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wsxho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说“宽容”
“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誉,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廷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肯擦。女售票员给了他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样做,而是硬逼着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一下呢?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请从文章中摘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文中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概括出其它两个事例: , 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 。 (3分)
3.文中倒数第二段的议论强调的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4.你能用上一句名人名言或谚语俗语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吗?(不超出100字)(3分)
【答案】
1.(2分)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2.(3分)举例论证(1分),蔺相如“引车避匿”感化廉颇(1分),女售票员“用纸擦痰”感化乘客(1分);
3.(3分)强调“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1分)这样写把道理讲得更全面,更严密,避免了议论的片面性。(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能用上名言1分,理解有一定深度1分,语言比较简练1分)(名言举例: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气平(对联);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篇2:牡丹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牡丹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损重赀 损:花费 B.主人惭其故花 惭:惭愧。
C.客过而尤之 尤:责怪 D.宜庭者庭 庭:种在庭院。
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句中两“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两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5.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语句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
译文:
(2)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
译文:
答案
1.B(惭,为动用法,“为……惭愧”)
2.D(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庭之故花”;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3.C(②⑤句不是对新牡丹的做法)
4.D(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5.(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2分,“亡何”译准,补出后句主语)
(2)新的牡丹花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或“让出地方”),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
[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
篇3:说风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说风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说“风土”
李传军
风和土,本是自然事物,一属天气现象,一属地质资源。风和土就像水和阳光一样本来都是自然现象,虽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但它们并非人类生产生活的本身,然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风土合称,即人类社会生活的代称,很早就成为社会惯习,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
其实,早在殷商甲骨文资料中,就透露出“风”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甲骨文》14294版四方风刻辞及14295版对四方风与四时祭祀关系的释文就反映了商朝人对分至四节及其对应物候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构成了殷人独立的标准时间体系,成为殷人制历的重要依据。《合集》12945版的记载里,占卜者代商王实行禘祭,向四方风神祈祷,预卜一年四季的气候与收成的。在这里,四方风已经与四季这一岁时观念密切相关,且对与民众和国家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收成有重大影响。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四方风对四季收成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它才成为象征季节的岁时刻度为国家所重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按照岁时、风候来安排国家祭典、农业生产乃至国家政令、军事生活。
土地是人们的繁衍生息之所,是人类一切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更是人类所有民俗活动展开的舞台。土地山川,滋养万物,但土地因地域不同而质地有别,其物产也不一样,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家庭族群乃至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不同的土地塑造出不同区域人的独特性格,产生了像《管子·水地篇》所说的诸如美、恶、贤、不肖、愚、俊的品性和贪麤好勇、轻果而贼、愚疾而垢等性格差异。
中国古代的学者,早就深刻认识到风土中的文化因素,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序》里也注意到“风土”与“风俗”这对概念里所包含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活的有机统一,他说:“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谣也。”
风土是因大气与大地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地域产生的自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风土表现出极强的人文特性。风土的重要特征是具有地域性。一个地方的'风土主要指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和风俗,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也处处在适应和反映着环境的特征,在这样的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因此,风土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产物。“自然”是相对人而言的,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融合程度,决定了风土色彩的浓淡。“自然”中没有了人,也就谈不上会有风土人情。一定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从而构成了风土。风土是特定区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人类生活习俗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最紧密、最稳定的部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风土”,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人们习惯将风土合称来代称人类社会活动。根据殷商甲骨文资料可知,商代最早将风土合称。
