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课一教案
“海陆空物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数学练习课一教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数学练习课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二年级数学《练习课(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练习课(一)》教案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导读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导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篇2: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27+942+2899-6613+318+54
45-2747-962-1754+4496-52
二、竖式计算:
1、3890573791
-27-46-49+63-18
2、85-58=44-27=80-25=64-9=78-29=
三、列式解答
1、练习7第4题:看懂图意,列式
2、连线:5题A、出示图画
B、说明题意
C、独立连线
D、集体订正
3、列式解答:6题说说图意,列出算式,说出怎样想?
四、课堂质疑
课后回顾:
第10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水平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一、口算
12-931-436-827-825-772-815-926-7
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的特点。
让学生说一说在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笔算
49-18=93-46=38-19=72-33=
先让学生看一看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找同学板演,其他本上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看图列式
1、书架上原有64本书,借走36本,还剩多少本?
2、书架上原有64本书,借走一些,还剩28本,借走多少本?
3、书架上有一些书,借走36本,还剩28本,原来有多少本?
四、填上〈〉或=
25+36○36+2540-15○40-16
42-34○43-3457+27○57+29
五、游戏:
1、算出水果上两个数的和与差
2、动脑筋填数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才能计算出正确结果。
板书设计:
练习
教学回顾:
篇3: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 电脑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 12-5 13-6 13-8 14-9
12-4 16-9 14-8 11-8 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 (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 (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 (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篇4: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同学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同学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身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乏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同学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篇6: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篇7: 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关面积方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可爱的小熊听说同学们今天要上一节活动课,它非常想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但是河马老师要求它必须答对下面这道题才能来到这儿。它能顺利通过考试吗?请你也来连一连。
一枚小纽扣1平方米
电灯开关的正方形底座1平方厘米
一张方桌表面1平方分米
二、学中做
1、完成“练习二”第7题。
2、学校要在楼后的长方形空地上建造花坛以美化校园。请你根据图示,求出ABCD四块花坛的总面积。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草坪,占地面积是1()。
A.平方米B.公顷C.千米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比()
A.面积同样大B.长方形面积大C.正方形面积大
(3)至少用()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A.2B.4C.8
(4)测量土地时,一般用()做单位。
A.平方分米B.平方千米C.平方米
4.完成“练习二”第8题
5.一个长方形果园长78米、宽50米,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个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三、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①一个鱼池占地2500()
②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0()
③教室的面积大约有50()
④我国领土大约是960万()
⑤妈妈的手掌大约1()。
(2)完成“练习二”中的数学游戏。
(3)宁宁假期去乡下的奶奶家玩。正巧叔叔要搭一个花棚。他先打下了四个桩,定下了长方形的四个顶点。量了之后,长是24米,宽16米。他正准备用塑料搭棚,宁宁说:“叔叔,我还能围出一个更大的地方。”宁宁把好方法讲给叔叔听,叔叔连忙说好。同学们,你能围出更大的地方吗?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二”中的实践活动。
①为小明家的厨房铺地砖选择合理的设计。
②根据要求设计图案。
(2)最近,佛山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政府决定加强城市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把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广场平整扩展,使得每一边都向外延长100米。新广场将有多少公顷?你知道怎么算吗?
作业设计
1.小黑板的作业。
2.“口算”对应的练习和五星级的同步的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课
学校要在楼后的长方形空地上建造花坛以美化校园。请你根据图示,求出ABCD四块花坛的总面积。
教学后记
篇8: 数学练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编排在第三单元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上,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并且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部分是县直各单位的子弟,具有较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教室内微机、多媒体、电视样样俱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段的学生都是8~9岁的孩子,在这节课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协作学习,去探究数学规律。
四、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的智慧做一次快乐的闯关寻宝旅游活动。有兴趣吗?老师为大家设计了5关。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一)抢牌游戏
1玩扑克牌游戏。
每组4个学生配有8道乘法口算题的扑克牌。在玩时要求4人合作,同时拿出1张扑克牌,用乘法计算,看谁的动作最快,算得快的人赢得1张牌,每获得一张牌,将得到10分。看谁获得第一关的胜利。
20635202330
31305080 50202560
2小组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一下第一关的得与失?
