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教案2
“小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四上教案2,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四上教案2,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四上教案2
四上教案(2)
6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7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蟪蚌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篇2:四上教案 习作2
四上教案 习作2
习作2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听取意见、修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有哪些长处、本领?其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夸夸自己,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写一写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 2、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三、自读例文 1、读例文,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小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 3、读了两篇例文,你有哪些收获? 内容: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地方。 4、选材上呢? 胆量过人、歌声美、爱读书、跑步快…… 5、通过一两件事来写 一件事可以写一段,做到段落清晰。 四、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 2、练说、评价 五、作业 完成草稿,修改誊写。篇3:四上教案 练习2
四上教案 练习2
练习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读背成语和爱国名言。 3、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访 (1)想: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来讲清楚走法? 地名:民主路、环城路 方位词:往北、北行、左拐 数量词:200米 (2)看示意图 认识图标、方向标 估计距离 (3)如果小芳是家走到学校呢?这路该怎么走? 出家门,沿环城路往东走,约200米,到环城路与民主路交叉口往右拐,过了大桥继续南行就到了。 2、你能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到学校的走法吗? (1)要写清楚什么? ( )社区( )路( )巷( )门牌号码 (2)写清方位 (3)你能根据这段叙述画出简单示意图吗? 3、每个地方都有很多有来历的地名,你能选一个说说它得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二、第二题 钢笔字(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成语、名言 2、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 1、指名读成语 2、了解词意 (1)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甘愿为国捐躯。 (2)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3)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3、背诵 4、当堂默写 二、第四题 1、读名言,你明白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吗? (1)丹心:红心,赤胆忠心。 汗青:书籍,史册。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着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2)读书要关心国家大事。 蕴含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 2、指导朗读,背诵。 指名背诵。 三、第五题 1、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会向别人介绍他们。 2、第一次见面,你如何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自由说 (2)指名说、评价 同学或朋友的姓名、年龄,与自己的关系来家作客的原因。 (3)介绍朋友要热情,尊重对方。篇4:四上教案 但愿人长久
四上教案 但愿人长久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体会苏轼兄弟情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还记得我们学过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古诗吗? 2、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每小节说了什么? 3、指名读文中诗句 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写了词中的意思。 4、想一想,课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三、指导书写 吟、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小节。 2、熟读4、5小节,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 二、细读1-3小节 1、读第2小节,这天夜色如何?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正值中秋,全家会做些什么? 2、可苏轼心情如何? “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他在想什么?为什么?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到什么?(兄弟情深) 三、细读4-5小节 1、读第4小节,思考:苏轼为何埋怨月亮? 在苏轼兄弟分离时,月亮更圆,反衬兄弟分离的痛苦。 2、读一读文后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 交流 3、读5、6小节 苏轼还在埋怨月亮吗?你从哪看出来的?(转念又想) 苏轼不是在埋怨着吗?怎么又宽慰了许多呢? 读一读他想的内容。 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阴晴圆缺,世上之事,哪能样样遂心,十全十美呢? 苏轼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能悟出这个道理。 4、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既然离别再所难免,那也不必过分伤感,只将思念之情留在心底彼此祝愿,岂不更妙? 5、指导朗读 背诵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重亲情 埋怨 转念 通情达理 宽慰篇5:四上教案 珍珠鸟
四上教案 珍珠鸟
20、珍珠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珍珠鸟》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的相处的乐趣。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片优美散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2、读词 垂蔓、拨开、葱茏、啄着、颤动、细腻、淘气、索性、不由自主、信赖、居然、神气十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几个部分。 一(1-2)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住所。 二(3-6)写雏鸟的外形特点及与“我”亲近的过程。 三(7)“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5、你能说说这篇的主要内容吗?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1自然段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这一段最后一句话里的巢指什么?(鸟的窝)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给珍珠鸟安排的?(是课文里的我给安排的)这反映我对珍珠鸟什么的感情?(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3)我对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齐读第2自然段再回答。垂蔓、蒙盖、幽深的丛林是什么意思?我把鸟笼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下面,让珍珠鸟得到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也说明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4)小结: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5)齐读第1、2自然段。 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珍珠鸟》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 1、品味作者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入温馨之境 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使我感觉到今天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次走进《珍珠鸟》(板书:珍珠鸟。学生轻声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而作家冯骥才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 (深情引述)你看,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了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直到有一天,伴着一声尖细而娇嫩的鸣叫,珍珠鸟的雏儿诞生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可爱的珍珠鸟的,把书打开,翻到109页,自已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生自读。