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
“蛋挞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宋人或得玉:____________
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____________
3、请谈谈这段选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2、①有人(有个人);
②所以
3、“略”。(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篇2: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各位阅读吧!
子罕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①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③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指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④宝,尔以玉为宝。若⑤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⑥。”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
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② 诸:给。③ 弗:勿、不 ,在这里作“不”解。④以……为:把……看作。⑤若:假如。⑥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
(1)宋人或得玉(有人)(2)尔以玉为宝(你)
(3)皆丧宝也(丢失)(4)子罕置诸其里(乡里)
2、子罕不受宝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从子罕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我们要学习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
【译文】: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美玉的人说:“(我)把玉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那人认为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子罕说:“我把不贪看作是宝物,你的宝物是美玉;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自保管自己(眼中)的宝物。”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这个人安置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玉石,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篇3: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子罕不受玉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宝了。
4.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
如何提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 关键词 训练语言 阅读理解 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过也有可能会出对某某下个定义的题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对文章中的年夜饭下个定义,A就是年夜饭,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来的年夜饭特点,C就是年夜饭的本质,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饭是一种在农历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顿团圆饭。这样就很清晰明了。
篇4:《子罕弗受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子罕弗受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 ②诸( ) ③弗( )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参考答案
(1)标点: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2)或,有人,有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诸,之于;弗,不;以,拿,或“将”、“把”;丧,丧失,失去;不若,不如。
(3)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原文
宋人或(有人)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送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让他返回了家乡。
注释
1、得:得到。
2 、示:给……看。
3、以为:认为。
4、或:有人。
5、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
6、弗:不肯。
7、尔:你。
8、故:所以。
9、若:假如。
10、与:给。
11、人有其宝:各人保持有自己的.宝物。
12、以……为:把……看作。
13、皆:都。
14、丧:失去。
15、献:进献,进贡。
16、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7、怀:藏。
18、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19、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20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21、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
22、受:接受。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道理: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篇5:《宋史·王罕传》阅读答案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篇6:《宋史·王罕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来源:]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参考答案
11.【答案】B
【解析】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为太祖或高祖。
12.【答案】D
【解析】王罕给王珪写信一定告诫他不要自满。
13.【答案】(1)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采分点:“相率”为“相继”“相随”;“要”通“邀”,意为“邀请”;“遮道”意为“拦路”;每点1分,句意2分)
(2)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采分点:“数”为“屡次”“多次”;“无章”意为“没有次序”“没有条理”;“每”意为“常常”;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罕字师言,凭借恩荫做宜兴县知县。宜兴县里有很多在湖边围垦的水田,百姓每年声诉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来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第二年声诉文书呈来,按照地图指示,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人都信服。西部用兵,连续多年在东南征收箭羽,价格上涨,富户至于事先贮积来等待出售。王罕告诉郡守,按照双倍的价格购买,让百姓向官府交纳钱财。附近各州郡听说后,都希望依照常州的做法。多次升官担任户部判官。修建太宗别庙时,中贵人很担心木材是否腐朽,将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只需加以粉饰而已,椽子斗拱都依旧,只换了一根楹柱,节省缗钱十万。
