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范小妮范德尚舒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3. 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方法。
4. 理解课文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
谭士珍,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
[4]
篇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篇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要事迹
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这时候刚好《人民日报》发表《农业学大寨》评论,后来袁隆平得意地说,“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遥派”,两头都不管。”
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课,就意识到农场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野生稻。它们一大丛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来就像野草。他约了袁老师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认,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异常、花药细瘦没开裂的稻穗。
这株被取名“野败”的野生稻后来成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组。3月下旬,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
此时“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乎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他这个人做什么都很坦荡,最恨那种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农学院教师罗孝和也是1970年才进入这个科研小组的,他发现,袁隆平从来不搞“山头”,“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他就欢迎,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结果,湖南组和江西组、福建组都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
随后,他又设计了父本与母本分垄间种的栽培模式,还创造出用竹竿”赶花粉“的土办法,将种子产量从亩产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别的一年。稻田边的广播里,不时播出周恩来逝世、唐山大地震、_逝世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杂交水稻却长出了粗壮饱满的颗粒。这年,全国大面积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面积开始急速推广,到,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种杂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个光溜溜的平头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一个特等发明奖。
篇4: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篇5: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篇6:《杂交水稻之父》 之一
《杂交水稻之父》 之一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杂交水稻之父》 之二
《杂交水稻之父》 之二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教学目标
自学课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创新,经过细致、艰苦的科学研究,历经失败和磨难,终于取得大面积栽种水稻的成功的历程,学习其身上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作业设计、安排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概况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全文,指导读懂
1、分清课文层次
学习第二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2、袁隆平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阅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想像当时的`情景,如何艰苦,如何细致等,指导朗读。
3、默读第六自然段。
找出这部分内容里的几个有关数字,从中体会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经受的无数次失败
4、自读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3、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教后感: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块要大,让学生谈课文中最深的感受,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学生愿意谈哪一方成就谈哪一方面。可以结合朗读、想象说话、算算帐等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
《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作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作文500字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
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
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民。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篇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英语作文
Yuan Longping is known as Chinas “father of hybrid rice”. Its said that in China, we eat depending on “Two Ping”—— Deng Xiaoping, who made the policy of System of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Yuan Longping, who invented hybrid rice. Yuan Longping, who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30, graduated from Agriculture Department in Southwest Agricultural Institute.
He has been working on agricultur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into hybrid rice since he left the institute. In the 1960s, when China was suffering serious famine,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hybrid rice, which has a high yield. Ten years later, he succeeded in inventing a new species that produced a 20 percent higher yield than common types of rice. Yu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was honored by UNESCO FAO. Although he is 70 years old, he is still work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袁隆平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这是说,在中国,我们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谁制定了生产责任制政策与袁隆平,谁发明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自离开研究所以来,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当中国遭受了严重的饥荒,他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思想,具有较高的产量。十年后,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新品种,其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袁隆平致力于农业研究,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尊敬。虽然他70岁了,但他仍在从事农业研究。
篇1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英语作文
Yuan Longping (born September 7,1930) is a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tist and educator,known for developing the first hybrid rice varieties in the 1970s.His ”hybrid rice" has since been grown in dozens of countries in Africa,America,and Asia —providing a robust food source in high famine risk areas.
Mr.Yuan won the State Preemin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of China in ,the Wolf Prize in agriculture
and the World Food Prize in .He is currently is DirectorGeneral of the 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 R&D Center andhas been appointed as Professor a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 my of Engineering,foreign associate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2006 CPPCC.
Mr.Yuan was born in Beijing,China.He loves playing Majong and the Erhu (Chinese violin),swimming and motorcycling.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7日)是中国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以开发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在1970年代。他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几十个国家在非洲,美国,亚洲提供一个健壮的食物来源在饥荒风险高的地区。
Mr.Yuan获得中国国家杰出科技奖,狼农业奖。并在世界粮食奖。他目前是中国杂交水稻研发中心总干事,并且被任命为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长沙。他是一名中国Acade工程,对外联系美国国家科学院(2006)和的“两会”。
Mr.Yuan出生在北京,中国。他喜欢打麻将和二胡(中国小提琴),游泳和骑摩托车。
篇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500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500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
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民。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篇1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1931年~1936年,仅仅5年之间,袁隆平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2岁到6岁,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阶段都是在动荡迁徙中度过,不能不说是个悲剧,可是坚强乐观的袁母,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教育。让人惊讶的是,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是袁母常说的一句话。教师出身的母亲,在辞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学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完全放在了教育5个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开发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事物不服输的精神,对于生命如火般不灭的激情和热爱,正是袁隆平小时候母亲给他的最好礼物。
后来,孩子们长大一些能听得懂故事的时候,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袁隆平在5个兄弟中是爱动脑筋爱提问的一个。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亲带着孩子们在院子中乘凉,这时是母亲固定的讲故事时间,兄弟们搬个小凳子围绕到母亲身边。袁隆平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会像其他的兄弟那样老实地坐在那里听故事,看见身边萤火虫飞舞,美丽异常,他就找来玻璃瓶,把萤火虫抓来放进去玩。玻璃瓶被萤火虫映照得通体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乐在其中,母亲看在眼里,便不失时机地叫过他来,给他讲了一个“京娘千里报恩”的故事。
“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盗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结成兄妹并护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
“然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相送之恩,化为萤火虫,在他有难时,特地赶来相救。”
袁隆平静静地听着,他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知恩图报的萤火虫原来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听了这则传说以后,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爱的萤火虫了。
袁母就是这样,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适时地给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是母亲讲的一则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狸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唧唧喳喳地叫着,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雏鸡。可是,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袁母讲这则故事时,袁隆平还小,不理解母亲的用意。长大成人以后,经历了一些功名利禄的引诱后,才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聪慧的母亲是在用这则故事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渐渐地体味到了古人说过的“无欲则刚”的道理。母亲讲过的这个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母亲从小给他的那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的发展。
篇1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亲牵着他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真是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色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可见当年,这片美丽的中科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
巨人的诞生总是需要机缘巧合的。正如牛顿童年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引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5岁时遇到了他钟爱的罗盘,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级的泰斗一样,这次美丽的游园惊梦,正是带领袁隆平一步步走向农业科学巨人之路的那只闪亮的萤火虫。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果园,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相关文章:
5.汉语拼音之父
6.《勇气》教案2
7.四上教案2
8.世界地球日之父
9.番茄杂交制种技术
10.袁隆平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