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
“红色的蜻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
课题 20 寓言两则 课时 2课时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用“ ”画出)结果又怎样呢?写在下面横线上。
【 课堂小结】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明确寓意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请写在课后。)
【 课堂检测】
1、注音。
( ) ( ) ( ) ( ) ( )
修补 堵住 叼走 丢失 后悔
( ) ( )
街坊 牢固
2、组词。
亡( ) ( ) 丢( ) ( )
补( ) ( ) 叼( ) ( )
课型 学+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 预习导航】
自主学习
(1)加拼音。
窟窿 街坊 羊圈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合作探究: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用“------”画出。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
[《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
篇2:世说新语两则预习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预习导学案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5、《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6、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找一些和咏雪有关的佳句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8、《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9.《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课外拓展
讲讲你知道的诚信小故事
检测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傅( )雪骤( )柳絮( )
无奕( )在不( )
2、《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3、待君久不至,已去。
篇3:世说新语两则预习导学案
世说新语两则预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自主学习
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撒( )盐 差可拟( )( )
柳絮( ) 尊君在不(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⒊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尊君在不?
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坛经》两则导学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授课人:祁阳一中 桂巧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落实文言文知识。
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3.感知佛理禅趣,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坛经》的思想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禅宗流派及其思想,培养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与生活的感悟能力。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下注释,将重要注释写到课文中,并勾画重点字 词句,完成下列问题。
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利:锋利
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B、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C、如为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D、法以心传心 何以渐顿?
4.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部分的意义。
①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 ②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③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④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5.《坛经》是一部怎样的经文?《坛经》两则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请概述。
探究案:探究文本提升能力
一、文本研读
1.研读《慧能受法》思考:五祖为什么选择三更传法慧能,并叮嘱即速离去?
2.研读《南能北秀》思考:文本是怎么评价顿悟、渐悟的?你的评价是什么?
二、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请结合生活与学习,分享让你感悟最深的佛理禅趣(可佛理故事,可来自佛典的一些词语、可含禅意的诗歌)。
(可参考《学案》中提供的交流分享资料)。
【知识链接】
1.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禅宗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有神秀、惠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禅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以六祖慧能的言教《坛经》为经。
3.《坛经》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分享交流参考资料】
1.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蕴含丰富人生道理。请查辞书或网络,了解下列成语的出处和本义:大千世界、天女散花、水涨船高、本来面目、头头是道、自作自受、自欺欺人、同床异梦、闭门造车、皆大欢喜、拖泥带水、神通广大、引火烧身、鹦鹉学舌、解铃还须系铃人等。
2.许多诗人受到佛理禅趣的影响,如王维、杨万里、苏轼、柳宗元等。他们写花鸟、绘山水、吟闲适、咏渔钓的诗词中有的就含佛理禅趣。复习所学过的,想想他们的诗词意境的特点,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的特点。如:
(1) 悟 道 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2)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
(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 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5)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6)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3.搜集自己喜爱的佛理小故事从中去谈悟到的人生道理。
参考故事: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放下》
老和尚又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抱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抱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放下》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生活中许多人用行动在诠释佛教智慧。
参考生活实例:张式无喉自然复声疗法:张海恭老师在33岁的时候,因为生了喉癌把整个喉咙切除了,再也不能说话了。三个月之后,掌握了一套能使气流控制在自己的意念之中,能很流利的讲话的方法。即利用丹田进气管来说话。
[《坛经》两则导学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篇5:《人生寓言》导学案(七年级)
《人生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
