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2023-04-03 08:19: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aos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篇1: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合作、谈论先自主学习这些概念。还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1)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3)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篇2: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素数与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素数和合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些常见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2、明确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类,可分为素数、合数和1这三类;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3、能区别奇数与素数,偶数与合数的不同含义。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倍数?什么叫做约数?并举例说明。

2、指名一学生板演:100以内7的倍数:。

3、口答:

(1)30的约数有哪几个?7的约数有哪几个?1的约数有哪几个?

(2)一个数的全部约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几?最大一个是几?

4、出示: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和()两大类。

学生口答填空后,教师提出:每个自然数都有约数,根据约数的个数,我们还可以把自然数进行分类。(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1,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写出表中每一个自然数的全部约数后,反馈矫正。

3、师生讨论根据约数的个数分类。

问:根据约数个数的多少,表中的自然数可分成哪几类?

出示:只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问:“2、5、11、17”这一类自然数都有哪两个约数?“9、12、20、38、45”这一类自然数也都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约数,但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没有别的约数?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4、小结

(1)这样的两类数分别叫做什么数?(引导看书)。

(2)出示定义,分别举例。

提问: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3)通过对这10个数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可以分成哪三类?(见书上图)

议论: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有最大的素数和最大的合数吗?为什么?

5、口答:25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42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29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问:谁能说一说,一个自然数,怎样判断它是素数还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学生练习书P42第1题,练后反馈纠正。

教师:在找除1和它本身以外别的约数时,要注意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可以先找一找有没有约数2、3、5,另外还要注意有没有约数7。

(2)出示2到50全部数。

按顺序划掉有约数2、3、5、7的数(2、3、5、7本身不划掉)

问: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划去的数呢?

2、对比练习

(1)出示书P.43第2题,学生作业后反馈纠正(教师填空),统计正确率。

(2)问:判断奇数和偶数根据什么?判断素数和合数根据什么?

(3)谁能很快说出20以内的素数?(同桌互背)。

3、判断练习

(1)出示书р43第3题

(2)学生独立判断后,同桌讨论。

(3)反馈纠正,并说明理由。反馈(1)、(2)小题时,查看第2题中2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并追问:“9和15这两个奇数,为什么不是素数?2这个偶数为什么不是合数呢?”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四、教学总结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比较归类,发现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作适当指导。但个别学生对概念混淆。

课后反思:

1、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刚才的实例中不难发现,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概括,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篇3:素数合数复习教案

素数合数复习教案

.6朱老师来学校教研(执教复习课《素数合数》) 1、交给差生一般方法,不需要强调技巧的。教给太多的技巧,会让差生很累。 素数:让学生按顺序2、3、4这样往下除,不要强调素数。但要交给学生除到哪里就够了,除到重复了为止。 复习的形式: 2、优等生能看着目录,说出知识点 要求学生写出一些题目,根据这些题来介绍书上的内容 少读题,读题已经意味着开始做题。考试时没有人读题,读题是有暗示的。 (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如小数的单位就是分数单位的一部分。) 3、复习:把知识梳理清楚 教师出一些题目,让学生按书上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 刺激物――如:把朱乐平打在屏幕上,谁跟我是朋友/ 5分之2,谁跟他是朋友? 把整个单元的知识通过这个问题串在一起。根据单元复习题来回顾这个单元的知识。 4、复习纠错课――如:先做题,做好后,想象他可能是什么原因错的? 5、对于两个标准分出来的概念,需要进行搭配练习: 比如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有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不等边三角形的吗? …… 6、 内角和复习题: 告诉你2个角,能确定另外1个角 告诉你1个角,能确定另外2个角吗? 不告诉你角,能确定三个角的度数吗?   素数奇数 合数偶数 1 1:有既是素数又是合数的吗? 2、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数吗? 3、有既是素数又是奇数的数吗? 4、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吗? 5、有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吗? 6、有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吗? (知识更加有网络化)   7、概念复习课(整除最典型),老师写一段文字,比如关于三角形单元的复习,因为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找概念的前后排列,写定义,或者举例子。 8、用思想方法做线索来整理。(平面图形) 多元表征――多种表达形式比如:用偶数造句、用动作表示出来。 9、知识点在复习时,一个点都不能落下。 错误率在30%的一定和老师有关系。 梳理复习知识点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被除数作分子,除数做分母           10、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小学教师》 因为它承上启下。公开课为什么效果会好一点,因为不断会以问题去驱动。 欣赏对题 整理错题 素数合数复习教案 嵊州市逸夫小学:竺新波 师生问好,老师把学生分类问好 一、回忆整理 1、 出示数轴 2、 能把这些非0自然数分类吗?按什么标准分成哪几类? 生:奇数、偶数。素数合数1。…… 3、 能找出这里的奇数吗?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4、 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合数。1为什么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 5、 按什么标准分(按因数的个数) 6、 找出20以内的素数。 7、 自然数中还有像1这样只有1个因数的数吗?为什么? 8、 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素数、合数有吗? 9、 把分类的搭配。 1:有既是素数又是合数的吗? 2、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数吗? 3、有既是素数又是奇数的数吗? 4、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吗? 5、有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吗? 6、有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吗? (知识更加有网络化) 10、 顺着数轴往下看:判断□5是素数吗?为什么?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当个位是几的时候也一定不是素数? 11、 □1是素数吗?不能光看个位来判断。 12、 51是素数吗? 13、 91是素数吗? 14、 小结:合数和素数属于不同的类别,但是合数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素因数。板演91分解素因数、回忆短除法 15、 找错五:72、81、95分解素因数。 16、 练习:72,133  