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的描写,指名读,相机出示: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小珍珠鸟怎么样?为什么?(很可爱,像一个蓬松的球)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小家伙的可爱么?你喜欢它么?还有谁也很喜爱它?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4、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指名说,读出喜爱之情。 5、再读读这一段,把你对可爱的小珍珠鸟的喜爱读出来。(生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小雏儿除了可爱,还有什么特点呢?(从“探”可以看出胆小、谨慎)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配上摇篮曲)。 2、看到这幅画,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了什么?(指名说) 3、是啊,睡熟了,你能小声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么吗? (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小家伙可要被你们惊醒了,吓飞了,应该怎么读呢?别忘了,小家伙就在你们的肩上睡呢,来,再读。 4、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啊,瞧!作者的眼里充满爱意,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或题一句话,你会写什么呢? 板书:美好的境界。 5、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若没有,老师到有一个疑问:这么胆小的雏儿为什么会在我的肩头睡熟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人和鸟为什么这样亲,又是怎么样亲近起来的呢?) (可能是主人不去伤害珍珠鸟。珍珠鸟就和他亲近起来了。) (四)学习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1、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过渡: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大胆起来的呢? (1)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词,并想一想它的胆子为什么会越来越大,把自己的发现或感受写下来。 (2)交流自学所得。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从大的方面来说,第四自然段表现“逐步”这个过程的词有――起先、渐渐的、后来。) (3)读、悟 第一句话。 a、抓住“只”、三个“一会儿”,通过朗读来体会小雏儿淘气、可爱、胆子越来越大。 b、相机提问: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想象作者的宽容、关爱。 (2)读、悟第二、三两句话。 a、出示第二、三两句话,提问:珍珠鸟的胆子变得怎么样了?从哪儿看出来的。 b、抓住“竟然”、“先……然后……再”体会 “渐渐的,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句话。 c、引导说话:(出示想象话题)小家伙蹦到我的杯子上来喝茶,还要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仿佛在说:……(生自由表达:主人啊,我玩了这么久,有点口渴了,我喝点你的茶,你应该不会生气吧!主人,你的茶真好喝,冰冰凉凉的。)(3)读、悟最后两句话。 a、同座位自由读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b、指名说说他们似乎在谈些什么。(抓住“抚一抚”、“友好”来感悟。) c、如果把自己也当作这只可爱的珍珠鸟,再读这段话,相信你能读得更好,体会也会更深。调换角色,体验情感。 引导说话:小珍珠鸟怕吗?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仿佛在……(出示想象话题) (生自由表达:小珍珠鸟大概是想跟我交朋友呢!它肯定是用它的小红嘴在跟我握握手呐!) 指导朗读。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小结第四自然段 小鸟一步步接近我,跟我亲密无间,我是怎么做的? 出示练习: 因为“我”对小珍珠鸟 ,所以它对我越来越 。 3、以读代讲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的,我只是微笑着看着她,默默地关心着它,珍珠鸟和人一样,它能体会到我的心,我对它的发自内心的喜爱!所以她才会这样做: (1)引读 屏显:白天 ;傍晚 。 (2)读了这段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注意“再三呼唤”这个词。 (3)引导说话:当妈妈在喊它回家了,它会说:……(出示幻灯片,生想象说话)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师小结,此时作家笔尖一动,流淌了一句爱的呼唤。 (出示,生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你能把这句话改成句号结尾的句子吗?(男、女声对读,比较哪种语气更强烈?) 3、小鸟伏眠于作者的肩头,神色安详地睡着了,此时,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美好的境界。 (师生一起配乐齐读六七小节) (六)拓展延伸 (1) 是的,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岂只在作者和鸟之间有信赖,请看老师给你带来的一组画面。 (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 学生谈感受。 (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信赖。) 阅读文字故事,感受文章内涵。 (2)为了达到美好的境界,你认为该怎么做?依照作者的呼唤,说说你的格言。 作业: 模仿写珍珠鸟外形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篇6:四上教案 九色鹿
四上教案 九色鹿
21、九色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21、九色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初读课文,感受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国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里,有许多画在墙上的画(课件出示) 看,这是有关《九色鹿》的壁画,动画片《九色鹿》就是都来自这个古老的神话的故事。 2、提示课题:九色鹿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 奴仆 起誓 发财 灵魂 皇榜 斥责 滥杀无辜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自由读课文,想想 (1)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故事情节课文该怎样分段? 4、交流 一(1)山林中生活着神奇的九色鹿; 二(2―5)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三(6--9)调达财迷心窍,带领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九色鹿怒斥小人,最后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不许伤害九色鹿。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21、九色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能有创造性的复述、表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九色鹿》。 2、九色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3、故事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九色鹿和调达。同学们对九色鹿都很――喜欢,而对调达都很――讨厌。(板书) 你为什么会喜欢九色鹿,而讨厌调达呢?(板书)。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来体现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点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配图的课文录音) 1、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1)九色鹿对调达有什么“恩”呢? (2)面对不图报答的九色鹿,调达是怎么做的呢? 2、讨论交流思考题(1)(救命之恩) 你能把书上描写的具体的情景说一说吗? (引读)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生答)。 面对救命恩人,调达的.心情肯定十分激动,谁能读出调达当时的语气。(指名读) 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感谢九色鹿吧!(学生齐读) 九色鹿救了调达却不图报答,它只要求什么? 3、交流思考题(2)(郑重起誓) (想象说话练习)对,调达郑重起誓,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大屏幕出示题目) 4、小结。师一边叙述,一边屏幕出示板书。(当时,九色鹿救助了调达,调达非常感激,愿意永远做它的奴仆,但九色鹿不图报答,只要求调达不泄露自己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5、同学们肯定想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的讲给大家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练习讲故事,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注意表情,并加入恰当的动作,同学们可以站起来练习。 指名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同学们简单的给予评价。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但是调达却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下面我想请4个同学分自然段读下面的课文。