【目标导航】
1、理解、积累“慧心、嬉戏、风韵、慷慨、心旷神怡、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
2、深刻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3、品读文章细腻的语言。
重点难点:1、结合自身实际深刻体会文中的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重点)
2、体会准确细腻的精美语言。(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自学检测】
一、同学们自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6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皎洁(jiǎo) 慷慨(kǎi) 得失之患(huàn)
B.嬉戏(xǐ) 泯灭(mǐng) 心旷神怡(kuàng)
C.禀告(bǐng) 金窖(jiào ) 险象迭生(dié)
D.厄运(è ) 抢劫(jié ) 无忧无虑(lǜ)
[讲析:B 嬉应读Xī,其他正确]
2. 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撤( ) 销( ) 旷( )
澈( ) 消( ) 犷( )
[讲析:三组形似字,注意每一组字的音形意的不同。chè撤销 chè清澈 xiāo销毁 xiāo消耗 kuàng旷达 guǎng粗犷]
3.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乌云蔽日(遮挡) 心旷神怡(空阔)
B.举世无双 (全) 险象迭生(连着)
C.慧心未泯 (灭) 多愁善感(容易)
D.寓意深刻 (寄托、隐含) 相貌不凡(平常)
[讲析:B迭生,屡次产生。其他正确]
4.《白兔和月亮》围绕白兔和月亮的关系,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 、 和 。《落难的王子》王子的性格在落难前为 ,落难后为 。
[讲析:阅读《白兔和月亮》,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白兔赏月,第二段为白兔得月,第三四段为白兔还月;阅读《落难的王子》,第一段王子的话表现在落难前脆弱的性格,第四段王子的话表现落难后的坚强性格。]
5. 《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_______________ _____;遭到厄运是坏事,却可以_____ ______。
[讲析:本题答案见导读提示--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锻炼人的意志 ]
6.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仿句:考试之前,我 , ;考试之后, , 。
[讲析:先分析例句,它由两个单句构成并列关系,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写出了两种不同的心理,后一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语句时,要注意语境和修辞方法,.示例:便心神不宁,惟恐题目太难;我便忧心忡忡,只怕失误太多]
【以学定教】
品味语言,感悟寓言的寓意。
【互动探究】
(先由教师范读或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在同学间来回巡视,并作适当的点拨,发现好的解答读出来供大家分享)
1.《白兔和月亮》中说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指的是什么?
[讲析: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结合下句文意,“慧心”指的是她爱大自然,尤爱皎洁的月色]
2.诸神之王为什么要向白兔宣布:“月亮归属于你”?当小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后,它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讲析:①诸神之王宣布决定的'原因在文中找的到,那就是因为她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②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可知当小白兔得到了月亮之后,有两方面的心理变化:失去了往日的闲适心情;对月亮开始患得患失]
3.《落难的王子》一文中,王子“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是因为他同情受苦受难的人吗?谈谈你的理解。[讲析:本题像是开放题,其实还是要结合上下句的语境来理解。学生应当明确“王子并不是具有同情心,而是他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
4.“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王子得到的厄运有哪些?这些厄运使王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讲析:①本题属于信息搜索,应当先找到问题落实的相对应的段落,选择“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靠行乞度日。”作答。②这些厄运使王子变得坚强起来了]
5.王子遭遇了不幸,那么这些不幸对王子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讲析:本题要一分为二作答,并要作客观分析。示范:.这些厄运对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子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使他饱受了磨难,无论是谁,都不希望自己过悲惨的生活。但是,经历了这些磨难之后,王子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变得坚强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又是一件好事]
趣味链接:
[此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作答,也可以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教师灵活掌握。每头猪100法郎]
【达标训练】
1.阅读下面寓言,回答问题。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各地考察。第一支没有点燃,第二支点燃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向火神提交考察报告。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情况已坏到极点;第二支火把的报告恰恰相反,它认为这个世界十分有希望。听了两个的报告,火神对第一支火把说:“该好好问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析:此题答案直揣摩火神的言下之意则可。语言可以自己组织,但要简明连贯。示范:每个人尽力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世界就会充满光明和希望。或:世界是光明还是黑暗,有我们自己一份责任。]
2.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寓意:
[讲析:本题较难找到突破口,关键是要结合三次的问答,就可以知道是讲时间和财富的关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寓意是珍惜时间,就可以得到财富。或者说凡事不要伸手而得,需而要付出时间和代价]
学习小结
本课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从中我们得到事物的好坏是会相互转化道理的,因此,我们不要过多的在乎结果的得与失,更重要的是在于过程。只要尽兴,就应当感到知足。教师寄语:得到,应当倍加珍惜;失去,更需发奋努力。
能力提升((以同桌为一组,前后位进行讨论;也可以作为课后思考练习)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教师提示:说“必然”,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教师提示: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教后反思】
谢甫安
篇6: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学案《寓言两则》
一、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但是蔡桓公屡劝不听,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告诫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研讨要点
1、如何更好的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呢?