篇4:数学《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对于新的概念,学生总是接受得比较困难,何况“素数”和“合数”是生活中研究不到的。按理说,今天的课上,学生通过写1~10每个数的因数,然后找这些因数的特点,发现有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而1的因数只有1个,得出“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其实是比较顺利的,而且,我在课上还让学生研究了他们自己的学号,得出了50以内的素数和合数,我还特别整理了50以内的素数表,让学生在明确判断理由的基础上,专门花了时间去记忆。

关于书本上的练习,由于全是基本题,而且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解决得比较顺利,但是《一课一练》上的`变式题解决时就困难重重,特别是找1~20中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以及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数两题,大部分学生都找不全。可能有些同学对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混淆,依次就无从下手了。希望通过明天的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篇5:数学《素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素数和合数,我是这样导入的:谁知道非零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的自然数进行研究,不过这次的分类标准是根据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那分成几类呢?每一类叫什么名字呢?这样导入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对于探求末知的心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初步感知相同的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接下去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写出1到9各数的所有因数,让学生按因数个多少进行分类,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分成三类,我初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猜测:那1是素数还是合数呢?交流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学们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加深了对素数、合数意义的认识,也从一个特定的层面上认识了自然数,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奇妙。学生在理解了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利用学号这个资源,让学生正确判断每个同学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6:《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昨天阴雨绵绵,今天阳光明媚。上课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心情。今天的课上学生的表现明显要好得多的。

一、预习作业。

昨天的预习作业是写出1到10的因数。学生重复、遗漏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9的因数,出错的学生大多数是错在这儿。早晨看了一下,错误的发下去了,所以今天交流预习作业就把重点放在如何写因数之上。抓住了学生的问题,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新课作了铺垫。

预习作业我一直喜欢布置书本上的例题以及简单的想想做做。一是我觉得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就让他自己完成。二是在交流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抓住重点,节省课堂时间。

二、教给学生一些思想性的东西。

在教完素数和合数的概念之后,我接着说:学习一个概念不是简单地为了知道,而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愣在那儿,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接着就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说:“是为了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说,是为了实际运用。也许一开始很少有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运用问题,我想,应该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这些目的来看待问题,来解决问题,要比只知道做题强上许多。

二、想想做做3的一些想法。

课堂上,在完成试一试时,我就总结出了思路:那就是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因数的个数判断出是不是合数。这只是一个初级的方法,是一个死办法。

在经过了想想做做2找出50以内的素数,我接着说,判断一个数是否素数,我们可以对照一下50以内的素数表,也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3、5、7的倍数就可以了。这应该是快速判断的.好办法。

到了想想做做第3题时,教学用书上写: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不必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后再进行判断。

问题是:怎么再找到一个因数。

当然不能再找出所有的因数,同时为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个方向,我们应该让学生从一些特殊数字2、3、5、7的倍数方向进行考虑。只是找出所有因数的话,费时费力不讨好,可能50以内的素数他们还是可以判断的,那么当碰到了一个大数目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的话是很难判断的。如一课一练上的一些大数目。所以,最好是让他们从一些特殊数字的倍数这个方向开始考虑。

今天这一点在课堂上强调得不够,等到一课一练讲评时要好好强调,非常强调。

篇7: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页的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的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教学例4:小黑板出示:

一个数的6倍减去35,差是13,求这个数。

问:要列出方程解这类题目,首先应该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先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根据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列方程,要按照题意把文字叙述的内容“翻译”成等式。通常是按照题目叙述的.顺序写出等式。你试一试,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试做,板书:6x-35=13,让一学生到黑板上计算。)

提高练习:(出示)一个数的6倍减去7和5的积,差是13,求这个数。

学生试做。提示:在“解”字的后面先要写明设哪个数为x。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教师行间巡视,收集不同的方程,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做,问:这里前两题与后两题有什

么不同?

