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
“hjh31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
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2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重点 难点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1、 教学第二部分。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2、拓展。 1、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 (2)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 (3)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学习第二部分。 (1)要求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题 练习2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重点 难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写毛笔字。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 第三课时 课题 练习2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教学反思:篇2:五年级上册练习1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练习1电子教案
练习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练习1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学生自由续写。 全班交流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学生进行比赛 齐读 第二课时 课题 练习1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写好钢笔字。 重点 难点 学习古诗诵读理解,感受诗人的心情。 写好钢笔字。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读古诗,齐读古诗。 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学生交流 练习背诵。 集体背诵。 学生读帖 学生书写。 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仿写。 欣赏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学生作业 第三课时 课题 练习1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重点 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学写毛笔字。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学生练习毛笔字 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并进行交流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分组练说 每组代表发表讲话 学生练习毛笔字 教学反思:篇3:五年级上册《习作2》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上册《习作2》表格式教案
《习作2 写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习作2 写一种动物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重点 难点 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2、说一说。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2、说一说。 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 师生归纳。 4、小组交流。 5、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课题 作文―― 写一种动物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重点 难点 学生修改作文 教具 学具 学生作文2篇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交流、评议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学生作文,教师指导 一、学生继续作文 一、 学生修改 二、 作文誊写 第三课时 课题 作文―― 写一种动物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把一种动物的`外形和活动情况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重点 难点 讲评作文 教具 学具 学生作文2篇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认真修改作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习作讲评。 1、评改重点: ①是否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点。 ②是否写出了动物的动作情态。 2、评改步骤: ①挑选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让小作者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②挑选初稿中动作情态写得不具体的片断,集体讨论修改。 ③同桌根据评改重点互相评改。 2、佳作欣赏 三、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改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再次进行修改。 学生作文: 我家的小猫“咪妮” 石琳 “喵呜,喵呜”这是我家的小猫“咪妮在呼唤我的叫声。它浑身黑糊糊的, 在那个小脑袋上还相嵌着两颗黑珍珠般的小眼睛,那可爱的小耳朵也是黑的,稍带着一些白,就像在黑珍珠堆中点缀了一颗颗璀璨的白宝石。真是一个绝妙的搭配。 “咪妮”不光美丽,还很有同情心。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时,见它 带着两只小猫到它自己的食盘里吃饭,我在一旁不想去惊动它们。有时,“咪妮”吃完饭,想运动一下,便到附近的小花丛中玩耍。它时而爬上树去,时而在树杆上练练它那锋利的尖爪,时而在草丛中吃几根娇嫩的小草,时而朝天空望去,看看有没有一些小虫子,或小鸟。 “咪妮”不光可爱,还很善良,我真喜欢它篇4:与练习1/与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整理与练习课时 7
教学
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并理清本单元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小数意义和性质。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想想这一单元,你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
先在小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1)举例说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要明确:
①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三位……的小数;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小数与整数的相同点,要明确:
①小数和整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②写小数和写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写起。)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直接做在书上。
集体交流,说说:
(1)右边达到小数与左边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2)写出的三个小数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2、第2题
(1)指导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每一大格都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一大格表示0.1,每小格表示怎样的小数?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2)想想填的数在直线上标出的哪两个小数之间。
(3)学生填写后交流。
(4)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
3、第3题
重点指导台秤和体温计的填写
(1)指导学生看懂台秤盘面上显示的重量。
问:根据台秤盘面上的指针的位置,你能估计一下鸡蛋的重量在什么范围吗?台秤盘面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重量?这些鸡蛋有多重?
(2)指导学生看懂体温计。
先读一读体温计上标出的刻度,再看每一摄氏度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小格英表示多少摄氏度?图中测出的体温应是多少?