谁愿意?(指名)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思考:调达做了些什么?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2、交流思考题。(告密、带路) 3、调达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因为他看到了重金悬赏的皇榜。) 想象说话练习。(是呀,重金悬赏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同学们想象一下,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会想些什么呢?) 4、这就是那个又是叩头,又是感激,又是郑重起誓的调达吗?想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小人,九色鹿也非常气愤,请同学们练读九色鹿说的话,体会它当时的心情。(练读、指名读)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让我们一起来怒斥这个小人吧!(齐读)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国王听了之后――(学生说),调达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九色鹿得到了人们的保护,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调达受到了重重地惩罚,如果调达现在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如果调达在你的面前,他肯定会被你感动的。) 2、总结 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 如果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就能遵守自己的诺言,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知恩报恩,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学生想象) 作业 1、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家讲给家人听。 2、发挥你的想象,改编故事《九色鹿》,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板书: 九色鹿 九色鹿:见义勇为 品行高尚 不求回报 调达:灵魂肮脏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篇7:北师版数学四上1、2单元教案
北师版数学四上1、2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学内容 1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二、线与角 4 二、线与角 5 三、乘法 6 国庆节 7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8 四、图形的变换 9 期中复习10 期中考试 11 五、除法 12 五、除法 13 五、除法 14 六、方向与位置 15 七、生活中的负数 16 整理与复习(二) 17 八、统计 18 总复习19 期末总复习20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3. 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篇8:四上教案 开天辟地(公开课)
四上教案 开天辟地(公开课)
12、开天辟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脉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有超凡能力的神,而这些和神有关的故事,我们就把它称作:神话故事。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哪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其实,在这些神之前,还有一位大神,他就是――盘古。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读题)。“辟”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开辟,打开)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3、梳理课文脉络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是怎样的呢?(混沌一团) 混沌是什么意思?(模糊不清)天与地交错在一起,就像一个大鸡蛋里,蛋清与蛋黄混作一团。 (2)这正是因为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此时的天地是――合拢(板书)的。 随着盘古的醒来,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宇宙发生了变化,合拢的天地先是“裂开”(板书),最后这黑暗混沌的天地整个“崩裂”(板书)了。 读一读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崩裂”裂开的程度更大,冲击力也大。) 想象巨石崩裂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读好“裂开”和“崩裂”) 山崩地裂中,像“大鸡蛋”一般的宇宙(板书:破碎)。天和地终于分开了,再也不会合拢了。你能读好这几个词吗?合拢――裂开――崩裂――破碎 (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盘古累得(板书:筋疲力竭)是什么意思? 还有哪些词的意思和他一样?(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他倒下了,他的身体化作了大地万物。 (板书) 风和云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皎洁明媚的月亮 三山五岳 奔腾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万顷良田 雨露甘霖 (齐读词语) (4)小结:盘古虽然化身成了世间万物,但他仍活在人们心中,他仍是那个巍峨的巨人。 4、再读课文,你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一(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二(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三(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 四(8)总结全文,一句话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看着板书,你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其实文章中有一句话,就是写的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整篇故事,找出这句话。 (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6、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学会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 (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找文章中现成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总结 同学们,神话故事不仅情节生动,结构清晰,想像神奇,而且其中刻画的“神”极富个性特点。盘古自古以来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心目中“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文章,从字里行间,从盘古的一举一动去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共同领略这位大神魅力。 四、作业 1、习字册 2、熟读课文3遍。 12、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认真品味“猛劈猛凿”、“一万八千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图感受盘古身躯的变化,并指导背诵第7自然段。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2课――开天辟地(齐读课题) 二、开天辟地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原先是昏天黑地的,后来盘古开天辟地,他为了不让天地再次合拢,就顶天立地。最后,他改天换地,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2、身强体壮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板书:开天辟地)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小节,用直线画出直接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 3、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②默读这句话,圈出动词。 ③在这句话中,你找到了哪些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语? (拿、持、握、劈、凿) ④再读一读这句话,尤其是这几个动词,边读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 ⑤句中,“劈”和“凿”是怎样的?你们能做一做这两个动作吗?那“猛劈猛凿”呢?再做一做。和刚才的感受一样的.吗? 力量更大了。(引导:他干嘛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呢?他一心只是想干嘛?可见他?(板书:有决心) 你能读好“猛劈猛凿”这个词吗? ⑥再读这句话。 ⑦过渡:盘古大神这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混沌的天地破碎了。同学们,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抡起斧子 举起凿子 狠狠劈开 使劲砸下 惊天动地 震耳欲聋 火花四射 山崩地裂) 3、过渡:盘古就靠这神力,使混沌的天地破碎了。 (课件出示)听我来读一读,同学们边听边看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范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你发现了什么?有反义词。圈出来。交流(轻-重、清-浊、上升-下沉、天-地) 其实还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冉冉-慢慢) 因此,我们把这种上下排列整齐,字数相等,文字一一对应的句子称为对偶。