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

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

2022-09-08 08:34: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头电风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

篇1: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手法各1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2.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2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在文章中找到概括全文的句子

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中有一种是在文章中寻找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一般来说能够概括全篇文章的句子会出现开头第一段,中间的某一段或是结尾最后的一段。结尾全文的句子出现在第一段,有开门见山,引领全文,点名文章的中心的思想作用,出现在中间一段能够承上启下,过度转折的作用,而它出现在最后一段则有概括全文,阐明作者主旨的作用,还有收尾呼应的效果。

2.看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中有一个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那就是一定要明白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写作是作者想要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所以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常常能够看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赞美、批判、感动、。这些情感有的作者表述的简单明了,而有的作者却是含蓄内敛,需要学生们从作者的用词上进行推敲。

3.注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中还有一种就是要弄清文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是哪种。通常同学们一般在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排比或者是反问等几种,这几种在考试当中都是考的比较多的,多用修辞手法能够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能让文章富有美感和韵律感。另外,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一旦遇到作者在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时,不可只看表面,一定要明白作者比喻背后的意图。

篇2:州宅堂前荷花阅读及答案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8.本诗颔联景物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

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手法各1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9.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2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

篇3:《州宅堂前荷花》诗歌赏析及答案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

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6分)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2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9.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3分)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

篇4:州宅堂前荷花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篇5:州宅堂前荷花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8.本诗颔联景物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

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

篇6:州宅堂前荷花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8.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手法各1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9.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2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

《州宅堂前荷花》诗词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篇7:绥州作古诗阅读答案

绥州作古诗阅读答案

雕阴②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③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④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蔡琰:字文姬,三国时人。④单于:曲调名。

1.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5分)

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笑”指欢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明妃出塞路经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秋”,指秋霜,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蔡琰归汉路过绥州时鬓已秋霜。(3分)“笑”和“秋”写出了作者深层的感叹:我也是带着希冀与笑意来绥州的,归去时大概不会也两鬓秋霜吧。(2分)

2.尾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1分)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曲子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2分)整个画面凄凉空茫,既表现了作者离开家乡的孤独和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羁留处境的苦闷,也传达了对前途的担忧。(3分)

赏析

诗人在初秋雨歇暮色中,独自倚靠在绥州城楼上,(应当在南城楼上,因绥州城靠山而建,南城门最低,临护城大理河,向高处望古城墙即有“雉堞连云”之感。)面对眼前景象望乡怀远而作此诗。

初秋雨歇的暮色中,作者倚靠在绥州南城门楼上,面向家乡(南方)看着前面“雕阴山”,挡住了对家乡的望眼,想到自己所要倚靠的玉树不存在,我这还没有长穗的芦苇面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理想或抱负):溯洄从之(往回走吧),道阻(阻隔)且长(漫长),道阻且跻(难登),道阻且右(极高);溯游从之(往前走吧),宛在(好象已在)水中央(尽头),宛在(好象已在)水中坻(高坡地),宛在(好象已在)水中沚(小陆地)。”该何去何从呢?真是太难决定了。这是作者根据自身状况的有感而发。由此可推测作者写此诗时尚年轻和未入仕途,到绥州可能是投靠亲友不遇而稽留时所作。向后观是城墙直连云端的古帝州,绥州城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看到了直连云端的扶苏墓,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哦,那城墙直连云端的就是古帝州啊。看似写景写物,实是感慨仕途漫长高入云端而难登攀啊。颔联“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对仗工正,“带雨晚驼”对“望乡孤客”,“鸣远戍”对“倚高楼”。

这是一倒装联:我这倚着高楼遥望故乡的孤身客人,透过带着雨水的雾气看到了和听到了为远戍边关将士运送战争物资的驼队也晚归了。与作者的稽留他乡形成鲜明对照,稽留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颈联:“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对仗更工,也是稽留思乡之情更深层次的延伸和对前途渺茫的感叹!明妃即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她出塞和亲就是经过绥州而去的.,她去时年轻貌美,化解与匈奴的战争,欢送她的人群包括路边的花也应当是带着喜气和露出笑意的;然而蔡琰(东汉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女。蔡邕女。自幼博学通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死,回娘家。董卓之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归来时也是经由绥州的,可她却两鬓秋霜已现。这都是经由绥州的一“去”一“归”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也是带着希冀与笑意来绥州的,归去时大概不会也两鬓秋霜吧。

唉,听到了有人弹奏的曲子孤单地随着暮烟的升起而响起,也许就隐指作者自己的这首《绥州作》孤单地随着暮烟的升起而写成;看到了扶苏城上的弯月如钩,可望而不可攀,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稽留,寻找到能展我抱负的时机和前途呢?(绥州城亦称扶苏城,因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由于作者是在城南门楼上望乡怀远,身后城墙最高处的扶苏墓就在作者所处位置的正东方, “扶苏城上月如钩”也即特指了是初升之如钩弯月,符合时间与地理环境。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避免默读:这个是我认为最有效加快阅读速度的方法。人们在阅读时普遍存在默读的情况,也就是当大家在读到文字时,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配合相关动作,但是在心中默念每一个字,您现在就在读文章,看看您自己就知道了。首先,我要告诉您的是,默读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至少在开始的时候,需要非常集中精力,但确实可以避免。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篇8:相州昼锦堂记阅读及答案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看不起

B.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 累:辛劳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施恩

D.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处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季子不礼于其嫂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

B.闻下风而望余光者 所谓将相而富贵

C.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

D.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魏国公“不以富贵为荣”的一组是(3分)

①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 ②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③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④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⑤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⑥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从古到今都是同样光荣的,如本文中的苏季子、朱买臣和魏国公。

B.魏国公少年得志,虽然和那些困厄的士人不同,但他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

C.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以彰显自己的功德。

D.魏国公的丰功伟绩, 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州宅堂前荷花》诗歌赏析及答案

2.《荷花》阅读答案

3.约会荷花阅读答案

4.荷花古诗

5.宅男(节选)散文阅读答案

6.荷花选段阅读理解答案

7.荷花篇段阅读答案

8.夏夜荷花阅读及答案

9.三槐堂铭阅读答案

10.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州宅堂前荷花古诗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