B.风土之所以具有极强的人文特征,是因为大气和大地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地域产生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风土就是指一个地方的气候和风俗,并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D.风土色彩的浓淡取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近、融合程度。某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越融洽,风土色彩就越浓。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商代最早将风土合称”于文无据。文中谈及殷商甲骨文资料,是为了说明风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C“风土就是指一个地方的气候和风俗”一句以全概偏。原文为“一个地方的风土主要指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和风俗”。D风土色彩的浓淡取决于人与自然的亲近、融合程度,而不取决于人与人的亲近、融合程度。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甲骨文合集》14294版和14295版记载,商朝人对分至四节及其对应物候现象有所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作为制历的重要依据。
B. 《甲骨文合集》14295版记载了商王举行禘祭的场面。由这处记载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四方风与四季、粮食收成的关系。
C. 《管子·水地篇》反映出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民的思想,在管仲看来,人们的品性、性格不同与生活地域不同有关。
D.东汉学才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阐述了自己对“风”“俗”的理解,并指出不同的“风”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俗”。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记载”一说不准确,原文用的是“反映”一词;且“把这一认识作为制历的重要依据”是作者的观点,而非《甲骨文合集》14294版和14295版反映的信息。B“商王举行禘祭的场面”理解错误,应是“占卜者代商王实行禘祭”。C文章提到《管子·水地篇》,只是言及管仲所说的人的各种品性和性格,选项中信息属强拉关系,无中生有。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本来属于天气现象,“土”本来属于地质资源,它们不是人类生产生活本身,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B.殷人把四方风作为象征季节岁时刻度,把岁时、风候作为安排国家祭典、农业生产乃至国家政令、军事活动的重要根据。
C.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所,但不同地域的土地质地、物产有别,有的土地适合个体生命发展,有的土地适合家庭族群发展。
D.风土是一定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该地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体现了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有的土地适合个体生命发展,有的土地适合家庭族群发展”曲解文意,文章只是说个体生命、家庭族群乃至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篇4:《宽容是一种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宽容是一种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的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选自《华夏时报》,略有改动)
16.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7.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第四段所举的事例。(2分)
18.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宽容”?(4分)
答:
19.下面这句话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4分)
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答:
20.请你对下面提供的几则材料作一番探究,围绕“宽容”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至少两个)。(4分)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同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大局出发,决定放弃对日本作为侵华战争战败国的战争索赔。这一举措受到了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2)小泉纯一郎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不愿反省战争罪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为侵略战争罪犯招魂,激起了中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本希望借助联合国改革成为常任理事国,却未能赢得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
(3)今年5月1 7日,在日本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日本需要正视当年侵略亚洲的血腥历史,对当年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思和道歉。
答:
(一)(16分)16.(2分)宽容是一种爱。(或要学会宽容)
17.(2分)作为定比定律的发现者,普鲁斯特把自己成功的一半功劳让给了论敌贝索勒。
(只答出“普鲁斯特宽容地对待论敌贝索勒”的得1分)
18.(4分,从两个方面回答,各2分,意思对即可)
(1)允许别人反对,又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同时又能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2)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
19.(4分,从自我心境和得到别人的理解两个方面回答,各2分,意思对即可)
宽容的同时,我们面前的世界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
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20.(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观点即给满分,只答一个给2分)示例:(1)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2)宽容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对邪恶势力要坚决反对,否则就是纵容,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3)只有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4)对能够宽容的人应最大限度地去宽容,对不可宽容的人则要坚决斗争。
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4、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篇5:《说宽容》阅读答案