3.做练习二十七第8题先让学生读题,第(1)题,问:这道题里包含了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能找出来吗?(原有的+又运来的=现在一共有的)下面两小题,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做完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7题。

课后小结:

篇8: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训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小组间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计算。

÷=÷=÷4=÷2=

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评议,导入新课。这是除法的`计算,那吗这节课我们复习出发的应用。

二、除法的应用。

1、第六题。

让学生读题,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单位“1”是谁?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最后全班订正。

2、第七题。

提问学生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列式,学生独立计算,同桌订正。评议。

3、第八题。

方法同上,但是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本题。教师巡视,主要辅导后进生。

4、第九题。

出示题以后,让学生说明六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了出算式并计算,全班订正。

5、第十题

独立作,教师巡视,针对问题,重点辅导。

三、课堂,教师。

板书设计:

第八题

算数法:7.9÷=

方程: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每秒x千米。

x=7.9

篇9: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1~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篇10:五年级数学练习教案

练习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乘除,并且掌握小数除法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会运用学过的简便算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八第5题)

1.6÷0.46÷0.55÷0.25

0.45×20.25×87-6.28

1.2÷0.30.76÷419×0.8

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1.8810÷5÷0.64÷2.5

⑴让学生观察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

⑵说一说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八第6题。

重点指导:

7.2÷1.6+0.8(16.8+1.47)÷0.719.8÷3.3

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后,说一说可以怎样简算?

⑵归纳板书,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板书:

7.2÷1.6+0.8(16.8+1.47)÷0.7

=7.2÷0.4÷4+0.8=16.8÷0.7+1.47÷0.7

或者=7.2÷0.8÷2+0.8

或者=7.2÷8÷0.2+0.8

19.8÷3.3=19.8÷3÷1.11或者=19.8÷0.3÷11

三、攻破难题

1.练习八第10题: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5.8÷4.21的准确值?

20xx.320.420.38

85.8÷4.21≈20.38

20.380

4.21)85.80

842

1600

1263

3370

3368

20

2.练习八第11题:小龙买了1千克糖果和3千克饼干,付了45.6元。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付了21.6元,这种糖果和饼干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已知小丽买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共21.6元,而小龙也买了1千克糖果、3千克饼干,共45.6元,那么(45.6-21.6)元的差价就是2千克饼干的价格,即1千克饼干的单价为:(45.6-21.6)÷(3-1)=12(元),1千克糖果的单价为:21.6-12=9.6(元)

3.练习八第12题:我们知道:(+)×0.3=4.2,

而且÷0.4=12。

算一算:=?=?

分析与解:因为÷0.4=12,所以=4.8

=4.2÷0.3-4.8=9.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八第7题。

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八第8题。

生独立审题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计算。

3.练习八第9题。

3.和复习

篇11: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练习题

1.填空

(1)一个两位质数,交换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这个数是( )。

(2)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2. 下面的数中,哪些是合数,哪些是质数。

1、13、24、29、41、57、63、79、87

合数有:

质数有:

3. 根据要求写数。

(1)写出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

(2) 写出两个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

4. 判断:

(1)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 )

(3)7的倍数都是合数。( )

(4)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

(5)只有两个约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

(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质数。( )

(7)2是偶数也是合数。( )

(8)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

(9)除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10)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的和是7。( )

5. 在( )内填入适当的质数。

10=( )+( )

10=( )( )

20=( )+( )+( )

8=( )( )( )

6. 分解质因数。

65 56 94 76 135 105 87 93

7. 两个质数的和是18,积是6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多少?

以上就是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试题:《质数和合数》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12: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五年级数学《练习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1.《质数和合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2.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3.五年级数学期中试卷练习

4.素数是什么

5.数学练习课一教案

6.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试题

7.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五年级数学长方体教案

9.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二年级数学《练习课(一)》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