生1:在计算5080时,我先做了58=40,但最后丢了一个0,结果成了400。以后再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生2:最后一道2560,我进错位了。
4教师小结。
师:大家反应真快,口算得又对又快。祝贺大家通过第一关!下面请继续闯第二关。
(二)第二关,对号入座 (课件演示)
10 20 3040 50 6070 80
( )( ) = 800( )( )=1200
( )( ) = 3500 ( )( )=4200
( )( ) = 2800 ( )( )=2400
(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
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生1:我发现先将0暂时去掉,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将0补上,就行了。
生2:我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一个可以填1080也可以填20xx。
生:我还发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也可以填两个不同的答案。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羡慕。其他组可要努力追赶呀!你会填了吗?
(三)第三关 (课件出示)
师:谁能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花了将近3分的时间。答案是2819。
生2:我用的估算,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在500和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万宝箱。我用了3分多的时间。
生3:我是利用哪个算式积的个位数是2,也就是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的积的个位是否等于2。我用了2分的时间,我相信自己的方法比较简便。我建议大家用这种方法来解答比较好。
师:刚才是这些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万宝箱的钥匙,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同学鼓掌,为他们加油!
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数学门诊,这里有4道计算题,不知大家能否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对错。(课件出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数学门诊
5424=4526 ( ) 3784=318 ( )
1235=442 ( ) 3570=2450 ( )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估算过程?
生1:第一个小题我把乘数54和24分别看成了50和30,那么他们的乘积估算结果应该在1500左右。所以结果4526是错误的。
生2:第二个题目3784=318也是错误的。因为乘数37和84的乘积的位数应该是4位。
生3:1235=442这道计算题也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20。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其实在生活中估算的用处很大,课下你还可以翻一翻语文课本,估计一下一页有多少字,再算一算。另外,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估算都用在哪些方面,做一下调查好吗?
(四)第四关 (教材第33页3~5题)
师:我们闯过三关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下面的两关,可要抓住机会呀!现在这一关有点难度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33页独立把3~5题完成。
(学生独立做,然后反馈。)
生1:第3题要想解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把1时转化成分就可以了。因为1时=60分,所以正确答案是2160=1260(千米)。
生2:第4题和第3题解决方法相似,因为每张门票60元,有28人参加,所以要买28张门票,应付28个60元钱,用我们学的乘法来算很简单。6028=1680(元)。
第5题(略)。
(五)第五关 (教材34页第8,9题)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很顺利地通过了第四关,解决了3~5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最后一关的争夺。看一看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最佳组合!有两道题目。一起来看大屏幕,先来看第一题: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生1:图中告诉我们司机叔叔拉来了一车水果饮料,其中有10箱苹果汁和12箱橘子汁。并且每箱水果饮料24瓶,淘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10+12=22(箱) ; 2422=528(瓶)。
生3:还可以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分别有多少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2410=240(瓶) ; 2412=288(瓶) ; 240+288=528(瓶)。
生4: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10+12)24
=2224
=528(瓶)。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请看大屏幕。
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这个旅游团一共有46人,其中36人是儿童,还有儿童票和成人票价格不同,儿童票15元,成人票30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知道成人有多少?
生2:我想知道儿童票一共花多少钱?
生3:这次旅行一共花多少元?
生4:买成人票需要花多少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可见,大家都动脑筋了,下面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反馈订正。)
生5:成人的人数就是用总的人数减去儿童的人数。算式是46-36=10(人)。
生6:儿童票每人15元,36人就是36个15元。算式是3615=540(元)。
生7:刚才已经得出成人有10人,所以购买成人票需要3010=300(元)。
生8:要想求一共花了多少元,就是把买儿童票的钱和买成人票的钱合起来。540+300=840(元)。
师:如果只让大家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样求?
生:应该细心地看清题意,一步一步地求。
师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在不觉间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自我评价一下,好吗?