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有节奏感,别有味道。 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三、顶天立地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天和地分开以后,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个成语来形容。(板书:顶天立地) 2、快速浏览3-5小节,哪小节写出了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的?(出示第4小节) ①齐读。 天地在盘古的支撑下,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高也每天长高一丈。”10天过去了,有多高?一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太难算了。课文后面说到,又过了“几千万年”,天有多高,算不清了;地有多厚,也算不清了;盘古长的有多高了,也算不清楚了。这就是“极高”、“极厚”、“极长”了。 ②再读。 盘古撑了多久?从这“一万八千年”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盘古这么撑着,有什么感觉?盘古这么累,还在坚持撑在天地间,你还想到了什么?) (板书:意志坚定) ③齐读。 四、改天换地 1、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大神不但奉献了他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还将自己整个身躯献了出来,使我们拥有了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新世界。(板书:改天换地) 2、听我来读一读第7小节,盘古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请你圈出来 3、盘古口中的气变成了……(学生齐说,课件出示图片) 4、再读这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记住他身躯变成的世间万物。 5、记住了吗?课件出示:自己说说――指名说――齐背 6、想一想,盘古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变化相似) 所以说想象不仅要奇特,还要合理。 7、你能试着说几句吗? 课件出示:乌黑的头发变成了 的 。 变成了 的 。 8、就这样,……(引读第八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此时此刻,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盘古大神, 。 (自己写――指名说) 板书: 12、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力大无穷 有决心 顶天立地 意志坚定 改天换地 无私奉献篇9:我的教案 四上
我的教案 四上
Lesson 1 My classroom 同福中心小学 钱丹萍 一. 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window, classroom, floor, light, door, board, and pictur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s about them. 二. Teaching Aids A bloom, a piece of cloth, some picture of the new words A board-wiper and a tape- recorder. 三. Important points Picture, classroom, window, board and blackboard 四.Teaching steps 1 Greetings (1)Listen to a song : The days of the week Let students sing with the tape (2)The teacher ( T ) asks the question : “What day is it today?” The student ( S ) answers : “Today is Monday.” T: Do you like Mondays?…… S:…… Then the questi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3)Then practise : T&Ss , S1&S2 2 New content The teacher reads the words like that the classroom, the windows, the door, the floor, the board and the lights in English one by one. Then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im. T:“ What’s in the classroom?” Choose several students who knows the answers to answer by using the words they’re just learned. The teacher shows the cards of the word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answering. Then the teacher points at the card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er one by one. 3 Group work One student asks the question and the others answer. 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groups to show the work. 4 Practice The teacher hands the cards of the bloom, the piece of cloth, the picture and the board-wiper to the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read after her. Then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the teacher is doing the actions: opening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and clean the board. Then the teacher does the actions again and asks students to follow. After that, choose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do it like her.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eacher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verbs like open, turn, sweep, clean and put. For example :open the window ,turn on the fan , clean the board… 5 Let some students say some words, and others do the actions. 五. Homework 1 Ask the student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fter class 2 Try to imitate the American accent. Listen to the tape. 3 Read the new words to their parents 4 Writing the new words篇10:四上教案 老师,你好!
四上教案 老师,你好!
老师,您好!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认真读课文,理解“在昨天……金桥”等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春晖”、“衷心”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崇”、“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际,你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2、有一位同学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一番心意。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 春晖:春天温暖的阳光。 衷心:发自内心。 3、课文中有几个句子比较长,再读一读 指名读:古今中外,……心血。 地北天南,……辛苦。 笔尖飞舞,……丝线。 笑语盈盈,……新苗。 4、再读课文 这首诗两小节,在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 5、齐读 三、指导书写 崇、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诗中句子的含义,感受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轻读第一小节,想: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生交流 3、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4、你从“浸透”、“蕴含”中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成材依靠老师,社会的发展也渗透了老师的辛苦。 5、你能把这两句改成陈述句吗? 和原句相比,哪句好?为什么? 6、小结: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当……,老师,您好! 7、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你是怎么理解第一句话的? “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 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春晖”、“朝霞”原指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 2、读下面两句,画出4个名词,分别指什么? “笔尖飞舞”、“笑语盈盈”你是怎么理解的? 3、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你还想对老师说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作业 1、抄词 2、练习册 板书: 老师,你好! 教师的事业 美好 辛苦 感激之情篇11:四上教案 练习4
