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
“草莓大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字,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敝帚自珍文言文字翻译
敝帚自珍文言文字翻译
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篇2: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一、对照比较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
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殷时,又联系到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中的殷。这样,不仅掌握了殷的三个义项(盛大、众多、富足;黑红色;震动),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种词性,三种读音(形容词,读Yīn;名词,读Yān;动词,读Yǐn)。学习文言文句式,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总之,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感性知识越学越具体,对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越学越丰富,越学越实在,因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兴趣。
三、突出重点
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这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忌,因为这种单位时间内(45分钟)多中心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大胆讲,要言不繁,讲深讲透,使学生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得得相关联;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我抓了以下四点:
一抓关键词语
如《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如乐作焉段,共169个字,我只讲了森然绝且则吞吐向焉这7个词语,共9个字,其余让同学解释,并翻译全段。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更应该给学生点明,因学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义的错误,如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已改变原方位名词的词性用如动词,可译为走上前,进是献上的意思,因此前进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前进之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仅了解词类活用,而且了解古今异义。至于《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劝告规劝;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二抓基本含义
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跑逃跑走向赶走等,但基本含义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迁移调职调动变迁变化等,但基本含义是迁移。再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XX;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兵器、武器。事实上,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义项,我们如果记住词的基本意义,并掌握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内容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三抓特殊用法
如语气助词者放在单纯的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语气停顿,与句尾的语气助词也相呼应,这是语气助词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复句中,语气助词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给学生指出这一点,有些句子就译不通,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这样的例句。
四抓直译
一般情况,先译词,后译句。遇到难译的句子,必须仔细斟酌,上挂下联,力求直译。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谓倒装,直译不通,只好意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必须补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动词谓语,然后才能翻译。一句话,译文要努力做到词、句、段紧密联系,合情合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把课上得集中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总结归纳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实词、虚词在一篇课文中未包括它们全部义项和用法,有些词法、句法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就需要以某一课为主,兼收其它课文中的实例,予以补充。讲《促织》这篇文章时,我紧紧抓装?香于鼎复之以掌这种动词或动宾词组+介宾词组的典型句子结构,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省略句式:
1.省略介词于,如岁征民间纳钱案上;
2.省略介词以,如思试之斗又试之鸡;
3.省略动词宾语之,如掭以尖草;
4.省略介词宾语之,如归以示成;
5.省略动词宾语之和介词于,如将献公堂掇置笼中。在《张衡传》这篇课文中,有三处用到介词于(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才高于世),还有一处省略介词于(观太学)。
我就以这一课为主归纳了介词于的四种用法:
1.表示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到、从;
2.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给;
3.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外,判断、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子和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词类活用情况,都有规律。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摸索,去归纳,去掌握这些规律,为学习文言文铺路搭桥。
篇3: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作者] 山西晋城市一中 杨伯瀛
[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我坚决贯彻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改变“满堂灌”那种封闭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这里,仅就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
[1] [2] [3]
篇4:文言文中的语音和文字
文言文中的语音和文字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所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例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在这一句中,否定制词不修饰雨,可知这个雨字已经不再是名词了,而活用为动词,作下雨讲。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例如:子曰:学耐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的悦字音yuè , 而不能再读它的本音shu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我、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例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 hán,而不要读为kê hàn。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有些古音,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废除了,并得到了大家人认可。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hè,由于大多数人都把它读作yè, 现在已经读为yè了。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费,古音读bì,但现在人们都把它读作fèi。对于这类字,要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的规定,凡是时令废除古音的字,一律要读今音。
以上说的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和我们通常说的多音字多义字是有区别的。多音多义字的音和义在千百年来早已完全固定下来,为大家认可,并经常运用,而这里所说的异读,则只表示在具体的文言环境中,某个字音、义的变化,因此,切勿把它与我们现在多音多义字混为一谈。
篇5:周处文言文字翻译
周处文言文字翻译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周处简介
周处(236—2[1] ),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陆云: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众朝臣: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
陈淮:周处吴人,忠直勇果,有仇无援。
齐万年:周府君尝为新平太守,有文武才能,若专断而来,不可就也;或受制于人,此成擒耳!
