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

2022-10-26 08:33: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赏金术士阿基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

篇1: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9.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8.(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9.(6分)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篇2: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附答案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篇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及赏析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赏析】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篇4: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理解答案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6分)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阅读练习二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三四句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五六句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15.《唐宋诗举要》评价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借代C委婉含蓄

15.6分

第二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2分)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七律的双重主题。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篇5: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歌鉴赏答案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注]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之情。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尾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次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篇6:《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唐诗鉴赏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篇7:《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唐诗鉴赏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篇8:《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年两度锦城游⑵,前值东风后值秋⑶。

芳草有情皆碍马⑷,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⑸,水带离声入梦流⑹。

今日因君试回首⑺,淡烟乔木隔绵州⑻。

词句注释

⑴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

⑵两度:两次。锦城:又称锦里、锦官城,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城,一作“江”。

⑶值:适逢,这里作“在”字解。东风:这里指刮东风的时候,指代春天。

⑷芳草:香草。碍马:碍住马蹄。

⑸别恨:离别之愁。

⑹离声:别离的声音。

⑺因君试回首:一作“不堪回首望”。君,指作者遇见的故人。

⑻淡烟:淡淡的烟雾。淡,一作“古”。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乔,一作“高”。绵州:州名,隋始置,治所在巴西县(今绵阳东),其辖地相当于今天四川省罗江上游以东,潼河以西江油、绵阳间的涪江流域。[1][2]

白话译文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创作背景

诗人在游览了成都风景名胜锦江之后,向成都东北行至绵谷(今四川广元县)时援笔吟成此诗,寄给当时与自己共游锦江认识的友人蔡氏兄弟。[1]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七律的双重主题。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历代评价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程元初曰:诗人赋及国家与君子、小人处,嫌于伤时,不敢明言,皆托意讽喻。如……“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芳草”比小人,“马”喻势利之辈,“好云”喻谗佞,“楼”比钧衡之地。若此之类,可谓言近而意深。隐以讽刺久闲场屋。友人刘费赠诗云:“人皆言子屈,我独以为非。明主皆难谒,青山何不归?”隐见之,遂起归欤之思。此诗“芳草”、“好云”一联,正刺时事,不胜愤恨也。后四句言己自归后,与蔡氏昆仲不免烟树隔去,回忆锦城两度相游,竞成往事;别离之念不深也乎?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前半追叙旧游,后半感伤远别:大开大合,真七字中之正体也。

《唐诗成法》:锦江佳景,春秋为最。一年两度,正值二时。

《网师园唐诗笺》:分承春秋,兴会绝佳(“芳筚有情”联下)。

《唐诗笺注》:上四句言自己在蜀乐事。“山将”一联,言去蜀以后常不能忘。末句因故人去彼,犹回想依依也。

《唐宋诗举要》: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若但以佳句取之。则皮相矣。

篇9:唐诗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诗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

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翻译】: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赏析】: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阅读训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

3.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4.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5、“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6、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7、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1分),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

2、(4分)拟人(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1分)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借景抒情亦可)

3、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4、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5、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6、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

7、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篇10: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的意思,绵谷回寄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的意思,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赏析 -诗词大全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篇11:《魏城逢故人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原文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鉴赏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

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篇12: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

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的意思,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赏析 -诗词大全

魏城逢故人(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大回》阅读答案

2.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

3.《寄衣曲》阅读答案

4.《九日寄秦觏》阅读答案

5.《夜雨寄北 李商隐》阅读答案

6.郑谷《竹》郑燮《题画》阅读答案

7.《鲍氏之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8.饺子与绵梨阅读题及答案

9.《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10.瘦谷的时间的残雪的阅读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