四上教案 练习4
练习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练习写好钢笔字。 3、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4、口语训练,说漫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练习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值得我们探索的学问,哪怕是―个汉字。所以经常有人会这样感叹:处处留心皆语文。 2.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3、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4、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出示“吊、啄、若”三个字。 (2)小结:三个字虽然结构不同,但都含有“口”;三个字由于“口”的位置不同,所以大小也不同。 (3)教师范写。 3.练习、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2、口语训练,说漫画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和一个神话传说有关。 2.学生自学词语。 (1)要求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快速地查词典。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介绍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借助课文插图相机出示并理解、“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在神话典故中理解词语含义。 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黑不明。 大刀阔斧: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做事果断、有魄力。 4.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5.反馈:指名背--小组赛背--集体齐背。 二、口语交际《说漫画》 1.以漫画为话题,谈话揭题。 2.审题。指名读,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投影出示漫画,仔细观察每幅漫画,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每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4.编故事,讲故事。 (1)进一步仔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合理想象。 (2)同桌互相交流所编的故事。 (3)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评价,提高交际效率。 5.漫画交流会。 教师出示“漫画交流会”,请学生上台将以前准备好的漫画在小组内展示,谈谈自己看漫画后的感受。篇12:四上Revison 1 教案
四上Revison 1 教案
四上R1A1(复习课) 教学内容:Read and act Let’s find out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滚动复习1――3单元所学的会话用语,以旧带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复习、运用已学句型,学习新句型。 教学重点:让学生将1――3单元的中心语言融为一体,在具体情景中能自然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出现的几个句子:Let me sweep the floor. They’re my friend’s story-books. She speaks English well. She has curly hair. 以及语气词:Gee!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20本故事书,再准备一个新书包、英语书、语文书、数学书、故事书、铅笔盒、蜡笔等学习用品,以备表演用。学生准备书包、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Let’s sing:课本37页的“Friends”。 2. Free talk. 师生之间进行简单而又轻松自然的交谈,eg: What’s your name? What do you like? Who is your friend? What does your friend like? 二、Presentation (一)知识梳理并做以练习1、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①出示一张教师图片教师询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以及The classroom is a little dirty. What should you do?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复习第一单元的单词和祈使句型。Let’s …. Let me…. ②练习。 Let’s do(根据课本第4页的“Let’s do”部分进行改编): Clean the board, clean the board. Let me clean the board. Sweep the floor, sweep the floor. Let me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window. Let me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Let me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 Clean the classroom, clean the classroom.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操作方法:例:“Clean the board,”用升调去说,“clean the board.”用降调去说,“Let me clean the board.”用“让‘我’来擦黑板”的动作演示。以上五个短语的引出可由教师先做一个示范(动作加语言或语言提示)来完成。 ③同桌合作做值日对话(可以参照黑板上罗列的词组进行,要求用上Let me 和Let’s。) 2、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①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出示一个新书包,师生做如下对话: T: Look! What’s this? Ss: This is a schoolbag. T: Yes.This is my new schoolbag.Who can try to carry?(动作示意) St1: Let me try. Oh, your schoolbag is heavy. What’s in it?(如果学生不知道问,教师可提示:Do you want to know what’s in it?) T: Guess.(You can touch it.示意学生可以摸一摸) St1:Many books,pencils ……q T: Open it and see. St1: 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 book, 3 notebooks and 20 s tory-books. T: (教师边点头边说)Uh-huh!接着教师指着3本笔记本说:They’re my mother’s notebooks.再指向20本故事书介绍:They’re my friend’s story-books! 通过对话梳理第二单元的单词和句型,并引出Read and act 中的句子They’re my friend’s story-books! ②练习。有问必答:Ask and answer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pencil-cas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What are they?/Show me,please. 3、梳理第三单元的'知识,还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 ①谈话时教师可以选用的问句有Who’s your friend? What’s his/ her name? What’s he/ she like? What does he/ she like? 等。 ②练习。 Watch and say 请不同身高、头发、胖瘦、性格、爱好、相貌特征的学生两两上台,其他学生比较出他们的不同特征,并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出示图卡或词卡给学生以提示,并板书重点单词和句型。 (二)对前三个单元的知识稍加归类总结。例如: (三) 呈现新知 ①教师出示John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画描述John,学生描述之后教师补充What’s his hair like?引出curly hair指着他的头发说:He has curly hair. Do you have curly hair? ②谈话导入。 T: Where are you from? S: China. T: So you speak Chinese well. T: Where is John from? S: America. T: So he speaks English well. 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教读speaks English well 三、Practice 1. 听音答题。 ① What is ChenJie going to do in the classroom? ② Who is John’s friend? 2. 听音跟读。要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3. 合作共建。组内生生互助熟读对话内容。 4. Let’s find out部分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尽可能多地说出人物的特征。 ⑵介绍完课本42页上的四个人物后,做“超级神探”的游戏:让学生介绍本组或本班内的男生或女生,其他同学竞猜他(她)是谁。如:My friend is tall and strong.He has short black hair.He has small eyes and big ears.He’s cute.He likes sports.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Who’s he?/What’s his name?(教师对于介绍者和猜测者都要注意适时鼓励,特别是对于介绍者,最好用She/He speaks English well.来表扬。) 四、Production 1.Make the new dialogues:两人一组合作替换对话内容,如将书包中的课本换成文具,将被猜的人换成同学等。 