(3)学生独立填写其余的图。交流。
奶糖价格是12.50元 鸡蛋重0.7千克
体温是36.5摄氏度 钢笔的长是0.135米
4、第4题
(1)在小小组中读一读题中的数,并说说是几位小数,每个数中的“5”各表示多少。
(2)全班交流,体会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
5、第5题
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三、看书质疑
四、总结
课题 整理与练习课时 8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点 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
1、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2、第7题
出示: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 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0.065<0.506<0.56<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
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
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评价与反思:
教学得与失:
篇5:五年级上册《古诗》电子教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电子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共计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具 学具 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 导入学法 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二)指导学法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 (2) 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 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 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 迁移巩固学法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四) 课后延伸作业 五、作业设计 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学法学习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3、 悟诗情、咏诗句 (三) 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 1、 抓字眼、明诗意 2、 提问题、想诗境 、 悟诗情、咏诗句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重点 难点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 组织学生古诗的背诵活动 评价: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2、对话导入: 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学生表演 10、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诗配音朗读) 3、听着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课后作业背诵《所见》 1、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2、抄写古诗 学生古诗的背诵活动 朗读课题 理解课题 了解诗人 自由朗读古诗 检查反馈:指名读 认识生字――正音 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学生四人一组,读一读,推荐1名学生比一比。看看谁最棒 男女生互相比着读 &nb篇6: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表格式教案
《金 蝉 脱 壳》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金蝉脱壳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预习要求 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修改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了解课题 听故事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1、示生字词。 2、名逐自然段朗读。 3、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哪件事“神奇有趣”? ①朗读。 ②说说理解。 1、 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2、 看拼音写词语 sōu suǒ zhī yā pèi hé zhī fán yè mào xié diào huī fù chōu chù yī yī bù shě 3、 选择正确的读音 金蝉脱壳 协调 蝉背露出来 几乎 钻出来 树干 第二课时 课题 金蝉脱壳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预习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金蝉开始脱壳了!他背上裂开了一道口子, 出来了, 最先露出来,接着 钻出来了, 出来了, 在漫漫活动,最后是 出壳。 2)我最难忘的是蝉儿 的情景,因为 。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朗读。 3、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篇7:五年级上册《变色龙》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上册《变色龙》表格式教案
《变 色 龙》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变色龙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 学具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预习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修改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3、再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1、 看拼音写词语 bǔ huò jù lí zhǔn què huì shēn huì sè pàn duàn yī rán jiè shào mín fù qí shí 2、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用带点的词造句。 大雾弥漫 一心一意 绘声绘色 色彩缤纷 四面八方 满载而归 凶相毕露 蹑手蹑脚 名副其实 一、谈话导入 指名说动物的特异功能。 观察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读读生字词。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说说 5、学生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题 变色龙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重点 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以及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 学具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预习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教学设计或修改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课文按 的顺序,先写我们 ,再写我们 ,然后写我们 。 2)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变色龙指手画脚,它()一动不动。 3)()变色龙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它能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四、课外作业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教学反思:篇8: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解决思路和算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提问1:你是怎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
提问2:我们学习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问3:举一个例子,表示循环小数。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适时指名补充。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除。“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0÷3=3.3333…,商就是循环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投影展示计算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教师结出规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综合:(9.7+2)÷1.5=7.8(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16.666是循环小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4)0.789789…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0.789。()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理由。
2.比一比,哪种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饼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蚕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丁:
4千克20.45元
先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订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买来7桶同样的油,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则剩下的油刚好相当于原来3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最大:3.304
最小:3.295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吧。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1、5、6题。
学生回忆,在头脑中迅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练习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结合,不必担心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的练习情况良好,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较高,并能比较灵活地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深刻。
教学建议:注重个别辅导,争取个别学生在计算方面有所提高。
篇9: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设计理念
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收集有关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健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习生字、质疑,以“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
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
2、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
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
(1)沉迷于络的危害:①影响学习成绩。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3、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始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
③: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站、沉湎于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2)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络游戏好处多
玩络游戏害处多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
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后记
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
缺点:对沉迷于络的危险,学生认识不足
篇10: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设计理念
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设计思路
汇报研究报告——学生质疑——解疑答惑——收录资料——
一、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撰写好了研究报告,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同学们仔细听,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第一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师:对于第一小组的汇报,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生交流观点,或提出疑问。
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师: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的汇报有何?
生,师给予肯定或鼓励。
第二、三……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教师参与即时。
二、综合性学习的
采用“过程性成长记录”,即把活动个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小组、教师或被访人的。
教后记
优点: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缺点:学生质疑能力有待遇提高。
篇11:高二上册Unit 2教案(附练习)
Teaching Steps for SEFC Book 2A
Unit 2 News media
教学目的和建议(Teaching aid and demands)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类别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
话题 Talking about news and the media
词汇 Media reliable fire face difficulty editor reason elect injure headline inform informed relate talented switch interviewer present reflect effort spiritural seldom AIDS addict social attention tolerate affair concern telegram retire complete bore attitude disappoint guard citizen polluter arm update
Go up burn down relate sb/sth relate to for once be addicted to even if draw attention to on all sides change one’s mind current affairs look up to fall in love with
功能 1. 谈论新闻媒体(Talking about news and the media)Our readers want to know about….Which of the media si the most reliable?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do more than simply record what happens.2. 表达意见(Expressing opinions)The man was careful/funny/nosy/generous/honest/clever…What do you think of….?What’s your opinion?Why do you choose….?Perhaps ….is more important.I would rather choose….I don’t think we should choose…I don’t think we should choose….