主要通过理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理解故事的寓意。因为人物的对话较多,因而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能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并交流
如“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呢?”
“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为什么对他的话不相信?”
“扁鹊为什么跑到秦国去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3、加强朗读和指导
尤其是对于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这些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来,让人物形象真正鲜活起来。
4、注重课外拓展
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故事。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学案《寓言两则》]
篇7: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 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 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 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 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 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请点击192.168.0.1到寓言之家做客吧。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人生寓言》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人生寓言》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初步把握寓言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学习重、难点】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预习提纲】
1.字词。
嬉戏(xī) 禀告(bng) 厄运(è)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 不吝啬。
闲适 清闲安逸。
审美 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 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关于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3.反复朗读两篇寓言,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
②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
③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④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
【合作展示】
《白兔和月亮》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兔赏月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这篇寓言中的用词很是精彩,请同学们找几个赏析一下。
4.本文的结构也很巧妙,“一波两折”,请分析一下。
5.在这篇寓言的最后提到人类,作者有什么深刻的用意?
6.《白兔和月亮》中说到白兔拥有月亮反而不快乐,是不是说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自在吗?
《落难的'王子》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我”是王子落难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在了“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局写道:“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在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那,太可怕了’”给人怎样的启示?
5.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检测反馈】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嬉( )戏 风韵( ) 慷( )慨( ) 闲适( )
撤( )销 禀( )告 厄( )运 折磨( )
行乞( ) 落难( ) 归属(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心kuàn溃 )神怡 阴qín溃 )圆缺 心痛如括ィ )
险象dié( )生 得失之huàn( ) 多愁善括#睿 )
天灾人huò( )
3.解释下列词语:
(1)审美:
(2)风韵:
(3)闲适:
(4)得失之患:
(5)泯灭:
(6)厄运:
4.总结寓意:
(1)《白兔和月亮》寓意:
(2)《落难的王子》寓意:
5.加注标点: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 可是 说也奇怪 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 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 这是我的月亮
她牢牢盯着月亮 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乌云蔽月 她便紧张不安 惟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 她便心痛如割 仿佛遭了抢劫 在她的眼里 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 反倒险象迭生 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6.用下列加点词语,仿写一段话: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学习心得】
8.人生寓言
【合作展示】
《白兔和月亮》
1.一只白兔在没有拥有月亮的时候能自由地欣赏月亮,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却患得患失不能很好地欣赏月亮的故事。
2.没有拥有前可以心旷神怡地赏月,拥有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这主要是占有欲在作祟。
3.这篇寓言中的用词很是精彩,请同学们找几个赏析一下。
4.有两处转折,诸神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这是第一处转折;最后白兔请求诸神返销这个决定,是第二处转折。
5.从侧面说明人尖的慧心已泯,人类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的,可见这句话对人类有讽刺作用。
6.阅读就是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但是,我们首先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的拥有。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其实,他惟恐风吹草动,他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没有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落难的王子》
2.开始时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很坚强。原因是他经历了厄运而且没有被厄运吓倒。
3.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厄运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在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检测反馈】
1.xī yùn kān kǎi shì chè bǐn è mó qǐ nàn shǔ
2.旷 晴 割 迭 患 感 祸
3.(1)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2)(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3)清闲安适。(4)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5)丧失。(6)不幸的命运。
4.(1)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关键是要有一颗平常心。(2)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关键是如何去面对。
5.。 , , , :“ !” , 。 , , ; , , 。 , , , 。
gjw
篇9:《世说新语》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名校讲坛
1.走近作品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是六朝志 人小说的杰出代表。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
(2 )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
②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③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④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⑤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领)
(3)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3.主题解说
《咏雪》: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主要记叙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4.重点突破
短文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 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你还有其他好的比喻吗?
