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4-01-14 07:47: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慕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司籴场 俾:使,让

B.士习丕变 丕:大

C.州县不敢决 决:下决心

D.君命也,不可不亟行 亟:赶快,急忙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吴昌裔“刚正庄重”的一组是(3分)

①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

②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

③弹劾无所避 ④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

⑤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 ⑥慷慨褛襆被出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昌裔一向崇尚程朱理学,任眉州教授时,吴昌裔到任后用给当地士大夫讲解程朱理学的经典,效仿潭州祭祀周敦颐等人成绩显著,得到崔与之的举荐。

B.吴昌裔在朝廷为官,天下人最忌讳不敢说的君臣兄弟关系他都全面地陈述,以台谏官身份到监狱处理常州平江土地争讼案时,秉公办理并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C.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都是正直的人,但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李纲等人关系好,一定会互相勾结,就诬陷吴昌裔,吴昌裔就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

D.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曾对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极力争辩认为不对。对边疆的大臣玩弄法令,违规提升和惩罚,他都会恳切地提出意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3分)

(2)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4分)

(3)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3分)

4.C 裁决

5.C ①说明吴昌裔勤学;④为吴昌裔治理华阳县的措施,体现他的能力。

6.C 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关系好,无李纲等人。

7.(1)译文:吴昌裔请求发放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

(发、籴、句意通顺各1分)

(2)译文:不久他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真正的知州(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

(寻、权、故事、句意通顺各1分)

(3)译文: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

(舍、就、句意通顺各1分)

篇2:《宋史吴昌裔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宋史吴昌裔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贤,俾司籴场。时岁饥,议籴上流,昌裔请发本仓所储数万而徐籴以偿,从之。调眉州教授。眉士故尚苏轼学,昌裔取诸经为之讲说,祠周敦颐及颢、颐、载、熹,揭《白鹿洞学规》,仿潭州释奠仪,簿正祭器,士习丕变。制置使崔与之荐之,改知华阳县。修学宫,来四方士,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寻权汉州,故事比摄官,奉馈皆如真,昌裔命削其半。核兵籍,兴社仓,郡政毕举。兴元帅赵彦呐议东纳武仙,西结秦、巩,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未几,武仙败,二州之民果叛。

端平元年,入为军器监簿,改将作监簿。改太常少卿。凡君臣之纲,兄弟之伦,举世以为大戒而不敢言者,皆痛陈之。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拜监察御史,弹劾无所避。

台臣故事,季诣狱点检。时有争常州田万四千亩,平江亦数百亩,株逮百余人,视其牍,乃赵善湘之子汝櫄、汝榟也,州县不敢决,昌裔连疏劾罢之。

出为大理少卿,屡疏引去,不许。会杜范再入台,击参政李鸣复,谓昌裔与范善,必相为谋者,数谗之,以权工部侍郎出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人曰:“此李纲救太原也。太原不可救,特以纲主战,故出之耳。”昌裔曰:“君命也,不可不亟行。”慷慨褛襆被出关,忽得疾,中道病甚,帝闻之,授秘阁修撰,改嘉兴府。昌裔曰:“吾以疾不能归救父母,上负圣恩,下负此心,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辞至四五,而言者以避事论矣。

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言,典章多所闲习。初,昌裔与徐清叟、杜范一日并入台,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人至和《三谏诗》以侈之。然才七阅月以迁,故莫不惋惜云。后谥忠肃。(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籴上流籴:卖

B.州县不敢决决:裁决

C.士习丕变丕:大

D.俾司籴场俾:使,让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吴昌裔“刚正庄重”的一组是(3分)( )

①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

②人莫敢言,昌裔独奋笔力辨其非

③弹劾无所避

④斥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备旱

⑤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

⑥慷慨褛襆被出关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昌裔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

B.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年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有一个争诉案, 吴昌裔看案卷材料,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C.不久吴昌裔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知州的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

D.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至于边臣玩令,陟罚无章,尤拳拳焉。(3分)

(2)若舍远就近,舍危就安,人其谓我何?(3分)

(3)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个欤? (4分)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答案:

10.A (籴:买)

11.C ①说明吴昌裔勤学;④为吴昌裔治理华阳县的措施,体现他的能力。

12.B(不是“每年”,而是“每季度”)。

13.(1)译文: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陟、拳拳、句意通顺各1分)

(2)译文: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舍、就、句意通顺各1分)

(3)译文:唉!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大臣,这么大的`天下,有几个人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是定语后置句,“缙绅”,是借代手法,指古代称官僚或做过官的人。(各1分)