语法 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和表语1. 能够用-ed 形式描述人物的特性或状态 a journalist He is experienced an experienced journalista programme It is updated an updated programmeI want to write about people addicted to drugs.3. 能够用-ed形式与系动词连用,描述人或物品的特性或状态; The American audience is excited about Yaoming’s performance..
2.Language using.
By using the language, fulfill the task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learn about the life of a reporter and the details of printing newspapers.
3. Teaching periods. 4 periods
Period One: Practice speaking and listening.
Period Two: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iod Three: The study of language points.
Period Four: The Study of Grammar and writing.
Teaching Steps for SEFC Book 2A
Unit 1 News media
Period 1
Step 1 Revision
1 Ask some Ss to tell what they did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2 Talk about TV and newspapers with the Ss: Who likes reading newspapers? How do they often learn about news? What kind of news do you like? Who's your favourite news reporter? Which newspaper
do you like? etc.
Step 2 Presentation
Tell the Ss: In this unit we are going to learn about news media. Every day we learn about news through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by surfing the internet, listening to the radio, watching TV, reading books or reading newspaper etc. But which do you like best? Why?
Which of the news media mentioned is the most reliable? Why?
2. How are the media mentioned abov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3. How do you know whether what you hear, see or read is true?
4. Do you know how a newspaper is made? What about a magazine?
5. What words will you need to talk about news and the media?
Step 3 Listening
SB Page 10, Part 1. Say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picture 1. two men. Picture2. a young man and woman.)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y, Can you guess their relations (picture 1. the old man looks like a boss, and the young man looks like his employee. They are discuss something. Picture 2. they look like a couple or good friends, they are drinking)
Ok. Next, we will listen to the recorder. Do the listening and learn what happen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kind of person is Jim Gray? Why is he no longer working for the company?
2. Compare your answers to questions 1 and 2 with those of your classmates. 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Why?
3. You have heard two different descriptions of what happened to Jim Gray. Why are they differen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better?
Step 4 Speaking
Next, work in groups. You are the editors of a newspaper. Below is a list of ten things that happened today. You may only report five of them. Decide which events you are going to put in your newspaper and give you reasons for your choices. Compare your choices with those of your classmates by using the following useful expressions:
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s your opinion?
Why do you choose….?
Perhaps…is more important.
I would rather choose…
I don’t think we should choose…
Maybe it would be better to choose…
Our readers want to know about…
Topics.
1. 200 people died in an earthquake in Turkey.
2. France elected a new president
3. Two men robbed a bank in shanghai.
4.Ahouse in your city burnt down. Nobody was injured.
5. people in your city moved into new buildings today and were happy.
6.A Chinese scientist has invented a new car engine that does not pollute the air
7There is a rumour that a large company wants to build a factory in your city
8. China beat Brazil 2-1 in the football
9. Three children from your city were killed
10.Food prices are going up.
Notes:. 1. be different from……
Make a difference….. make some / no difference.
2. interview, 接见,会谈
give/grant an interview to sb. 接见某人
have an interview with sb 会见某人
3. Description 描写,描述形容
give a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
Beyond description 难以描述
4. Rob 抢劫
rob sb of sth.
l steal sth from sb.
5. go up/go down 价格的上升、下降
4. 6. burn down, 把。。。烧成平地, (蜡烛等)渐渐烧完,火力减弱。
Step 5. homework
Finish the exercise on page 88, Ex. 1,2,3
Period 2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What do you think the life of a reporter is like?
Step. 2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SB Page 2, Part 1.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describe it?(Picture 1, several people are sitting at the desks in the office, perhaps they are editors. Picture 2, a reporter is interviewing a man, and several people are taking pictures of the man. Picture 3 , we can see several copies of newspapers. namely People’s Daily and China Daily. What do you think the process of making newspapers.. Next, we’ll read a passage about what a reporter’s life is like? And their opinions! )
Step 3 Reading
Wb Lesson 2, Ex. 1. Go through the exercise and make sure the Ss know what to do. Let them read the whole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orking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Comprehension.
1. What’s the basic task for a reporter?
A. To report events as what happened.
B. To reflect opinions according to readers’ tastes.
C. To develop stories as the editors tell him or her.
D. To draw readers’ attention.
2.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E. More information was given to us by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than that simply recorded.
F. It takes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more efforts and time to report what happen than just record what happens.
G. What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can give us is much more than what is simply recorded.
H. Recording what happens is much easier than using newspapers and other media.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edia mentioned are__________.