陆机:忠烈果毅,庶僚振肃,英情天逸,远性霞骞。
潘岳:周徇师令,身膏齐斧。人之云亡,贞节克举。
阎缵:周全其节,令问不已。身虽云没,书名良史。
贺循:处履德清方,才量高出;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节不挠;在戎致身,见危授命:此皆忠贤之茂实,烈士之远节。案谥法执德不回曰孝。
房玄龄:①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即君子,背之即小人。周子隐以跅弛之材,负不羁之行,比凶蛟猛兽,纵毒乡闾,终能克己厉精,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亡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②平西果劲,始邪末正。勇足除残,忠能致命。
柳宗元:冯妇好搏虎,卒为善士。周处狂横,一旦改节,皆老而自克。
苏轼:历观自古奇伟之士,如周处、戴渊之流,皆出于群盗,改恶修善,不害为贤。
李慈铭:若羊祜之厚重,杜预之练习,刘毅之劲直,王濬之武锐,刘弘之识量,江统之志操,周处之忠挺,周访之勇果,卞壸之风检,陶侃之干局,温峤之智节,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奥,贺循之儒素,刘超之贞烈,蔡谟之检正,谢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风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简,皆庸中佼佼,足称晋世第一流者,盖二十人尽之矣。
蔡东藩:知过非难改过难,一行传吏便胪欢。如何正直招人忌,枉使沙场暴骨寒。
篇6: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论文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我坚决贯彻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改变“满堂灌”那种封闭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这里,仅就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照比较。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
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殷”时,又联系到“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中的“殷”。这样,不仅掌握了“殷”的三个义项(盛大、众多、富足;黑红色;震动),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种词性,三种读音(形容词,读Yīn;名词,读Yān;动词,读Yǐn)。学习文言文句式,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总之,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感性知识越学越具体,对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越学越丰富,越学越实在,因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兴趣。
三、突出重点。
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这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忌,因为这种单位时间内(45分钟)多中心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大胆讲,要言不繁,讲深讲透,使学生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得得相关联;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我抓了以下四点:
一抓关键词语。如《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如乐作焉”段,共169个字,我只讲了“森然”“绝”“且”“则”“吞吐”“向”“焉”这7个词语,共9个字,其余让同学解释,并翻译全段。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更应该给学生点明,因学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义的错误,如“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已改变原方位名词的词性用如动词,可译为“走上前”,“进”是“献上”的意思,因此“前进”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前进”之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仅了解词类活用,而且了解古今异义。至于《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劝告”“规劝”;“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二抓基本含义。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跑”“逃跑”“走向”“赶走”等,但基本含义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迁移”“调职”“调动”“变迁”“变化”等,但基本含义是“迁移”。再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軍队;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兵器、武器”。事实上,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义项,我们如果记住词的基本意义,并掌握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内容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三抓特殊用法。如语气助词“者”放在单纯的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语气停顿,与句尾的语气助词“也”相呼应,这是语气助词“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复句中,语气助词“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给学生指出这一点,有些句子就译不通,“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这样的例句。