2. 话题应用:每小组从Talk about the classroom, talk about the schoolthings, talk about the friends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编演情境小对话。 五、Progress 1.做阶段达标测试题。 2.Homework ①复习前三个单元的知识。 ②课下小组内准备表演Read and act,课上表演对话。 四上R1A3(复习课) .8 教学内容:Let’s practise Let’s play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1.复习1――3单元中要求听、说、读、写得单词。 2.复习有关文具、颜色、教室设备的单词及数词。 教学重点:巩固数字30――60的听说、认读。 教学难点:理解综合了前三单元的主要句型的Let’s play部分,较好地掌握前三单元所学的主要句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加法算式卡和相应的奖品单词卡、图卡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 Let’s do: ⑴放录音,学生听做Unit 2 Let’s do: Put your notebook under your bag. …… ⑵T says Ss do(变换物品位置,再顺势将sharpener, ruler, crayon添在其中,为学习Let’s practise部分埋下伏笔。) 2. Free talk ⑴ What’s your name? ⑵ Do you like sports? ⑶ What colour is your schoolbag? What’s in your schoolbag? ⑷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⑸ Who’s your best friend?Boy or girl? What’s his/her name? ⑹ What’s he/she like? ⑺ What does he/she like? …… 二、Presentation&Practice 1.全班报数游戏:教师让全班学生依次起立从1到60报数,点拨一下55和60的发音,引导学生思考,发现照此规律,可以用英语从1数到99。 2.找邻居:教师说一个数,如“35”,学生用英语抢答“thirty-five”,另两名学生抢答“34”和“36”的英语单词。 3.Listen, spell and write(复习11个四会单词) 教师报一个单词,如girl。一组学生以每人一个字母的方式接龙拼读,如g-i-r-l,girl.由组长完成到黑板上书写girl。能流畅拼完的组加分。(在拼读单词的时候,既复习了字母及单词构成,又为即将学习的Let’s practise部分做好了扎实的铺垫。) 4. Let’s practice ⑴教师手拿三支铅笔问学生:Look!How many pencils?学生回答:3! 教师另一手拿5支铅笔问学生:How many?学生回答:5! 教师将两手所拿的铅笔靠在一起,问学生:What’s3 plus 5?引导学生回答:8! 教师板书:3+5=? What’s3 plus 5? 教师领读:What’s3 plus 5? 8! ⑵教师出示加法题提问,学生每答对一题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⑶同桌之间互相出题做问答练习。 ⑷将加法算式卡贴在黑板上,请一位学生上台指算式提问,如:What’s22 plus 33?台下学生抢答:55!教师判断正确后出示文具图片(如:铅笔),回答的学生继续说:I’ve got a pencil.T:Spell it.(教师针对学过的四会单词让生拼读)该生拼单词:p-e-n-c-i-l,pencil.完成全过程的学生可为本组赢得5分。 5. Let’s play ⑴让学生看前三个单元的主情景图,小组内完成其中的对话。 ⑵小组内就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三个话题拟定一些问题,写下来。相邻的小组互换问题,每小组选两个代表进行问答,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负责计时。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最多问答练习的小组获胜。 ⑶同样用计时的方法,抽男、女生各两名,利用课本43页上的问题展开一对一的对抗赛。 ⑷总结同类句型,如:What colour……? Who’s……?等问句及其相应答句的规律。 三、Production 1.教师在黑板上出加法算式,贴文具图卡或画文具图,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做练习。 2.学以致用:快速问答,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三单元的主要句型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快问快答,比比谁问的问题最多,谁的回答最流利? 四、Progress 1.课堂总结:What did we learn?引导学生从数字单词、学习用品单词及前三单元的主句型进行总结。 2. Homework 就前三单元所学话题,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内容和伙伴,进行对话表演。篇13:四上教案 练习1
四上教案 练习1
练习1 教学目的: 1、处处留心,认识动物标牌。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3、写好钢笔字,右边有撇、捺时,撇要收一点。 4、熟记成语和古诗《风》。 5、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动物标牌,不认识的字及时查字典。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第一部分 1、认识动物标牌 星期天,小芳和爸爸去动物园玩。 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帮助? 3、小芳以后会怎么做?你呢? 4、过渡:他们走啊走啊,还认识了更多可爱的动物。 你都认识吗? 5、认读动物标牌 指名读 写一写 6、小芳不仅认真游览了动物园,回来后还写了一篇日记。 (1)自读,你觉得这篇日记写的'怎么样?哪里有问题? (2)试改(在原题上改) (3)指名读 二、第二部分 学写钢笔字(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熟记成语和古诗《风》。 2、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过程: 一、第三部分 1、读成语 2、理解词意 (1)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2)文思敏捷:写文章的灵感和思路非常顺畅。 (3)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出自韩愈《师说》。 (4)后继有人: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3、熟记成语 二、第四部分 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风呀,你吹落了秋天的树叶,你能让春天的花朵开放。你吹过大江和大河,掀起了滚滚波涛,你吹进竹林,让无数竿绿色的竹子向一边倾斜。 3、背诵古诗。篇14:四上教案 习作1
四上教案 习作1
习作1 教学目的: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按自己的心愿设定一个节日。 2、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的节日,你都知道哪些? 其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2、很多少数民族也有各自民族的节日,你知道哪些?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 3、小结:每个节日的创设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刚才大家所说的节日都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一样吗? 二、展开想象 1、看插图,能帮助他们创设哪些节日? “爱鸟日” “丰收日” 2、还有哪些新节日? 同桌交流 可是怎样才能让别人赞同你的设想呢? (1)说明原因 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2)如何度过 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可以是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 (3)说说节日设立的意义 3、同桌练说 指名说 集体评议 作业 完成草稿并誊写。篇15:音乐四上《堆雪人》教案
苏教版音乐四上《堆雪人》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乘雪橇》。
2、学习歌曲《堆雪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对冬天产生兴趣,享受无穷的乐趣。
2、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堆雪人》,用富有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冬天、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歌曲三拍子的强弱韵律,随着音乐节奏表演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堆雪人》。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音乐磁带、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音乐童谣
师:音乐课上音乐多,音乐课上你和我,音乐课上游戏、欢乐多又多。
二、导入
1、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
学生回答,提示正确答案。
2、交流描述自己看到过的雪景,雪花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
3、欣赏《乘雪橇》
师:听完音乐感觉怎样?(生答)
那下雪的'时候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三、学唱歌曲《堆雪人》
1、导入
师:你们想到的游戏可真多呀,那么你们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
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学唱一首歌曲《堆雪人》。
2、听音乐
3、读歌词
师:你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那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歌词呢?(找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能告诉我歌曲中的雪人长得什么样子呢?那你心目中的雪人长得什么样呢?如果让你堆一个雪人,你会堆什么样子的呢?