A. newspapers B. TV programmes
C. broadcasts D. Both A and B.
3. What happened in the first report ?
A. Some workers in the company are on strike.
B. A group of about 100 people made trouble for the workers in the company.
C. Not all of the trouble-makers left peacefully after the police arrived.
D. Workers fought with the trouble-makers.
4. In the 2nd report what happened?
A. A peaceful march against pollution was put to an end by the company.
B. The company was in trouble because of the citizens.
C. The citizens fighting against the pollution fought against the angry men with sticks.
D. On seeing the man with sticks sent by the company, the citizens were timid and frightened.
5. The company in the first report is considered to be____ while in the second it is regarded as _____ .
A. the best; the worst B. a best; the worst
C. the richest; the poorest D. richest; poorest.
6. What topic is treated in Passage 1?
A. How is the news made and written?
B. How does a reporter decide who to write.
C. How do a newspapers help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D. Their jobs and the news we read is made and written.
7.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each story in passage 2?
A. The most successful company/ the worst company.
B. A fight with the police/ A fight with citizens.
C. Friends or enemies?/Bad or good citizens.
D. Making troubles/carrying out the right of the citizens.
8. ‘Behind the headline” proves that ________.
A. We can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 by reading the headlines.
B. The headlines must be written by talented journalists.
C. Publishing papers needs much and is worth doing so.
D. The headlines must be true.
9. From the two reports in Passage 2, we can infer_________.
A. The most successful company in the first report is really the worst polluter in the second one.
B. The citizens against the pollution in the second report are the trouble-makers in the first report.
C. Police in the first report are the angry men armed with sticks to fight with the citizens in the second report.
D. All of the above.
Keys 1-10.ABDBA ADBCD
Step3. Listening
Next listen to the tape, Listen to the two passages. Act the interviewees and interviewers.
Step4.post-reading
Next do the post-reading part on page 12.
Step 5. Homework.
Finish the exercise on page 89.
Period 3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Revise the reading passage in SB Lesson 2, Part 1.
Step 2 Language points
Tell the S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expressions and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1. informed decisions, 通知决定
常用于句式: inform sb. of sth.
I informed her mother of her safe arrival.
She returned and informed us of their decision.
后可接从句做宾语,
We were informed that a big fire had broken out in the next town.
常用于被动语态或复合结构中。
Has he been informed of his father’s death yet?
Please keep me informed of fresh development.
2. relate vt. 把。。。。。。联系起来
relate…to/with…..把。。。与。。。联系起来
I can’t relate what he does to what he says.
常英语被动语态: be related to…… “与。。。。。。有关系“
His fear of people is deeply related to his unhappy childhood.
Phys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thematics.
vi. 有关, 涉及常和 介词to 连用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that relates to politics.
That doesn’t relate to him.
This letter relates to the sale of the house.
3. switch roles for once….. 改变一下角色、身份
switch vt. 转换,改变
switch sides 改变立场 switch the discussion to another topic 换一个讨论题目
4. Rather than….而不是。。。
He, rather than you , is wrong.
You played football in the classroom, rather on the playground.
The color seems green rather than blue.
They were screaming rather than singing.
l rather than 后接动词不定式, 可省略不定式符号 to
She likes to keep things rather than (to)throw them away.
Rather than go there, I’d prefer to stay on my own.
4. The editor’s job is to kep the newspaper balanced and interesting to the readers.
编辑的工作就是使报纸对于读者来说平衡和有趣
keep 后跟宾语 , 然后形容词balanced 和interesting 做宾补
Please keep your room clean.
5. ….make sure that the article reflects events and opinions truthfully.
Make sure….确保。。。。
When you leave the classroom, make sure that all the lights are turned off.
Reflect vt. 反映; 表现
Does this letter reflect your real opinions?
Her face reflects how angry she was.
Vt. 反射,回响
The water reflected the sunlight.
The mirror reflected the heat.
Vt. 映出; 照出
She was looking at her face reflected in the mirror.
6. ….I wrote about the efforts to bring stolen cultural relics….
Efforts, 努力, 艰难的尝试
Make efforts to do sth./ make every effort to do sth./make an effort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尽一切努力做某事
spare no efforts to do sth.. 不遗余力地做某事
bring…back to….使。。。回到。。。
使。。。回忆起来。。。His letter brought back to them the days when they were young.
使。。。恢复。。。bring sb. back to health. 使某人恢复健康
7. 。。。who tried to adapt to her new life after having…..
adapt to 适应。。。You should adapt to the life in the No. Middle School.
Adapt…to…使。。。适应; 使。。。适合。。。
Adapt one’s thinking to the new conditions. 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
8.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written….
注意时态的一致: It is/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had been there.