王罕出京任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侵,王罕在潮州巡视部属,广州知州仲简从困围中送信邀请王罕,王罕回复说:“我们自己也受困,不是不想回来,只是一个人回来没有益处,应当寻求可以相助你的。”就返回惠州。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王罕挑选可以商量的父老询问对策,说:“我们这些人都有田客,想供给兵器,使他们相聚保卫。”王罕说:“有田客的这样,可以了,没有的怎么办?”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充壮丁。招募有方法谋略的人,答应给予他们官位、金帛,让他们担任首领。过了很久,没有人来。有妇人上诉被仆人抢去簪子耳环,追捕抓获,一起拘捕抢劫的十八人,都斩首割口放于道旁,传言说:“这是被耆长征发为壮丁不肯出行的。”看得人开始感到恐惧。于是精选三千兵卒,顺流而下。将到广州,众人都登岸,在南城门扎营。智高前临观望,相距三十步,见到已作森严戒备,不敢进犯。王罕慢慢打开城门进去,智高于是撤离。
王罕调任主持潭州。治政务求适合人情,不加以威严罚刑。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只有王罕将她领到面前,委婉地慢慢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那妇人本为人妻,无子,丈夫死了,妾有子,就驱逐妇人霸占家财,多次上诉不得公平判决,于是愤怒发狂。王罕为此治妾之罪而归还她的家资,妇人恢复清醒,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奏治政情况,朝廷下敕书褒奖通告,赐绢三百。调任主持明州,以光禄卿去世,终年八十岁。兄长之子王珪从小失去父母,王罕教养有恩德,以后王珪显贵,每次给他写信,王罕一定告诫侄子不要自满等。
篇7:迟子建《我说我》阅读答案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已是坚强,气的妈妈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山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差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堵的中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 “子建 ”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 “子建 ”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风。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兴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放学后不得 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的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 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令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还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 “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看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 的情感,因 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我说我》阅读题:
14.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 。(3分)
15.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4分)
答:16.文章第⑤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如缎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 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其中“湿漉漉的感觉” 是指 中的 。(选用本段中的两个词语填空。)(5分)
答:17.请你谈谈你对第⑥段“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理解。(2分)
答:18.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3分)
《我说我》参考答案:
14. (共3分)叙述(记叙)(1分)。写作者经历(1分)和感悟(1分)(未突出“写作”扣1分)
15. (共4分)第③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1分)、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盼(1分)、父亲鼓励“我”编写对联(1分)。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分)。
16. (共5分)用光滑的丝绸涌动(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1分),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心动(1分)。
17.(共2分)透过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从而做到拒绝陈旧庸俗(1分),歌颂人生美好(1分),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18. (共3分)持有朴素的情感(1分),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1分),能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1分)。(答“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得1分)
篇8:宝画阅读答案
宝画阅读答案
宝画阅读答案
(1) 小时侯,彼得很爱住在乡下大房子里的亚瑟叔叔,但是长大后,就变了。在学校,他结识了一帮子自私的吸毒学生。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好感,家人也不例外。
(2)大约18岁那年,彼得去看望亚瑟叔叔。叔叔在车站等他。就在火车快到站时,彼得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坏念头。叔叔周游各地总喜欢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旧画、地毯、小盒子、木箱子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彼得暗想,“假如我待叔叔好点,没准他会赠送我一件宝物或者一笔钞票,或者兼而有之!”他的脸上滑过一丝怪笑。
(3)第二天早上,亚瑟叔叔将彼得领进顶楼,他打开窗户,让夏日的空气飘进屋内。
(4)“看看有什么可以送你的。我可不想等入土以后才将我的一些珍宝送人。你不想得到点什么吗?” 亚瑟叔叔边说边笑,一边还用眼角余光瞅了瞅侄儿。彼得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自私的念头驱使他的觜角露出了不怀好意的一笑。
(5)“这只盒子怎么样?” 亚瑟叔叔手里拿着一只小巧的老式香烟盒问道。“你喜欢这张小饭桌吗?一张画怎么样?我肯定能给你找一张画。”赠物的规格不断提高,彼得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他感到心开始发热,手越握越紧,似乎手里已经拿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6)“这幅画不错!”亚瑟叔叔说着就拿起一幅画着运河边集贸市场的旧画。“这是在意大利弄到手的。也许是威尼斯。画上落了不少灰尘,但是这画框挺好的。”他轻轻地敲着旧画四周的木头,说,“真的,真不错!光这画框或许就值不少钱,知道吗?”
(7)彼得注视着画中景色。虽然画上布满灰尘,颜色也不鲜艳,但是完全可以看出这幅画手工极细,连一些细枝末节都注意到了。画的前景有好几条船,一群渔夫和女人正在卖鱼……彼得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叔叔!”他说,“我一定会珍藏这幅画的!”
(8)午饭过后,亚瑟叔叔突然说,“知道吗,彼得。你可以帮我做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看到窗外的草坪没有?该修剪了。说实话,我发现我这把年纪干这还真的相当吃力呢。”
(9)彼得很清楚,屋子四周全是草坪,全部修剪完,少说也得两个钟头。他想尽快返回伦敦,好向一位老友炫耀他刚刚到手的一幅了不起的名画。
(10)“叔叔,问题是如果误了2∶30的火车,我就要半夜才能赶回伦敦。下次吧,下次来一定给你修剪草坪,我保证!”
