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
“欲乘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
一、语义性病句
1.违背事理
说话、造句,首先要使句子表达出来的含义与事实、情理相符。违背事理,别人就费解,甚至被误导,势必失去交际意义。
【例1】重铁公安处在重庆东站查获价值200余万元的高档走私假烟……(《重庆晚报》 20xx年2月26日)
【解析与答案】“高档走私假烟”的说法不妥。人们看后,不免发生疑问:难道“走私假烟”的行为也有高档低档之分?分开来看,“高档烟”“走私烟”“假烟”的说法都没有错误。问题是“高档”“走私”“假”共同修饰“烟”时,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后面。从意义上看,“假”应该修饰“高档”,说明“高档”不具真实性。但“假”在这里不能修饰“走私”,“假走私”是什么话,既说是“‘假’走私”,就没有查处、报道的必要了吧。因此,“高档走私假烟”应该改为“走私假高档烟”。
2.一定多饰
有时,一项定语可以修饰限定多项中心词,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
【例2】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20xx年高考北京卷第5题A项)
【解析与答案】“一条”可以限定“河流”,不能限定“山峰”,可以分开来说“‘一条’……河流”和“‘一座’……山峰”。有时,我们看到一项定语可以修饰限定第一项中心词,无意中忽略了它能不能修饰限定后面的那项、那几项中心词。
3.发生歧义
因对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容易引起句意不明。和20xx年的试题中单独把歧义项拟定为一个题,以示重视。
【例3】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xx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A项)
【解析与答案】“180多家”限定的可能是“医院”,也可能是“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是180多家,还是至少540(180×3)家,不能确实;是180多家医院,外加照相馆,再加出版社等单位吗,也不能确实。到底多少家单位,句意不明。
二、结构性病句
4.层次不清
造成歧义,有语义方面的原因,也有结构方面的原因。要是结构原因,可以通过划分结构层次来鉴别。
【例6】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解析与答案】有歧义。“三个报社”说得过去,“三个记者”也说得过去。要是说“三个报社”,还把记者人数也一并提到,如“三个报社的八个记者”,就更好理解些。要是不考虑报社数,只强调记者数,可以说成“报社的三个记者”。
5.排列紊乱
语法要求,结构性多项定语一般可以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B.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F.带有“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例7】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解析与答案】中心词、陈述的主体是“教练”。“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可以修饰限定“国家队”;也可以不修饰限定,只对某人、不对某队:“国家队”位置靠后了。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国家队的(表领属性短语)一位(数量定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6.寻因问药
下面是我在一次作文评讲中,对本班学生汪某的一篇作文的评点(节选)。
【例9】多方面选材,以时间顺序线性发展,真实地写出了自己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
【解析与答案】汪某到底就读过几所高中?不就只在本校读高一吗?不是“‘一连串’高中”,(当然也不排除某人就读“‘一连串’高中”的情况)终不能说“‘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一连串”“高中”“生活”三项定语共同修饰限定“经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高中(表时间处所短语)/一连串(数量短语)/生活(名词短语)/经历(中心词)”。
篇2: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20xx年浙江)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
8.(20xx年湖南)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阐明了……张扬”动宾搭配不当。)
9.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10.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1.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4.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5.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6.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8.(09天津)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19.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20.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2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2.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23.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24.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事理)
25.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 …发出沙沙的响声,主谓搭配不当。由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要注意联合短语中每一项与有关成分全面呼应,否则,顾此失彼,文理不通。)
篇3:修改病句:语序不当
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篇4:修改病句: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队伍”应改为“人才”)
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篇5:病句分析之搭配不当
1、(09安徽)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I
【解析】“狂风……下了起来”,搭配不当。
2、(07江苏)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公众的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3、(09重庆)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解析】属动宾搭配不当,“看见”与“幽香”不能搭配,后一句改为“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原来幽香是从那里释放出来的”。
4、(09江西)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解析】“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5、(04天津)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解析】(删掉孩子后的“的”)
6、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解析】(“劳动”不可能是“一天”,删去“的劳动”)
7、(08辽宁)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解析】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人们”是集体名词,不能用“无数”修饰,可将“人们”改为“人”。
8、(07北京)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解析】
9、(08四川)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解析】两面对一面,“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会使得国力变强。
10、(08浙江)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解析】两面对一面,据题意“欠缺的”应是“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所以应去掉“能否”。
篇6:病句分析之搭配不当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20xx年浙江)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
8.(20xx年湖南)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敝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阐明了……张扬”动宾搭配不当。)
9.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10.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1.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4.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5.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6.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7.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8.(09天津)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19.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20.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篇7:病句搭配不当的种类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病句的多项定语不当】相关文章:
2.定语从句课件
3.定语从句练习题
4.定语从句教案
6.病句过关检测
7.改病句练习题
8.病句改错训练
9.高中语文病句技巧
10.辨析修改病句






文档为doc格式