9. ….who are addicted to drugs…..
be/become/get addicted to…..对。。。。。。上瘾; 沉溺于 to 介词
She is addicted to drinking.
He became addicted to drugs.
10. on all sides/on every side 在各方面, 到处
There are mountains on all sides. 四面都是山。
11. 。。。leading to a future world where……
lead to…通向; 导致。
This is a road leading to Beijing.
His carelessness led to his failure.
11. …to what we are concerned with now.
concern vt. 使关心; 使挂念,使担心
concern oneself with state affairs 关心国家大事
be concerned for the masses 关心群众 be concerned about the growth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关心年青一代的成长。
Be concerned with ……对。。。。关心。。。
12. Tolerate…..vt. 忍受; 容忍
I can’t tolerate his selfishness.
Tolerate ( sb./one’s )doing sth.
I won’t tolerate you/your cheating in the exam.
The government tolerate smoking and drinking but not taking drugs.
12. look up to 尊敬; 钦佩
Schoolboys usually look up to great athletes.
He is a fine chap,I’ve always look up to him.
13. arm. Vt. 武装; 用武器装备
arm oneself with…. “装备。。。。。。; 以。。。。。。为武器“
They armed themselves with machine guns.
The crowd armed themselves with sticks and stones.
* be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He is armed to the teeth.
n. (常用复数)武器, 兵器
a man of arms/ The people were quick to take up arms to defend their freedom.
*** 短语中的介词 “to”
relate…to…/be related to 与。。。有关系。。。
adapt to…. Be/get/become addicted to…对。。。上瘾; 沉溺于。。。。
draw attention to….. lead to…. ; bring ….. back …. To…..
pay attention to…….; look forward to……, stick to……..,object to…….., be/get used to……,
look up to……, listen to……,devote…to….., owe….to…..., be/get married to….,add to/ add up to……,
Step 3. Exercise.
Translation:
1. 与。。。。有关。。。。 --------------
2. 就这一次------------。
3. 对。。。。上瘾。。。----------。
4. 在各方面------------。
5. 十分之九----------。
6. 使报纸保持均衡------。
7. 条理地, 有组织地----------------。
8. 适应新生活。----------。
9. 注意。。。。----------
10. 尊敬----------。
11. 爱上;喜欢上--------。
II. Correction.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join the army.
2. The books are well worth to reading.
3. S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stopped resting on a big rock.
5. He get down to write the composition after lunch.
6. It is a waste of time to talk to him.
7. They left the restaurant as possible as they could after dinner.
8. Let’s fix a time to a face-to-face interview.
9. Three hours late, I phoned him again.
10. The old man needs to look after.
11. The girl got married with the boy last month.
12. The letter we looked forward to coming at last.
Step 4. Homework.
Finish off the workbook exercise. On page89,ex 1,2,3,4.
Period 4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students’ homework.
2. Let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story.
Step 2 Grammar.
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ttribute and Predicative.
First let the students tick out the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s with the p.p in them.
For example:
1. Experienced editors and reporter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what events to report…
2. We asked two of China’s many talented journalists to tell us more about news and newspapers.
3. After the interview, the reporter must present the material in an organized way and……
4. Chen wrote about the efforts to bring stolen cultural relics back to China.
5. I want to write about people addicted to drugs.
6. TV programmes and printed articles help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learn about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
7. The media can often help solve problems and draw attention to situations where help is needed.
8. It will lead to a future world where people from all countries are respected and different views and opinions are tolerated.
Next, sort them out, which are used as Attributives ? and which are used as Predicatives
Attributes: 1,2,3,4,5,6 Predicatives: 7,8
Step 3.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Participle.
1. The telegram that was sent by my sister brought the news of my dear grandma’s death.
2. Let’s try the bookstore that was opened last month.
3. Nine out of ten women who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 product said they liked it.
4. The three guns, which had been stolen from the police station, were found in the house.
5. I don’t like going to supermarkets that ar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town.
l suggested answers:
1. The telegram sent by my sister brought the news of my dear grandma’s death.
3. Let’s try the bookstore opened last month.
4. Nine out of ten women interviewed about the product said they liked it.
5. The three guns, stolen from the police station, were found in the house.
6. I don’t like going to supermarket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town..
Step 4.Translation with the participles.