生:自由回答。
4、唱一唱
(1)师范唱
(2)生随音乐轻声的哼唱
(3)请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
(4)分小组唱,个别同学唱。
四、活动
1、师:唱的真棒,为我们自己鼓掌。
2、美化雪人:雪人自己在这很孤单,那让我们发挥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扮雪人,帮雪人找伙伴好吗?
生:自由活动,贴雪花,柏树等物品。
师:好,雪人有小花、柏树、松树的陪伴一定很开心,你看他嘴笑得更开了。
五、小结
小雪花有六个花瓣,晶莹剔透,把世界装扮的美丽又奇妙。风霜雨雪,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环境。下雪天你们怕冷吗?对,我们不怕严寒,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冬天的故事还很多,下节课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
篇16:四上教案 雾凇第一课时
四上教案 雾凇(第一课时)
22、雾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难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2、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释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篇17:四上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
四上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初步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宿”是个生字,它在这儿是什么意思?那么,课题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根据课题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4、再读课文,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1-4)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夜宿古寺。 二(5-7)师徒俩虽然啃干粮。住破庙,但为了写好《本草纲目》,都不觉得辛苦。 三(8-13)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1-2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1-2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1-2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 (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1-2节 (三)学习课文3-4节 1、过渡:在这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四)分析课文5-13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a.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 “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 (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 (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 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板书设计: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为什么住古寺 怎样的古寺 在古寺做什么 一心赶路 破败 生火烧水啃干粮 察访药材 就着月光记载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篇18:四上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
四上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意。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上课后练习3的词语,用段意连接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懂文章的内容,借助课文内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学习徐悲鸿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理解词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能用上课后练习3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引导学生讨论: (1)图上的马给你什么感受? (2)你知道这是谁画的? (3)你了解他吗? 2、板题,解题:理解“励志”设疑,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 二、初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分节指读。 (1)后鼻音“躬”,平舌音“租”。 (2)指导读课文中的长句子。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自读思考 (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练习分段,哪几小节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小节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结果如何? 一(1-3)徐悲鸿向达仰学画,引起一个外国学生的嫉妒,,他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二(4-6)徐悲鸿勤学苦练,励志学画的经过。 三(7-8)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世界,也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3、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将段意记录在书上。 4、练说主要内容。 (1)讲解方法:将段意相连,用通顺的语言归纳,其中二、三段的主语应省略。 (2)学生尝试,并提出要求用课后练习3的词语。 (3)全班交流,师矫正评价后记录在书上。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积累文中的语句。 2、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了解总分段式。 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勤学苦练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嫉妒、礼貌、励志、疲倦、陈列、临摹、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问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下什么志向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用“――”画出并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段 1、“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这句话。 2、徐悲鸿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自由读第2、3小节,说说原因。 (1)“徐先生,我知道……也成不了才!”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偏见,瞧不起) 从哪个词感受到这种偏见?(就是……也……) 理解“天堂”的意思。 (2)除了外国人说的`这句话,还从哪儿看出?(不礼貌,冲着) (3)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如何读出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的语气来呢? 3、过渡:这个外国学生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齐读“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让我们来读课文的第二大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4小节。 “他像一匹……勇往直前!” 2、自由读5、6小节,说说徐悲鸿是如何奋发努力的? 3、交流: (1)“每逢节假日……临摹。” (2)“他画呀,画呀……提高。” (3)“他只租了……绘画用品。”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为了提高画技,废寝忘食,刻苦练画,过着清苦的生活。) 4、齐读5、6小节,体会徐悲鸿这种奋发努力,勤学苦练的精神。 5、5、6小节具体描写了徐悲鸿是如何学画的,与第4小节的关系是(先概括后具体)。 这也是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可以运用。 6、过渡:徐悲鸿立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五、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7、8小节。 2、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励志学画取得丰硕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轰动) 3、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下了哪些功夫? 4、正因为徐悲鸿的勤学苦练,他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也实现了他的志向,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5、那位外国学生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鞠了一躬 (深深歉意) “有眼不识泰山” (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 6、指导朗读 六、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能告诉老师徐悲鸿是怎样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外国人的? 2、你觉得徐悲鸿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关于徐悲鸿的故事。 板书: 徐悲鸿励志学画 嘲笑 励志(奋发努力、生活清苦) 轰动画界篇19:国标版四上音乐教案