(4)译文:(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两个“封”第一“封”是使动用法,后一个“封”是名词,“肆”,扩张的意思。(各1分))

【参考译文】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就去跟他学习。

吴昌裔调任为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听说他贤德,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当时发生饥荒,决定到长江上游去买粮,吴昌裔请求先用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吴昌裔调任眉州教授。眉州的士大夫原来崇尚苏轼的学说,吴昌裔拿来各种经典给他们讲解,祭祀周敦颐及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公布《白鹿洞学规》,效仿潭州对他们祭奠的礼仪,确定祭祀的器物,士风大大地改变了。制置使崔与之向朝廷推荐他,他改为华阳县知县。在华阳县他修建学校,招徕各地的读书人,废除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防备旱灾。不久他代理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取俸禄按照知州的标准,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吴昌裔核实兵籍,兴办社仓,汉州的政事颇有起色。兴元统帅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西面连结秦、巩二州,人们不敢反对,吴昌裔独自奋笔疾书,极力争辩,认为赵彦呐的决定不对。不久,武仙失败,秦、巩二州的人也反叛。

端平元年,吴昌裔入朝担任军器监簿,改为将作监簿,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凡是君臣的关系,兄弟的次序,天下人认为最大忌讳而不敢说的,吴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陈述。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吴昌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弹劾时没有什么回避。

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季度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这时有一个争夺常州一万四千亩土地的案子,平江也有数百亩土地的争诉案,株连了一百多人,看案卷材料,才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櫄、赵汝榟是主犯,州、县都不敢裁决,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

担任大理少卿,他多次上疏辞官,皇上不允许。正赶上杜范再次担任台谏官,攻击参知政事李鸣复,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友好,他们一定互相勾结,就多次诬陷吴昌裔,吴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有人说“:这是李纲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只因为李纲主张与金人作战,所以才让他出朝而已。”吴昌裔说:“皇上的命令,不能不立即执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关,他突然得病,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听说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改到嘉兴府去任职。吴昌裔说“: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在上辜负了皇上的恩德,在下辜负了我的这片心,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他推辞了四、五次,而议论他的人说他逃避事情。

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十分熟悉典章制度。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但才担任七个月的台谏,吴昌裔就被调走,所以没有不替他惋惜的。后来吴昌裔的谥号是“忠肃”。

篇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康保裔传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宋史康保裔传附答案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

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篇4:宋史·康保裔传 阅读答案附的英文翻译

宋史·康保裔传 阅读答案附的英文翻译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领: 代理

B.寻知代州,移深州 知:掌管或做知州

C.会暮,约诘朝合战 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D.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 引:拉开弓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A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B.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C.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D.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沙场;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并肩抗敌,直到敌军退去。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5分)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

(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场,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曾经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镝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篇5:毛忠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毛忠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

正统三年,从都督蒋贵征朵儿只伯,先登陷阵,大获,擢都指挥佥事。十年以守边劳,进同知,始赐姓。明年,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部落,徙之塞内,进都指挥使。十三年率师至罕东,生絷喃哥弟伪祁王锁南奔并其部众,擢都督佥事,始赐名忠。寻除右参将,协守甘肃。

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忠意气弥厉,拊循将士,复殊死斗。贼见终不可胜,而援军亦至,遂解去。忠竟全师还。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诸屡为边患。忠与总兵官卫颖分讨之。忠先破巴哇诸大族。昝咂、马吉思诸族,他将不能下者,忠复击破之。论功,忠止增禄百石,而颖乃得世袭券。忠以为言,遂封伏羌伯。

成化四年,固原贼满四据石城反。诏忠移师讨之,与总督项忠等夹攻贼巢。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所斩获,贼稍却。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亦克山之东峰,及石城东、西二门,贼大窘,相对哭。忽昏雾起,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卒,年七十五。从子海、孙铠前救忠,亦死。

忠为将严纪律,善抚士。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予世券。弘治中,从有司言,建忠义坊于兰州,以表其里。又从巡抚许进言,建武勇祠于甘州城东,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毛忠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顺是古代年号名,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正统、成化、弘治。

B.巡抚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喃哥、孛来、巴哇、诸番、昝咂、马吉思等都代指西北某个少数民族。

D.擢,在原官上提拔;封,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除也表示仟命授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忠本命哈喇,因为他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后以军功被皇上赐姓名,同时被升为都督佥事。

B.毛忠意志顽强,孛来入侵时,他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仍殊死搏斗,一直坚持到援兵到来,贼寇撤兵而去。