1. 地面上有一个打碎了的玻璃杯。
2. 给我买的那辆自行车被偷了。
3. 这是第一本为孩子们写的英语书。
4. 被感动的孩子们久久不能入睡。
5. 昨天出版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虚假的信息。
6. 去年建成的那座大楼是我们的图书馆。
7. 正在回答问题的男孩子就是李明。
8. 一个叫杰克的男子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9. 英语口语是很有意思的。
10. 在澳大利亚,人们所说的语言是英语。
Suggested answers:
1. A broken glass lay on the ground..
2. The bike bought foe me was stolen.
3. This is a book written for children.
4. The moved children slept late.
5. The newspapers printed yesterday provided us false information.
6. The building built last year is our library.
7. The boy answering the question is Liming.
8. A man called Jack is interested in the question.
9. Spoken English is very interesting.
10. The language spoken in Australia is English.
Step 5. Writing.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compare two kinds of media, for example , websites and newspapers. . us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 website is similar to a newspaper. Websites, on the other hand, change all the time.
Both newspapers and websites make money by selling ads However, not all websites are updated every day.
Websites also have different pages Newspapers are written by reporters, but websites can be written by anyone.
Websites have headlines and pictures, too. While many websites are free, most newspapers cost money.
Unit2 summary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 新闻媒体,包括新闻传播的种类,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话题,新闻阅读等。
奥运会刚刚结束,学生们仍然沉浸其中,无疑用奥运导入本单元是最佳选择,新闻媒体充斥在每一个角落,本单元帮助我们对之进一步深入了解。
语法部分是关于过去分词用作定语和表语。从初中起,学生们就对分词有所了解,但不会灵活使用,我的重点放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使用。
本单元教学最深的体会: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其讨论效果最佳。我的问题是:要想成为一名记者,需要什么基本素质?文科班对记者行业很感兴趣,所以发言踊跃。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integrating skills 设计的不是太好,文章很短,花费时间太多。
单元知识过关练习
I . Multiple choice.
1. What they have said_____ to what we are expecting.
A. reflected B. is related C. switches D. tolerates
2. From my work with people I find everyone’s life is _________.
A. unique B. positive C. negative D. careless
3. We should respect other people and _____ different views and opinions.
A. print B. tolerate C. seek D. publish
4. ______ reporters can present their materials in a(n) ______ way.
A. informed; talented B. Talented; informed
B. Talented; organized D. Organized; talented
5. The lady thinks her husband is very ______ because he is very honest and positive.
A. nosy B. generous C. reliable D. experienced
6. An old building ______ in the fire and a few people were injured.
A. burn down B. pulled down C. destroyed D. put down
7. We should learn to consider things _________ .
A. on all sides B. on the other hand C. on one side D. on one hand
8. It’s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many young fans ______ their stars.
A, look for B. look down upon C. look out D. look up to
9. Now food prices are _____ fast.
A. gone up B. going up C. bringing up D. brought up
10. The film is so popular because it _______ the present country life very truthfully.
A. present B. ignores C. bores D. reflects
11. We can’t be so careless as to ignore them _____they are very ordinary people.
A. as if B. even if C. if D. as
12. His critical attitude ______ us.
A. disappointing B. disappointed C. boring D. surprising
13. We are discussing the questions _____ by teachers or ourselves.
A. raised B. raising C. rising D. risen
14. We spent the night _____ in our bedroom.
A. locking B. locked C. played D. to play
15. Do you think the teaching equipment should be _________.
A. addicted B. completed C. updated D. retired.
II.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完成短文。
Henry wa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he 16 to London for a 17 . One day he was not feeling 18 , so he went to the desk of his 19 and said, “I want to see a 20 . Can you give me the mane of 21 one?” The clerk looked 22 a book and then said, “Prkenneth Grey, 61010.” Henry said, “Thank you 23 . Is he expensive?” “Well,” the clerk answered, “he 24 charges(收费) his patients(病人) two pounds for their 25 visit to him, and 1.5 for later 26 . ” Henry 27 to save 50p, 28 when he went to see the doctor, he said, “I’ve come 29 , doctor.”
For a few 30 the doctor looked at his 31 carefully without saying 32 . Then he nodded and said, “Oh, yes.” He 33 him and then said, “Everything’s going as 34 should do. Just continue with the 35 I gave you last time.”
( )16. A. had come B. has come C. was coming D. comes
( )17. A. week B. month C. holiday D. year
( )18. A. good B. well C. nice D. better
( )19. A. office B. room C. house D. hotel
( )20. A. friend B. doctor C. nurse D. lawyer
( )21. A. good B. bad C. old D. young
( )22. A. up B. down C. in D. on
( )23. A. more B. a lot C. lots D. much
( )24. A. never B. always C. seldom D. sometimes
( )25. A. past B. first C. last D .next
( )26. A. call B. visit C. visiting D. visits
( )27. A. decided B. believed C. thought D. considered
( )28. A. however B. but C. so D. yet
( )29. A. again B. twice C. first D. already
( )30. A. while B. seconds C. minute D. quarters
( )31. A. body B. head C. face D. nose
( )32. A. anything B. some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 )33. A. examined B. watched C. asked D. touched
( )34. A. one B. ones C. it D. they
( )35. A. food B. drink C. tea D. medicine
III.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书信,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回答所提问题或完成所给句子的最佳答案。
Sep, 28, 2000
Dear Bob,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inviting me to your birthday party. I am very sorry, but I cannot come.