国标版四(上)音乐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 《采金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集体舞 教学目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磁带、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改 进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课题:第三单元 《采金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集体舞 教学目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磁带、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改 进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游戏:打击节奏 xxx xx | xxx xx | 3、风光片:印度尼西亚 4、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二、学习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学习合唱 A、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在模仿什么?) B、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 C、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 D、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 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 E、合唱(师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三、小结下课 课题:第三单元 《采金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集体舞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重点、难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磁带、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改 进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课后小结篇20:四上教案 诚实与信任
四上教案 诚实与信任
19、诚实与信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小时侯你们一定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吧?小牧童不诚实,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 板书课题: 诚实与信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4、交流: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 一(1―3)“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 二(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 三(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5、再读,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我”深夜驱车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承担责任,感动了车主。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三、体验诚实 1、你们认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对,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的诚实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同学们再读课文 1-3小节,把你认为很关键的词语划下来,想一想,写上自己的感受。 3、我的诚实表现在什么地方,谁愿意说。学生回答。 (1)当学生说到,“这辆小红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或者说他把反光镜碰坏了,主动承认,没有推托责任) 提问:毕竟是什么意思哪?(归根到底)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是呀,作者从心理边认识到,虽然小红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终归我碰了人家的车。诚实品行已经融化到了作者的心理,成为了我的一种品格。 (2)我的诚实还表现在什么地方?(主动留下字条,还在字条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 我为什么要把字条压在雨刷下(出示课文插图),小红车的窗户、车门上都是可以贴的,也可以塞在车门缝里,它还不会掉。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押在雨刷下,是我为了能够让小红车的主人及时发现,你们看,雨刷恰好在驾驶的位子上。哎呀,我真是一个细致的人哪,考虑问题非常周密,这是他勇于承担责任的最好表现。 (3)我在字条上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小红车的主人与我联系,难道他不怕小红车主人的讹诈吗?小红车的主人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怎么办? 文中的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认为既然是我碰了小红车的反光镜,理所当然要赔。诚实,是我的一种人生习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是非常信任小红车主人的,我相信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诚实与信任。 4、学生读一至三节,体验我诚实的可贵品质。 老师被文中我的诚实行为深深感染了,我相信也会感染同学们。同学们读这一到三节,去体会我的诚实、我的勇于承担责任,我的细心周到。 5、学生练习,指名读。 (1) “毕竟”一词读得多好,读出了我的勇于承担责任。接着读。 (2) 压的动作很轻,你很细心的呦。 这一部分读一遍就可以了。 指着板书总结,我在大雾天撞到小红车之后,并没有逃跑,虽然小红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我从心里认识到毕竟责任在我。并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诚实,自己的勇于承担责任。 作业: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诚实与信任》。 二、理解信任 (一)我诚实的行为,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由此引来了我与小红车主人的一段对话。同学们读一读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从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中,你能体验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充分的预想。(学生可能会说,感受到小红车主人对我的信任、感激,感受到我对小红车主人充满歉意,体验到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可贵)是啊,他们两个人不曾见面,但他们的情感通过电话进行着传递。同学们,我们都打过电话,因为看不见对方,没有面对面对话的拘谨,不需要矫揉造作,所以此时人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同学们仔细的品味这一段对话,读出你对这段对话的理解和感受。 (二)从同学们专注的读书中,我感受到你们不仅是在读课文,而是在慢慢地咀嚼课文中的文字。请你先读。 1、学生读完我的话,指导:噢,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学生会说,作者听到打电话的陌生男子是小红车的主人,非常兴奋,所以加叹号。教师:人兴奋时会有哪些表现?(跳、叫、喊)你们看“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反光镜碰坏了”。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遍。 噢,同学们看到没有,这就是兴奋。读得好。接着往下读。这叫兴奋吗? 2、“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板书:感谢 提问:既然是我把他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按理说他应该向我索赔才对,但他为什么要向我表示感谢哪? “感谢”在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它蕴含了小红车主人对我诚实行为的肯定,对他信任的一种真挚谢意。听老师读,好吗?范读。注意老师是在打电话。自己再把这一句读一读。请你读。同学们听,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读得多好。谁再来试一试。读得多好,这就叫感谢,真挚的感谢。(摸摸学生的头)还有想读的吗?请你读,感谢之情都在你的语言中了。 3、“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板书:感动) (1)当我再次表示歉意、表示要赔偿小红车主人损失时,小红车主人,由第一次对话的感谢变成了感动。在课文中感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感动? (感谢,是小红车主人用语言对我的谢意。感动是是小红车的主人因为我的诚实、我对他的信任而激动不已,学生有的还会回答,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他当然感动。有的也许回答,换了别的车早就跑掉了,我曾经多次听到汽车撞过人之后逃走的现象,而我却是那样的诚实,留下了写明自己地址的字条,那是你也会感动的。) 感动和感谢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你们如果也遇到文中我一样的情况,能像作者这样做吗?(能)诚实变成了你们的一种品格了,老师很高兴。 (2)自己读读这一句,好好体会我的激动之情。请你再读这一句。 学生读完,教师:我的诚实行为,深深感染了小红车的主人,让他很激动。同学们,人在激动的时候会怎么做?(唱、跳、大声呼喊) 同学们,你都忘了,人在激动的时候,心会跳得很快。砰砰砰,不信,你自己试试。激动吗?同学们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还没有激动的感觉。是不是,心跳的太慢。呵呵,太快就麻烦了。不过,声音起变化倒是真的,听老师读,范读。读得怎样?请你读。我都能听到你激动的心跳了,咚咚。 还有想读的吗?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字条,我很感动,读得多好。谢谢你,握握手。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多好。再握手。 (3)我想,我不仅是给小红车的主人主动留下了字条,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什么?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是呀,我给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诚实和信任,它比金钱更重要。我们一起读这句话。齐读。 板书设计: 19、诚实和信任 碰碎反光镜→留字条→留下了诚实和信任 文献摘录: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程颐 光明,磊落,在人中做一人,在朋友中够得上朋友。--陶行知【四上教案2】相关文章:
1.四上教案 习作2
2.《勇气》教案2
4.彩纸剪贴画教案2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