C.毛忠军功卓著,同时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时伐番人边患时,毛忠击破了巴哇等族立下大功,却得到很少封赏,他就向朝廷提出意见。

D.毛忠英勇战死,受到朝廷和地方的表彰。在兰州建忠义坊,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5分)

(2)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5分)

答案:

4.B

5.C (诸番)

6.A(毛忠被赐“姓”与“名”并非同时,也不只因一事)

7.(1)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奋力战斗不停歇,被流矢射中。(举烟,掣,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2)毛忠死后,为他凭吊痛哭的西陲人满道都是;事情上报到朝廷,赠给他侯爵,给他的谥号是武勇。(卒,闻,谥,各1分,大意2分。)

篇6: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吕布传附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吕布传附答案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甚见亲待。灵帝崩,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进败,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事已见《卓传》。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

允既不赦凉州人,由是卓将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布与傕战,败,乃将数百骑,以卓头系马鞍,走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时李傕等购募求布急,杨下诸将皆欲图之。布惧,谓杨日:“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傕等爵宠。”杨以为然。有顷,布得走投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布既恃其功,更请兵于绍,绍不许,而将士多暴横,绍患之。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绍听之,承制使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布而阴使杀之。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于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布已亡。绍闻,惧为患,募遣追之,皆莫敢逼,遂归张杨。道经陈留,太守张邈遣使迎之,相待甚厚、临别把臂言誓。

(选自《后汉书·吕布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 诣:到……去

B.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 谢:道歉

C.允既不赦凉州人 赦:赦免

D.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 德:感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弓马骁武给并州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C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D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布势利多变、为人无谋的一组是( )

①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 ②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 ③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 ④布自恃杀卓,有德袁氏,遂恣兵抄掠 ⑤布不安,复去从张杨于河内 ⑥布不自安,因求还洛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卿州里,今见杀,其功未必多。不如生卖布,可大得傕等爵宠。(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于帐中,潜自遁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答案:

9、答案:D (对……有恩)

10、答案:C (两个“于”都是表处所的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在”。A、经一个“以”,因为、由于,表原因;第二个“以”,拿、用,表方式。B、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D、第一个“因”,于是、就,副 词;第二个“因”,通过、经由,介词。)

11、答案:B (②是说吕布反应敏捷,④是说吕布暴戾恣睢。)

12、答案:(1)董卓知道自己凶恶放纵;平时心里猜疑害怕,出门住宿经常用吕布来保护自己。(“每”“行止”各1分,句意1分)

(2)“我与您同乡,现在我被杀掉,您的功劳未必很大。不如将我活着献出去,可以大大得到李傕等人的封爵和宠幸。”(“见”“卖”各1分,句意1分)

(3)吕布怀疑袁绍打自己的主意,就派人在营帐中弹筝。自己悄悄逃了出去。(“图”“潜” 各1分,句意1分)

13答案: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篇7:明史吴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行有声诸生间。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东宫,秩满进右谕德。孝宗即位,以旧学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继母忧,吏部员缺,命虚位待之。服满还任,转左,改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仍侍武宗东宫。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宽率其僚上疏曰:“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古人八岁就傅,即居宿于外,欲离近习,亲正人耳。庶民且然,矧太子天下本哉?”帝嘉纳之。

十六年进礼部尚书,余如故。先是,孝庄钱太后崩,廷议孝肃周太后万岁后,并葬裕陵,祔睿庙,礼皆如适。至是,孝肃崩,将祔太庙,帝终以并祔为疑,下礼官集议。宽言《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汉、唐亦然。会大臣亦多主别庙,帝乃从之。时词臣望重者,宽为最,谢迁次之。迁既入阁,尝为刘健言,欲引宽共政,健固不从。他日又曰:“吴公科第、年齿、闻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耶?”及迁引退,举宽自代,亦不果用。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年七十,数引疾,辄慰留,竟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定。授长子奭中书舍人,补次子奂国子生,异数也。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于书无不读,诗文有典则,兼工书法。有田数顷,尝以周亲故之贫者。友人贺恩疾,迁至邸,旦夕视之。恩死,为衣素一月。

(选自《明史吴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B.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C.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D.东宫讲学/寒暑风雨则止/朔望令节则止/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之时/少辍讲之日多岂容/复以他事妨诵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B.诰敕,亦作“诰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敕是帝王的诏书、命令。

C.廷议,即廷臣会议,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须上奏皇帝,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D.太庙泛指古人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包括皇帝的宗庙。祔庙指将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庙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宽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擅长书法,会试、廷试都是第一,但最终不能入阁,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

