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2022-05-27 21:01: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烤山芋pro”投稿了7篇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篇1: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篇2:文言文中省略句用法

文言文中省略句用法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篇3: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1 用作指代词,例如:

(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我的祖父死在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

(2) 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所在的地方都这样。

(3)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孙子兵法·势》)

——落下去又重新开始,太阳和月亮就是这样。

2 后来发展为系动词,如:

(1) 问今是何世。(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现在是什么年代。

(2)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不知道木兰原来还是个姑娘。

“是”的用法还有两种特殊情况。

3单独作谓语时,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还兼有“对”“是这样”“这样是对的”等动词的味道。如:

“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

——那个人是鲁国的孔丘吗?

——对,就是这个人。

4 与宾语提前有关,如: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宫之奇谏假道》)

——将要灭掉虢,还对虞有什么爱惜呢!

将虢是灭”即“将灭虢”的倒装,“虢”作宾语提前了,“是 ”成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这种用法有个特别的固定结构“唯(惟)……是……”“唯(惟)……之”,:如: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率领**前来,就是为了找敌人打仗!

现代成语中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等仍是这种用法。

5 形容词,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感到现在是正确的',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6 动词,以……为是,认为……正确。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以自己为是,以别人为非,这是世人的通病。

7 复合词,是故,是以,因此,所以的意思。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篇4: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文言文中至于的用法

1.“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选自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张岱的《于园》)

对于其中“至于园可无憾矣”一句的理解,出现较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遵照课本节选的文字来理解,“至于园可无憾矣” 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到”,“于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句子理解为:(游人)到了于园(观赏这样的假山奇景)就不会感到不满意了。应当说,这种理解较为合理,于词的用法、节奏的停顿、句子的理解都是讲得通的。

第二种观点,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2月第7版)对此句的翻译是:“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至于园可无憾矣” 就应理解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至,解释为“放,安置”。 之,解释为“假山石”。于,解释为“在”。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呢?课本注释及教师用书并没有提供一点点信息。通过查阅原文和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2月第2版)得知,最近几年的课本和教师用书在节选时省略了关键的几句话,课文末句原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假山)胎于石,(假山)娠于磊石之手,(假山)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之)于园可无憾矣。”苏教版版的配套教师用书对部分重点词的解释是: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shēn):妊(rén)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tī):指精心地构思。此句翻译为: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这样一比较,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教师用书所用的翻译是有来历的。大概编者考虑到删掉的几个句子中生僻词较多,且又有词语的活用情况,要想准确地翻译,估计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所以才巧妙而不露痕迹地把课文和教师用书作了适当删改吧。现在,课文直接删去三个句子,教师用书也删去了这三个句子,以及相应的重点词解释和这三个句子的翻译。但末句“至于园可无憾矣”大跨三步,接在“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后边,翻译仍保留原样,显得有些突兀,让师生摸不着头脑。可见,教材在节选时的删除造成句意前后较大幅度的跳跃,影响了师生的理解。建议编者在课文注释或教师用书中对删改情况作一点补充说明,以便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末句翻译的由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句子应读作:“至于/园/可无憾矣。”将“至于” 看作现代汉语仍在沿用的.连词,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句子直译为“至于说园林便无不满意的了”。“天津人民出版社”《非常讲解》即采用这种观点,将此句翻译成“这样建园就没有遗憾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样的理解显然有些牵强附会。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选自郦道元《三峡》)

不少老师和学生将此句朗读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朗读节奏应当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解释为“到”。全句理解为: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唐雎不辱使命》中也有一个含有“至于”《战国策·魏策四》 的句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此句中的“至于”也解释为“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3.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这两句中的“至于”,都是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件事情或是两段的自然过渡,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篇5: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篇6: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解析

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解析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3、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篇7: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相关文章:

1.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2.文言文中其的用法及意思

3.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4.《水经注》中被动句研究

5.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6.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7.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8.文言文中表示思念的句子

9.文言文中官职词语的解析

10.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