分。)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气息。(1分)(共4分)

4.请阅读鉴赏这首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3分)

5.其中哪一句最突出表现了这种趣味气息?为什么?(5分)

阅读练习二:

①首句点明山村的独特风味,显示出山村 幽静 的特点。

②次句显示出山居之“深”,作者是如何体验山行的趣味的?

答:小雨之中,诗人沿着村间小路缓步而行,路旁茂林修竹,青葱可爱;一条小溪拦路,正愁无以为渡,猛抬头,“路转溪桥忽见”。

③第三句转而写 村中蚕事。

④田家少闲月,请赏析诗中一个“闲”字的妙处:

答: 闲着的是“庭中栀子花”,人呢?无一个闲,都忙着,忙得有声,忙得有劲,忙得生机盎然。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无人欣赏。

篇2: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 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答案】 ”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方法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辨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阅读段意概括归纳的方法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篇3:《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篇4:《雨过山村 王建》阅读答案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10分)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22. 从内容看,这首诗属 诗,表现了诗人的情感?(2分)

23.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4分)

篇5:王建《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1)诗的一、二两句运用哪种表现手法?突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1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精妙在何处?(2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突出山村的宁静幽美。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生活的闲适自在。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篇6:《雨过山村 王建》阅读答案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10分)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篇7:王建雨过山村古诗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篇8:王建的《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阅读练习一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阅读练习二

1、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答案】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2、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3分)

特点:幽静、优美、和谐。(1分,答出幽静即可)意象:雨中的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2分,对三个得1分)(共3分)

3、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手法1分,分析1分。)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气息。(1分)(共4分)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无人欣赏。

篇9:王建的《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3)、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解析,此处为衬托手法,以闲衬忙,饶有情趣。

答案,闲是本诗的诗眼。全诗描写山村静幽和谐而又繁忙和充满生气的农家景致。即使是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可以想见,男人们更是早就到田间耕作去了,全家没有闲人;可是作者偏要着一闲字,用中庭栀子花之闲来衬托农家之忙,饶有情趣。

(4)、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3分)

特点:幽静、优美、和谐。(1分,答出幽静即可)意象:雨中的鸡鸣、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2分,对三个得1分)(共3分)

(5)、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手法1分,分析1分。)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的劳动生活气息。(1分)(共4分)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无人欣赏。

新嫁娘(王建)

赏析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运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新鲜生动的意象,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谓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卷八评张王乐府语)了。

篇10:王建的《雨过山村》阅读答案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5分)

答: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阅读答案

12.(10分)

(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鉴赏

第一句中,“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第二句中,“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雨过山村教学教案

2.山村咏怀古诗

3.《山村咏怀》古诗

4.《山村小路上》的阅读答案

5.山村小路上阅读附答案

6.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

7.春寒古诗阅读答案

8.王昭君古诗阅读及答案

9.颜回好学古诗阅读答案

10.春兴古诗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雨过山村古诗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