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2022-05-27 21:10: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aemi”投稿了6篇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篇1: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里的“乃”字可以作副词、代词、连词用,不同词性翻译时意思不同。下面这里了乃作为副词的4种用法,作为代词的2种用法和作为连词的一种用法,希望高三考生们认真总结,理解性记忆,争取利用最少的时间突破文言虚词知识点,在考试中融会贯通。

1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4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5用作连词

“乃”用作连词,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①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篇2:高中文言文中乃的用法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可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篇3:高中文言文中乃的用法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篇4:文言文中乃的用法

(1) 你,你的 [your]

乃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2)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3) 此,这个 [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4) 这样,如此 [so]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篇5:文言文中乃的用法

(1) 是,就是 [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 虞卿列传》

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袁可立子袁枢)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明王时敏在《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篇6:文言文中乃的用法

可是,然而 [but;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相关文章:

1.文言文中是的用法

2.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3.文言文中其的用法及意思

4.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

5.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6.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7.文言文中表示思念的句子

8.文言文中官职词语的解析

9.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0.or和and的用法区别

下载word文档
《如何区别高中文言文中“乃”字的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