(11)他猜想叔叔会有点失望。但是叔叔却一点也不。
(12)“没关系。”亚瑟很快回答,“我自己来吧。今天修一点,明天剪一点。”
(13)彼得没有注意到叔叔又一次用眼角余光瞅了瞅他。亚瑟有些伤感,仔细打量了侄儿。他觉得很失望,但不是因为修剪草坪的事。
(14)彼得再次谢过叔叔后,径直奔向火车站。返回伦敦途中,他为旧画惊叹不已,他带走的是一件宝物!
(15)“真是一件大宝贝!”彼得的朋友、画家多米尼克说:“瞧!画得多精细!这儿,这儿……裙子,窗户的光线。这画需要除尘和清洁。当然的得由专业人士来完成。”
(16)“这真成问题。”彼得说,“我身无分文。”
(17)“我愿收买。我给你75英镑,现钱。怎么样?”
(18)“不……”
(19)彼得想,这幅画的价值肯定不止75英镑。
(20)“这幅画很好。”克里福特画廊经理说,“虽然不是出自大画家卡纳莱托之手,但可能是他的一个弟子画的。能值8000英镑,兴许更多。当然它需要清洗。”
(21)“我没钱请你清洗。” 彼得说。
(22)“我告诉你怎么做。我付你4000英镑并请人把它洗好。”
(23)4000英镑?彼得激动起来。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画的价值越来越高。“不,我暂时不卖。如果决定要卖的话,我会回来找你的。”
(24)“你这幅画哪儿来的?”艺术品鉴赏专家问,“这位画家肯定属于卡纳莱托画派。这画可能值50000英镑,但需要清洗。拍卖之前最好将它清洗一下。当然,我们要收取成交额的15%作为劳务费。如果你请人洗画缺钱的话,我相信我们能先借给你一些。”
(25)“15%?”彼得问,“那么多啊!”
(26)“这是我们行业的一般价格。所有的拍卖厅都按照卖方15%买方5%来收取费用。”他说。
(27)“我会考虑的。”彼得说着就走开了。他想要更多。他的心都快烧焦了。紧紧抓住画框的手指热得要命,仿佛触到了金子。“无知的亚瑟老叔!”他想,“真是一点不识货!”
(28)就在这时,彼得头顶上晴天霹雳一声惊雷,一滴雨点从一朵云彩上跌落下来。雨点落向伦敦城,落向森顿街区,落向一条街道,追逐着这位正横穿马路的年轻人。当这滴雨点落向地面时,它碰巧吻上了年轻人这幅宝画的脸!这一大滴雨点落到地上,将宝画上积存了245年的所有颜料块连同灰尘一起带了下来。
练习题:
17。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3分)
彼得想宝画→ → →
18。 亚瑟叔叔为什么要送画给彼得?他又为什么要彼得为自己修剪草坪?(3分)
19。怎样理解第11段的“叔叔一点也不失望”,与第13段中的叔叔“觉得很失望。”(3分)
20。13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与上文哪一句相照应?作者通过这些精妙的细节描写想表现什么?(3分)
21。小说的结尾极富戏剧性,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7、(3分)叔叔送宝物,彼得卖宝物,宝画遭损。
18、(3分)亚瑟叔叔送画和要彼得修剪草坪都是有意考验彼得,考验彼得究竟是重亲情还是重钱财。(2+1分)
19、(3分)叔叔不是因为彼得拒绝修剪草坪而失望,他是为彼得变得自私,只重视财钱而失望。
20、(3分)“亚瑟叔叔边说边笑,一边还用眼角余光瞅了瞅侄儿。彼得压根儿没有注意到”。这一节描写一方面意在表现叔叔对侄儿早有戒备,对侄儿很失望的心理。另一方面:叔叔两次瞅彼得,而彼得毫无觉察,突出表现了彼得心中只有自己(沉迷在自己的快乐之中)的自私行为。(1+1+1分)
21、(3分)具有极大的讽刺性,辛辣地嘲讽了自私贪婪者最终将一无所获。(1+2分)
【子罕说宝阅读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1.宝画阅读答案
10.日喻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