四、抓直译。 一般情况,先译词,后译句。遇到难译的句子,必须仔细斟酌,上挂下联,力求直译。“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谓倒装,直译不通,只好意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必须补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动词谓语,然后才能翻译。一句话,译文要努力做到词、句、段紧密联系,合情合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把课上得集中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总结归纳。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实词、虚词在一篇课文中未包括它们全部义项和用法,有些词法、句法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就需要以某一课为主,兼收其它课文中的实例,予以补充。讲《促织》这篇文章时,我紧紧抓装?香于鼎”“复之以掌”这种动词或动宾词组+介宾词组的典型句子结构,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省略句式:1.省略介词“于”,如“岁征民间”“纳钱案上”;2.省略介词“以”,如“思试之斗”“又试之鸡”;3.省略动词宾语“之”,如“掭以尖草”;4.省略介词宾语“之”,如“归以示成”;5.省略动词宾语“之”和介词“于”,如“将献公堂”“掇置笼中”。在《张衡传》这篇课文中,有三处用到介词“于”(“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才高于世”),还有一处省略介词“于”(“观太学”)。我就以这一课为主归纳了介词“于”的四种用法:1.表示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到、从”;2.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给”;3.表示比较,相当于“比”;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外,判断、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子和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词类活用情况,都有规律。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摸索,去归纳,去掌握这些规律,为学习文言文铺路搭桥。
总之,通过几年来文言文教学,我尝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甜头。今后,我要继续进行开拓型教学实践,去总结文言文教学规律,为闯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新路而努力。
篇7:作文: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
作文: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
有一次,我准备到商店买一些文具用品,在路上,我不经意的看到了一家做凉粉的生意然的招牌,上面主要写着有关凉粉的.菜单,上方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大字“凉身订做”,我看了,觉得很奇怪:“那个‘凉’字不应该是这个啊,而是‘量’字啊”。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我做练习时经常出现让我们改错别字的成语啊,以前我还不相信,今天,终于见识到了,这种成语不仅只有这个,还有“以喝为贵”原本是“以和为贵”;“默默无蚊”原本是“默默无闻”。
到家后,我还在埋怨那家人,他们怎么能乱改成语呢,这个样子,会对我们小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没想到,我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在我身上了。 作文网
这天,我们老师准备给我们考一次试,题目上也出现了这种题目,我心里明明想的是填“量”,却受那个“凉”的影响,不知不觉填成了“凉”,考试下来,那道题害我白白减了一分,唉,真不应该啊!
你们有没有想过啊,你们这样做会给我们,包括你们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啊,也会影响到你们孩子的未来,中学生作文《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你们这样做,只不过是想求生活,也是为了能赚钱供你们的孩子读书,可你们想想,你们这么做是在帮孩子,可从反面想一想,反而是害了孩子啊!如果实在不行,你们不用窜改成语,而是在招牌上写出每道菜的特点、味道,这样不是更吸引人吗?
所以,从现在做起,不仅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你们也是,全世界都是,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把错别字改掉,写上正确的文字,让我们给孩子点上一盏光明的灯,一盏走向未来的光明之灯!
篇8: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作文
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作文
现在大多数的生意人,为了使自己的生意兴旺,而随随便便窜改成语中的某些字,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虽然对你们的生意有了很大的好处,可反而对我们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有一次,我准备到商店买一些文具用品,在路上,我不经意的看到了一家做凉粉的生意然的招牌,上面主要写着有关凉粉的菜单,上方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大字“凉身订做”,我看了,觉得很奇怪:“那个‘凉’字不应该是这个啊,而是‘量’字啊”。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我做练习时经常出现让我们改错别字的成语啊,以前我还不相信,今天,终于见识到了,这种成语不仅只有这个,还有“以喝为贵”原本是“以和为贵”;“默默无蚊”原本是“默默无闻”……
到家后,我还在埋怨那家人,他们怎么能乱改成语呢,这个样子,会对我们小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没想到,我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在我身上了。
这天,我们老师准备给我们考一次试,题目上也出现了这种题目,我心里明明想的是填“量”,却受那个“凉”的影响,不知不觉填成了“凉”,考试下来,那道题害我白白减了一分,唉,真不应该啊!
你们有没有想过啊,你们这样做会给我们,包括你们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啊,也会影响到你们孩子的未来。你们这样做,只不过是想求生活,也是为了能赚钱供你们的孩子读书,可你们想想,你们这么做是在帮孩子,可从反面想一想,反而是害了孩子啊!如果实在不行,你们不用窜改成语,而是在招牌上写出每道菜的特点、味道,这样不是更吸引人吗?
所以,从现在做起,不仅我是文言文字小卫士,你们也是,全世界都是,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把错别字改掉,写上正确的文字,让我们给孩子点上一盏光明的灯,一盏走向未来的光明之灯!
【文言文字】相关文章:
4.文言文学弈
6.岳阳楼记文言虚词
7.兰亭集序文言知识
8.文言 座右铭翻译
9.鼓励性文言名言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现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