(学生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
练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要枯燥些,特别是计算题的练习,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地进行素质教育。游戏活动符合儿童的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适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使知识教学融于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本节设计中,根据儿童求胜欲望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设计智力闯关寻宝的活动。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把练习一的10个题目设计为五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
其次,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与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牢固地掌握解题的方法,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与小结。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估计学生思考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精心设疑,巧妙引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在解决第8,9题的实际应用题中,更是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技巧。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关键是如何设计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有趣的情境及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使本课更具迷人的魅力。在本节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设计了闯关比赛的形式,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在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有趣的游戏比赛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受中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本节的第二关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开放性的题目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竞赛,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中体验到成功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本课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篇9: 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谈话导入
(1)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2、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独立观察,寻找各数,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练习十七第2、6、7题
篇10: 数学练习课教案
第18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2.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通过下面题目的练习,师生共同回顾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先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填写。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再指名汇报。
二、针对练习
1.算一算。
10-2-5=
3+4+2=
9-1-3=
2+6+2=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3+4+1和2+2+4的计算顺序。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四、拓展延伸
在〇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0。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四第4、5题。
加深对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顺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不足之处:对于没有见过的题型,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
教学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拓宽学生思路,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提倡方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篇11:数学练习一教案
课题:练习一课题:练习一
内容:练习
课时: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目标:
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
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1、倍数和因数。练习第一题,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你认为对于倍数和因数有哪些值得注意?
2、第2题,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
3、第3题,分一分。
4、1——20以内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进行分类;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奇数优势合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二、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1、(1)我是比3大的奇数。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
(2)我是一个偶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乘积是18。
(3)猜数游戏:一行6、7人到前面,给大家看出谜底,象上面一样,让下面同学给出谜面,这几个人可以抢答,直到给出的谜面足以确定这个数且有人猜到这个数为止。
教学反思:
这里的练习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在3、4题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1、2题上学生还是有点费力气,尤其是第二题,这里有好几个答案,对他们进行方法法的指导,学生终于可以顺利的找到全部的答案。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13页第5题。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明确实际上就是找90的因数。
2、第6题。中间的数其实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此它们的和必然是3的倍数。
四、总结,阅读。
阅读《你知道吗?》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材料。
篇12:数学练习一教案
复习内容:
教材第8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师生共同回顾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1)学生根据上面的梳理独立完成计算。(2)指名上台板演。(3)课件出示正确解答过程,集体讲评,统计计算出错的同学,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纠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1)让学生有序说出所看到的数学信息,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依据。(2)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只要两种玩具价格不超过100元都可以,从而引出两种求还剩多少元的解法:一种是连减的方法;另一种是先求出一共用去多少元,再用100元减用去的钱。(3)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验,要想使剩下的钱最多,那么所花的钱就要最少,从而就应该买最便宜的两种玩具,买小汽车和魔方,剩下100-23-15=62(元)。(4)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几种”的含义,再独立完成。几种玩具的价格正好是100元,可以买两种,买船和魔方;也可以买三种,买变形金刚、布娃娃和魔方,或者买变形金刚、小飞机和小汽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先看懂题意,再独立完成。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1.要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70,该怎么填?
示例:
2.七彩文具店昨天卖出36个文具盒,今天卖出的文具盒比昨天多6个。文具店昨天和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个文具盒?36+6+36=78(个)
五、课堂总结通过练习,同学们不仅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更加熟练了,还发现了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并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1.用竖式计算。
77-35+42
90-37-37
45+28+19
62+23-58
2.课外活动时,操场上有38名男同学和27名女同学在做游戏,后来有28名同学回教室,这时操场上还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游戏?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1)学生口答。(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3)引发学生讨论。(4)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合理整合教材,体现从易到难的安排,练习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课堂练习内容太少,可适当设计一些同步练习。
教学建议:学生的学习不能是一味地听讲、做练习,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用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篇13: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有关习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和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行程应用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5千米。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要求: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解答)
(1)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2)相遇时,乙离B地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4)相遇后,乙车再行几小时到达A站?
2、先画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3、比较以上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出:
(客速+货速)×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客速+货速)=相遇时间
三、指导练习。
1、求路程。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向相反方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40+32)×4=288(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一个是相对开出,一个是相背开出,为什么列的算式是一样的?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为,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都是求甲乙两地路程,为什么要加上12?
(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300-(40+30)×4=12(千米)
:以上各题有的相向而行,有的背向而行,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路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求相遇时间。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2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与前一题比较,题目不同,为什么列的算式相同?
:以上各题有的同时出发,有的不同时,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先求出共同走的路程,再用共同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
四、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60米,经过8分后两人还相距7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3、课本练习十四10、11、12、13、15题。
【数学练习课一教案】相关文章:
2.《练习一》
3.电影院/练习课(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的练习课(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10.《练习》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