提示一:“撒盐空中”这个比喻好。因为雪 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提示二:“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因为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应该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其他的比喻如:像飞舞的芦花;像撒出的面粉;像飞舞的鹅毛。
5.难点攻克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提示一:没有失礼,客人“无礼”“无信”,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提示二: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提示三: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这也算无礼。
6.结构图解
背景:雪日论诗
空中撒盐
咏雪 故事:命题答疑
柳絮因风起
点题:赞赏才气
陈太丘 过期不至→无信 据理
与友期 对子骂父→无礼 相驳
7.拓展延伸
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2)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3)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4)待 君 久 不 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去后乃至( )
(5)元方时年七岁( ) (6)元方入门不顾( )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 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7.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下联:
8.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12.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①,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③得此金?”对④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⑤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⑥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⑦。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⑧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⑨朝还金,退请就狱⑩。王贤○11其母,说○12其义,即舍○13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14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为相:做宰相。②镒:二十两。③安:怎么。④对:回答。⑤治官:做官。⑥事亲:侍奉父母。⑦馆:这里指家。⑧去:送还。⑨造:到……去。⑩就狱:接受处分。○11贤:以……为贤。○12说:通“悦”,为……感到高兴。○13舍:通“赦”,赦免。○14《诗》:这里指《诗经》。承承:谨慎小心。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三年归休
(4)非吾所欲也
14.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宜尔子孙承承兮。
15.【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 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16.【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17.“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把冬雪的质地、形态等精妙地展示了出来。请走出教室,看看雪天的景色,写一段话,把它描述出来。
文言文对照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一个寒冷的雪天, 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谈论议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
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随风而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实词]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谈论诗文。骤:急。公:对谢安的尊称。欣:喜悦。兄子:哥哥的儿子。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虚词]与:介词,同,跟。俄而:不久,一会儿。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疑问代词,什么。所:助词,与“似”构成所字结构。“何所似”,可译为“像什么”。未若:不如。即:就是,表判断。因:凭借。
[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句,省略主语“谢道韫”,也是判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后(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自己先)走了,(他)走后朋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
才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许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您)没有来,(他)已经走了。”(太丘那个)朋友便很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 与 家 君期 日中。日中 不 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 父, 则 是 无礼。”友人
元方说:“您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实词]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做太丘长。期:约定。行:出行,外出。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待:等待。君:对对方的尊称,您。非人:不是人。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信:信用。礼:礼貌。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虚词]与:介词,同,跟。乃:副词,才。不:通“否”,表疑问。已:已经。便:副词,就。哉:语气词,啊。相:这里仅指一方,没有“相互”之意。而:承接连词,就。则:就,副词。之:代词,代元方。
[句式]过中不至:省略句,“不至”前省主语“友”。去后乃至:即“(太丘)去后(友人)乃至”,省略主语。答曰:前省略主语“元方”。
【参考答案】
1.xù nǐ fǒu zhòu fù yùn yì
2.(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待君久/不至
3.(1)不久,一会儿 (2)比不上 (3)约定 (4)才 (5)当时 (6)回头看
4.(1)怒不可遏 (2)至死不渝 言而有信
5.(1)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2)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丘的守信用;而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7.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8.(1)小林不懂礼。(2)示例:老爷爷,请问到西流湖还有多远?(符合意思就可)
9.(1)聚会 (2)急 (3)相比 (4)凭借
10.(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2)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1.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12.“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13.(1)相约同行 (2)拉 (3)退休回家 (4)所想要的
14.(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2)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5.【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聪明、率真、正直明理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疾恶如仇的母亲。
16.【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文中的“友人”和“田子”都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17.【例文】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惜缘
[《世说新语》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亡羊补牢》寓言两则导学案】相关文章:
1.寓言两则
3.《边城》导学案
4.咬文嚼字导学案
5.《歌词》导学案
10.《木兰诗》 导学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