My mother is sick in bed. The doctor has told her that she should stay in bed for several days. Last night she insisted on doing the housework as usual, so this morning her illness got worse.
My father will be away on business trip until Wednesday. In the meantime I am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take care of my mother.
I hope your party will be a great success. Please give my best wishes to everyone.
Yours,
Charlie
( )36. Charlie wrote his letter to tell Bob ________.
A. he invited Bob to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
B. he accepted Bob’s invitation
C. the reason why he was not able to attend the birthday party
D. to express his regards to Bob’s parents
( 37. Who is the only person to look after the sick mother?
A. The nurse B. Charlie’s friend C. Charlie’s partner D. Charlie himself
( )38. Why Charlie’s father couldn’t take care of his sick wife? “Because _________.”
A. he was a lazy husband
B. he was not willing to do the nurse job
C. he had to be off on business while his wife was ill
D. Charlie’s mother didn’t like her husband to be a nurse
( )39. What advice did the doctor give the sick mother?
A. He told the sick mother not to drink too much water
B. He said that Charlie’s mother should go outside for shining
C. Charlie’s mother should stay in bed at least several days
D. Charlie’s mother should eat more meat and chocolate
( )40. Charlie’s mother got worse because _________.
A. she didn’t see a doctor B. she didn’t take any medicine
C. she was tired with heavy housework D. she smoke and drank too much
IV.短文改错
Last August we decided to spend a day in the country. 41 _____________
Many others people had the same idea. We moved 42_____________
out the city behind a long line of cars. But at 43_____________
finally we came to a quiet country road and after 44_____________
some time, we stopped. We bought many food with 45_____________
us and we got it out. Now, however, everything 46_____________
is ready. We sat near a path at the food of a hill. 47_____________
it was quiet on the cool grass until we saw bells ringing 48____________
at the top of the hill. That we saw made us pick 49____________
out our things and run back to our car as quickly as 50____________
possible. About 200 sheep were coming to us down the path!
V. 书面表达:
下面是李海二○○一年暑假期间的活动安排。请你按其先后顺序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写一篇英语短文。(单词限制在80-120之间,力求语言通顺、连贯、正确,不能逐字逐句翻译。)
1. 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2. 和父母一起游览长城、颐和园,到公园游泳、划船、钓鱼等。
3. 帮助妈妈干些家务事。
4. 阅读课外书籍。
5. 预习下单元功课。
Keys to Exx:
1--------5BABBC 6------10 AADBD 11-----15 BBABC
16-----20 ACBDB 21-----25 ACDBB 26-----30 DACAB
31-----35 CAACD 36-----40 CDCCC
41. √ 42. others→other 43. out→out of 44. finally→last 45. many→much
46. however 47. is→was 48. saw→heard 49. That→What 50. out→up
IV. Possible version:
Li Hai is going to spend his summer vacation.
First he want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and then he, together with his parents, will go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and the Summer Palace. He will go swimming, boating and fishing in some other parks. Besides, he will do some housework to help his mother, and he will read some books. Finally he will preview (go over) the lessons of next trem.