B.弘治八年吴宽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吴宽丁忧辞职,当时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将空缺职位留着等待吴宽服孝满。结果吴宽却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C.吴宽学问渊博。在礼部尚书任上,引经据典解答了皇帝对孝肃周太后祔庙的疑义,其他大臣们也多主张另外立庙,皇帝最终听从了建议。

D.吴宽坚持自守正道,能周济贫困的亲朋故旧。皇帝不允许他退休,直到他死在官任上;在他死后授予他两个儿子为官,这些都体现了朝廷对他道德品行及政治才华的肯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宦竖多不欲太子近儒臣,数移事间讲读。(5 分)

(2)中外皆为之惜,而宽甚安之,曰:“吾初望不及此也。”(5 分)

参考答案

10、A

11.D(太庙指皇帝的宗庙。)

12、B。吴宽是先回原任后(礼部右侍郎)再被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13、(1)宦官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借口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得分要点:宦竖、移、间每点 1 分,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2)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得分要点:中外、安、及,全部语句通顺 2 分。)

篇8:明史吴宽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章品行在诸生间有声望。成化八年(1472)时,会试、廷试都是第一,被授予修撰。侍奉做太子时的孝宗,年限满了进位右谕德。孝宗即位后,凭以前孝宗跟随他学习的功劳迁任为左庶子,参预修订《宪宗实录》,进位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弘治八年(1495)擢升为吏部右侍郎。继母去世丁忧,吏部官职空缺,皇帝命令虚位以待。服孝满后还任原职,转任吏部左侍郎,改任掌管詹事府,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诰敕,仍然侍奉作太子的武宗。宦官阉竖多不愿太子亲近儒臣,屡次以有事情来间断讲读。吴宽率领他的同僚上疏说:“在东宫讲学,一到寒暑风雨时节就停止,初一十五节令节日就停止,一年不过几个月,一月不过几天,一天不过几刻。这样讲学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岂能再用其他的事情妨碍诵读。古人八岁跟从保傅,就居住寄宿于外面,是想让孩子离开身边小人,亲近正人。百姓都是这样,何况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呢?”皇帝嘉许了。弘治十六年(1503)吴宽进位礼部尚书,其余像以前一样。早先,孝庄钱太后驾崩,廷议孝肃周太后是万岁爷的皇后,一并葬在裕陵,祔在睿庙中祭祀,礼仪上都适宜。到这时,孝肃驾崩,将祔在宗庙中,皇帝始终以一并祔庙有疑义,下旨礼官集体讨论。吴宽说《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的宫都另立庙,汉代、唐代也是这样。恰好大臣们也多主张别立庙,皇帝于是听从了。当时词臣名望厚重的,吴宽为最高,谢迁次之。谢迁已经入阁了,曾经对刘健说,想援引吴宽共同举政,刘健坚持不从。过些日子又说:“吴公科第、年齿、闻望都比谢迁我强,我确实自己很惭愧,难道是对吴公有私心吗?”待到谢迁引退后,举荐吴宽代替自己,也不能用他。朝廷内外都为他惋惜,而吴宽很安然,说:“我当初的希望就没有想到入阁。”七十岁后,数次称病,皇帝都安慰挽留,竟然死在官任上。赠授太子太保,谥号文定。授予长子吴奭为中书舍人,补授次子吴奂为国子生,这是很少见的。

吴宽品行高洁,不作激烈矫厉的举动,而以正道自守。无书不读,诗歌文章有典范准则,再加上擅长书法。家有几顷田,曾用它周济亲朋故旧中的贫困的人。友人贺恩患病,他将他搬到自己家中,早晚看视。贺恩死了,吴宽为他穿了一个月丧服纪念他。

篇9:新唐书马周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新唐书马周传阅读理解(附答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sǎsǎ张开、飞扬之貌),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光禄大夫。帝尝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弥年不瘳。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之构第;每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敕上医内使者相望不绝,且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马周传》有删节)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阶阶:官爵的等级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太在意人际关系,但他的才能得到赵仁本的赏识,并给他资助,后来一气之下他来到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江苏高考、浙江高考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认为他堪比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一年多,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病情加重后便把所有上过的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3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陶(侃)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相关文章:

1.《宋史吴昌裔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2.《爬山虎》阅读理解附答案

3.《小白兔》阅读理解附答案

4.白鹭阅读理解附答案

5.高等教育阅读理解附答案

6.胸像阅读理解附答案

7.善良阅读理解附答案

8.校门阅读理解附答案

9.塔阅读理解附答案塔阅读答案

10.一分钟阅读理解附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吴昌裔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