《说宽容》阅读答案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海氏大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怀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张英“宽以待人” 教育了家人, 感化了一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
要能容人之言。褒奖之语要听,逆耳诤言更要珍惜。因为它无异于苦口良药,着实难得。唐朝谏议大夫魏征为人耿直不阿,犯言直谏。魏征的“面折廷诤”,经常弄得太宗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后,太宗余怒未息地说:“每廷辱我”“会须杀此田舍翁。”尽管对魏征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知道魏征是忠心奉国,其言有利于治国安邦,所以言听计从,深为太宗所器中。唐太宗能容人之言,才能开创贞观之治。
更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之根本。曹操和袁绍,是官渡大战胜负双方的主帅。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貌外宽而内忌”),既要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的信任(“任人而疑其心”)。曹操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明达不拘”)。兵锋未接,曹操即凭人格、气度和境界先胜。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有了这种信念和胸怀,什么样的人容不下呢?所以,我们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15.第3段末句应该使用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即使……也 D.只要……就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提出的实施办法是 和 (7分)
17.文章以希腊神话故事开头,其作用之一是 ,之二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意味,吸引读者。(2分)
18.文章第3段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9.一下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对手”是指不瘪反鼓的“袋子似的东西”。
B.文章第4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2段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是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D.第2和3段是并列关系,第5和6段也是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15.B
16.找们一定要心怀宽容(3分。照抄第①段末句,扣2分)能容人之言(2分) 能容人(2分)
17.引出论点
18.举例论证(1分) 以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宽容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3分)
19.C
篇6: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篇7:宽容最美阅读训练及答案
宽容最美阅读训练及答案
王涛家住在一个小区里。
这天,王涛上学经过小区管理员值班室的时候,跟管理员李大爷打招呼,但李大爷头也不抬一下,一声都不哼。王涛闷闷不乐地走开了。
下午放学回家,经过值班室时,王涛瞟了一眼里面,只见李大爷正翘着两条腿,背靠着椅背,耷拉着脑袋,呼噜呼噜地睡大觉。王涛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家,王涛马上拿出信纸,写起来:“小区业主委员会……”这时,妈妈走过来问问:“涛涛,你写什么?”王涛说:“我写信给业主委员会,要求辞退李大爷。”妈妈问为什么因为他擅离职守我经常见他不是睡觉就是偷偷地去买菜王涛气呼呼地说“不行,千万别这样做。你知道吗,李大爷原来是个环卫工人,在一次工作中不幸受伤了,现在已经六十多岁,没儿没女,前年老伴患食道癌去世了,他身体也不好,走路一瘸(qiéqué)一拐的。小区之所以聘( pìnpìng)用他,就是考虑到他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他年轻时是一个工作负责、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被辞退了,他一个孤苦伶仃的,以后怎样过呢?”
听着听着,王涛的眼前(浮现呈现)出一幕幕情景:李大爷拖着残疾酌腿跑过去扶起一个小姑娘,李大爷帮住户抬煤气瓶,李大爷冒雨通下水道……
王涛很久没有吭声,他低着头,脸上带着(惭愧愧疚),他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怎么能再写这封信呢?”说完,把信纸撕碎。
妈妈说:“是啊,你要记住宽容体谅别人是一种美德!”
王涛静静地沉思着妈妈的话……
1.请你在第四自然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请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词语。
擅离职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苦伶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闷闷不乐( )( )
呼噜呼噜( )( )
5.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三自然段的横线部分补充内容。
6.请用“_______”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写在横线上。
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王涛看见李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后,决定写信给小区业主委员会。
8.请为这篇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9.请举例说说你对“是啊,你要记住宽容体谅别人是一种美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2 qué pìn浮现 愧疚
3.擅离职守是指未经允许私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孤苦伶仃是指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4.郁郁寡欢 碌碌无为 说道说道 打扮打扮
5.工作期间竟然睡觉,看我不写信告发你!
6.反问句:我怎么能再写这封信呢?陈述句:我不能再写这封信了。
7.不抬头不哼声睡觉 买菜
8.宽容最美
9.宽容体谅他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能宽容别人就等于做了一件高尚的事情。它是一个人高尚道德的体现,所以竟容体谅别人是一种美德。 (意思对即可)
篇8:说宽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宽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文中第⑧段阐述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3、文中列举了3个事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3分)
答:⑴
⑵
⑶
4、第③段中“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中的“这种”指什么?(2分)
答:
5、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2分)
答:
参考答案:
1.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宽容的原则、限度
3.蔺相如“引车避匿”感化了廉颇;张英家人让地三尺感化了邻居;售票员得理让人感化了小伙子。
4.他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
5.我们应该向文中的三个人学习,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有大局为重的意识,学会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说宽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