篇12:五年级上册习惯篇电子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惯篇电子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设计共计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读书做笔记 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 摘抄。(精彩词句) (2) 编写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3) 写读后感受。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二. 故事导入,使学生明白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1. 师讲汪得净读书不做笔记的故事。 2. 生听后讨论: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3. 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4. 教师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三. 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1. 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 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2)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 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 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 (3) 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 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 摘抄。(精彩词句) (2) 编写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3) 写读后感受。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收获。 生讨论: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学生按照要求观察图画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仔细观察,并做适当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 学生说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正确使用工具书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 看图揭题,了解工具书的意义 4. 出示教学挂图,读读椭圆形框内的两行文字,说说图上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以明确该图的主题。 5. 指名回答。 6. 教师小结。 二. 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常识。 1. 先观察第4页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教师小结。 3. 然后观察第5页上部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 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 教师小结。 6. 最后观察第5页中间和下面的两面三刀幅图,说说这两面三刀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工具书。 7.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 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 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 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 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 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他不理解“温馨”这个词语的意思,用上了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准确地理解了这信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本上摘抄了这个词语的解释。 5. 总结。 学生首先观察挂图,了解图片内容 学生回答图片观察到的内容,并注意口头表达 学生自己交流自己有 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 让学生说说工具书在学习中的运用 观察图上的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工具书 学生分角色表演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对上二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让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和正确使用工具书。 重点 难点 将所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读书做笔记 使用工具书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 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二. 引导学生尝试做读书笔记 1. 分发课外阅读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3)摘抄重点词句,读后感以三言两语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 教师巡视指导,多做点拨。 4. 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 展示同学们所做的读书笔记。 三. 教师小结。 四. 训练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浩hàn”这个词语,要求查出“hàn”的字形和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出示:“洋溢”这个词语中的“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在字典里查找的? 3. 学生动手查工具书。 4. 总结评比。 五. 总结全课,勉励鞭策 1. 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 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中,班级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学生阅读优秀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学生查字典,学习使用工具书 学生动手查工具书,并交流。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篇13: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电子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电子教案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共计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重点字词 分段情况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渴望内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这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出示要求: a、老师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B、读通句子,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说说哪些词语你最欣赏? 出示词语: 正月 娓娓动听 衣襟 炊烟 歇脚 茂盛 念叨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恍如 引人入胜 滋润 拄着 拐杖 恭恭敬敬 往事 幼小 教诲 a、开火车读 b、齐读。 C、指名读。 三、逐段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下面呢我们就要进入让大家展示你预习之朗读成果的小站了。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的怎样,待会请你们起来评议。 A、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老师相机点拨,并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B、学生评议。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了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了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9)自然段,讲了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内容: 1、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2、请同学们用陈述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歇”的左半边的写法要注意。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姥lao( )炊chui( )歇xie( ) nao( ) cui( ) xi( ) 2、填字成词。 身( )其境 ( )人入胜 ( )生难忘 ( )(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3.认真诵读课文。 齐读课题 听读,思考 按要求自学 交流自学情况 开火车读 齐读 听读,正音 指名读课文 评议 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讨论交流 听读,思考 指名交流 齐读 习字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课题 《师恩难忘》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重点 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娓娓动听 编故事 表达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填字练习身( )其境 ( )人入胜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 )生难忘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作者到了上学的年纪,要去上学了。 4、用陈述的语气读这一段。 细读第二段(2-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田老师口才怎样,文笔怎样?那么文章是怎样来写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呢? 3、自读思考: a、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四个年级上课的? b、田老师讲的故事怎么样? c、田老师的故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呢? 交流: ①、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呢?(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最后给一年级上课) ②田老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③他是怎样讲故事的呢?(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④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呢?(形容田老师说的生动,使人爱听。) ⑤从你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你觉得田老师讲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什么意义? (故事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能够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 过渡:(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给我们上课,故事很形象很有教育意义。故事讲得也很动听。说明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教学很有艺术性。)板书:田老师讲故事 我听故事 艺术 ⑥那么第二段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很好,教学很有吸引力呢? A、(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意思是?这说明------你来读读 B、(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也说明--------你来读读 C、(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引人入胜的意思是?这更加说明--------你来读读 这里把故事比作春雨,滋润着我,也就是作者把自己比作了花、草、树木,春天是这些花、草、树木生长的季节,而春雨能够使花草树木更快地生长。这说明了------你来读读 在这里作者是通过写自己的表现和内心的'感受来突出田老师口才文笔好,教学艺术高超的。 4、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们觉的田老师的课有什么特点呢? 5、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写出了田老师是个口才文笔很好,很会教书的优秀教师。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四十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个著名的作家。有一年我回家乡去,我们一起来读。 学习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 4、指导朗读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小结并板书。难忘:像40年前行礼深深感谢 6、这时的老师已经退休在家,背也驼了,人也老了,成了普通的一个老人。我遇到了这个老人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7、我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呢? 8、他们谈着谈着,作者心中就涌起了感情的波涛,他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9、看着老师,想起了第一堂课的情景,想起了四年中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再也忍不住了说: 10、齐读。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呢? 三、小结: 1、是啊,老师是像一只红烛,以爱心燃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以心血的圣火燃烧,烧毁了愚昧与无知,用智慧和真理的灵光,照亮了茫茫的人类世界。 田老师给我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我”感激他,“我”怀念他。 是啊,正像《老师,您好》中写的那样: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听读,思考 学生交流节意 齐读 听读,思考 交流 学生自学思考 学生讨论,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学生根据思考题学习课文,深刻体会 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与发现 自学,思考 指名交流 指名读 指导朗读 思考讨论 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 思考讨论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学生相互交流 &nbs【五年级上册练习2表格式电子教案】相关文章:
1.练习2
3.电子教案
10.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